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147)

回本書目錄

別論 (147)

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矢氣者,更服一升。若不轉矢氣,勿更與之,明日不大便,脈反微澀者,裡虛也,為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也。(《傷寒論》)

白話文:

如果服用一升承氣湯後,腹中轉動矢氣,可以再服用一升。如果沒有轉動矢氣,不要再服用了。第二天沒有大便,脈搏微弱而澀,這是因為內裡虛弱,很難治療,不能再服用承氣湯了。(出自《傷寒論》)

【註】

尾臺氏曰:「陽明病云云『脈滑而疾者,是大承氣湯證也』。《脈經》及《千金》俱無『小』字,為是。『因與承氣湯』以下,為後人之注文,可刪。」

白話文:

尾臺氏說:「陽明病(指胃腸熱盛)的證狀中提到『脈搏滑動而急促的,是服用大承氣湯的證據』。但《脈經》和《千金方》都沒有『小』這個字,所以『小承氣湯』應是後人的註文,可以刪掉。」

此說是也,以之解本條。

白話文:

此說是也,以此來解釋這條內容。

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氣湯下之。(《傷寒論》)

白話文:

陽明經的病症,神志不清,胡言亂語,但身體卻有熱氣,反而不思飲食,胃中一定有五六塊乾燥的糞便。如果他還能吃一點東西,但食物卻很難消化。這時應該用大承氣湯將糞便瀉下。

【註】

山田正珍曰:「『反』,當作『煩』,因聲近而誤也。…傷寒有譫語潮熱者,固應不能食,豈可謂反耶?

白話文:

山田正珍說:「『反』應當寫作『煩』,因為兩字發音接近而產生錯誤。…傷寒有說胡話、發熱的症狀,本來就無法進食,怎麼能說是反胃呢?」

尾臺氏曰:「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云云,『反』字,衍也。一說『反』當作『煩』,因音近致誤,似牽強,蓋衍『不』字,復誤作『反』耳。」

白話文:

尾臺氏說:「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而不能吃等等,『反』字是衍生的。一種說法認為『反』應該寫成『煩』,因為音近而導致錯誤,似乎牽強,實際上是衍生了『不』字,又誤寫成『反』而已。」

求真按:「二說是非,暫置不論,『反』字無重大意義,可去之。而不能食與能食,皆以本方為主治也。」

白話文:

對「反」字的二種說法就先不討論,去除「反」字後,「不能食」與「能食」的論述,都以本方為主要的治療原則。

汗出,譫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為風也。須下之,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必亂,以表虛裡實故也。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傷寒論》)

白話文:

出汗,說胡話的人,是因為胃中有乾燥的大便,這是風疾引起的。需要先用瀉藥緩和病症,等過了經絡、胃腸之後,才能用瀉藥。如果過早用瀉藥,言語一定會錯亂,這是因為表虛裡實引起的。用瀉藥治療就會好,用大承氣湯比較合適。

【註】

山田正珍曰:「風,當作『實』,傳寫之誤也。本篇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下篇曰:『病腹中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是也。…『下之若早,語言必亂』之八字,錯簡也,當在『宜大承氣湯』句之下始合。過經者,謂表解也。」

白話文:

山田正珍說:「『風』字應該是『實』字,是傳寫的錯誤。『實』字的證據就是本文中說『大便難,身體微熱的,這是實證,趕快用瀉藥,宜用大承氣湯』;下篇說『病人的腹部滿痛的,這是實證,應當瀉下,宜用大承氣湯』,是類似的。…『瀉下得早,則言語一定錯亂』這八個字,是簡寫的錯合,應該在大承氣湯這句下面才合理。過經指的的是表證解決。」

錢氏曰:「下之若早,則胃氣一虛,外邪內陷,必至熱盛神昏,語言必亂也。蓋表間之邪氣皆陷入於裡,表空無邪,邪皆在裡,故謂之表虛裡實也。」

白話文:

錢氏說:「如果過早治療大便稀鬆的毛病,就會導致胃氣虛弱,外部邪氣侵入體內,必定會導致高燒神志不清,言辭錯亂。因為表層的邪氣全部侵入到裡面,表層沒了邪氣,邪氣都聚集在裡面,所以說這是表虛裡實的症狀。」

求真按:「汗出譫語者,因腹中有燥屎。腹中有燥屎者,裡實之極也,故可以大承氣湯瀉下之。表證解,轉入陽明者,亦可以此湯下之。若表證未全解,早以承氣湯瀉下,表熱因下劑之勢而陷於裡,此充實之病毒必犯頭腦,使至譫語。故用此方者,必待表解也。」

白話文:

求真註解:「汗出胡言亂語的人,是因為肚子裡有燥屎。肚子裡有燥屎的人,是裡實的極致,所以可以用大承氣湯瀉下。表證解除,轉入陽明的人,也可以用這種湯瀉下。如果表證還沒有完全解除,就早早用承氣湯瀉下,表熱會因為瀉劑而陷於裡,這種充實的病毒一定會侵犯頭腦,導致胡言亂語。所以使用這種方法的人,一定要等到表證解除。」

二陽併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傷寒論》)

白話文:

太陽病症狀消失,但還是會出現潮熱、手足出汗、大便困難、胡言亂語的症狀,此時應該使用下瀉法治療,可以用大承氣湯治癒。

【註】

成無己曰:「本太陽病併陽明病,名曰併病。太陽證罷者,是無表證也。但發潮熱者,是熱列於陽明也。一身汗出為熱越,今漐漐而汗出者,是熱聚於胃也。必大便難而譫語者,《經》曰:『手足漐漐然而汗出者,必大便已硬也。』以大承氣湯下胃中之實熱。」

白話文:

成無己說:「本來是太陽病合併陽明病,叫做『併病』。太陽病證狀結束後,就是沒有表證了。但只要有潮熱,就是熱邪盛於陽明。全身出汗是熱邪勝越,現在汗出如油的是熱邪聚積於胃。大便一定會困難,並出現譫語,經典上說:『手腳如油般出汗的,大便一定已經乾結成塊。』於是用大承氣湯來瀉胃中的實熱。」

山田正珍曰:「按手足漐漐而汗出者,謂手足至末,漐漐然而汗出也,成注誤矣。」

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

白話文:

**現代白話文:**山田正珍說:「按手足漐漐流汗的意思是,手足的末梢發熱而流汗,而不是成書註解的錯誤解釋。」

陽明病,用瀉下法治療後,心中煩躁不安,胃中有乾燥糞便的人,可以再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