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倉元周

《青囊瑣探》~ 下卷 (1)

回本書目錄

下卷 (1)

1. 痘瘡倒靨及痘後內障奇方

痘瘡有順逆險三候。其順症者。不藥而愈。陰症者醫治而可免死。至逆候則雖專門神手。不過徒指其死期之日。而束手待斃。悲夫。予頃閱齊東野語。載用狗蠅治倒靨方。是痘家書中。所未嘗見者。曰。小兒瘡痘固是危事。然要不可擾之。嘗見趙賓暘曰。或多以酒面等物發之。

白話文:

痘瘡有順利、不順利和危險三個階段。順利的症狀,不用藥也能痊癒。不順利的症狀,經過治療也能保住性命。最危險的症狀,即使是專門的醫生也沒辦法,只能預測死亡時間,束手無策,令人悲傷。我最近讀了齊東野語,上面記載了用狗蠅治療倒靨的方法,這是痘瘡醫學書籍中沒有記載過的。書中說:兒童患上痘瘡固然危險,但不要過度驚慌。我曾聽趙賓暘說:有些人會用酒糟等東西發痘,

非也。或以消毒飲升麻湯解之。亦非也。大要在固臟氣之外。任其自然耳。惟本事方捻金散最佳。又陳南劍剛翁云。痘瘡切不可多服升麻湯。只須以四君子湯。加黃耆一味為穩耳。二說皆有理。然或有變證。則不得不資於藥。癸酉歲。兒女皆發痘瘡。同僚格蒼陳坡老儒也。因言向冬教三山曰。

白話文:

不對。有人用消毒飲和升麻湯來治療水痘。這也不對。最重要的是固護臟氣,讓病情自然發展。其中,本事方的捻金散效果最好。另外,陳南劍的剛翁說,水痘患者絕不能多喝升麻湯。只要加入四君子湯,再加味黃耆即可。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不過,如果出現了病情變化,就不得不使用藥物。癸酉年,我的孩子們都得了水痘。同僚格蒼陳坡是位老儒,他對我說,之前教過三山這樣一個方子。

其孫方三歲。發熱七日。瘡出而倒靨色黑。唇口冰冷危證也。遍試諸藥皆不效。因乞靈於城隍廟。以卜生死。道經一士門。士異其侵晨倉皇。因遮扣之。遂告以故。士曰。恰有藥可起此疾。甚奇。因為經營少許俾服之。移時即紅潤如常。後求其方。甚秘惜之。及歸方以見贐。

白話文:

他的孫子才三歲,發燒了七天。皮膚上出現黑色潰瘍並凹陷,嘴脣和嘴巴冰冷,這是危險的症狀。嘗試了所有藥物都無效。因此,他向城隍廟祈求保佑,以占卜生死。路過一位道士的家門,道士見他一大清早慌慌張張,就上前攔住他,問他發生了什麼事。他把情況告訴了道士。道士說:「剛好有藥可以治這個病,非常神奇。」於是給他準備了一些藥給孩子服用。過了一段時間,孩子的臉色就恢復了紅潤。後來他向道士求教藥方,道士卻非常珍惜這個方子。直到他回家後去看望道士時,道士才把藥方給了他。

其法用狗蠅七枚(狗身上能飛者)擂碎和醅酒少許調服。蠅夏月極多易得。冬日則藏於狗耳中。不可不知也。既而次女瘡後。餘毒上攻。遂成內障。目不辨人極可憂。遍試諸藥。半月不驗。後得老醫一方。用蛇蛻一具淨洗焙燥。又天花粉等分。細末之以羊子肝破開入藥在內。

白話文:

