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74)

回本書目錄

別論 (74)

1. 半夏之醫治效用

《藥徵》曰:「半夏,主治痰飲嘔吐也,兼治心痛,逆滿,咳,悸,腹中雷鳴。」

白話文:

《藥徵》記載:「半夏,主治因痰飲而引發的嘔吐;兼治心痛、逆滿、咳嗽、心悸,以及腹中雷鳴作響等症狀。」

此說是也,欲以意解之。半夏者,因胃內有停水而上逆,發為噁心嘔吐為目的而用之。若噁心嘔吐已愈,則心痛逆滿,咳,悸,腹中雷鳴諸證,雖不治亦自然消散矣。且本藥不獨噁心嘔吐發作時有效,即於其間歇時,亦可用之。故不可忽略其既往證之問診。就中如噁心,不過純然是自覺證,故病者若未說明時,易被忽略,是以問診不可不注意之。

白話文:

這話說得有道理,想用中醫的觀點來解釋一下。半夏這種藥,是針對胃裡有積水往上逆流,引起噁心嘔吐的症狀而使用的。如果噁心嘔吐的症狀已經好了,那麼心痛、逆滿、咳嗽、心悸、腹中雷鳴等症狀,即使不治療也會自然消失。而且,這種藥不僅在噁心嘔吐發作時有效,即使在間歇期也可以使用。所以,不能忽視既往症狀的問診。其中,像噁心這樣的症狀,不過是純粹的主觀症狀,所以如果患者沒有說明,很容易被忽略,因此問診時不可不注意。

如上所述,本藥以噁心或噁心嘔吐為目的而應用之,但有時須要此藥物,而病者反不呈是等症狀而現他證者不少,故對仲景關於本藥配合劑之論及下列記諸說,須熟讀而玩味之,以明了其應用之範圍。

白話文:

如上所述,本藥以噁心或噁心嘔吐為主要目的,但有時須要此藥物,而病者反不呈現是等症狀而呈現其他證狀者不少,所以,對於仲景關於本藥配合劑的論述及下列所記諸說,應反覆熟讀和體會,以明確其應用的範圍。

《本草綱目》

半夏根

【氣味】辛平有毒。

【主治】心下堅,胸脹,咳逆,頭眩,咽喉腫痛,腸鳴,下氣,止汗。(《本經》)

白話文:

半夏根

**氣味:**辛辣、性平,有毒。

主治:

  • 胸悶腹脹
  • 咳嗽逆氣
  • 頭暈目眩
  • 咽喉腫痛
  • 腸鳴腹瀉
  • 下氣止汗

【註】咳逆者,咳嗽頻發也。頭眩,即為眩暈。腸鳴者,腸內水鳴也。下氣者,下水毒之意。而本藥治眩暈之事實,因半夏為小柴胡之臣藥,治乘車、乘船時等之噁心嘔吐及眩暈而明,故半夏之主治眩暈,必有噁心,或噁心嘔吐併發,或相繼而發者可知。

白話文:

咳嗽頻發,稱為咳逆。頭暈,就是眩暈。腸鳴,是腸內水聲作響。下氣,是排瀉水毒的意思。而本藥用來治療眩暈的事實,由於半夏是小柴胡的臣藥,所以治療在乘車、乘船等時產生的噁心、嘔吐和眩暈;因此半夏的主治是眩暈,一定伴隨有噁心,或噁心、嘔吐同時發作,或者相繼發作。

消心腹胸膈之痰熱滿結,咳嗽上氣,心下急痛堅痞,嘔逆,消癰腫,療痿黃。(《別錄》)

白話文:

消散心腹胸膈之間的痰熱導致的鬱結,咳嗽氣往上頂,心中急痛堅硬痞塞,嘔吐反胃,消散瘡腫,治療肌肉萎縮與黃疸。(《別錄》)

【註】痰熱滿結者,水熱二毒凝結之意。然本藥不能醫熱毒,只能解散水毒之結聚。又能治心下急痛堅痞,消癰腫,療痿黃,即療黃疸也,亦可知限於由水毒的原因者。例如上竇蓄膿證,不外於水毒的癰腫,故能治之,即為本藥有用之處。

白話文:

痰熱滿結是指水毒與熱毒凝結的意思。但本藥無法治療熱毒,只能消散水毒的積聚。也能治療心下急痛、堅硬的痞塊,消癰腫,治療痿黃,也就是治療黃疸,也可以知道其僅限於由水毒引起的原因。例如上竇蓄膿症,不外乎是水毒的癰腫,所以能治療,這就是本藥有用的地方。

消痰,下肺氣,開胃,健脾,止嘔吐,去胸中之痰滿。(甄權)

白話文:

消痰,順暢肺氣,打開胃口,健全脾臟,止住嘔吐,消除胸中的痰滿。(甄權)

【註】下肺氣者,使上逆於肺之水毒下降之意。開胃,健脾,為互文,即健胃之義。而本藥所以有祛痰、鎮咳、健胃作用者,因驅逐呼吸及消化器內之水毒而生者也。又兼有黏液被溶解作用,亦與有力焉,可以《青州醫談》為證。

白話文:

幫助肺部向下排出水毒,讓上逆於肺部的水毒下降。開胃健脾是互為表裡,即健胃的意思。而本藥之所以具有祛痰、鎮咳、健胃的作用,是因為驅逐了呼吸和消化器官中的水毒。此外,它還兼有溶解粘液的作用,這在《青州醫談》中也有提到。

小兒禿瘡後,赤光不能生髮者,煉半夏末貼之,則髮自生。又半夏有稀釋黏液之效,以半夏瀉心湯之類可以知之。治痰厥頭痛,消腫散結。(元素)

白話文:

小兒在患禿瘡後,頭上出現紅光,不能長出頭髮的,將半夏末研成粉末,敷在病患處,那麼頭髮就會自然長出。另外,半夏具有稀釋粘液的作用,從半夏瀉心湯一類的藥方中可以知道。半夏可治療痰厥頭痛,消腫散結。(元素)

【註】痰厥頭痛者,因水毒上逆而頭痛也。

治眉棱骨痛。(震亨)

除腹脹,目不得瞑,白濁,夢遺,帶下。(時珍)

白話文:

註:痰厥導致頭痛,是由於水濕濁氣上逆所致。

治療眉棱骨疼痛。(沈震亨所傳)

消除腹脹,眼睛不能閉合,白濁,遺精,帶下。(李時珍所傳)

【註】眉棱骨痛者,鼻骨疼痛也。目不得瞑者,不眠證也。白濁,即尿之白濁。夢遺,遺精也。眉棱骨痛,目不得瞑者,由水毒上逆於頭部。腹脹者,由水毒鬱滯於腹部也。白濁、夢遺、帶下者,由水毒泛濫於下體部也。

白話文:

眉毛隆起部分疼痛的,是鼻骨疼痛。眼睛不能瞑閉,是失眠的證據。白濁,就是指尿液呈白色渾濁。夢遺,就是遺精。眉毛隆起部分疼痛,眼睛不能瞑閉,是水毒上逆於頭部。腹部脹滿,是水毒鬱滯於腹部。白濁、夢遺、帶下,是水毒泛濫於下體部。

【發明】

成無己曰:「半夏之辛,以散逆氣、結氣,除煩嘔,發音聲,行水氣而潤腎燥。」

求真按:「半夏之散逆氣、結氣,除煩嘔,發音聲者,皆由利尿作用之結果也。」

白話文:

成無己說:「半夏的辛味能分散滯逆的氣、結聚的氣,消除煩躁嘔吐,使聲音洪亮,暢通水氣,滋潤腎臟的燥熱。」

求真按:「半夏疏散逆氣、結氣,消除煩躁嘔吐,發出聲音,都是利尿作用的結果。」

宗奭曰:「今人惟知半夏去痰,不言益腎,蓋能分水故也。脾惡濕,濕則濡困,困則不能治水。《經》云:『濕勝則濡瀉。』一男子夜數如廁,或教以生薑一兩,半夏、大棗各三十枚,水一升,瓷瓶中慢火燒為熟水,時呷之,便已也。」

白話文:

宗奭說:「現在的人只知道半夏能化痰,卻不說它能補益腎臟,這是因為半夏能分清水分的緣故。脾臟不喜歡濕氣,濕氣會讓脾臟睏倦,睏倦之後就不能控制水分了。《黃帝內經》說:『濕盛則致洩瀉。』有一位男子,夜間小便次數很多,有人教他用生薑一兩,半夏和大棗各三十顆,加一升水,在瓷瓶中用文火慢煮至熟水,時常喝一點,便痊癒了。」

