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壽

《讀素問鈔》~ 卷下之一

回本書目錄

卷下之一

1. 陰陽

陰陽者,造化之權,與物各有陰陽,人云乎哉?具陰陽鈔

帝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續謂變化生成之道,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是也)。萬物之綱紀(續謂生長化成收藏之綱紀,又云:陽與之正氣以生,陰為之主持以立,故為萬物之綱紀也)。

白話文:

皇帝說:陰陽是天地運行之道(是指變化生成萬物之道,《易經》說:「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是萬物生長的關鍵(是指生物生長、變化、收藏的關鍵,又說:陽提供正氣使萬物生長,陰維持平衡使萬物獨立,所以是萬物生長的關鍵)。

變化之父母(愚按:化,施化也,變,散易也,氣之施化,故曰生,氣之散易,故曰極,經雲:物之生從乎化,物之極由乎變,是知萬物無能逃乎陰陽,故曰父母,王注:異類之用也,如鷹化為鳩,腐草化瑩,之類,皆異類因變化而成者也)。生殺之本始(續:寒暑之用也,萬物感陽氣溫而生,因陰氣寒而死,故知生殺本始是陰陽之所運為也)。

白話文:

化生和變易是萬物生滅的根源(註解:化指施化,變指散易,氣的施化所以產生生機,氣的散易所以導致終極,經書上說:萬物的產生源於化生,萬物的終結源於變化,由此可知萬物無法逃脫陰陽,所以稱之為父母,王注:是指不同類別的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例如鷹變成鳩,腐草變成螢火蟲,都是不同類別的事物因變化而形成的)。

生死存亡的根本(後續:寒暑的作用,萬物感應陽氣的溫暖而生,因應陰氣的寒冷而死,所以生死的根本是陰陽運行的結果)。

神明之府也(續:府,官,府言所以生殺變化之多端者何哉,以神明居其中也,易曰:陰陽不測之謂神,亦謂居其中也,又云:合散不測,生化無窮,非神明運為無能爾也。○詳此與天元紀論同,注頗異)。治病必求其本(愚謂:本指陰陽)。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續:言陰陽為天地之道者以此)。

白話文:

人體是神明居住的地方。為什麼人體能生長變化、維持生命?因為神明居住在其中。《易經》說:「陰陽變化莫測,就叫做神。」也就是居住在人體之中。又說:「陰陽合散無常,生生化化無窮無盡。」如果不是神明運作,怎麼能做到這些呢?(這一段與《天元紀論》所說相同,但注釋有些不同。)

治療疾病一定要找到根本原因(我認為根本原因是指陰陽)。陽氣積聚就形成天,陰氣積聚就形成地(陰陽是天地運行的道理就是這個意思)。

陰靜陽躁(續:言應物類運用之標格也)。陰生陰長陽殺陰藏(續:明前天地生殺之殊用也,或疑陰長陽殺之義,按周易八卦布四方,坤者陰也,位西南隅,時在六七月之交,萬物所盛長也,安謂陰無長之理,乾者位戌亥之分,時在九月十月之交,萬物所收殺也,孰謂陽無殺之理,此語又見天元紀論,其說自異矣)。陽化氣陰成形,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續:觀其覆載而萬物之上下可知。

白話文:

陰是靜止的,陽是躁動的(接著說:這是根據事物分類來應用標誌)。陰能生陰,並使陰增長,陽能殺死陰,使陰隱藏(接著說:說明天地間生殺的差異作用。有人疑惑陰增長陽殺死的說法,按《周易》八卦布在四方,坤為陰,位於西南角,時間在六月到七月之交,萬物豐盛生長,怎能說陰沒有增長之理?乾的方位在戌亥之間,時間在九月到十月之交,萬物收穫殺戮,誰又說陽沒有殺戮之理?這句話也在《天元紀論》中出現過,但說法不一樣)。陽能化成氣,陰能生成形,天地是萬物的上下方(接著說:觀察天地的覆蓋載育,就知道萬物的上下方)。

○雪齋云:上下指覆載)。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續:陰主血,陽主氣,陰生女,陽生男)。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續:陰陽間氣左右循環,故左右為陰陽之道路,楊上善云:陰氣右行,陽氣左行,謂此也。○間氣之說具六微旨論中)。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續:徵,信也,驗也,兆,先也,以水火之寒熱彰信陰陽之先兆也,又云:觀水火之氣,則陰陽徵兆可明之也)。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續:謂能為變化生成之原始也。

白話文:

雪齋說:上下指天空和大地。陰陽指血氣中的男女(注:陰為主血,陽為主氣,陰生女,陽生男)。左右指陰陽運行的道路(注:陰陽間的氣體左右循環,所以左右是陰陽運行的道路。楊上善說:陰氣右行,陽氣左行,就是這個意思。注:間氣的說法詳細記載在《六微旨論》中)。水火指陰陽的徵兆(注:徵,信也,驗也,兆,先也,以水火之寒熱彰信陰陽之先兆也,又云:觀水火之氣,則陰陽徵兆可明之也)。陰陽是萬物生成變化的根本(注:謂能為變化生成之原始也)。

○詳天地至能始與天元紀論相出入,但注頗異)。故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續:陰靜故為陽之鎮守,之動故為陰之役使,陰陽應象論)。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云出天氣(陰凝上結,則合而成雲,陽散下流,則注而為雨,雨從云而施化,故言雨出地氣,云憑氣以交合,故言云出天氣,此天地之陰陽也,人身清濁亦如之)。

白話文:

○ 詳細地研究天地間至高無上的能量,與天元紀論的說法相符,但兩者的註解有些不同)。所以說:陰在內部,是陽的守衛;陽在外界,是陰的差遣(續:陰靜止所以鎮守陽,陽運行所以役使陰,陰陽應對像論)。清陽之氣為天,濁陰之氣為地,地氣上升形成雲,天氣下降形成雨,雨是由地氣形成,雲是由天氣形成(陰陽凝聚向上結聚,就會結合形成雲,陽氣擴散向下流動,就會凝結成雨,雨從雲中降落並滋潤萬物,所以說雨是由地氣形成,雲藉助地氣而形成,所以說雲是由天氣形成,這是天地之間的陰陽變化,人體的清濁變化也與此相同)。

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各從其類也,上竅謂耳目口鼻,下竅謂前陰後陰)。清陽發腠理(此無形者),濁陰走五臟(此有質者也。○腠理謂滲泄之門,故清陽於是而發施,五臟為包藏之所,故濁陰於是而走集)。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

白話文:

因此,清陽之氣上升至上竅,濁陰之氣下降至下竅(源自天地的物質,各親近其類別,上竅指耳、目、口、鼻,下竅指前陰、後陰)。清陽之氣發散於腠理(此為無形之物),濁陰之氣運行於五臟(此為有質之物)。清陽之氣充實四肢,濁陰之氣歸於六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