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華

《傷寒六書》~ 傷寒一提金卷之四 (1)

回本書目錄

傷寒一提金卷之四 (1)

1. 一提金啟蒙

余謂初學醫者,先熟藥性,次明經絡,再識病名,然後講解脈理,以證其所生病。證脈相同,藥無不應。病家云發熱惡寒,頭項痛,腰脊強,則知病在太陽經也。身熱目痛,鼻乾不得眠,則知病在陽明經也。胸脅痛,耳聾,口苦舌乾,往來寒熱而嘔,則知病在少陽經也。腹滿咽乾,手足自溫,或自利不渴,或腹滿時痛,則知病在太陰經也。

白話文:

我認為初學醫術的人,首先要通曉藥性,其次要了解經絡,再認識病名,最後纔是討論脈理,以此來證實它們引發的疾病。證實脈象與疾病相符,藥物一定會有效。病人說發燒畏寒,頭頸痛,腰背僵硬,那麼就知道疾病在太陽經。身體發熱、眼睛痛,鼻子乾燥、失眠,那麼就知道疾病在陽明經。胸脅疼痛,耳聾,口苦、舌乾,寒熱交替和嘔吐,那麼就知道疾病在少陽經。腹部脹滿、喉嚨乾燥,手足溫熱,或腹瀉不渴,或腹部脹滿時疼痛,那麼就知道疾病在太陰經。

引衣蜷臥,惡寒,或舌乾口燥,則知病在少陰經也。煩滿囊縮,則知病在厥陰經也。潮熱自汗,譫語發渴,不惡寒反惡熱,揭去衣被,揚手擲足,或發斑黃,狂亂,五六日不大便,則知病在正陽明,胃腑病也。設若脈證不明,誤用麻黃,令人汗多亡陽;誤用承氣,令人大便不禁;誤用薑、附,令人失血發狂。正為寒涼耗其胃氣,辛熱損其汗液,燥熱助其邪熱。

白話文:

  • 蜷縮身體,怕冷,或口乾舌燥,表明病在少陰經。
  • 心煩意亂,腹脹滿痛,表明病在厥陰經。
  • 持續發燒、自汗,說胡話、口渴,不畏寒反而怕熱,掀掉被子、揮動手腳,或出現黃斑、狂躁症狀,五、六天不大便,表明病在陽明經,是胃腸疾病。
  • 如果脈象證狀不明確,誤用麻黃,會導致出汗過多,陽氣耗損;誤用承氣湯,會導致大便失禁;誤用薑附,會導致出血和發狂。這是因為寒涼藥物耗損胃氣,辛熱藥物損傷汗液,燥熱藥物助長邪熱所致。

庸醫殺人,莫此為甚。傷寒之邪,實無定體,或入陽經氣分,則太陽為首,其脈必浮,輕手便得。或入陰經血分,則少陰為先,其脈必沉,重手方得。浮而有力無力,是知表之虛實。沉而有力無力,是知里之寒熱。中而有力無力,是知表裡緩急。脈有浮沉虛實,證乃傳變不常。

白話文:

庸醫殺人,沒有比這個更嚴重的了。傷寒的邪氣,其實沒有固定的位置,有時侵入陽經的氣分,就會以太陽經為首,它的脈象一定浮在表面,輕按就可以摸到。有時侵入陰經的血分,就會以少陰經為首,它的脈象一定沉在深處,重按才能摸到。脈象浮而有力或者無力,可以知道表面的虛實。脈象沉而有力或者無力,可以知道裡面的寒熱。脈象在中間位置,有力或者無力,可以知道表裡緩急。脈象有浮有沉、有虛有實,病情就會發生變遷,沒有固定不變的。

治之之法,先分表裡寒熱、陰陽虛實、標本。先病為本,次病為標,先以治其急者,此為上工。問證以知其外,察脈以知其內,全在活法二字,不可拘於日數。但見太陽證在,直攻太陽。但見少陰證在,直攻少陰。但見真寒,直救真寒。但見三證具,便作主張,不必悉具,當如何處治,此為活法。

白話文:

治療的方法,首先要區分表症還是裡症、寒症還是熱症、虛症還是實症、標症還是本症。時間上最先發病的是本症,後發病的是標症,先治療緊急的,纔是高明的醫生。詢問症狀,瞭解外部表現;檢查脈象,瞭解內部情況。最重要的就是「靈活應變」,不要拘泥於具體的時日。只看到太陽證的症狀,就針對太陽證治療;只看到少陰證的症狀,就針對少陰證治療;只看到是真寒,就直截了當地治療真寒;只看到三種證型症狀都出現,就進行綜合治療。不一定要所有症狀都具備,才能決定治療方法。這纔是靈活應變的方法。

