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秉成

《本草便讀》~ 草部 (10)

回本書目錄

草部 (10)

1. 黃精

甘可益脾。使五臟豐盈。精完神固。潤能養血。從後天平補。辟穀充飢。(黃精得土之精氣而生。甘平之性。故為補益脾胃之勝品。土者萬物之母。母得其養。則水火既濟。金木調平。諸邪自去。百病不生矣。然滋膩之品。久服令人不飢。若脾虛有濕者。不宜服之。恐其膩膈也。

白話文:

甘草可以滋養脾臟,使五臟豐盈,精氣充盈,神智堅固。潤滑可以養血,從後天平補,闢穀充飢。(黃精得土地的精華而生,甘平的性質,所以是補益脾胃的勝品。土是萬物之母,母體得到滋養,水火既濟,金木調平,百病不生。但滋膩之品,長期服用會讓人不飢餓。若脾虛有濕者,不宜服用,以免膩膈。)

此藥味甘如飴。性平質潤。為補養脾陰之正品。可供無病人服食。古今方中不見用之。)

2. 白薇

鹹苦入陽明。寒能勝熱。芳香走血分。涼可除蒸。利水益陰。兼治癃淋成閉。產虛煩嘔。並醫血熱生風。(白薇其根色白。微細如絲。故名。味苦而咸。性寒而香。故能清解血分熱邪。凡一切時邪溫病。熱傳營分。下午為盛者。最宜。其所以益陰利水者。亦熱退則陰生。陰生則水利也。

白話文:

鹹苦的味道進入陽明經。寒冷可以戰勝炎熱。芳香的味道可以走入血脈。涼爽可以消除煩熱。利水可以滋陰。還可以治療小便不利、淋病、閉門、產後虛弱煩躁嘔吐,以及由血熱引起的風病。(白薇的根部呈白色。細如絲。所以叫這個名字。味道苦而鹹。性質寒冷而芳香。所以能夠清解血脈中的熱邪。凡是各種外感溫病。熱傳營分。下午加重的。最適用。它之所以能滋陰利水。也是因為熱退了陰液就生成了。陰液生成了水液就通暢了。

能入陽明者。因金匱竹皮大丸一方。用白薇以治產虛煩嘔之胃病耳。白薇花於夏。實於秋。採根於秋末。有由陽轉陰之意。故治表熱。解風溫。皆由里陰不守而來。皆可用此治愈者。亦陽歸陰之義。其所以能利水者。因其根似牛膝。有引熱下行之意。亦由陽歸陰也。

白話文:

能夠進入陽明經的藥物,依照金匱要略「竹皮大丸」一方來說,是以白薇來治療產後虛弱、煩躁嘔吐的胃病。白薇花開於夏季,果實成熟於秋季,在秋季末採收其根部。具有陽轉陰之意,因此可以用來治療外表熱症,以及由裡陰不守所引起的風溫症狀。皆可使用白薇來治療,這也是陽歸陰的道理。白薇之所以能夠利水,是因為它的根部類似牛膝,具有引熱下行的功用。這也是陽歸陰的道理。

3. 參三七

(一名山漆)

散血可和傷。入胃行肝。廣產野生種不一。行瘀並止痛。外敷內服。苦多甘少性偏溫。(參三七甘苦而溫。以其能合金瘡。如漆之黏物。出廣地山中。故名。功專散血。一切內服外敷之用。皆取其散血之功。陽明厥陰為多血之經。故入之。近時人家所種者。其類甚多。而皆不及廣產者良。廣產者苦多甘少。其形如參。故謂之參三七。無瘀者勿用。)

白話文:

散血可化解瘀血,和解創傷,入胃運行肝經。廣西產野生種為佳,可行瘀止痛,外敷內服皆宜。參三七味苦甘,性微溫,因其能癒合金瘡,如漆之黏物,產於廣西山中,故得此名。主治功能為散血,無論內服或外敷皆取其散血之效。陽明經和厥陰經為多血之經絡,故此藥能入之。近來民間所種者種類繁多,但均不及廣西所產者良。廣西所產者,味苦甘,其形如人參,故稱參三七。若無瘀血者不宜服用。

4. 白頭翁

苦泄辛疏。能治傳裡傷寒。蘊成協熱痢。涼瘀解表。毋使外來溫疫擾亂少陽明。(白頭翁形似柴胡。春生苗葉。莖端有細白毛。一云近根處有白毛叢生。性味相近柴胡。形質相近白薇。故本經有主治溫瘧寒熱等證。然苦寒之中。有寓升發之意。故仲景治協熱下痢之證。有白頭翁湯

白話文:

苦泄辛疏。能夠治療傳裡傷寒。蘊積形成協熱痢疾。清涼血瘀解除表證。不要讓外來溫疫擾亂少陽明。

(白頭翁形狀似柴胡。春天生長苗葉。莖端有細小的白毛。另有說法是靠近根部的地方叢生白毛。性味與柴胡相似。形質與白薇相似。所以本經中有記載主治溫瘧寒熱等證。但苦寒之中,隱含著升發的用意。所以仲景治療協熱下痢的證候,有白頭翁湯。)

以其解表清裡。兩擅其長也。白頭翁散瘀逐熱。是其專功。至解表不過餘力而已。一云即柴胡中揀出根有白毛者。或一類二種。故性味亦相似也。)

白話文:

用它來疏散表邪,同時清熱解裡,兩方面效果都不錯。白頭翁散瘀消熱,是它的拿手好戲,至於疏散表邪,那就不是它的專長了。有人說它就是從柴胡中挑選出來的,只要根部有白毛的就可以,或者是一類的兩種,所以它們的味道和性質都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