【註】此病者夜間數水瀉者,因腎機能障礙,致水毒停滯於腸管,失卻代償作用之結果。自服用半夏而止瀉者,因此藥能解除腎機能障礙,使尿利復原,腸管遂行代償作用之任務故也。

白話文:

得了這種病的人,晚上會腹瀉多次,這是因為腎臟功能障礙,導致水液停滯在腸道中,失去了代償作用的結果。服用半夏後腹瀉停止,這是因為這種藥能解除腎臟功能障礙,使小便恢復正常,腸道才得以行使代償作用的任務。

機曰:「…若涎者,脾之液。美味高梁炙煿,皆能生脾胃濕熱,故涎化為痰,久則痰火上攻,令人昏憒,口噤,偏廢,僵仆,蹇澀不語,生死旦夕。自非半夏、南星,曷可治乎。」

白話文:

機經說:「…若涎者,是脾的體液。美味佳餚、髙粱醇酒、燒烤煿肉,都能產生脾胃濕熱,所以口水化為痰,久了痰火上攻,令人昏憒,口噤,偏廢,僵仆,蹇澀不語,生死旦夕。除了半夏、南星之外,還有什麼藥可治呢。」

【註】美味佳肴,不知有節,則胃腸內生水熱二毒。若久置不理,則二毒遂上迫頭腦,誘發腦出血,此證若非半夏、南星,無效。然大小柴胡湯,對於此證有效者,不可不云方中臣藥半夏作用之大力也。

白話文:

如果不懂得有節制地吃美味佳餚,就會在胃腸內產生水熱兩種毒素。如果長時間不處理,兩種毒素就會上衝到頭腦,誘發腦出血。如果沒有半夏、南星,這種病症就不會痊癒。然而,大方劑《大小柴胡湯》對此病症有效,不可不說方劑中的君藥——半夏的作用很大。

時珍曰:「脾無留濕不生痰,故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半夏能主痰飲及腹脹者,為其體滑而味辛性溫也,體滑能潤,辛溫能散,亦能潤,故行濕而通大便,利竅而泄小便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脾臟沒有停留的水濕,就不會產生痰,所以脾臟是產生痰的根源,肺臟是儲存痰的器官。半夏能治療痰飲和腹脹,是因為它性狀滑潤、味道辛辣、性質溫和。性狀滑潤能滋潤,辛辣溫和能發散,也能滋潤,所以能運走水濕而通暢大便,疏通竅穴而排出小便。」

【註】由此說觀之,則呼吸器內之停水咯痰,及胃腸內之蓄水黏液,腹部之膨滿等,皆由水毒使然,只因其存在部位之不同而異其形體耳。又半夏主治此等諸證,可知其有水毒低降力與利尿作用。然不含何等瀉下藥而小柴胡湯所以能順通大便者,亦可謂因佐藥內之半夏作用故也。

白話文:

根據這些論述可以推知,呼吸道的積水引發的咳痰,胃腸道的積水黏液,腹部的脹滿,這些都是水毒造成的,只是因為積水的位置不同,表現形式也不同。又因為半夏可以治療這些症狀,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半夏有水毒低降和利尿的作用。而沒有添加任何瀉藥的小柴胡湯之所以能順暢大便,也可以說是因為使用了半夏的作用。

《本草備要》曰:「半夏,辛溫有毒。體滑,性燥,能走,能散,能燥,能潤。和胃健脾,補肝潤腎,除濕化痰,發表開鬱,下逆氣,止煩嘔,發音聲,利水道(燥去濕故利水)。治咳逆頭眩(火炎痰升則眩),胸脹咽痛,痰瘧不眠,反胃吐食。散痞除癭(癭多屬痰),消腫止汗。」

白話文:

《本草備要》中說:「半夏,味辛,性溫,有毒。表面光滑,性燥烈,可以疏通氣滯,可以散結消腫,可以燥濕,也可以滋潤。它可以調理脾胃,補益肝腎,除濕化痰,疏散鬱結,降逆止嘔,清音利咽,還可以利尿通便(乾燥祛濕能利水)。它可以治療咳嗽、頭暈目眩(火熱的痰氣上升則會頭暈),胸悶咽痛,痰瘧(瘧疾伴有痰)導致失眠,反胃吐食。另外,它還可以散結消痞,消除癭瘤(癭瘤大多屬於痰結),消腫止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