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彙粹》~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陰病門

喻嘉言曰:經云:身之陽氣,如天之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又言:陽氣者蔽塞,地氣者冒明,冒明者,以陰濁而冒蔽陽明也。仲景以後,英賢輩出,從未有闡揚其烈者。惟韓祗和於中寒微有發明,誨人以附子乾薑為急。至丹溪、節齋諸先生,多以貴陰賤陽立說,制補陰丸,畸重乎陰,疇非至理。第於此道,未具隻眼。

白話文:

喻嘉言說:經典上說:人體的陽氣,就像天空中的太陽,如果失去軌道,就會折損壽命而不見光明。又說:陽氣被阻隔,地氣就會冒犯光明,冒犯光明就是指陰氣濁氣掩蔽陽氣光明。自仲景之後,出現了很多傑出的醫家,但從未有人徹底闡明這個重要理論。只有韓祗和在治療中寒方面有所發明,教導人們急用附子、乾薑。到了丹溪、節齋等各位先生,多數主張重視陰氣、貶低陽氣,配製補陰丸藥,過分重視陰氣,怎麼能算至理呢?只是在這個道理上,還沒有完全透徹的瞭解。

夫陰病之不可方物,以其無陽。每見病者,陰邪橫發,上干清道,必顯畏寒腹痛,下痢上嘔,自汗淋漓,肉瞤筋惕等證。失此不治,濁陰從胸而上入者,咽喉腫痹,舌脹睛突;濁陰從背而上入者,頸筋粗大,頭項若冰,渾身青紫而死。故仲景於陰盛亡陽之症,必用真武湯以救逆,所以把住關門,坐鎮北方,不使龍雷升騰霄漢。柰醫學闕此,誠為漏義。

白話文:

陰性疾病之所以難以治療,是因為患者體內缺乏陽氣。我經常看到陰性邪氣嚴重發作的病患,侵犯了身體的正常運作,會出現明顯的畏寒、腹痛、腹瀉、嘔吐、盜汗、肌肉緊繃、筋脈痙攣等症狀。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濁陰之氣從胸部向上侵入,會導致咽喉腫脹、舌頭腫脹、眼睛外凸;濁陰之氣從背部向上侵入,會導致頸部的筋脈變粗,頭部和脖子像冰一樣冰冷,全身青紫而死亡。因此,在陰氣過盛、陽氣衰敗的情況下,仲景一定會使用真武湯來挽救患者的命運,也就是守住關門,坐鎮北方,防止龍雷升騰到天空。然而,醫學中卻忽略了這一點,實在是疏忽了醫理。

蓋卒中寒者,陽微陰盛,最危最急之候。經曰:陰盛生內寒。寒氣積於胸中而不泄,則溫氣去,寒獨留,留則血凝,血凝則脈不通,其脈盛大以澀,故中寒。夫經既言陰盛生內寒,又言故中寒,豈非內寒先生,外寒後中之耶?既言血凝脈不通,又言脈盛大以澀,豈非以外寒中,故脈盛大,血脈閉,故脈澀耶?夫人身衛外之陽最固,太陽衛身之背,陽明衛身之前,少陽衛身之兩旁。

白話文:

中風時受寒者,是因為體內陽氣虛弱、陰氣旺盛,這是一個極度危險且緊急的情況。經典記載:「陰氣旺盛會產生體內的寒氣。」寒氣積聚在胸中而無法排出,那麼溫暖的氣就會散去,只剩下寒氣,寒氣停留就會導致血液凝結,血液凝結就會導致脈絡不通。這時候脈搏強勁而澀滯,就是中寒的表現。

經典既然說「陰氣旺盛會產生體內的寒氣」,又說「因此會中寒」,難道不是因為體內的寒氣先產生,後續才受到外在寒氣的影響嗎?既然說「血液凝結脈絡不通」,又說「脈搏強勁而澀滯」,難道不是因為外在寒氣入侵,導致脈搏強勁,而血液凝結導致脈絡澀滯嗎?

人體衛護外在的陽氣是最強盛的。太陽經巡行於背部,陽明經巡行於前胸,少陽經巡行於身體兩側。

今不由三陽,而直中少陰,豈是從天而下?緣厥氣上逆,積於胸中則胃冷,胃冷則口食寒物,鼻吸寒氣,皆得入胃。腎者胃之關也,外寒斬關直入少陰腎臟,故曰中寒也。然其脈盛大以澀,雖曰中寒,尚非卒病。卒病中寒,其脈必微。

白話文:

現在不是從陽經(三陽經)進入,而是直接通過少陰經進入,難道是從天而降嗎?這是因為體內的寒氣上逆,積聚在胸部,導致胃部寒冷。胃部寒冷就會吃冷的食物,鼻腔吸入寒氣,這些都會進入胃部。腎臟是胃部的關口,外來的寒氣通過關口直接進入少陰腎臟,所以稱為中寒。然而,患者的脈象強盛有力且有些澀滯,雖然說中寒,但還不是急性發作。急性發作的中寒,脈象一定微弱。