這個方法使用七隻狗蠅(在狗身上會飛的蟲子),搗碎後與少許溫酒調和服下。在夏天,狗蠅很容易取得,但冬天則會躲在狗的耳朵裡。這個知識很重要。後來,小女兒的瘡口癒合後,餘毒上攻,導致內障,雙眼看不清楚,令人憂心不已。試遍各種藥物,半個月都沒有效果。後來得到一位老醫生的偏方,使用一條蛇蛻,清洗乾淨後焙乾。再加入等量的百合粉,磨成細末。將羊肝切開,把藥粉放進去。

麻皮縛定。用泔水熟煮切食之。凡旬余而愈。其後程甥亦用此取效。真奇劑也。

捻金散(本事方),治小兒麻豆瘡。欲出渾身壯熱。情緒不樂。不思飲食。服此可內消。仍令瘡無瘢痕。

紫草茸,升麻,糯米(各半兩),炙甘草(一分)

白話文:

紫草根、升麻、糯米(各半兩) 炙甘草(十分之一兩)

上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並滓再作一服。此療瘡疹奇方。

升麻湯,四君子湯(並見諸方書不錄於茲)

2. 治疣神方

疣雖是小恙。至其蔓延。則雖容顏如毛嬙西施。亦有其䫏醜(言極醜)似無鹽女子焉。是以錄經驗數方。使閤中患之者得歡心矣。治疣神方。屢試驗。蛇蛻不以多少。滾湯浸頻浣患處。即瘳。○又方。治疣蔓延者。以活蛞蝓一個。轉擦疣母上。著黏訖乃放棄。則其疣自脫。其他子疣尋愈。

白話文:

雖然疣是小毛病,但如果蔓延開來,即使貌美如毛嬙西施,也會變成醜陋不堪的無鹽氏,所以特別記錄下一些經驗方,讓患有疣的朋友們能重現笑容。

治療疣的特效方:

多次試驗非常有效,將蛇蛻(無論多少)浸泡在滾燙的熱水中,經常拿來清洗患處,疣就會好了。

另一個方子:

治療蔓延性的疣,可以使用一隻活鼻涕蟲,在疣上滾動擦拭,使其黏著在疣上,然後將鼻涕蟲扔掉,這樣疣就會自行脫落,其他小疣也會逐漸痊癒。

○又方。薏苡仁二錢。甘草一錢。以水一盞半。煎取一盞溫服。四五日而疣如拂。(一方無甘草用大腹皮亦妙)○又方。將茯苓三錢。水煎溫服。數日而自痊。

白話文:

第一種方法:

  • 薏苡仁:2 錢
  • 甘草:1 錢

將薏苡仁和甘草放入 1.5 碗水煎煮,取 1 碗湯汁溫服。四、五天後,疣體就會像被拂去一樣脫落。(另一種方法不用甘草,用大腹皮煎服,效果也很好。)

第二種方法:

  • 茯苓:3 錢

將茯苓放入水中煎煮,溫服。幾天后,疣體會自癒。

3. 凍瘡妙方

凍瘡大人患之者甚鮮。而在幼者最多。此疾遇冬天。則發於手足與耳朵。後世謂之寒瘍。或名凍風。又發跟曰凍跟。發耳曰凍耳。其初起赤斑。漸而微腫。得溫則瘙癢殊甚。若失治久不痊。則變紫黑色。而遂潰爛發膿。重者穿肌肉。方其瘳為瘢痕如湯火傷瘡。甚者耳朵墮落矣。

白話文:

凍瘡很少發生在大人身上,但是幼童中卻很常見。這種疾病在冬天容易發生,會出現在手、腳和耳朵上。後世稱它為「寒瘍」或「凍風」。此外,出現在腳跟稱「凍跟」,出現在耳朵稱「凍耳」。一開始會出現紅色斑塊,逐漸會稍微腫脹。遇熱會非常癢。如果沒有適當治療,長時間不癒合,就會變成紫黑色,進而潰爛化膿。嚴重的會穿透肌肉,癒合後會留下像燙傷後的疤痕。更嚴重者耳朵會脫落。

