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廷賢

《萬病回春》~ 卷之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5)

1. 眩暈

脈:風寒暑濕,氣鬱生涎;下虛上實,皆頭暈眩。風浮寒緊;濕細暑虛;痰弦而滑;瘀芤而澀;數大火邪;虛大久極。先理氣痰,次隨症脈。

白話文:

脈象:風寒暑濕這四種外部病邪侵襲,或氣鬱化痰;下焦氣虛,上焦氣實,都會出現頭暈目眩的症狀。

具體脈象特徵如下:

  • 風邪:脈浮而緊
  • 寒邪:脈緊
  • 濕邪:脈細而虛
  • 暑邪:脈虛
  • 痰濕:脈弦而滑
  • 瘀血:脈阻滯不暢
  • 火邪:脈數而大
  • 氣虛血虛:脈緩而大,持續時間很長

治療原則:

先調治氣鬱和痰濕,然後根據具體的脈象症狀進行治療。

眩者,言其黑運旋轉,其狀目閉眼暗、身轉耳聾,如立舟車之上,起則欲倒。蓋虛極乘寒得之,亦不可一途而取軌也。

白話文:

眩暈,就是說眼前發黑並旋轉,表現為眼睛閉著,看不見東西,身體打轉,耳朵聽不清聲音,好像站在船上或車上,站起來就想摔倒一樣。這種病症通常是虛弱到極點加上受寒引起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論。

大凡頭眩者,痰也。

清暈化痰湯,治頭目眩暈。

陳皮(去白),半夏(薑汁炒),茯苓(去皮,各一錢半),甘草(三分),川芎(八分),白芷羌活(各七分),枳實(麩炒,一錢),南星(薑汁炒),防風細辛(各六分),黃芩(酒炒,八分)氣虛,加人參七分,白朮;有熱,加黃連六分;血虛,加川芎、當歸各一錢。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水煎,溫服。以此作丸,亦可。

白話文:

藥材:

  • 陳皮(去白色部分) 半夏(用薑汁炒製) 茯苓(去皮) 各 1.5 錢
  • 甘草 0.3 錢
  • 川芎 0.8 錢
  • 白芷、羌活 各 0.7 錢
  • 枳實(麩炒) 1 錢
  • 南星(用薑汁炒製) 防風、細辛 各 0.6 錢
  • 黃芩(用酒炒製) 0.8 錢

功效調整:

  • 氣虛: 加入人參 0.7 錢、白朮
  • 有熱: 加入黃連 0.6 錢
  • 血虛: 加入川芎、當歸 各 1 錢

使用方法:

  •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每劑取 1 份。
  • 加入生薑 3 片,加水煎煮,溫熱飲用。
  • 或將藥粉製成藥丸,服用。

肥人頭眩者,屬氣虛濕痰也。

四君子湯,治氣虛濕痰頭眩。

人參(去蘆),白朮(去蘆),茯苓(去皮),黃耆(蜜炒),川芎,陳皮,半夏(薑製),天麻桔梗(去蘆),白芷,當歸(各等分),甘草(減半)

白話文:

人參(去掉鬚根),白朮(去掉鬚根),茯苓(去掉外皮),黃耆(用蜂蜜炒過),川芎,陳皮,半夏(用薑汁炮製),天麻桔梗(去掉鬚根),白芷,當歸(各等量),甘草(減量一半)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溫服。

瘦人頭眩者,屬血虛痰火也。

四物湯加減,治血虛痰火頭眩。

當歸,川芎,白芍(酒炒),熟地,人參(減半),陳皮,片芩,山梔,茯苓(去皮),天麻(各等分),甘草(減半)

白話文:

當歸、川芎、白芍(炒過酒)、熟地、人參(減半)、陳皮、黃芩片、山梔、茯苓(去皮)、天麻(各等分)、甘草(減半)

上銼一劑。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溫服。

忽時眩暈倒者,是風痰,脈浮滑也。

二陳湯加減

茯苓,陳皮,羌活,防風,人參,當歸,白朮(去蘆),枳實(麩炒),南星(薑製),川芎桔梗,瓜蔞仁(各等分),甘草(少許)

白話文:

茯苓、陳皮、羌活、防風、人參、當歸、白朮(去蘆)、枳實(麩炒)、南星(薑製)、川芎、桔梗、瓜蔞仁(各等分)、甘草(少許)

上銼一劑。水煎,入竹瀝、薑汁同服。

勞役之人,飢寒眩暈者,脈虛弱也。補中益氣湯加減(方見內傷)。依本方加半夏、熟地、白芍、天麻。

白話文:

對於勞累過度,出現飢餓、寒冷、頭暈的人,脈象虛弱。可以加減使用補中益氣湯(詳細方劑請參考內傷病症)。在原有方劑的基礎上,再加入半夏、熟地、白芍、天麻。

陰虛火動眩暈者,脈必數也。滋陰降火湯加減(方見虛勞)。依本方加川芎、天麻、山梔、竹瀝少許。

白話文:

對於陰虛火旺導致眩暈的人,脈象必定急速跳動。可以加減使用滋陰降火湯(具體藥方請參考虛勞)。在此方劑的基礎上,再少量加入川芎、天麻、山梔、竹瀝。

虛極欲倒,如坐舟車,手足冷者,脈沉細也。

參附湯,治真陽不足,上氣喘急、氣短、自汗、眩暈。

人參(五錢),大附子(炮,三錢)

上銼一劑。生薑十片,水煎,溫服。

若泄瀉多而眩暈,時時自冒者,難治也。頭旋眼黑,如在風雲中者,乃胃氣虛停痰而致也。半夏白朮天麻湯(方見頭痛)。

白話文:

如果拉肚子次數多、頭暈,而且經常莫名其妙地暈倒,這種情況難以治療。頭暈眼花,好像置身於風雨之中,這是因為胃氣虛弱,痰液積聚所致。可以使用半夏白朮天麻湯(具體方劑見「頭痛」條)。

頭目昏眩者,乃風熱上攻也。防風通聖散,治風熱上攻,頭目昏眩悶痛、痰喘咳嗽。依本方去麻黃芒硝,加菊花、人參、砂仁寒水石(方見中風上治)。

白話文:

頭暈目眩是因為風熱上升。防風通聖散可以治療風熱上攻引起的頭暈目眩、頭部悶痛以及痰喘咳嗽。在此方中,我們去掉麻黃和芒硝,加上菊花、人參、砂仁和寒水石(具體劑量請參照治療中風上篇)。

臨事不寧,眩暈嘈雜者,此心脾虛怯也。

滋陰健脾湯,此治氣血虛損,有痰作眩暈之仙劑也。

當歸(酒洗,一錢),川芎(五分),白芍,生地黃(酒洗,八分),人參(七分),白朮(一錢五分),白茯苓(去皮,一錢),陳皮(鹽水洗,去白,一錢),半夏(薑製),白茯神(去皮木),麥門冬(去心)遠志(去心,各七分),甘草(炙,四分)

白話文:

當歸(用酒清洗,1錢) 川芎(0.5錢) 白芍 生地黃(用酒清洗,0.8錢) 人參(0.7錢) 白朮(1.5錢) 白茯苓(去皮,1錢) 陳皮(用鹽水洗,去白,1錢) 半夏(用薑加工處理) 白茯神(去皮) 麥門冬(去心) 遠志(去心,各0.7錢) 甘草(用火炙烤,0.4錢)

上銼一劑。薑、棗水煎,早晚服。

大學士中玄高公,患頭目眩暈,耳鳴眼黑如在風雲中,目中溜火,一醫以清火化痰,一醫以滋補氣血,俱罔效。余診六脈洪數,此火動生痰。以酒蒸大黃末三錢,茶下。一服而愈。蓋火降則痰自消矣。

白話文:

大學士中玄高公患有頭暈耳鳴,眼前發黑,像是身處風暴中,眼睛裡冒著火光。一位醫生給他開了清火化痰的藥,另一位醫生給他開了滋補氣血的藥,但都沒有效果。我診斷了他的六脈發現很洪大而有力,這是因為火氣太旺引起痰濕。於是我用酒蒸服三錢大黃末,再用茶水送服。一劑藥後,他的病就好了。因為火氣下降,痰濕自然也就消除了。

一熊槐二官,年六十餘,身體胖大。余診其脈,下手即得五至一止,余乃驚曰:君休矣!渠曰:連日微覺頭暈,別無恙也,何故出此,願實教焉。予曰:越十日用藥,相哂而退。少頃間中痰,求救於余。見其必不可治,令以香油灌之,即醒。逾十日,果卒。

白話文:

有一位名叫熊槐的官員,六十多歲,身體肥胖。我診脈時,一觸摸就發現脈象強而急促,五次跳動後才停一次,我驚訝地說:「您的生命快到盡頭了!」

熊槐說:「我最近只是覺得有點頭暈,其他沒什麼異常,為什麼說這樣的話呢?請您明確告訴我。」

我說:「十天後您再吃藥吧。」他笑著離開了。

不久,熊槐吐出大量的痰,來找我求救。我看他已經無法救治,就讓他喝香油,他立刻清醒了。過了十天,熊槐果然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