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執中

《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四 (7)

回本書目錄

針灸資生經第四 (7)

1. 風痙(角弓反張)

顱囟、治風痙。(銅)大迎、治風痙口噤。牙疼頰腫。惡寒。舌強不能言。啞門、治寒熱風痙。脊強反折。瘛瘲。天衝、治癲疾風痙。牙齦胖。善驚。脾俞、膀胱俞、主熱痙引骨痛。(千)上關、主瘛瘲。沫出。寒熱痙引骨痛。腎俞、中膂俞、長強、主寒熱痙反折。肝俞、主筋寒熱痙。

白話文:

  • 顱囟:治療風痙。

  • 大迎:治療風痙、口噤、牙疼、頰腫、惡寒、舌強不能言。

  • 啞門:治療寒熱風痙、脊強反折、瘛瘲。

  • 天衝:治療癲疾風痙、牙齦腫、善驚。

  • 脾俞、膀胱俞:治療熱痙引骨痛。

  • 上關:治療瘛瘲、沫出、寒熱痙引骨痛。

  • 腎俞、中膂俞、長強:治療寒熱痙反折。

  • 肝俞:治療筋寒熱痙。

筋急手相引。魚際、主痙上氣。失喑不能言。腰俞、主反折。(見月事。)小兒身強角弓反張。灸鼻上入髮際三分三壯。次大椎下節間三壯。(明下)百會、治角弓反張。(銅見中風。)上髎、(見絕子。)腰俞、主脊強反折。(千)

白話文:

  1. 筋急手會互相牽引。魚際穴主治痙攣,上氣引起的失語不能說話。腰俞穴主治脊骨反折。(見月經病)。

  2. 小兒身體強直,像角弓一樣反張。灸鼻子上入髮際三分,灸三壯。再灸大椎穴下的一節,灸三壯。(明下)。

  3. 百會穴主治角弓反張。(銅見中風)。

  4. 上髎穴(見絕子)。腰俞穴主治脊骨強直反折。(千)

產論云、痙者口噤不開。背強而直。如發癇狀。搖頭馬鳴。身反折。宜速灌小續命湯。是也。(此見二十論)又云、產後中風。如角弓狀。無治法。(見十八章。)後人惟用荊芥穗末酒服二錢匕立效。若是則灸未必如藥之速見效也。

白話文:

《產論》中說:痙攣是一種症狀,患者嘴巴緊閉無法打開,背部僵硬且挺直,就像發癇症一樣,搖頭晃腦、發出嘶鳴聲,身體反覆抽搐。在這種情況下,應該立即灌服小續命湯,這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此說出自《二十論》)《產論》中還說:產後中風的患者,其狀如角弓反張,無法醫治。(此說出自《十八章》)後人只用荊芥穗末,以酒送服二錢匕的劑量,立竿見影。如果是這樣,灸療未必能像藥物一樣快速見效。

2. 風眩

(余見頭目眩,餘論見風癇)

完骨、療風眩項痛頭強寒熱。(明)當陽、臨泣、療卒不識人。風眩鼻塞。後頂、(見頭風)玉枕、(見目痛。)頷厭、(見偏頭痛。)療風眩。(千)陽谷、主風眩驚手卷。(甲乙手卷作手腕痛。)泄風汗出。腰項急。承光、治風眩頭痛。嘔吐心煩。申脈、治坐如在舟車中。

白話文:

  1. 完骨和療風眩項痛頭強寒熱。(出自《明》)當陽穴和臨泣穴,治療突然不認識人,風眩、鼻塞等症狀。

  2. 後頂穴(見頭風)、玉枕穴(見目痛)、頷厭穴(見偏頭痛),治療風眩。

  3. 陽谷穴,主治風眩,驚嚇,手部卷縮。(甲乙手卷寫作手腕痛。)泄風,汗出,腰項急。

  4. 承光穴,治療風眩、頭痛、嘔吐、心煩。

  5. 申脈穴,治療坐著像在舟車中一樣。

(見腰腳。)神庭、上星、囟會、主風頭眩。(千)天牖等、前頂等、主風眩(見項風。)攢竹、療頭目風眩。(見目眩。)

白話文:

(見到腰疼、腳痛。)神庭穴、上星穴、囟會穴,主治頭風、眩暈。(同前)天牖穴、前頂穴,主治風眩。(見項部疼痛。)攢竹穴,治療頭部、眼睛的風眩。(見眼睛眩暈。)

千金方載徐嗣伯之言曰、風眩之病。起於心氣不足。胸上蓄熱實。痰熱相感而動風。風心相亂則悶瞀。故謂之風眩瞀。大人曰癲。小兒為癇。則是風眩癲癇本一疾也。不知後人何為析而三之。予因分為三門。且從為之辭。以釋世醫之疑雲。

白話文:

千金方中載有徐嗣伯的言論,他認為風眩之病源於心氣不足,胸部蓄熱實。痰熱相互作用而引發風,風心相互擾亂則心悶頭昏。所以稱之為風眩瞀。成年人稱之為癲,小兒則稱之為癇。由此可見,風眩癲癇本質上是同一種疾病。不知道後人為何將其分為三種。因此,我將其分為三個方面,並逐一進行闡述,以消除世醫的疑慮。

3. 風痹(余見肩髃穴)

天井、治驚悸瘛瘲。風痹臂肘痛。捉物不得。(銅)肩貞、治風痹手臂不舉。肩中熱痛。尺澤、治風痹肘攣。手臂不舉。消濼、治寒熱風痹。項痛肩背急。(明雲頭痛項背急。)膝關、治風痹。膝內痛引臏。不可屈伸。喉咽痛。付陽、治痿厥風痹。頭重䪼痛。髀樞股䯒痛。瘛瘲。

白話文:

  • 天井穴:治療驚悸、瘛瘲、風痹、臂肘疼痛、捉物無力。
  • 肩貞穴:治療風痹導致手臂無法舉起、肩中熱痛。

  • 尺澤穴:治療風痹引起的手肘彎曲攣縮、手臂無法舉起。

  • 消濼穴:治療寒熱風痹、項部疼痛、肩背僵硬。

  • 膝關穴:治療風痹引起的膝蓋內側疼痛,延伸至膝蓋骨,無法屈伸,以及喉嚨、咽喉疼痛。

  • 付陽穴:治療痿厥風痹、頭痛、頭部沉重而疼痛、大腿和股骨疼痛、瘛瘲。

風痹不仁。時有寒熱。四肢不舉。陽輔(見膝痛。)陽關、(並見膝痛。)治風痹不仁。委中、(見腰脊。)治風痹。少海、(見瘰癧。)療風痹。(明)委中、(見腳弱。)下廉、療風濕痹。(見身寒痹。)環跳、治冷風濕痹。(見腰痛。)治卒病肉痹不知人。(見中風。

白話文:

岐伯說,中風共有四種。第四種是風痹。巢氏說,風、寒、濕三種元氣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痹症。風氣多的一種就是風痹。風痹的表現。皮膚肌肉都疼痛,同時手腳還不能隨意活動。醫生應該根據這些症狀來診斷。要儘快服用續命湯。並且根據穴位進行針灸。(詳細方法見《千金》)

4. 中風

(中風寒熱,餘論見偏風)

小兒但是風病諸般醫治不差。灸率谷。(明下)黃帝療中風。眼戴上及不能語者。灸第二椎第五椎上。各十壯。齊下火。炷如半棗核大。立瘥。黃帝問岐伯曰、中風半身不遂。如何灸。答曰、凡人未中風一兩月前。或三五月前。非時足脛上忽酸重頑痹。良久方解。此將中風之候。

白話文:

小兒的風病,用各種方法治療卻不見好轉,這時可以用灸療法來治療。(由明堂穴往下)黃帝治療中風,如果眼睛往上看,且不能說話的患者,則在第二椎和第五椎上各灸10壯。艾炷要像半個棗核大小,立即使患者痊癒。黃帝問岐伯說:「中風半身不遂,如何用灸療法治療?」岐伯回答說:「一般人未中風之前,大約在一個月或三五個月之前,會有偶發性的腳脛和腿上產生痠痛、沈重、僵硬麻痺的現象,過了很久以後才能緩解,這是即將中風的徵兆。