仲景言傷寒傳入少陰。則曰脈微細。若寒中少陽,又必但言脈微,不言脈細。何者?微則陽之微也,細者陰之細也。傷寒寒邪傳腎,其亡陽亡陰尚未有定,至中寒則但有亡陽而無亡陰,故知其脈必不細也。若果見細脈,則其陰先已內虧,何由而反盛耶?且在傷寒惟少陰有微脈,他經則無,其太陽膀胱,為腎之腑,總見微脈惡寒,仲景蚤從少陰施治,而用附子、乾薑矣。

白話文:

仲景說,傷寒病邪傳入少陰經,脈絡會出現細微無力的表現。如果寒邪侵犯的是少陽經,脈象則僅是微弱,而不會用「細」字來描述。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微」是陽氣衰微的意思,「細」是陰氣衰微的意思。傷寒病邪侵犯腎臟,陽氣和陰氣的衰耗程度還沒有定論。而中寒時,只有陽氣衰耗而不會陰氣衰耗,所以知道脈象一定不會出現「細」的表現。如果真的出現「細」脈,說明陰氣已經先一步內虛,怎麼還會反過來旺盛呢?而且在傷寒病中,只有少陰經脈才會出現「微」脈,其他經脈都不會出現。太陽經和膀胱經是腎臟的腑,都會出現「微」脈和惡寒的症狀。仲景很早就從少陰經開始治療,使用附子、乾薑等溫熱藥物。

蓋脈微惡寒,正陽微所致,腎中既以陽微寒自內生,復加外寒斬關直入,或沒其陽於內,或逼其陽於外,其人頃刻亡陽,故仲景以為卒病也。

白話文:

當脈搏微弱並感到惡寒時,是正陽氣微弱所致。腎中陽氣微弱,寒氣自內而生;再加上外來的寒氣直接入侵,導致內陽氣耗盡或外陽氣逼出,這時人體會在短時間內失去陽氣,因此仲景認為這是卒病。

夫人身血肉之軀,皆陰也。其一點元陽,先身而生,藏於兩腎之中,而一身之元氣由之以生,故謂之生氣之原。而六淫之外邪,毫不敢犯,又謂守邪之神。苟為不然,陽微必陰盛,陰盛愈益陽微。是以腎中真陽得水以濟之,留戀不脫。得土以堤之,蟄藏不露,除施泄而外,屹然不動。

白話文:

人的身體是由血肉組成的,屬於陰性。那一點先天元陽,在我們出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隱藏在兩顆腎臟中,全身的元氣都是由此產生,所以稱為生氣的根本。而外界六淫邪氣,都不敢侵犯它,又稱為守邪之神。如果情況不是這樣,陽氣微弱就必定陰氣旺盛,陰氣旺盛則會更加削弱陽氣。所以,腎臟中的真陽得到水的滋潤,得以保存而不流失。得到土的保護,得以深藏而不外露,除了排泄之外,一直保持著穩定的狀態。

而手足之陽為之役使,流走周身,固護腠理,而捍衛於外;而脾中之陽,法天之健,消化飲食,傳布津液,而運行於內;而胸中之陽,法日之馭,離照當空,消陰除翳,而宣布於上。此三者豐享有象,腎中真陽安享太平。

白話文:

身體的手足陽氣像使喚的僕人,在全身流動,鞏固皮膚組織,抵禦外界的侵害;脾臟中的陽氣像天的活力,消化食物,輸送津液,在身體內運作;胸中的陽氣像太陽的運轉,散射光明照亮天空,去除陰影和霧靄,在身體上部發揮作用。這三種陽氣豐滿充足,顯露出健康的外表,而腎臟中的真陽則安穩地處於平衡狀態。

若在外在中在上之陽衰微不振,陰氣乃始有權,或膚冷不溫,漸至肌硬不柔,衛外之陽不用矣;或飲食不化,漸至嘔泄痞脹,脾中之陽不用矣;或當膺阻礙,漸至窒塞不開,胸中之陽不用矣。乃取水土所封之陽出而任事,頭面得陽而戴赤,肌膚得陽而熯燥,脾胃得陽而除中,即不中寒,其能久乎?

白話文:

如果身體表層的陽氣衰弱,陰氣就會開始佔上風,可能出現皮膚冰冷,逐漸皮膚僵硬不柔軟,保護身體的陽氣無法發揮作用。

或者飲食不消化,逐漸引起嘔吐、腹瀉、腹脹,脾胃中的陽氣無法發揮作用。

或者胸部有阻礙,逐漸導致氣血不通,胸中陽氣無法發揮作用。

這時應該解除水濕堵塞之處,讓陽氣出來發揮作用。頭面得到陽氣就會發紅,皮膚得到陽氣就會乾燥,脾胃得到陽氣就會消除胃寒。即便不受到寒氣侵襲,這種情況還能持續多久呢?

