羅美

《古今名醫彙粹》~ 卷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

1. 張景岳大寶論

夫陰陽之體,曰乾與坤;陰陽之用,曰水與火;陰陽之化,曰形與氣。以生殺言,則陽生陰殺;以寒熱言,則陽熱陰寒。若其生化之機,則陽先陰後,陽施陰受。先天因氣以化形,陽生陰也;後天因形以化氣,陰生陽也。形即精,精即水;神即氣,氣即火。陰陽二氣,最不宜偏,平則氣和而生物,偏則氣乖而殺物。

白話文:

陰陽的身體,稱為乾和坤;陰陽的功能,稱為水和火;陰陽的變化,稱為形和氣。

如果從生與死的角度來說,陽主生,陰主死;如果從寒與熱的角度來說,陽屬熱,陰屬寒。

至於生化的機理,就是陽氣先生,陰氣後生,陽氣施加作用,陰氣接受作用。

先天是由於氣而化生形,陽生陰;後天是由於形而化生氣,陰生陽。

形就是精,精就是水;神就是氣,氣就是火。

陰陽兩種氣,最忌諱偏離,平衡時氣機調和而生發萬物,偏離時氣機失和而毀滅萬物。

經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此先王教人察陰陽、保生氣也。

夫陽一而陰二,故偶者陰也,後天之形也;奇者陽也,先天之氣也。神由氣化,而氣本於天,所以發生吾身者,即真陽之氣也;形以精成,而精生於氣,所以成立吾身者,即真陰之氣也。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男子二八而天癸至。非陰生在後而陰成之難乎?陰陽應象大論曰: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

白話文:

陽氣是一體,而陰氣分為兩半,所以偶數屬於陰,代表後天的形體;奇數屬於陽,代表先天的氣。神氣由氣化生,而氣源於天,所以我們的身體是由真陽之氣形成的;形體由精華組成,而精華生於氣,所以我們的身體是由真陰之氣構成的。

古代的《上古天真論》說:女子十四歲時月經初潮,男子十六歲時精液初出。如果陰氣生於後,怎麼會比陽氣難形成呢?《陰陽應象大論》說:人到四十歲時,陰氣就減少一半。

非陰衰在前而陰凋之易乎?故人全盛之數,惟二八之後,以至四旬之外,前後止二十餘年而形體漸衰矣。

陽道常實,陰道常虛,故丹溪引日月之盈虧,以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之論,而立補陰、大補等丸。獨惜以黃柏知母神丹,致家傳戶用。殊不知天癸之未至,本由乎氣,而陰陽之自半,亦由乎氣。是形雖在陰,而氣則仍從乎陽也。此生死之機,不可不辨。

白話文:

陽氣通常旺盛,陰氣通常不足。因此,丹溪引用日月的盈虧來比喻陽氣總是過剩,而陰氣總是不足的理論,並創立了補陰、大補等藥丸。但可惜的是,丹溪把黃柏、知母當作神藥,導致家庭和個人都廣泛使用。殊不知月經的到來是由於氣血充盈,而陰陽的平衡也是由氣血調節。也就是說,雖然身體屬於陰性,但氣血卻仍然遵循陽性的規律。這是關係到生死的關鍵點,不可不予以辨別。

陽之為義大矣。夫陰以陽為主,所關乎造化之原,而為性命之本者,惟斯而已。姑辨其最要者,一曰形氣,二曰寒熱,三曰水火。

白話文:

陽的意義極其重大。因為陰依賴於陽而存在,與天地造化的來源、生命本質息息相關的,只有陽。姑且先說明其中最重要的三件事,一是形氣,二是寒熱,三是水火。

夫形氣者,陽化氣,陰成形,是形本屬陰,而凡通體之溫者,陽氣也;一生之活者,陽氣也;五官五臟之神明不測者,陽氣也。乃其靈覺盡滅,身冷如冰,形固存而氣則去,此以陽脫在前,而留陰在後,非陰多於陽乎?是形氣陰陽之辨也。

白話文:

形與氣,陽氣化成氣,陰氣凝結為形。因此,形體本質上屬於陰。而全身的溫暖,是由於陽氣;人體的活動,是由於陽氣;五官五臟的靈敏反應,也是由於陽氣。但是,當一個人的靈覺完全消失,身體冰冷如冰,形體雖然還存在,但陽氣已經離去。這是因為陽氣先脫離了身體,而陰氣仍然殘留。這說明陰氣並非多於陽氣。這就是形與氣陰陽之分的道理。

寒熱者,春夏之暖為陽,秋冬之冷為陰。當長夏之暑,草木昆蟲,鹹苦煎炙,然愈炙愈繁,不熱則不盛。至一夕風霜,即僵枯遍野,是熱能生物,寒無生意,熱無傷而寒可畏,非寒強於熱乎?此寒熱陰陽之辨也。

白話文:

「寒熱」的概念:春季和夏季的溫暖是陽氣,秋季和冬季的寒冷是陰氣。當夏季炎熱時,草木昆蟲都受到灼熱的煎熬,但越熱就生長得越茂盛,不熱就難以繁盛。直到一夜的霜風降臨,它們就僵死枯萎,遍佈田野。由此可見,熱能使生物繁榮,而寒氣卻會奪取生機。熱氣並不會傷害生物,但寒氣卻令人畏懼,難道寒氣比熱氣更強嗎?這就是寒熱陰陽的區別。

水火者,造化之權,其象有四:日為太陽,火為少陽,水為太陰。月為少陰。此四象之真形也。陽中無太陰,陰中無太陽,此陰陽之專主也。日麗乎天,此陽之陽也,非太陽乎?月之在天,陽中之陰也,非少陰乎?水行於地,陰之陰也,非太陰乎?火之在地,陰中之陽也,非少陽乎?此等大義,丹溪所未知,故引日月盈虧,以證陰陽虛實。

白話文:

水和火是造化的權力,它們有四種象徵:

  • 太陽是「少陽」,象徵陽氣。
  • 月亮是「少陰」,象徵陰氣。
  • 水是「太陰」,象徵純陰。
  • 火是「太陽」,象徵純陽。

這四種象徵代表了真正的陰陽形體。在陽氣之中沒有陰氣,在陰氣之中沒有陽氣,這是陰陽的絕對主宰。

太陽高掛天空,這是陽中之陽,不是「太陽」嗎?月亮運行天空,這是陽中之陰,不是「少陰」嗎?水在地面流淌,這是陰中之陰,不是「太陰」嗎?火在地面燃燒,這是陰中之陽,不是「少陽」嗎?

這些重大的道理,丹溪並沒有領悟,因此他引用日月盈虧來論證陰陽虛實,這是不正確的。

況夫陰陽之性,太者氣剛,故日不可滅,水不可竭,此日為火之本,水為月之根也;少者氣柔,故火有時息,月有時缺,此火為日之餘,月為水之餘也。惟其不滅者,乃為真火;而時作時止,豈即元陽?故惟真陽之火,乃能生物;而燎原之凡火,但能焦物也。夫天一生水,天一者,天之一也,一即陽也,無一則止於六耳。

白話文:

況且陰陽之性,強盛的陽氣充滿剛強,所以說陽氣不可能消滅,陰水不可能枯竭,這就是說陽氣是火的根本,陰水是月亮的根源;衰弱的陰陽氣柔弱,所以火有時會熄滅,月亮有時會缺損,這火是太陽之餘,月亮是水之餘。只有那不滅的纔是真火;而時有時無,又怎麼能是元陽?所以只有真陽之火才能生出萬物;而凡火只能灼燒物而已。上天先產生水,上天一生水,上天一者,是上天的數字一,一即陽,沒有陽則只能到六的數字。

故水之生物者,賴此一也;水之化氣者,賴此一也。故春夏之水,土得之而生長;秋冬之水,土得之而不生不長,是水亦死矣,水之所以生,水之所以行,孰非陽所主?此水中有陽,非水即為陽也。

