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湯本求真

《皇漢醫學》~ 別論 (125)

回本書目錄

別論 (125)

1. 生薑半夏湯之注釋

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徹心中憒憤然無奈者,生薑半夏湯主之。(《金匱要略》)

白話文:

病人胸口有想喘又不太喘,想要嘔吐又吐不出來,想要打嗝又打不出來,徹頭徹尾感到心中堵塞憤怒,卻又無可奈何的情緒,就用生薑半夏湯幫他調理。

【註】

白話文:

無註解

尾臺氏《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正字通》云:『憒憒者,心亂又昏眊貌。蓋心胸昏悶,無可奈何之謂也。』考生薑半夏之作用,則本條之病證,可謂因消化管內之水毒急劇,侵及心肺,使呈難以名狀之苦悶狀態。而本方與小半夏湯藥味相同,所以其主治異者,本方以生薑為君藥,半夏為臣藥;彼方以半夏為君藥,而以生薑為臣藥也。以是可知仲景處方方法之嚴密矣。

白話文:

《類聚方廣義》中記載:「《正字通》說:『憒憒,指心神慌亂又昏花不清。用來形容心胸昏悶,無可奈何的樣子。』」

根據生薑和半夏的作用,可以推測本條所描述的病症是由於消化道內的水液毒氣突然增多,侵入心肺,導致難以形容的痛苦煩悶狀態。

本方與「小半夏湯」使用相同的藥物,但主治症狀不同,是因為本方以生薑為主要藥物,半夏為輔助藥物;而「小半夏湯」以半夏為主要藥物,生薑為輔助藥物。

由此可見,仲景的處方方法非常嚴謹。

尾臺氏《類聚方廣義》本條裡說:「《正字通》說:『憒憒,心亂又昏暗的樣子,大概心中悶急,無可奈何是這樣的情況。』」考證生薑、半夏的作用,就會發現本條的病症,可以說是因為消化道內水毒猛烈,侵犯到心肺,讓人產生難以形容的苦悶狀況。而本方和小半夏湯的藥味相同,所以其主治異者,本方以生薑為君藥,半夏為臣藥;彼方以半夏為君藥,而以生薑為臣藥。由此可知仲景開立處方的方法非常嚴謹。

白話文:

臺氏《類聚方廣義》中記載:「《正字通》解釋:『憒憒,心神混亂、頭腦昏沉的樣子,應該是心中煩悶焦急、無可奈何的狀態。』」透過探討生薑、半夏的功效,可以發現本條所說的症狀,是由於消化道內水毒肆虐,侵犯心肺導致,令人產生難以形容的苦悶不適。而此方與小半夏湯所用的藥材相同,但是主治的病狀卻有所不同,本方以生薑為君藥,半夏為臣藥;小半夏湯則以半夏為君藥,生薑為臣藥。由此可見,仲景在開立處方時十分嚴謹。

2. 生薑半夏湯方

半夏12克,生薑汁四勺

上細銼,以水一合一勺,煮半夏,取七勺。納生薑汁,取五勺。冷卻而頻服。

《外臺秘要》曰:「文仲一方(即本方也),治腳氣入心,悶絕欲死者。」

白話文:

半夏 12 克,生薑汁四湯匙

將半夏細細研磨成粉末,用一杯水和一湯匙的半夏粉末煮沸,取七湯匙。加入生薑汁,取五湯匙。放涼後經常服用。

《外臺祕要》記載:「文仲開出的這個方子(即本方),治療腳氣病心氣受阻、呼吸困難、危在旦夕。」

《肘後百一方》曰:「斗門一方(即本方之丸方),治胸膈壅滯,…能去胸膈之壅滯,大壓痰毒,及治傷於酒食,其效極驗。」

白話文:

《肘後百一方》中記載了「鬥門一方」(即本方所介紹的丸藥方劑),用於治療胸膈壅滯,具有很好的療效。它能消除胸膈之間的鬱積,壓制痰毒,並且能夠治療因飲食而引起的疾病。臨牀上驗證過,它的療效極佳。

《聖濟總錄》曰:「半夏丸(即本方之丸方)治風濕腳氣,痰壅而頭痛。」

白話文:

《聖濟總錄》記載:「半夏丸(即本方的丸劑)可以治療風濕腳氣,痰壅而引起的頭痛。」

《幼幼新書》曰:「一方(即本方之丸方)治胎驚涎盛而不乳。」

白話文:

《幼幼新書》上說:「有一種藥方(也就是本方的丸劑),是用來治療胎兒受驚、口水多而不吃奶。」

《仁齋直指方》曰:「半夏丸(即本方之丸方)治吐血、下血、崩中、帶下,而喘息痰嘔,中滿虛脹。」

白話文:

《仁齋直指方》中記載:「半夏丸(也就是本方的丸劑)可以治療吐血、下血、崩漏、帶下,以及喘息、痰液嘔吐、中滿虛脹等症狀。」

求真按:「是咯血、吐血、腸出血、子宮出血,而兼喘息嘔吐,胃部膨滿,水腫(虛證)者,本方為主治也。」

白話文:

白話文:

如果是咯血、吐血、腸出血、子宮出血,同時伴有喘息、嘔吐、胃部脹滿、水腫(虛證)等症狀,那麼此方劑就是主要的治療方案。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凡諸病痰飲卒迫,咽喉閉塞不得息,湯藥難以下咽者,若非此方,不能開通。當先以此方解其急,後可隨宜處方。若加熊膽,其效尤速。又能治噦逆。」

白話文:

《類聚方廣義》的本方條目中說:「凡是各種病症因痰飲之故,突然呼吸困難,咽喉阻塞,無法呼吸,藥液難以吞嚥的,如果不使用這個方子,就不能暢通呼吸。

在這種情況下,應當先用這個方子緩解患者的危急情況,之後再根據病情適當用藥。

如果加上熊膽,療效就更快了。另外,它還可以治療噁心反胃。」

3. 大半夏湯之注釋

胃反嘔吐者,大半夏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白話文:

胃反嘔吐的患者,大多用[大方劑]來治療。(《金匱要略》)

胃反者,如已述之《金匱》中脾傷則不磨(求真按:「不消化也」),朝食則暮吐,暮食則朝吐,是稱宿食不化。既有嘔吐證,於次句更云嘔吐者,為無意義之重言,難認為仲景之正文。然《千金方》之大半夏湯作「治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者」,反似為正文。故本方可隨之運用其意。

白話文:

胃反,如《金匱要略》中所說,脾傷則不消化,早上吃的食物,晚上吐出來,晚上吃的食物,早上吐出來,這種情況稱之為宿食不化。既然已經有嘔吐的證狀,在下一句又說嘔吐,這是一種沒有意義的重複,很難認為是仲景的正文。然而,《千金方》中大半夏湯的作用是「治療胃反不受食物,吃進去的食物立即吐出來」的病症,反而像是正文。所以這個方劑可以根據其意思應用。

胃反病,則食不能容受,若食即吐出,不食則不吐者,即以本方為主治也。又《外臺秘要》大半夏湯云:「治嘔而心下痞硬者。」由方中有人參觀之,甚為合理,故用本方者,必須參看此說也。

白話文:

胃反病,就是食物無法容納,吃了就會吐出來,但是不吃的就比較不會吐,這時候可以用本方來治療。另外,《外臺祕要》中提及「大半夏湯」:「治療嘔吐且心下痞硬的人。」如果看看配方中有人參的內容,就會發現很合理,所以使用本方時,一定要參照這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