若同而異者,明之。似是而非者,辯之。在表者,汗之、散之。在裡者,利之、下之。在上者,因而越之。下陷者,升而舉之。從乎中者,和解之。直中陰經者,溫補之。若解表不開,不可攻裡,日數雖多,但有表證而脈浮者,尚宜發散。此事不明,攻之為逆。經云: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白話文:

如果某些疾病表現相同但性質不同,要弄清楚它們的差異。看起來像某種疾病但實際不是的,要辯明清楚。

疾病在體表,就出汗、散熱。疾病在體內,就通便、瀉下。疾病在上半部,就讓它向外發散。疾病向下陷落,就升提它。疾病在中焦,就調和治療。疾病直接侵襲陰經,就溫暖滋補。

如果表證不解,不可攻裡。即使病症持續時間長,但只要有表證而脈象浮,還是應該發散治療。如果不分清楚,攻裡治療就會成為逆行治療。經典中說:「一逆尚且會拖延生命,再逆就會縮短壽命。」

若表證解而里證具者,不可攻表,日數雖少,但有裡熱證而脈沉實者,急當下之。此事不明,禍如反掌。經云:邪熱未除,復加燥熱,抱薪救火矣。如直中陰經真寒證,然無熱,惡寒不渴,急宜溫補,切禁寒涼。此事不明,殺人甚速。經云:非徒無益,而反害之。陰證似陽者,溫之。

白話文:

如果外感證狀消退,但內在病證依舊,不可繼續治療外感。即使病程較短,但如果出現內熱症狀,而脈象沉實有力,需要立即洩下。這一點如果不明白,後果會非常嚴重。

經典中記載:「邪熱未除,再加燥熱,就像抱著柴火救火一樣。」如果直接遇到真正的陰證寒證,但是沒有發熱症狀,惡寒而不口渴,這時應立即溫補,切忌使用寒涼藥物。這一點如果不明白,可能會致人於死地。

經典中又說:「不僅沒有益處,反而有害。」陰證類似陽證,應採用溫補治療。

陽證似陰者,下之。陽毒者,分輕重下之。陰毒者,分緩急溫之。陽狂者,下之。陰厥者,溫之。濕熱發黃者,利之、下之。血證發黃者,清之、下之。發斑者,清之、下之。譫語者,下之、溫之。痞滿者,消之、瀉之。結胸者,解之、下之。太陽證似少陰者,溫之。少陰證似太陽者,汗之。

白話文:

陽證表現得像陰證,應該瀉下。陽毒重,分輕重瀉下。陰毒重,分緩急溫暖。陽熱妄動,瀉下。陰氣極度衰竭,溫暖。濕熱引起的黃疸,通利小便、瀉下。血證引起的黃疸,清熱解毒、瀉下。發出斑疹,清熱解毒、瀉下。神志不清亂說,瀉下、溫暖。痞滿,消散積滯、瀉下。結胸,化解結氣、瀉下。太陽病證表現得像少陰病證,溫暖。少陰病證表現得像太陽病證,發汗。

衄血者,解之、止之。發喘者,汗之、下之。咳嗽者,利之、解之。正傷寒者,大汗之、大下之。感冒暴寒者,微汗之、微下之。勞力感寒者,溫散之。溫極病者,微解之、大下之。此經常之大法也。

白話文:

  • 流鼻血的人,要疏解和止血。
  • 氣喘的人,要發汗和瀉下。
  • 咳嗽的人,要疏通化痰和疏散。
  • 正值傷寒的人,要大量發汗和大量瀉下。
  • 突然受寒感冒的人,要稍微發汗和稍微瀉下。
  • 勞累後受寒的人,要溫暖疏散。
  • 中暑或熱極病的人,要稍微疏散和大量瀉下。

以上這些都是經常使用的治療原則。

有病一經,已用熱藥,而又用寒藥,如少陰證用白虎湯四逆散寒藥者,少陰證用四逆湯真武湯熱藥者,庸俗狐疑,詎能措手哉!嗚呼,能察傷寒之證名,而得傷寒之方脈如此親切,乃為良醫。是知寒藥治少陰,乃傳經熱證也。是知熱藥治少陰,乃直中陰經之寒證也。辯名定經,明脈識證,驗證用藥。

白話文:

如果患者已經使用熱藥治療,又改用寒藥,例如:少陰證使用白虎湯、四逆散等寒藥,或是使用四逆湯、真武湯等熱藥,這讓平庸庸俗的醫生猶豫不決,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治療。唉!只有能確切辨別傷寒證型,並掌握傷寒方劑使用時機的醫生,才能成為良醫。因此要知道寒藥用於治療少陰,是因為經絡傳來了熱證;熱藥用於治療少陰,是因為陰經本身存在寒證。辨別證型,確定經絡,明辨脈象,認識證狀,才能正確用藥。