白話文:

因此,水中的生物依賴於陽氣;水變化的水蒸氣也依賴於陽氣。所以,春夏季的水,土地得到它就能生長;秋冬的水,土地得到它卻不生長,這表示水也死了。水之所以能生長,水之所以能運行,不都是陽氣掌管的嗎?這表示水中含有陽氣,並不是水本身就是陽氣。

夫陽氣不充,則生意不廣,而況於無陽乎?故陽惟畏其衰,陰惟畏其盛,非陰能自盛也,陽衰則陰盛矣。

凡萬物之生由乎陽,萬物之死亦由乎陽。非陽能死物也,陽來則生,陽去則死矣。試以太陽證之:日行南陸,在時為冬,斯時非無日也,第稍遠耳,便見嚴冬難御,萬物凋零。然則天地之和,惟此日也;萬物之生,惟此日也。設無此日,天地雖大,一寒質耳,人是小乾坤,得陽則生,失陽則死。

白話文:

所有生物的誕生都是由陽氣所致,它們的死亡也是由陽氣所導致。並不是陽氣可以致生物於死地,而是陽氣到來時便會生長,陽氣離去時便會死亡。

以太陽為例:太陽運行到南方的時候,是北半球的冬季。這個時候並不是沒有太陽,只是太陽距離我們較遠罷了。因此,在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感到嚴寒難耐,萬物凋零。

由此可見,天地之間的和諧是靠太陽來維持的;萬物的生長也是靠太陽來維持的。如果沒有太陽,即使天地再大,也只是一個寒冷的物質而已。

人體是一個小宇宙,得到陽氣就會生長,失去陽氣就會死亡。

陽衰者,即亡陽之漸也。聖人作《易》,首制一爻,立元陽之祖,明陽德之元亨於坤初六,日履霜堅冰,慮陰氣之漸長,防其有妨化育耳。

白話文:

陽氣衰弱的人,就是陽氣逐漸消失的徵兆。古代聖人作《易經》,一開始就制定了一爻,奠定元陽的基礎,闡明順應陽德的「元亨」原則從陰開始的道理。就像在冬天冰霜開始凝結時,就要考慮陰性能量逐漸增強,預防它對萬物生長造成阻礙。

《內經》曰: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此言陰之所恃,陽為主也。又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可見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孰謂陽常有餘,而欲以苦寒之物,伐此陽氣,欲保生可如是乎?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上說:所有陰陽的關鍵,在於陽氣充足才能穩固。這句話說的是,陰氣所依賴的主導力量是陽氣。書中還說: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失去陽氣就代表折損壽命而身體機能衰弱,所以天體運行也要靠太陽的光明。由此可知,人體最寶貴的東西,就是這一口真陽之氣。誰說陽氣總是充足的,想要用寒涼的藥物來削減陽氣,這樣還能保住健康嗎?

客曰:欲固此陽,計將安出?曰:但知根本,此其要也,命門是也。所謂命門者,先天之生我,由此而受;後天之我生,由此而栽也,夫生之門即死之戶,人之盛衰安危,皆繫於此。以其為生氣之源,而氣強則強,氣衰則病,此雖至陰之地,而實元陽之宅。至夫脾胃,乃後天水穀之本,猶屬元陽之子耳。

白話文:

求助者問:想要固住這股陽氣,有什麼辦法?

醫師答:只要知道根本,這纔是最重要的,這個根本就是命門。所謂命門,是先天之氣孕育我們的地方,後天我們靠著命門而生存。生與死的門戶就在此,人的盛衰安危,都繫於此。因為它是生氣的來源,氣強健則人強健,氣衰弱則人多病。命門雖然是至陰之地,但它卻是元陽的居所。至於脾胃,是後天飲食的基礎,不過它仍然是元陽的孩子。

