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11)

回本書目錄

別論 (11)

1. 藥物之醫治效用,僅由其主要成分之性能,不能判定

桂枝加葛根湯之君藥為葛根瓜蔞桂枝湯之主藥為瓜蔞根,均以澱粉為其主要成分,而一以治項背強几几與脈浮,一以治身體強几几然與脈沉遲,其作用異者何也?此理雖屬不明,然分析上因含有一主要成分之藥物,亦當有同一之效果,誠為辯論家所執之一端耳。淺田氏曰:「專以分析判藥之效能者,如割木而求花,但知歌頌科學而不知有他之醫家,以為何如?」

白話文:

桂枝加葛根湯的主要藥物是葛根,瓜蔞桂枝湯的主要藥物是瓜蔞根,兩者都以澱粉為主要成分。然而,桂枝加葛根湯用於治療項背僵硬且脈浮,而瓜蔞桂枝湯用於治療身體僵硬且脈沉遲。它們的作用為何不同?這個道理雖然不明確,但從分析來看,因為這類藥物含有主要的成分,理應有相同的效果,這正是辯論者所堅持的觀點。淺田氏說:「如果單憑分析來判斷藥物的效能,就有如割掉樹木來尋找花朵,只知道讚揚科學而不知道其他醫家,這樣做合適嗎?」

2. 桂枝加黃耆湯之注釋

黃汗之病,兩脛自冷,假令發熱,此屬歷節。(《金匱要略》)

【註】

白話文:

現代白話文:

出黃色汗水的疾病,兩條小腿自覺冰冷,假設出現發熱情況,這屬於歷節病。

黃汗之病,由於表虛。兩脛冷者,陽氣不旺於下也。凡表虛者,氣衝逆。氣衝逆者,下部自冷,是內因病之常情也。假令雖發熱,知非外因之邪氣。此病以汗由歷節出,屬歷節病(屬者,附從之義,以示非主證也。名從主人,故謂屬歷節病。歷節者,歷節痛而黃汗出之病名)。

白話文:

黃汗症是因人體的表面防禦力薄弱所導致,小腿前側發涼表示陽氣在身體下部運行不暢。所有表面防禦力薄弱的患者都會有氣虛逆衝的現象。氣虛逆衝的病症,身體下部自然會發涼,這是內因產生疾病的典型情況。假設有患者感到發熱,那麼可以知道這不是外因造成的疾病。這種病症是汗水從各個關節中流出,這是一種關節疼痛且會流黃汗的病症。(「屬」解釋為「附屬於」,表示這不是主要的病症。命名是由主要的病症為主,所以稱之為與關節部位相關的病症。關節部位相關的病症泛指關節疼痛且會流黃汗的疾病。)

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盜汗出者,此勞氣也。(《金匱要略》)

【註】

白話文:

飲食後或晚上經常盜汗的人,這是勞累損傷了氣。

「又」者,非一次之謂。食事畢,出汗,又每於日暮時煩躁,於寐中盜汗出者,此為勞氣使然也。盜汗者,睡寢間出汗之名。勞氣者,…正氣衛於表,津液潛於內,今腠理不密者,因疲勞而失其守衛也,不可誤認為心氣之勞。暮出汗者,蓋由熱而出之汗。虛熱者,其發多自午後。

白話文:

「又」字,並不是一次的意思。用餐完畢,流汗,又經常在傍晚時分煩躁,在睡夢中偷盜出汗的,這是因為勞累之氣導致的。盜汗,是指在睡覺時出汗。勞累之氣,是指…正氣保護在體表,津液潛藏在身體內部,現在腠理不緊密的人,因為勞累而喪失了防護,不能誤認為是心氣的勞累。傍晚出汗的人,大概是由於熱而出的汗。虛熱的人,出汗通常從下午開始。

若汗出已,反發熱者,久久其身必甲錯。發熱不止者,必生惡瘡。(《金匱要略》)

【註】

白話文:

如果已經出汗,反而發熱的,時間久了,身體上一定會長膿包(甲錯)。發熱不退的,一定會長惡瘡。(《金匱要略》)

凡發熱者,汗出已即解。今汗出已而發熱者,是反常也,故加「反」字。然則此發熱非表證,而由於氣血之鬱。氣血之鬱,乃正氣之勞也。此汗此熱久久不止,則津液枯竭,而其身必甲錯也。甲錯者,肌膚如鮫皮也。發熱不止,氣血之鬱不散,故必知其將生惡瘡、成癰膿也。

白話文:

凡是發高燒的人,只要出汗了,通常就會退燒。現在如果已經出汗了,但還是發高燒,就是不正常了。所以加上「反」字,表示這種發高燒不是表證,而是由氣血鬱結引起的。氣血鬱結,是正氣虛弱的緣故。這種出汗、發熱如果持續很久不止,津液就會枯竭,身體一定會乾枯瘦弱。所謂「乾枯瘦弱」,是指皮膚像鮫魚皮一樣粗糙。發高燒不止,氣血鬱結不散,所以一定要知道這將會生惡瘡、形成膿瘡。

若身重,汗出已,輒輕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金匱要略》)

【註】

白話文:

如果身體沉重,汗水已經流了很多,就會覺得輕鬆一些。如果這樣持續很久,身體必定會胸悶氣短,胸悶氣短就是胸口疼痛。

若汗未出之前身重,汗出已,輒輕者,其身重,因肌表有瘀水也。此證久久不止,必身瞤動,此為水氣入經而衝逆之候也。若身動即胸中痛,是其「瞤」由水氣之衝逆,故同時胸中痛者,氣上衝胸也。「瞤」下用「即」字者,當時即痛,不容有間之意。此段較前段,虛候尤重一等。

白話文:

如果在流汗之前身體沉重,汗水流出後,立刻變輕了,那麼身體沉重,是因為肌膚表層有瘀水。這種情況如果長久不治,必定會出現身體抽動的情況,這是水氣進入經絡並發生沖逆的徵兆。如果身體抽動的時候胸部疼痛,這是由水氣沖逆所導致的「瞤」,所以同時胸部疼痛,是氣往上衝到胸部造成的。「瞤」字下面用「即」字,表示當時就疼痛,不讓有一點間隙。這一段虛症比前一段更加嚴重。

又從腰以上汗出,下無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此為黃汗,桂枝加黃耆湯主之。(《金匱要略》)

白話文:

另外從腰以上的部位出汗,以下的部位沒有汗,腰部疼痛難忍,就像有什麼東西在皮膚的裡面,嚴重的會吃不下飯,全身疼痛難忍,煩躁不安,小便不暢通,這是黃汗病,可以用桂枝加黃耆湯來治療。(《金匱要略》)

【註】

白話文:

註:

扶脈取穴法

扶脈取穴法,即沿着經絡的行經部位,用手指觸摸體表,尋找壓痛或結節點,作為取穴的依據。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取穴步驟:

  1. 患者取舒適的坐姿或仰臥位。
  2. 醫生用食指或拇指沿着經絡循行部位輕輕滑動。
  3. 在壓痛或結節點處停下來,並按壓數秒。
  4. 如果有明顯的痛感或酸脹感,則表示此處為穴位。
  5. 用指尖輕輕按壓穴位,並維持數秒鐘。
  6. 按照經絡的行經路線依次取穴。

取穴注意事項:

  1. 力度要適中,避免過度施壓造成損傷。
  2. 觸摸時應注意穴位的部位、深淺和大小。
  3. 患者應配合醫生的按壓,保持放鬆的狀態。
  4. 對於一些特殊穴位,如頭部穴位,應使用指尖輕輕按壓。

此一段承前四段,論又一等之劇證,故以「又」字接上也。「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之二句應前之「兩脛自冷,下部冷而汗不出也」。及於腰以下者,比脛冷重一等也。弛者,鬆也。腰髖者,腰之畔處,如鬆緩而痛,是由瘀水與鬱熱也。如有物在皮中者,麻痹之狀也,覺循肌隔一物在皮中,身外無樣可覺也。