真知在表而汗,真知在裡而下,真知直中陰經而溫。如此而汗,如彼而下,又如彼而溫。辛熱之劑,投之不差,寒涼之藥,用之必當,病奚逃乎?須分輕重緩急,老少虛實,久病新發,婦人胎產,室女經水。大凡有胎產而傷寒者,不與男子傷寒同治法。無胎產者,治相同。婦女經水適斷、適來,寒熱似瘧者,即是熱入血室,但當和解表裡。

白話文:

如果發燒是因為表虛出汗,就應該發汗治療;如果發燒是因為裡虛下痢,就應該止痢;如果發燒是因為陰經虛寒,就應該溫補。按照這些原則發汗、止痢、溫補,就可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用辛熱的藥物治療不對症,用寒涼的藥物治療一定會有效果,這樣疾病還能逃避嗎?

但是,需要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病人的年齡體質、疾病的久新、婦女的胎產情況、室女的經期情況來區別對待。總的來說,有胎產的婦女患傷寒,治療方法與沒有胎產的男子不同。沒有胎產的婦女,治療方法相同。婦女經期剛結束或剛開始,寒熱像瘧疾,這是因為熱氣進入血室,只要調和表裡即可。

久病者,過經不解,壞證也。新發者,始病也。老者,血氣衰。少者,血氣壯。緩者,病之輕。急者,病之重。寒藥熱服,熱藥涼服,其中和之劑,溫而服之。戰汗分為四證,要知邪正盛衰。類傷寒四證,照常法則治之。雖云發蒙,實登仲景之梯階也。余雖專傷寒科,必出乎庸俗夸誕之醫萬萬。

白話文:

患病已久,久治不癒,是身體損壞的證據。

新發的疾病,是剛開始發作的病。

年老體弱者,血氣衰退。

年輕力壯者,血氣旺盛。

病情緩慢發展的,是較輕的病。

病情急劇惡化的,是較重的病。

治療寒證的藥物需要熱服,治療熱證的藥物需要冷服,而那些治療調和的藥物,需要溫熱服下。

戰汗分為四種證型,必須瞭解邪氣和正氣盛衰的變化。

其分類與傷寒的四種證型相似,按一般法則治療即可。

雖然說是啟蒙之說,但實際上是通往仲景醫學的階梯。

雖然我專精於傷寒科,但一定會遠離庸醫和愛誇誇其談的醫生。

且餘一生所蓄肺腑家秘,語句方法,俱已備載發揮。窺我門牆者,雖有多人,然片言不繁之要,不得再四經自講明,故述啟蒙、捷法、脈要、貫珠數,一一開注,明白所示。自宜謹慎深密,勿授受於非人,毋輕泄於澆薄,莫負我之用心耳。

白話文:

我一生所收藏的肺腑之言和家傳祕方,都已經寫在這本書裡。雖然有很多人想親近我的門派,但是重要的祕訣不能單靠幾句話就能講清楚,必須反覆親自講解。所以我寫了《啟蒙》、《捷法》、《脈要》、《貫珠》這些書,逐一詳細說明。讀者應謹慎保密,不要傳授給不值得的人,也不要輕易洩露給膚淺的人,纔不會辜負我的良苦用心。

2. 太陽經見證法

頭項痛,腰脊強,發熱惡寒,噁心,是足太陽膀胱經受證。假如先起惡寒者,本病。已後發熱者,標病。若有一毫頭痛,惡寒身熱,不拘日數多少,便宜發散,自然熱退身涼,有何變證?

白話文:

頭部和頸部疼痛,腰部和脊椎僵硬,發熱怕冷,噁心 ,這是足太陽膀胱經受侵犯的證狀。

如果先出現怕冷的症狀,那麼是本病。之後纔出現發熱的症狀,那麼是 標病。**

如果出現頭部稍有疼痛、怕冷和發燒,不論持續幾天,都應該及時發散治療。這樣一來,發熱會自然消退,身體也能恢復涼爽。因此,不需要擔心會出現什麼變證。

3. 辯證法

表虛自汗者,為風傷衛氣,宜實表。表實無汗者,為寒傷榮血,宜發表。

4. 診脈法

脈浮緊有力,為傷寒。脈浮緩無力,為傷風。

5. 用藥法

冬月正傷寒,用升陽發表湯。(即加減麻黃湯。)冬月傷風,用疏邪實表湯。(即加減桂枝湯。)春秋無汗,用羌活沖和湯發表;有汗,用加減沖和湯實表。夏月無汗,用神術湯;有汗,用前加減沖和湯。

白話文:

冬季正值感冒時節,使用升陽發表湯治療(即加減麻黃湯)。冬季感冒,使用疏邪實表湯治療(即加減桂枝湯)。春秋季節如果沒有出汗,用羌活沖和湯發汗;如果有出汗,用加減沖和湯固表。夏季如果沒有出汗,用神術湯;如果有出汗,用前述加減沖和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