2. 張景岳真陰論

凡物之死生,本由陽氣。顧今人之病陰虛者十常八九,何謂哉?不知此一陰字,正陽氣之根也。蓋陰不可以無陽,非氣無以生形也;陽不可以無陰,非形無以載氣也。故物之生也生於陽,物之成也成於陰,此謂元陽元陰,亦曰真精真氣也。欲知所以死生者,須察乎陽,察陽者,察其衰與不衰;欲知所以存亡者,須察乎陰,察陰者,察其壞與不壞,此保生之要法也。

白話文:

萬物的生死,都源於陽氣。然而,當今人的疾病中,陰虛的佔了十分之八九。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們沒有認清「陰」這個字,其實正是陽氣的根源。

陰無法離開陽,如果沒有陽氣,身體就無法生成;而陽也不能沒有陰,如果沒有形體,就不能承載陽氣。因此,萬物的誕生源於陽,萬物的成長離不開陰。這些就叫做元陽、元陰,也可以稱之為真精、真氣。

想要知道生死的原因,就要觀察陽氣,觀察陽氣是否衰竭;想要知道存活的關鍵,就要觀察陰氣,觀察陰氣是否受損。這就是養生的基本法門。

稽之前輩,殊有不識真陰面目,而立言多矯強者。自河間主火之說行,而丹溪以寒苦為補陰,舉世宗之,莫能禁止。揆厥所由,蓋以熱證明顯,人多易見;寒證隱微,人多不知,而且於虛火實火之間,尤為難辨。亦孰知實熱為病者,十中不過三四;虛火為病者,十中常見六七。

白話文:

回顧前人,很多人並不懂得真陰的面目,所提出的理論大多生搬硬套。自從劉完素提出「以火為本」的理論後,朱丹溪將寒涼的藥物作為補陰之法,世人紛紛效仿,無人敢反駁。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熱證容易辨識,很多人一眼就能看出;而寒證比較隱晦,很多人難以察覺。更何況虛火和實火之間的區別尤其難辨。其實很少有人知道,實熱導致的疾病只佔十分之三四,而虛火導致的疾病在十分之中能佔到六七成。

夫實熱者,火之盛,元氣本無所傷,故可以苦寒折之。然當熱去即止,不可過用,過用則必傷元氣。虛火者,真陰之虧也,真陰不足,又豈苦劣難堪之物,所能填補?矧沉寒之性,絕無生意,非惟不能補陰,抑且善敗真火。第陰性柔緩,因循玩用,暗損壽元,勿之覺耳。故有老人亦喜涼者,正以元陽本足,故能受寒,非寒涼壽之也。

白話文:

如果身體屬實熱體質,是因為火氣旺盛,元氣原本沒有受傷,所以可以用苦寒的藥物來抑制火氣。但是,當火熱去除後,就要停止使用苦寒藥物,不可過度使用,以免傷及元氣。

虛火體質是真陰虧損所導致的,真陰不足,又怎能用苦寒難受的藥物來填補?況且苦寒藥物的性質是沉降冰冷,完全沒有生機,不僅不能補陰,反而會損害元陽真火。

不過,由於陰性柔緩,所以人們漸漸翫忽用藥,暗中損害壽命,而不自知。因此,有些老年人也喜歡涼性食物,是因為他們元陽原本充足,所以能承受寒涼,而不是寒涼讓他們長壽。

余請詳言真陰之象、真陰之藏、真陰之用,真陰之病。真陰之治,以悉其義。

所謂真陰之象者,陽以陰為根也。經曰:五臟者,主臟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非以精為真陰乎?又曰:形肉已脫,九候雖調猶死。非以形為真陰乎?觀形質之壞與不壞,即真陰之傷與不傷,此真陰之象,不可不察也。

白話文:

所謂「真陰」特質,就是陽氣以陰氣為根基的意思。《黃帝內經》說:「五臟,掌管各臟腑精氣,不可受損。受損後會失去防禦,導致陰氣虛弱;陰氣虛弱則會沒有元氣,沒有元氣就會死亡。」這不是指精氣就是真陰嗎?

