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73)

回本書目錄

別論 (73)

1. 柴胡之醫治效用

《藥徵》曰:「柴胡,主治胸脅苦滿也,兼治寒熱往來,腹中痛,脅下痞硬。」

白話文:

《藥徵》記載:「柴胡」,主治胸部和肋部疼痛脹滿,兼治寒熱交替,腹中疼痛,脅部下痞結硬塊。

歷觀上方,柴胡主治胸脅苦滿也。其他治往來寒熱,或腹中痛,或嘔吐,或小便不利者,此一方之所主治,非一味之所主治也。為則按:「《傷寒論》中寒熱、腹痛、嘔吐、小便不利等,不用柴胡者多。若胸脅苦滿而有前證者,則主以柴胡,因此可知柴胡之所主治矣。」

白話文:

歷代醫書中,柴胡被認為是治療胸部和肋骨疼痛,以及苦悶不適的主藥。其他治療寒熱交替、腹痛、嘔吐、小便不利等症狀的藥方,不只用到柴胡一種藥材,因此不能說柴胡是這些症狀的唯一主藥。為則醫師在按語中說:「《傷寒論》中有很多寒熱、腹痛、嘔吐、小便不利等症狀,但不用柴胡治療的方子很多。如果胸部和肋骨疼痛,而且有前面提到的這些症狀,那麼柴胡就是主藥,由此可知柴胡的主治範圍。」

《本草綱目》柴胡部中,往往以寒熱往來為其主治。夫世之所謂痞疾,其寒熱往來也劇,有用柴胡治愈者,有不愈者,於是質之仲景之書,其用柴胡也,無不有胸脅苦滿證。今乃施諸胸脅苦滿而寒熱往來者,其應猶響。不僅瘧疾如是,百疾莫不皆然。無胸脅苦滿證者,則用之無效。

白話文:

在《本草綱目》的柴胡部中,常常以寒熱往來作為柴胡的主要治療對象。世間所謂的痞疾,就是指寒熱往來尤其劇烈的情況。有人用柴胡治癒了痞疾,也有人沒有治好。於是我查閱了仲景的醫書,發現他使用柴胡的病例,無不伴有胸脇苦滿的症狀。如今將柴胡用於治療胸脇苦滿、寒熱往來的病人,其效果像回應呼聲一樣迅速。不僅瘧疾如此,其他疾病也都一樣。沒有胸脇苦滿症狀的病人,用柴胡治療就沒有效果。

是則柴胡之所主治也,在彼而不在此矣。古來未正解仲景之書者,莫不以柴胡為一種之解熱藥。自東洞翁蹶起,高唱前說後,世醫始得其真面目,故以此為本藥之應用主目的。

白話文:

所以柴胡擅長治療的病症,在於它在彼而在此的特性。以往未能正確理解仲景之書的人,無不把柴胡當作一種治療發熱的藥物。直到東洞翁崛起,高聲唱出前面的說法之後,後世醫者才真正認識到柴胡的真面目,因此將其作為治療本病的主要藥物。

《本草綱目》曰

柴胡根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明目益精。(《本經》)

【註】結氣,謂無形物之聚集。積聚,謂有形物之凝結。故飲食積聚者,即食水二毒凝集之謂也。

除傷寒心下煩熱,諸痰熱結實,…大腸停積,水脹,及濕痹拘攣。亦可作浴湯。(《別錄》)

白話文:

《本草綱目》記載:

柴胡根

【性味】苦味,性平,無毒。

【功效】主治心中、腹部、腸胃中停留的氣體,食物積聚,寒邪熱邪入侵,幫助新陳代謝,…明目益精。(《本經》)

【註解】結氣,是指無形物質的聚集。積聚,是指有形物質的凝結。因此,飲食積聚是指食物和水中的毒素凝結。

除了治療傷寒心下煩熱、各種痰熱凝結、...大腸停滯、水腫,以及濕痹拘攣。還可以作為浴湯。(《別錄》)

【註】痰熱結實,水熱二毒凝結之意,如胸脅苦滿,亦屬此類。停積,與積聚同義。水脹,水腫也。濕痹拘攣者,水氣性麻痹兼肌肉攣急之意,即腳氣及類似此證之謂也。

白話文:

痰熱結實:痰液和熱邪凝結成塊,如胸脅部位疼痛、脹滿等症狀。

停積:與積聚同義,指體內有痰飲、瘀血、食積等停滯不散。

水脹:水腫的病症。

濕痺拘攣:水氣性麻痹兼肌肉攣急的病症,類似腳氣以及其他類似的症狀。

治熱勞之骨節煩疼,熱氣,肩背疼痛,勞乏羸瘦。下氣消食,宣暢氣血,主時疾之內外熱不解。(甄權)

【註】熱勞,有熱性肺結核也。肩背疼痛,頸項強也。時疾,流行性疾患也。

除煩,止驚,益氣力,消痰,止嗽,潤心肺,添精髓,治健忘。(大明)

白話文:

繁體中文翻譯:

治熱勞骨節煩疼,熱氣上逆,肩背疼痛,勞乏羸瘦。下氣消食,宣暢氣血,主時疫之內外熱不解。(甄權)

現代白話文:

治療因熱性肺結核導致的骨節痠痛、體內熱氣上逆、肩背疼痛、疲勞消瘦。有化氣消食、疏通氣血之效,主治流行性傳染病引起的內外熱症。(甄權)

註解:

  • 熱勞:有熱性的肺結核
  • 肩背疼痛:頸部僵硬
  • 時疾:流行性疾病

大明:

清熱解煩,安定神經,增強體力,化痰止咳,滋潤心肺,補益精氣,治療健忘。

除虛勞,散肌熱,去早晨潮熱,寒熱往來,膽癉,婦人產前產後諸熱,心下痞,胸脅痛。治頭痛眩暈、目昏赤痛障翳,耳聾耳鳴,諸瘧及…婦人熱入血室,經水不調,小兒痘疹之餘熱,五疳之羸熱。(時珍)

白話文:

  1. 除虛勞:消除虛弱和疲勞。

  2. 散肌熱:消散肌肉的熱氣。

  3. 去早晨潮熱:去除早晨潮熱。

  4. 寒熱往來:治療寒熱交替發作的症狀。

  5. 膽癉:治療膽囊炎。

  6. 婦人產前產後諸熱:治療婦女產前產後各種熱病。

  7. 心下痞:治療心下痞滿。

  8. 胸脅痛:治療胸脅疼痛。

  9. 治頭痛眩暈、目昏赤痛障翳:治療頭痛、眩暈、眼睛昏花、視物不清、眼睛紅腫疼痛、視物障礙。

  10. 耳聾耳鳴:治療耳聾、耳鳴。

  11. 諸瘧及…婦人熱入血室,經水不調:治療各種瘧疾以及婦女血熱入血室,導致經血不調的疾病。

  12. 小兒痘疹之餘熱,五疳之羸熱:治療兒童痘瘡、疹子留下的餘熱,以及五疳(疳積、疳瀉、疳痢、疳癲、疳瘦)引起的熱病。

【註】疳者,不問原因如何,是小兒羸瘦衰弱、神經過敏等證候的病名之總稱也。

白話文:

註:疳病,不論成因為何,皆為小兒身體虛弱瘦小、神經敏感等症狀的總稱。

《本草備要》曰:「柴胡,苦微寒。…宣暢氣血,散結,調經。…治傷寒邪熱,痰熱結實,虛勞肌熱,心下煩熱,諸瘧寒熱,頭眩,目赤,嘔吐,脅痛,口苦,耳聾,婦人熱入血室,胎前產後諸熱,小兒痘疹,五疳羸熱。散十二經之瘡疽、血凝、氣聚,效同連翹。」

白話文:

《本草備要》中記載:「柴胡,性味苦、微寒,具有宣暢氣血、散結、調經的作用。主治傷寒邪熱、痰熱結實、虛勞肌熱、心下煩熱、諸瘧寒熱、頭眩、目赤、嘔吐、脅痛、口苦、耳聾,婦女熱入血室,胎前產後諸熱,小兒痘疹,五疳羸熱。另外,柴胡也能夠散十二經的瘡疽、血凝、氣聚,功效與連翹相當。」

《綱目》及《備要》所論,概涉及問題之枝葉,不無擅弄抽象的文字之弊。但皆由諸家實歷之成果,不無擴充仲景學說之處。學者宜分其真偽而取之以為本藥應用之副目的。

白話文:

《綱目》和《備要》所討論的,大多是涉及問題的枝葉,不免有擅長使用抽象字句的弊病。但都來自於諸多治病的實際經驗成果,不免有擴充仲景學說的成分。學習者應區分其真偽,取其作為藥物應用中的次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