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弁

《續醫說》~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格致餘論

丹溪醫之聖者也,其為《格致餘論》一書,超邁今古,奚容輕議?然沉潛反覆,竊有可疑者焉。論中「左大順男,右大順女」之說,丹溪獨指氣血之陰陽,反遺脈位之陰陽,乃以醫人之左右手立論,有戾經旨可疑者一也。醇酒宜冷飲之論,吾見世人飲熱酒者亦無恙,飲冷酒者雖盛暑亦致病焉,可疑者二也。

至如倒倉一法,且丹溪自云得之西域異人,近世余目擊土夫數人信行此法,死者相繼,可疑者三也。噫!西域之人殊方異域,風氣不同,稟賦亦異,此法豈可行於東南柔弱之人乎?門人誤錄於勞瘵吐血門中,為禍甚大。且勞瘵咳血,真陰虧損,臟腑脾胃虛弱,津液枯竭,不宜吐瀉。

昔徐文伯治範云之疾,有取汗之戒,尚促天年,況吐下之法施於勞損之人可乎?或以是罪余輕議前人者,余應之曰:孫真人《千金方》有房中補益法,丹溪辯之曰:「苟無聖賢之心,神仙之骨未易為也。」又曰:「若以房中為補,殺人多矣。」丹溪能為孫公之忠臣,余顧不能為丹溪之忠臣乎?語曰:「不以人廢言,使丹溪復生,其殆不廢余言矣。」

2. 和劑局方

或問曰和劑局方丹溪發揮辯之詳矣戴原禮乃丹溪高弟,今觀其所著《症治要訣》、《方論》皆祖《局方》,何也?

余曰:《局方》亦何負於人哉?前後活人不知其幾!丹溪但辯其用藥者誤耳,非方之罪也。血虛症不宜用香燥之劑,痿痹症不可混作風治,亦何嘗屏棄之乎?今人遂以《局方》例不可用,或者有宜北不宜南之說。殊不知內經治寒以熱,治熱以寒,微者逆之,甚者從之,權變得宜,消息以為治,安可限以南北之分,而無寒熱之異哉?原禮蓋得丹溪之心法者,其有取於《局方》,非苟然也。

3. 蘇沈良方

蘇沈良方十卷,前有永嘉道士林靈素序。余家有宋刻本。竊意靈素在二公文集中,或雜記或筆談等書抄出,匯成一編,附托二公之盛名以行其方耳。李東垣謂蘇沈良方猶唐家類詩。何也?蓋言不能詩者之集詩,猶不知方者之集方也。一詩之不善,止不過費紙而已,不致誤人。一方之不善,則其禍有不可勝言者矣。噫!後之集方書者,尚慎之哉!

4. 中藏經辯

中藏經八卷,相傳華元化撰。按唐書藝文志,有吳普集元化藥方,別無中藏之名。普廣陵人,親授業於元化之門,以術藝知名。今集中諸論,非普不能作。靈洞道士鄧處中自序,元化外孫,因吊寢室,得此書於夢中。余竊疑其妄誕。論後附方意者,皆鄧生增入之耳。如地黃煎丸內有山藥,古方名薯蕷,為避宋英宗諱,故易名山藥。

燒肝散內有白朮蒼朮,本草及占方書止云術,不分蒼白二種。牢牙地黃散細注云此方見僧文瑩湘山野錄。文瑩宋僧,三者可證其出於鄧生之手。覽者當自知之。

5. 十藥神書

葛可久《十藥神書》其方治勞損吐血頗有功效,但疑《太平丸》後跋語云:「此方利人甚眾,所得貺不可勝紀,未嘗妄傳非人,余漸老恐致泯失,由是編次與子孫濟人無窮之利。」觀此等語,知其非葛氏之書矣。可久豪傑士也,雖醫術亦所不屑為之,豈區區言利者哉?姑蘇志有可久傳,稱其著書有《醫學啟蒙》、《經絡十二論》,而不載《十藥神書》,非其所著也明矣。

6. 明醫雜著

凡人血病則當用血藥。若氣虛血弱,又當從氣虛以人參補之。陽旺則能生陰血也。東垣曰:「血脫益氣,古聖人之良法。」補胃氣以助生髮之氣,故曰「陽生陰長」,用諸甘劑為之先務。舉世皆以篇補氣,殊不知甘能生血,此陽生陰長之理也。故先理胃氣。人之身內,以穀氣為寶。

近時醫者多執王汝言《明醫雜著》云:「陰虛誤服甘溫之劑,則病日增,服之過多則死。」由是一切脾胃飲食勞倦之症,認為陰虛,惟用四物湯加苦寒之藥。吾恐地黃當歸多能戀膈,反傷胃氣。所謂「精氣血氣,何由而生?血未見生,而穀氣先有所損矣。」昔一士人,形肥而色白,因見《明醫雜著》所載補陰丸,服之數年,形瘦短氣。

蜀醫韓天爵用辛熱劑決去其滯余而燥其重陰,然後和平無恙。此則未達方書而輕率自誤,可不戒哉。

7. 儒醫精要

夫人之一身陰常不足而陽常有餘,故丹溪諄諄勉人養陰以配陽,實非欲補陰以勝陽也。余近見趙繼宗《儒醫精要》一書,駁丹溪專欲補陰以並陽,是謂逆陰陽之常經,決無補陰之理。二辯王叔和命門屬火之誤,三辯張仲景傷寒無汗吐下法,四辯張潔古無中暑中熱之分,五辯中風無火氣濕三者之論,六辯十二經之脈差繆。趙公偏執己見,妄立邪說,以欺人,乘悖經旨,得罪於名教多矣。

噫!仲景叔和醫之聖也,百世之師也。繼宗何人而敢輕議如此,多見其不知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