經書又說:「身體已經腐壞,就算九種脈象都調理好了,還是會死亡。」這不是指形體就是真陰嗎?觀察形體是否衰敗,就能瞭解真陰是否受損。這就是真陰的特性,不可不仔細考察。

所謂真陰之藏者,凡五臟五液,各有所主,經曰: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液皆歸乎精,而五精皆統乎腎。腎有精室,是曰命門,為天一所居,即真陰之腑。精藏於此,精即真陰之水也;氣化於此,氣即陰中之火也。命門居兩腎之中,而水火具焉,消長系焉,故為受生之初,為性命之本。欲治真陰而捨命門,非其治也。此真陰之藏,不可不察也。

白話文:

所謂真陰的儲藏之處,包括五臟和五液,各司其職。經書上說:腎臟主導水液,容納五臟六腑的精華而儲藏起來。因此,五液都歸於精華,而五種精華都受腎臟統轄。腎臟有精室,稱為命門,是天一真氣所居住的地方,也就是真陰的臟器。精華儲藏於此,而精華就是真陰之水;氣升化於此,而氣就是陰中之火。命門位於兩腎之間,水火皆具備,生長消減都在這裡進行,所以它是生命之初的起點,也是生命之本。如果要調理真陰,卻捨棄命門,那就不是正確的調理方式了。這就是真陰的儲藏之所,不可不仔細瞭解的。

所謂陰之用者,凡水火之功,不可缺一。命門之火,謂之元氣;命門之水,謂之元精。五液充則形體賴以強壯,五氣治則營衛賴以和調。此命門之水火,即十二臟之化源。故十二臟之陰陽,皆賴資之以為治。此皆真陰之用,不可不察也。

白話文:

所謂陰的功用,凡是水和火的功效,都不能缺少。命門之火,叫做元氣;命門之水,叫做元精。五液充足,形體才能強壯;五氣調和,營衛才能協調。這個命門的水火,就是十二臟腑化生的源頭。所以十二臟腑的陰陽平衡,都依賴它來維持。這些都是真陰的功用,必須仔細辨別。

所謂真陰之病者,凡陰氣本無有餘,陰病皆因不足。即如陰勝於下者,原非陰盛,以命門之火衰也;陽勝以標者,原非陽盛,以命門之水虧也。水虧則陰虛之病疊出,火衰則陽虛之證迭生,如戴陽者面赤如朱,格陽者外熱如火。

白話文:

所謂真陰不足的疾病,就是陰氣本來就不足夠,陰虛的症狀都是因為陰氣不足造成的。比如陰氣過盛在下焦,並不是陰氣真的過盛,而是因為命門之火衰弱了;陽氣過盛在上焦,並不是陽氣真的過盛,而是因為命門之水虧損了。水虧損就會導致陰虛的疾病,火衰弱就會導致陽虛的症狀,比如陽虛證的患者面色紅赤如朱,陰虛證的患者外熱如火。

或口渴咽焦,引水以自救;或躁擾狂越,欲臥於泥中;或五心煩熱而消癉骨蒸;或二便秘結而溺漿如汁;或吐血衄血;或咳嗽遺精;或斑黃無汗,由津液之枯涸;或中風瘛瘲,以精血之敗傷。凡此之類,有屬無根之焰,有因火不歸原,是皆陰不足以配陽,病在陰中之水也。又如火虧於下,或為神氣之昏沉,或為動履之困倦。

白話文:

  • 或感到口渴喉嚨乾焦,需要喝水來緩解;
  • 或躁動煩躁,急於躺在泥水中;
  • 或五心煩熱,身體消瘦,骨頭發熱;
  • 或大便乾燥,小便像米湯一樣;
  • 或吐血、流鼻血;
  • 或咳嗽、遺精;
  • 或皮膚黃而無汗,是由於津液枯竭所致;
  • 或中風、腰背僵硬,是由於精血受損所致。

