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弁

《續醫說》~ 卷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

1. 脾胃屬土

經云:脾為黃婆,胃為金翁,主養五臟六腑。若脾胃堅固,則津液通行,氣血流轉,使表裡沖和,一身康健。若脾胃一虛,何病不起?蓋脾胃屬土,萬物資生。李空同曰:五行木金水火四氣不納邪,邪入則壞,惟土納汗,汗變則化,化則神。是故貫四時而獨功也在人。脾為土,遊溢精液,輸灌肺腎肝心。

不然百物食之,腥葷臭味穢雜於胃中,何以發神明而行變化?莊子曰:神奇則臭,腐臭復為神奇,蓋言土也。

2. 真元根本

五勞者,五臟之勞。皆因動作勉強用力過度曰勞。索矩新書云:受氣貪欲則為勞。夫人身之真元根本,氣血精液是也。世之勞瘵之症,最為難治。蓋因人之壯年恣意酒色,以致耗散真元,不生津液。遂至嘔吐血痰,骨蒸體熱,腎虛精憊,面白頰紅,白濁遺精,及痰涎咳嗽,謂之火乘金候。

重則半年而死,輕則一年必危。俗醫不究其源,苦以大寒大熱之藥,妄投亂進。殊不知大寒則氣愈虛,大熱則血愈竭。是以世之犯此疾者,多不能免於死。由醫之不得其人也,良可憫哉。

3. 用藥有權

震澤王文恪公云:今世醫者率祖李明之、朱彥修,其處劑不出參朮之類,所謂醫之王道也。信知本者矣。然病出於變,非參朮輩所能效者,則藥亦不得不變。可變而不知變則坐以待亡,變而失之毫釐則反促其死,均之為不可也。故曰:可與立,未可與權。藥而能權可謂妙矣。明之、彥修未嘗廢權也。世醫師其常而不師其變,非用權之難乎?(震澤文集)

4. 寒熱折衷

東嘉項昕氏云:堅痛為熱,本指瘡瘍而言。經曰:「諸痛腫癢瘡瘍皆屬心火。」蓋心主熱化,故痛屬熱,即不以寒言。至於急痛因寒,故舉痛論諸痛為寒之說。經曰:「寒淫於內,以辛熱散之,佐以苦寒。」張長沙以辛熱之劑散其錯亂風寒之氣,良以此耳。凡所臨症,固當察脈之陰陽,驗人之虛實,不可專以為有熱而無寒,亦不可專以為有寒而無熱,斯能盡折衷之道也。

5. 劉文泰

弘治末年,孝宗皇帝之崩,病熱也。院判劉文泰誤以熱劑進,上服之,渴甚索水飲。文泰執不可,內侍有進西瓜者,上啖之,僅能出言,召大臣劉健等受顧命。於是文泰下獄,然僅謫廣西戍而死。昔後周姚僧坦名醫也。帝因發熱欲服大黃藥,僧坦曰:「大黃乃快藥耳,至尊年高不宜輕用。

」帝不從服之,遂至不起。及明帝有疾,諸醫皆謂至尊至貴,不可輕脫,宜用乎藥。僧坦曰:「脈洪而實,必有宿食,不用大黃必無差理。」帝從之,果下宿食乃愈。醫者當先明強弱虛實,又察脈之沉浮,非大黃之罪,醫者之誤也。

6. 劉觀妄對

太醫院院判劉公(觀)常侍;太宗左右大暑中,上方束一帶,乃片腦合成者,問觀曰:「此帶何如?」觀對曰:「片腦性寒,傷腎,惟有香耳。」上遽命解去。按本草云:「片腦性大辛,善走,故能散熱。」今劉謂之性寒,何也?丹溪云:「龍腦屬火,諸香皆屬陽,豈有至香之物而反寒乎?」噫!劉觀漫言,蓋不學無術之過歟?

7. 醫僧庸妄

陳汝中嘗病脾胃鬱火之症,求治於盛用美。盛診其脈曰:「如此治可生,如彼治可以死;如此治可以少生,如彼治可以速死。」既而治之,汝中遲其效,或以浮屠善醫薦者,汝中惑其說,遂求治,飲其藥,嘔血一升遂死。

噫!醫以用藥,藥以攻疾,疾不能去而反以致死,則何以醫藥為哉?彼浮屠者乃庸妄人也,目不知醫經,口不辯藥性,指不察脈,候人之虛實,病之新久,一切置之不問,而惟藥攻擊之,其殺人蓋亦多矣。予咎汝中之不善擇醫而致速死,書此以為世輕服藥者之戒。

8. 妊婦藥誤

崑山周知縣(景星)家一婦病腹中塊痛,有產科專門者診之為氣積,投以流氣破積之劑,令人以湯餅軸戛之不效,後得一醫診之,乃曰此胎氣也,用四物湯安之而愈,後果生一男。又南京戶部主事韓文亮妻病腹中作痛,按之若有物在臍之左右,適淛中一名醫至京,請診視之,云是癥瘕,服三稜蓬朮之劑,以其不效乃止。旬余腹漸覺大,至數月生二男。

噫,此皆有命而然可不慎哉。(菽園雜記)

9. 無病服藥

浙人柯敬仲、陳雲嶠、從化三人,自恃稟氣強盛,預防癰疽之患,皆好服防風通聖散,每日須進一服,以為快。其後三人不及中壽之年,無病暴亡。噫!豈非好服涼藥,太過銷爍元氣,急無所救者歟?欲求益生,反致殞命!嗟夫!張潔古有云:「無病服藥,乃無事生事。」可不戒哉!(楊太史山居新話)

10. 木鱉子有毒

木鱉子不可服與豬肉相反,犯之立死。余嘗見劉績《霏雪錄》載一富人生二子,皆鍾愛之,恣其食啖,遂成痞塊。其父得一方,用木鱉子煮豬肉同食之。其幼子當夜死,明日長子死。近見山塘吳氏子,年二十餘,患便毒,清晨服木鱉子藥,至午飽啖豬肉,須臾叫噪而死。是以益信劉之所記不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