前哲治法。有碧玉膏獨勝膏等。予家傳一奇方。方未破時與之。百發百中。應效如神。方名掃凍煮散。土茯苓(二錢),乾薑(一錢)

白話文:

以前的醫生治療方法有碧玉膏、獨勝膏等。我家傳有一帖奇方,方子沒公佈出去時試用過,百發百中,效果非常好。方名為掃凍煮散。成分:土茯苓(兩錢),乾薑(一錢)

上二味細銼盛絹袋。嚴醋蘸。上火乘熱熨患處。日三四次。輕者二三日。重者七八日。不潰爛而全愈。

4. 取雞眼子妙術

雞眼子生手足心。是亦微恙。雖然妨乎把握。害乎步履焉。世俗治之。率皆灸患處。或又以針穿之。乃傅銅綠丹礬之類。然是皆足取一時快。而根治則難矣。余嘗得一奇祝。累試累效。其法以粳米一粒無瑕者。安眼子上。以小刀或針。向米上空書十字凡三遍。書訖急以刀鋒刺席。

白話文:

雞眼生長在手心或腳心,雖然是小毛病,但會影響握力和行走。傳統治療方法通常是灸患處或用針刺穿,然後塗抹銅綠丹礬等藥物。這些方法雖然能暫時緩解疼痛,但無法根治。

我曾經得到一個奇特的偏方,試用過很多次,效果很好。方法是找一粒沒有瑕疵的粳米,放在雞眼上。用小刀或針,在米上方空寫十字三次。寫完後立即用刀尖刺穿坐墊。

然後可放粳米於瀆水中。至米化為水。而眼子自失去。此又不可以理測者也。近覽乾坤生意。載雞眼藥三方。因抄出而舉於下方。

白話文:

用粳米放在污水中,等到米變成水,眼中的白點就不見了。這件事無法用常理來解釋。最近我看到《乾坤生意》一書記載了三種雞眼藥方,抄錄在此。

原中醫古文:

然可放粳米於瀆水中。至米化為水。而眼子自失去。此又不可以理測者也。近覽乾坤生意。載雞眼藥三方。因抄出而舉於下方。

雞眼藥,水銀乳香沒藥(各等分),麝香(少許)

白話文:

雞眼藥材:

  • 水銀
  • 乳香
  • 沒藥(以上材料份量相同)
  • 麝香(少量)

先用刀修去雞眼。將血見愁搗爛成膏。入前藥末少許同敷於患處。絹帛縛定。

白話文:

用刀先把雞眼切除後,把血見愁搗成膏狀。加入前面藥物的藥粉稍微混合敷在患處。最後用絹帛綁起來固定。

又方,用血見愁敷之亦妙。(血見愁即地錦

5. 知足齋德本十九方引

湖南稻葉克(子念)者。初遊浪華受業于吉益東洞門人某。喜萬病一毒說。好用峻藥。資性魯直。不見容世。或在都下。或在山野。亦數破產。遊歷四方而為業矣。寬政壬子歲。自相州鎌倉移往甲州郡內。客於桂林寺。此年五月與里人俱登富士。既至山麓。則土人見克之佩刀曰。

白話文:

湖南人稻葉克(字子念),最初在浪華求學,師從吉益東洞的弟子。他主張「萬病皆由一毒所致」,喜歡使用猛烈用藥。性情魯莽耿直,不受世人所容。有時在京城,有時隱居山野,也曾經數度破產。他的職業就是遊歷四方。寬政壬子年,從相州鎌倉遷往甲州郡內,住在桂林寺。這年的五月,他與當地居民一同登上了富士山。到達山腳後,當地人看見克佩帶的刀說:

凡登此山者。皆解刀留此。請須托我輩。克作色曰。我舊武人子。何敢解刀邪。遂登山顛極眺望。稍下而憩。沽酒取微熏。興趣勃然。至第六合。(四十里為一升十折為一合)與同遊俱取先導所齎之大草鞋著之。將自沙拂下回馬。而此阪繩路一條。直下十有餘里。當其下則細沙亂石。