故治陰之法,不可不謹。治之之法,其難有八。夫寒中少陰,行其嚴令,埋沒微陽,肌膚凍裂,無汗而喪神守,急用附子、乾薑,加蔥白以散寒,加豬膽汁引入陰分。然恐藥力不勝,熨蔥灼艾,外內悉攻,乃足破其堅凝。少緩須臾,必無及矣。此一難也。

白話文:

治療寒症時,務必謹慎小心。治療寒症的難處有八:

  1. 寒氣侵襲少陰,導致微弱的陽氣被埋沒,肌膚凍裂,沒有汗液,神志喪失。此時必須緊急使用附子、乾薑,再加蔥白散寒,豬膽汁引藥入陰分。但擔心藥力不足,須用蔥烤灸的方法,由外而內全力攻破,才能打破凝結。稍稍猶豫,就會錯失良機。這是治療寒症的第一個難處。

若其人真陽素擾,腠理素疏,陰盛於內,必逼其陽亡於外,魄汗淋漓,脊項強硬,用附子、乾薑、豬膽汁,即不可加蔥及熨艾,恐助其散,令氣隨汗脫,而陽無由內返也。宜撲止其汗,陡進前藥,隨加固護腠理。不爾,恐其陽復越。此二難也。

白話文:

如果這個人原本陽氣就虛弱,皮膚腠理鬆弛,陰氣在體內過於旺盛,必然會逼迫體表的陽氣耗盡,出現盜汗淋漓、脊椎和頸項僵硬的症狀。此時,不能使用附子、乾薑、豬膽汁等藥物,更不能加用蔥或艾灸,因為這些方法都會助長汗液的排出,導致氣隨汗液耗損,陽氣無法回到體內。應該想辦法止汗,及時服用上述藥物,同時加以固護腠理。否則,恐怕陽氣會再次耗散,導致病情加重。這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兩個難點。

用附子、乾薑以勝陰復陽者,取飛騎突入重圍,使既散之陽望幟爭趨。不知此義者,加增藥味,和合成湯,反牽制其雄入之勢,必至迂緩無功,此三難也。

白話文:

使用附子、乾薑來治療寒症、恢復陽氣,就像騎兵深入敵陣,讓分散的陽氣目標明確,奮勇向前。如果不懂這個道理,反而增加藥材種類,調和成湯劑,就會束縛了藥材的強勁效力,結果流於緩慢無用,這是治療中的第三個難處。

其次,前藥中即須首加當歸肉桂,兼理其榮,以寒邪中入,先傷榮血故也。不爾,藥偏於衛,與病即不相當,邪不盡服,必非勝算。此四難也。

白話文:

接著,在上述藥方裡,必須首先加入當歸、肉桂,兼顧氣血的運作,因為寒邪入侵體內,最先傷害的是氣血。如果沒有這麼做,藥力偏重於抵禦外邪,就與病情不符,難以徹底驅邪,必然無法戰勝疾病。這是第四個難處。

其次,前藥中即須加人參甘草,調元轉餉,收功帷幄。不爾,姜附之猛,直將犯上無等矣。此五難也。

白話文:

另外,前述藥方中必須加入人參和甘草,以調節元氣並滋養運化,才能收取功用。如果不這樣做,姜附的辛烈之性會直接衝犯上焦,造成問題。這是第五個難點。

用前藥二三劑後,運動頗輕,神情頗悅,更加黃耆白朮、五味、白芍,大隊陰陽平補,不可歇手。如怠緩不為善後,必墮前功。此六難也。

白話文:

服用前述藥物二至三劑後,症狀大幅度緩解,精神明顯好轉。此時應加入黃耆、白朮、五味子、白芍等藥材,全面調理陰陽平衡,不可中斷治療。若此時感到症狀減輕而懈怠,必會前功盡棄。這是治療中的第六個難點。

若其人素有熱痰,陽去早已從陰而變寒,至此,則無形之陰雖散,而有形之寒痰尚有留為阻塞竅隧者,姜附固可勿施,其牛黃竹瀝一切寒涼,斷不可用,用則陰復用事,必墮前功。此七難也。

白話文:

如果這個人原本就有熱痰,陽氣已經從陰裡轉化成寒氣很久了。現在,雖然無形的陰氣已經散去,但有形的寒痰還留在孔道中阻塞。這時,姜、附這些溫熱的藥物當然不能用,而牛黃、竹瀝等寒涼的藥物更絕對不能用。如果用了,陰氣就會再次作祟,之前的治療效果也會白費。這是中醫在治療中難以把握的七個難點之一。

用平補後,總有寒痰,但宜甘寒助氣開通,不宜辛辣助熱。陽既安堵,即宜休養其陰。不爾,轉生他患,此八難也。

白話文:

使用溫和方法補益後,總會有寒痰產生。此時,應該使用甘寒藥物幫助氣機暢通,不宜使用辛辣藥物助長熱性。陽氣既然安定了,就應該好好休養陰氣。如果不這樣做,就會轉而生出其他疾病,這就是八種困難調理的情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