白話文:

這一段承接前四段,討論另一種程度更嚴重的證狀,因此以「又」字開始。

「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這兩句話呼應了前面的「兩腿自冷,下部冷而汗不出」。在腰部以下出現這種情況,比腿冷的情況嚴重一級。

「弛」是鬆弛的意思。「腰髖」是腰的兩側,如果腰髖鬆弛而疼痛,這是由淤血和積熱造成的。

「如有物在皮中」是指麻痺的狀態,感覺好像皮膚裡面有一層東西隔著,身體表面沒有任何異狀。

此有瘀水在腰中,陽氣不能達於下部也。劇者不能食者,因衝逆頗劇,胸中窒塞,雖欲食而不能食也。「不能」二字,非謂無食意,乃雖欲食不能食之意。例曰:「身腫而冷,狀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而聚痛,暮躁不得眠,此為黃汗是也。」乃應前之「胸中痛」之句而至於劇一等也。

白話文:

此種情況是腰部有瘀血水,陽氣無法到達身體下部。病情較重的人無法進食,是因為衝脈逆亂非常嚴重,胸中感到窒塞,雖然想吃東西,但無法進食。這裏的「不能」二字,不是說沒有吃飯的意願,而是想吃卻無法進食的意思。例如:「身體腫脹而寒冷,就像半身不遂一樣,胸中憋悶,無法進食,疼痛反而聚積在一起,到了晚上煩躁不安無法入睡,這是黃疸的症狀。」這就應合了前面「胸中疼痛」的句子,而到了病情較重的一種情況。

身疼重亦由瘀水與鬱熱,應前之「身重」也。煩躁者,應前之「暮盜汗出」,例所謂「煩躁不得眠」是也。小便不利者,由氣不下降也。加以上諸證而汗出者,名之真黃汗病。而其治法以調和營衛,使血氣不鬱滯,衝氣自降矣。以桂枝為本方,更加托表而實肌膚之黃耆,使服之則陽氣旺於肌膚,衝氣自然低降,腠理自然固密,而瘀水不能停留,小便自然清利,諸證悉退,信有徵也。

白話文:

身體疼痛加重也是由於瘀水和鬱熱所致,應當歸類於前面提及的「身體沉重」的症狀。煩躁不安的症狀,應當歸類於前面提及的「傍晚盜汗」的症狀,例如所謂的「煩躁不安,不得入眠」就是這種情況。小便不利是因為氣不下降所引起的。再加上上述種種症狀而出現汗出,就稱之為真黃汗病。而它的治療方法是用於調和營衛,使血氣運行順暢,不通滯,衝氣自然就會下降。以桂枝作為基礎處方,再配伍能夠託表而實肌膚的黃耆,服用後陽氣旺盛於肌膚,衝氣自然下降,腠理自然緻密,瘀水就無法停留,小便自然清利,各個症狀都能夠消除,這有許多例證可以證明。

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者,當以汗解,桂枝黃耆湯主之。(《金匱要略》)

白話文:

各種疾病引起的水腫,只要使其小便通利就可治癒。假如有脈象浮大的情況,就應該發汗來治療,可以使用桂枝加黃耆湯。

【註】

諸種之黃疸病者,只用利尿劑使尿利則治矣。然若假定脈浮,則當以發汗劑治之,是即本方主治之意也。

桂枝加黃耆湯方

白話文:

【註解】

各種黃疸病,只要使用利尿劑,使小便通暢,就能治癒。但如果病人脈象浮起,就應該使用發汗劑治療,這就是本方主要的用意。

桂枝加黃耆湯方

桂枝、芍藥、大棗生薑各5.5克,甘草3.5克,黃耆9克。

白話文:

桂枝、芍藥、大棗、生薑各1錢,甘草7分,黃耆1錢5分。

煎法用法同桂枝湯。

白話文:

煎服及用法同桂枝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