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無己

《傷寒明理論》~ 卷上 (7)

回本書目錄

卷上 (7)

1.

傷寒噦者。何以明之。噦者俗謂之咳逆者是也。𩜺(音噎)近於噦。𩜺者但胸喉間氣。𩜺塞不得下通。然而無聲也。若噦則吃吃然有聲者是也。噦者成金也。胃受疾故噦。噦也。𩜺皆胃之疾。但輕重有差爾。虛寒相搏。反飲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氣。冷必相搏。其人即𩜺。言胃氣虛竭也。

白話文:

噁心的感覺,俗稱「咳嗽」或「反胃」。

乾嘔和噁心類似,但乾嘔只感覺胸喉之間有氣體,堵塞而不能順利通過,但沒有聲音。而噁心則是發出「吃吃」的聲音。

噁心是因為胃受到了疾病的影響,而乾嘔也是胃部疾病的表現。不過,兩者的嚴重程度不同。

如果虛寒交加,就會忍不住喝水,並且大汗淋漓。水遇到了寒氣,就會強烈碰撞。這種情況下,人就會出現乾嘔的症狀,這說明胃氣已經虛弱到極點了。

傷寒大吐大下之後。極虛復極汗出者。其人外氣怫鬱。復與之水。以發其汗。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又胃中虛冷。不能食者。飲水則噦。即是觀之噦、𩜺皆胃疾可知矣。經曰。趺陽脈浮。則為氣𩜺。脈滑則為噦。此為醫咎。責虛取實之過也。大抵妄下之後。胃虛氣逆。

白話文:

傷寒病患嚴重嘔吐和腹瀉後,身體極度虛弱,又大量出汗者,是外氣鬱結。如果再給他喝水,會讓汗出更多。因此會出現嘔吐(噦)。原因在於胃中寒涼。此外,胃中虛寒導致無法進食者,喝水也會嘔吐。由此可知,嘔吐和嘔酸都與胃病有關。《傷寒論》中說,趺陽脈浮,就表示氣嘔;脈滑就表示嘔吐。這是醫生的過錯,就是虛證當實證治療。大體上來說,錯誤地大量用瀉藥後,胃中虛弱,氣機逆亂。

則成噦也。經曰。濕家若下之太早則噦。本虛攻其熱則噦。而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噦。諸如此者。皆下之後。胃虛而噦者也。然𩜺者正為水寒相搏。必曰小青龍湯麻黃附子而可矣。至於噦者。則又熱氣壅鬱。氣不得通而成者也。輕者有和解之證。重者有攻下之候。經曰。

白話文:

這樣就會嘔吐。經書上說:水濕體質的人如果過早地攻下,就會嘔吐。本質虛弱的人攻伐熱邪就會嘔吐。陽明病不能進食,攻伐熱邪一定會嘔吐。諸如此類的,都是攻下之後,胃氣虛弱導致嘔吐。但是,嘔吐這種症狀,正是水寒交爭造成的。一律採用小青龍湯去掉麻黃,加入附子就可以了。至於嘔吐這種症狀,又分為熱氣壅滯、氣機不通所致。輕者有和解的徵兆,重者有攻下的跡象。經書上說:

有潮熱時時噦。與小柴胡湯者。即是和解之證也。噦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則愈。即可攻下之候也。傷寒至於噦。則病已極也。非若渴煩等輕緩之候。如太陽中風。以火劫發汗。陰陽俱虛竭。身體枯燥。但頭汗出。劑頸而還。腹滿微喘。口乾咽爛。或不大便。

白話文:

當出現潮熱和嘔吐的症狀時。與小柴胡湯證相似。這是和解的徵兆。如果嘔吐伴有腹脹,應根據前面的症狀判斷哪個部位出了問題。治療好這個部位,病症就會痊癒。這時就可以進行攻下治療。如果傷寒發展到嘔吐的階段,那麼病情已經非常嚴重了。這與口渴和煩躁等較輕的症狀不同。比如太陽中風,用火療法發汗,導致陰陽兩虛,身體乾枯。但是頭部出汗,止於頸部。腹脹,微喘,口乾,咽喉疼痛。或者大便不通暢。

久則譫語。甚者至噦。是言其極也。又不尿。腹滿加噦者不治。是為真病。其若是者。雖有神醫之術。當斯脫絕之候。又何以措其手足哉。

白話文:

長時間會出現說胡話的症狀,嚴重的話甚至會吐血。這是到達極點的表現。而且又不小便,腹脹加上吐血的是無法治癒的,這是一種真正的病。如果是這樣,即使有神醫的醫術,當遇到這種病入膏肓的時刻,又能怎樣無能為力呢?

2.