所有這些類型的疾病,有的屬於無根之火,有的屬於火不歸原,這都是由於陰不足以平衡陽,病在陰中之水。此外,如果火氣虧於下,可能會導致神氣昏沉,或行動遲緩疲倦。

其有頭目眩暈而七竅偏廢者,有咽喉哽咽而嘔惡氣短者,此皆上焦之陽虛也;有飲食不化而吞酸反胃者,有痞滿隔塞而水泛為痰者,皆中焦之陽虛也;有清濁不分而腸鳴滑泄者,有陽痿精寒而臍腹多痛者,皆下焦之陽虛也。

白話文:

有些人頭暈目眩,七竅功能障礙;有些人咽喉阻塞,噁心氣短,這些都是上焦陽氣不足的表現;有些人飲食不消化,嘔吐酸水反胃;有些人胸腹痞滿阻塞,水液泛濫成痰,這些都是中焦陽氣不足的表現;有些人腹瀉不止,清濁不分;有些人陽痿早洩,臍腹疼痛,這些都是下焦陽氣不足的表現。

又或畏寒洒洒者,以火臟之陽虛,不能禦寒也;或肌肉膨脹者,以土臟之陽虛,不能制水也;或拘攣痛痹者,以木臟之陽虛,不能營筋也;或寒嗽虛喘,身涼自汗者,以金臟之陽虛,不能保肺也;或遺精血泄;二便失禁,腰骨如折,骨痛之極者,以水臟之陽虛,精髓內竭也。凡此之類,皆陽不足以勝陰,病在陰中之火也。

白話文:

此外,怕冷渾身發抖的,是火臟(心臟)陽氣虛弱,不能抵禦寒冷;肌肉腫脹的,是土臟(脾臟)陽氣虛弱,不能控制水分;肌肉拘攣、疼痛麻痺的,是木臟(肝臟)陽氣虛弱,不能滋養筋脈;咳嗽虛弱、喘息,身體發冷自發汗的,是金臟(肺臟)陽氣虛弱,不能保護肺部;遺精、血尿,大小便失禁,腰部像斷了似的,骨頭疼痛劇烈的,是水臟(腎臟)陽氣虛弱,精氣耗竭。凡是這些情況,都是陽氣不足以勝過陰氣,病在陰中之火的緣故。

王太僕曰:寒之不寒,責其無水;熱之不熱,責其無火,無水無火,皆在命門。故曰陰虛之病,不可不察也。

所謂真陰之治者,凡亂有所由起,病有所由生,故治病必當求其本。蓋五臟之本,本在命門;神氣之本,本在元精,此即真陰之謂也。王太僕曰: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益火之源,以消陰翳。惟薛立齋獨得其妙,而常用仲景八味丸、錢氏六味丸,即益火、壯水之劑也。寒邪中人,本屬表症,而汗液之化,必由乎陰;中風為病,身多偏枯,而筋脈之敗,必由乎陰。虛勞生火,非壯水何以救其燎原;瀉利亡陰。

白話文:

所謂真陰療法,就是針對疾病的根本原因進行治療。所有疾病的發生都有其起源,因此治療疾病必須找出病根所在。五臟的根本在於命門,神氣的根本在於元精,這就是真陰。王太僕說:增強水勢以控制陽氣,滋養火源以驅散陰翳。只有薛立齋獨具慧眼,擅長使用仲景八味丸和錢氏六味丸這類滋養火源、增強水勢的藥方。

寒邪入侵,本來屬於表症,但汗液的化生離不開陰氣;中風致病,身體往往偏枯,而筋脈的損傷也與陰氣受損有關。虛勞產生虛火,如果不增強水勢,如何能撲滅這場大火;瀉利導致陰氣耗損。

非補腎何以因其門戶?臌脹由乎水邪,主水須求水臟;關格本乎陰虛。欲強陰舍陰不可。此數者,乃疾病中最大綱領,明者覺之,可因斯而三反矣。

白話文:

如果不補腎,怎麼能守護它的門戶?腹脹是由水邪引起的,主水就要找水臟;關節不活動主要是陰虛造成的。想要增強陰氣,就要顧及陰氣,不能過度。這些都是疾病中最大的綱領,明白的人感悟到後,就可以據此反覆思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