白話文:

凡是登上此山的,都要解下腰刀在此處寄存。有人過來請求,說:「我以前是將軍之子,怎麼敢解下腰刀呢?」於是就帶著腰刀登上了山頂,盡情地眺望風景。稍稍下來休息,買來酒喝,喝得微醺。興致勃然,到了第六個「合」(四十里為一升,十折為一合)。他和同行的人一起,拿了嚮導提供的特大草鞋穿上。準備從沙坡上滑下山,騎馬下山。這個山坡有一條繩索路,直下十多里。山腳下則有細沙和亂石。

隨步而崩。後人之足。在前人之肩。魚串而下。故欲止不能。一瞬之間。忽到山麓。而克獨中途失道。陷大澤中。才出四顧。則不見人家。惟澗水琮琤。若鳴珮環。青樹翠蔓。廕庇蓊薈。克無奈何獨躊躇於溪邊。意祈岳神。尋樵路則日漸落西山。憂懼之間。適遙見一農夫之過。

白話文:

隨著腳步的移動,山坡不斷坍塌。後人的腳步踩在前人的肩上,就像魚順流而下,因為慣性而無法停止。一瞬間,竟然到達了山腳。但克獨在中途迷失了方向,陷入了大沼澤中。剛爬出來四處張望,卻不見人煙。只有溪流的水聲琮琮作響,猶如珮環的鳴聲。青翠的樹木和藤蔓繁茂地遮蓋著沼澤,令人感到驚訝。克無奈地獨自徘徊在溪邊,祈禱嶽神指引。尋找樵夫的路徑,但太陽逐漸西下。在憂慮和恐懼中,忽然遠遠看到一個農夫走過。

克喜大聲呼之。語以前事。且問回馬道。則曰距此三十餘里。山路嶮峭。岨阨羊腸。榛莽蔚塞。奚得往焉。顧因客佩刀以犯山禁。蓋神靈之咎至此極耳。請宜謝罪也。克乃浴澗水。仰岳拜謝數回。農夫憐之。延造其里之黑川邑。令宿一小寺。寺僧頗知醫。相見互喜。遂出一書示克曰。

白話文:

克喜大聲呼喚他,並告訴他先前的事。克喜還問回家的路,農夫說:「離這裡三十多里。山路險峻陡峭,道路狹窄彎曲,草木茂密,怎麼能走呢?」農夫想到克喜因為佩戴刀劍而觸犯了山神禁忌,所以才會遭遇這種禍事。建議克喜應該謝罪。克喜於是沐浴在溪水裡,仰望山嶽連連拜謝。

農夫同情克喜,邀請他到鄰近的黑川村中,並讓他借宿在一間小寺廟裡。寺廟的僧人懂點醫術,兩人相見都感到很歡喜。於是,僧人掏出一本書給克喜看。

此書近邑民家累世所傳。即知足齋德本所述也。克即讀之。則書中所載僅一十九方。取之左右。主治百病。其方簡而不繁。峻藥居十之七。與世所傳之梅花無盡藏。大懸隔。而與其所崇之萬病一毒說幾相似。克大喜不知手舞足蹈。乃謄寫以歸。比諸金科玉條矣。後遊駿遠之際少試之。

白話文:

這本書是我家鄉附近一戶人家代代相傳的珍寶,據說是「足齋」德本所寫的。我立刻拜讀了它,發現書中記載的方劑只有十九個,而且取材方便易得。這些方劑的療效廣泛,可以治療百病。它們組方簡潔,不繁瑣,峻烈的藥物佔了七成。與世面流傳的《梅花無盡藏》相比,這本書截然不同。但是,它與足齋推崇的「萬病一毒說」卻有異曲同工之妙。我興奮不已,不知不覺手舞足蹈起來。於是,我將它謄寫了一份帶回家,把它視作無價之寶。後來,我外出遊歷時,對這些方劑進行了驗證。