傷寒咳者。何以明之。咳者聲咳之咳。俗謂之嗽者是也。肺主氣。形寒飲冷則傷之。使氣上而不下。逆而不收。衝擊膈咽。令喉中淫淫如癢。習習如梗。是令咳也。甚者續續不已。連連不止。坐臥不安。語言不竟。動引百骸。聲聞四近矣。咳之由來。有肺寒而咳者。有停飲而咳者。

白話文:

傷寒(感冒)引起咳嗽的患者,如何辨別?

咳嗽就是發出聲響的咳。一般人說的咳嗽就是這個意思。肺臟主管氣的運行。如果受寒或喝冷飲,就會損傷肺氣,導致氣息向上升而不向下行,逆行而不收回,衝擊橫膈膜和咽喉。這會讓喉嚨裡感覺發癢,像是有東西梗著。這就是咳嗽的原因。

嚴重的咳嗽會持續不斷,連續不止。患者坐臥不安,說話不能完整。身體也會跟著咳嗽動作,聲音傳得很遠。

導致咳嗽的原因有:肺受寒引起的咳嗽,以及體內水液停滯引起的咳嗽。

有邪氣在半表半裡而咳者。雖同曰咳。而治各不同也。內經曰。肺之令人咳。何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寒氣。寒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咳嗽者。是肺寒而咳也。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小青龍湯主之。

白話文:

當出現介於表證和裡證之間的咳嗽時,雖然都是咳嗽,但治療方法卻不相同。根據《內經》記載,肺氣促使人咳嗽的原因是什麼?肺主皮毛。當皮毛首先生受寒邪,寒邪會沿著與肺相關的脈絡傳入肺。若寒邪進一步侵襲到飲食時,會沿著肺脈上達肺部。肺部寒涼,內外寒邪相合。寒邪客留在肺中,就會引發咳嗽。這是肺寒導致的咳嗽。如果是傷寒表證未解,心下有水氣,出現乾嘔、發熱和咳嗽等症狀,則應使用小青龍湯治療。

少陰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者真武湯五味子細辛乾薑主之。二者是停飲而咳者也。雖皆為水飲所作。而小青龍場所主。為水飲與表寒相合而咳者。真武湯所主。為水飲與裡寒相合而咳者。又不可不知也。傷寒中風。往來寒熱。

白話文:

少陰病證狀表現為腹部疼痛、小便困難、四肢沉重疼痛、拉肚子。

如果有這種情況,說明體內有水氣。

如果患者還有咳嗽,則可以使用「真武湯」加五味子、細辛和乾薑來治療。後兩種情況是由於體內有飲水而導致咳嗽。

雖然它們都是由水飲引起的,但「小青龍湯」主治的是水飲與表寒相結合而引起的咳嗽,而「真武湯」主治的是水飲與裡寒相結合而引起的咳嗽。這一點需要清楚。

傷寒中風,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

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咳者。小柴胡湯人參大棗生薑。加乾薑五味子主之。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者四逆散加乾薑五味子主之。二者是邪氣自表傳裡而咳者。雖皆為邪氣傳裡。而小柴胡湯所主。為陽邪傳裡。動肺而咳者。四逆散所主。為陰邪傳裡。動肺而咳者。

白話文:

當胸脅部位感到苦悶脹滿,言語稀少、食慾不振,心煩意亂、想嘔吐或咳嗽時,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但去掉人參、大棗和生薑。加入乾薑和五味子治療。

如果是少陽病導致四肢逆冷,且出現咳嗽的,可以使用四逆散,加入乾薑和五味子治療。

這兩種情況都是邪氣從表層傳入內部而引起的咳嗽。雖然都是邪氣傳入內部,但小柴胡湯主治的是陽邪傳入內部,導致肺部受影響而咳嗽。而四逆散主治的是陰邪傳入內部,導致肺部受影響而咳嗽。

又不可不識也。表、寒也。里、寒也。挾水飲則必動肺。以形寒寒飲則傷肺故也。陽、邪也。陰、邪也。自表傳裡。則必動肺。以臟真高於肺故也。咳為肺疾。治之必發散而可矣。而又有不可發汗者。經曰。咳而小便利者。不可發汗。發汗則四肢厥逆冷。又曰。咳而發汗。蜷而苦滿。

白話文:

此外還有不可不知道的。表,是指寒邪在外。裏,是指寒邪在內。夾雜水飲,必定會侵犯肺。因為外在的寒邪和寒飲會損傷肺。陽,指外邪。陰,指內邪。從表及裡,必定會侵犯肺。因為臟腑中,肺的位置最高。咳嗽是肺部疾病。治療時,必須發散表邪才能痊癒。但也有不能發汗的情況。經典中說:咳嗽同時小便不利,不能發汗。如果發汗,四肢就會冰冷逆冷。經典又說:咳嗽發汗,會導致蜷縮和腹脹難受。

腹中復堅。茲雖逆也。又脈散者。為心火刑于肺金。鬼賊相刑必死。臨病之側。可不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