復來東都。以此書為誇具。非得方金十星。則不敢許傳人。予好方技之癖。素到膏肓。偶聞之雖有意看其書。無緣言面。既而歷歲余矣。近一門人於江戶橋路傍一書肆。以青錢二十四文購得一小冊子以致予。予覽之。則嘗所傳聞德本之書。首有稻葉克序。以國字書前頃所述之事。

白話文:

後來回到京城。拿著這本書大肆吹噓。非得到金方十星的程度,否則不敢傳授給別人。我愛好方技的方法,已經深入骨髓。偶然聽到有人提及這本書,雖然很想看,但無緣親自拜訪。後來過了好幾年了。最近有一個學生在江戶橋路旁的書店,用二十四文錢買到一本小冊子送給我。我翻閱後,發現正是曾經聽人傳聞的德本的著作。最前面有稻葉克的序言,用漢字書寫前面所述的事情。

而歲月姓名下有款識。則蓋系克之所自筆。卷尾有東洲左潤跋。惟恨此書文理不接。顛倒錯置。亦復不少。因改竄潤色其大半。使人始可讀之。後會左潤言得此書之由。則曰。曩克於日本橋大路往來。偶為攫客所奪夾帒時。並失其書云。夫德本有名醫之稱。人口之所膾炙矣。

白話文:

而在書的年月姓名下方有款識,那麼應該是鄭克自己寫的。卷尾有東洲左潤的跋文。只遺憾這本書的文字前後不連貫,顛倒錯置的也不少,所以變更並潤色了其中大半部分,讓人才得以讀懂。後來與左潤見面,他談到得到此書的緣由,說當時鄭克在日本橋大路上走動,恰巧被小偷搶走了挾持書本的布囊,同時也丟失了這本書。鄭克德本有著名醫生的稱號,人們口口相傳。

而真書之不顯於世者。幾二百年。克苦身體忍飢渴。偶然得此書。以為奇事矣。而今予在都下。不勞體膚。不識其人。而自歸我插架者。此不亦奇緣乎。蓋予生平有意於壽蒼生。每得奇方妙藥。不獨自秘。輒著書以與眾俱焉。是以天示我此書者歟。予之於克雖未有一面之識。

白話文:

這本真書在世上失傳了近兩百年。有人吃苦耐勞、忍飢受渴,偶然得到了這本書,認為是一件奇事。而現在我人在京城,不用辛苦勞累身體,也不認識那人,書卻自己回到我的書架上。這難道不是奇特的緣分嗎?我從小就有心拯救黎民蒼生。每當得到奇方妙藥,我都不會獨自收藏,而是寫成書和大家一起分享。因此,天意是否將這本書賜予我呢?我與克雖然沒有見過面,

未知其為人何如。又曷可秘邪。因附載於此。顯德本之幽光。以傳不朽。克覽之豈得以予為非哉。

近甲州門人高木甫齋來。予欲使彼歸鄉之次。造黑川邑索此書之原本以訂正。乃高木生跋陟嶮岨。遍歷峽中。無所謂黑川邑者矣。因至桂林寺詢之寺僧。曰。德本十九方。往年自山梨郡元明傳。而為克所奪去云。然則克欲使人信。而奇其事者歟。

白話文:

最近,甲州的門徒高木甫齋拜訪了我。我希望他回鄉途中,能去黑川村找到這本書的原稿,以便更正。但是高木先生攀爬崎嶇的山路,走遍了峽谷中,卻沒有找到所謂的黑川村。於是,他前往桂林寺,向寺廟裡的僧人詢問。僧人說:「《德本十九方》曾經在山梨郡廣為流傳,但後來被克奪走了。」看來,克想要讓人們相信他,並且對此事感到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