急灸三里、絕骨四處三壯。後用蔥薄荷柳葉煎湯淋洗。驅逐風氣於瘡口出。灸瘡春較秋灸。秋較春灸。常令兩腳有瘡為妙。凡人不信此法。飲食不節。酒色過度。忽中此風。言語謇澀。半身不遂。宜七處齊下火。各三壯。風在左灸右。右灸左。百會、耳前髮際肩井、風市、三里、絕骨、曲池七穴神效。

白話文:

  1. 緊急灸療三里穴和絕骨穴,四個地方各灸三壯。

  2. 之後用蔥、薄荷、桃柳葉煎湯淋洗患處,將風氣驅趕出瘡口。

  3. 春季比秋季更適合灸療瘡口,而秋季比春季更適合灸療瘡口。

  4. 經常保持雙腳有瘡口是最好的治療方法。

  5. 一般人不相信這種方法,因其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節制,飲酒過度或沉溺色慾,忽染風疾,言語謇澀,半身不遂。

  6. 應同時在七個穴位上施以灸療,各三壯。

  7. 風在左邊則灸右邊,風在右邊則灸左邊。百會、耳前髮際、肩井、風市、三里、絕骨、曲池穴七個穴位都十分有效。

不能具錄。依法灸。無不愈。灸風中府。手足不隨。其狀覺手足或麻或痛。良久乃已。此將中府之候。病左灸右。病右灸左。因循失灸廢者。灸瘡春較秋灸。秋較春灸。取盡風氣。(集效)百會、曲鬢、肩隅、曲池、風市、足三里絕骨、共十三穴。灸風中藏。氣塞涎上不語。

白話文:

無法一一列舉。按照醫學方法進行灸法治療,沒有治不好的。灸風穴在中府穴,手腳不聽使喚,感覺麻木或疼痛,過一段時間之後才緩解。這是中府穴的預兆,左側患病灸右側,右側患病灸左側。因循不施灸者,灸瘡在春天比秋天灸更容易好,在秋天灸比春天灸更容易好,目的是將風氣完全去除。(集效)百會穴、曲鬢穴、肩隅穴、曲池穴、風市穴、足三里穴絕骨穴,一共十三個穴位。灸風中穴,氣息堵塞,口水流到喉嚨卻說不出話來。

極危者。下火立效。其狀覺心中憒亂。神思不怡。或手足麻。此將中藏之候。不問風與氣。但依次自上及下。各灸五壯。日別灸隨年壯。凡遇春秋。常灸以泄風氣。素有風人。可保無虞。此能灸暴卒。百會、風池、大椎、肩井、曲池、間使、足三里、共十二穴。

白話文:

極危的人,立即下灸火有效。症狀是覺得心中混亂,精神思緒不高興,或者手腳麻木。這是將要中風的徵兆。不論是風還是氣,只按照順序從上到下各灸五壯。每日分別灸,灸壯的數量依據年歲而定。凡是遇到春秋季節,要經常灸以洩去風氣。一向有風疾的人,可以保證沒有危險。這種人能灸治暴卒,百會、風池、大椎、肩井、曲池、間使、足三里,共十二個穴位。

集效方云、治風莫如續命防風排風湯之類。此可扶助疾病。若救危急。必火艾為良。此論亦當。

白話文:

《集效方》一書中說,治療中風疾病,沒有比續命防風排風湯這類藥方更好的了。這類藥方可以緩解疾病。如果需要救治危急病患。火艾肯定纔是良藥。這句話說得也有道理。

範子默自壬午五月間口眼喎斜。灸聽會等三穴即正。右手足麻無力。灸百會發際等七穴得愈。未年八月間。氣塞涎上不能語。金虎丹加膩粉服至四丸半。氣不通。涎不下。藥從鼻中出。魂魄飛揚。如墜江湖中。頃欲絕。灸百會風池等左右共十二穴。氣遂痛。吐幾一碗許。繼又下十餘行。

白話文:

範子默從壬午年五月間開始說話歪斜,眼睛也斜視。將聽會等三個穴位灸一灸就好了。右手和右腳麻痺沒有力量,他將百會、發際等七個穴位灸一灸就好了。到了未年八月,他的氣塞住,口水往上湧,沒辦法說話。他服用金虎丹加上膩粉,一共服了四丸半。結果氣還是不通,口水也下不來。藥從鼻子裡流出來,魂魄飛揚,好像掉了到湖裡一樣。他想要斷氣了。於是,他將左右兩邊的百會、風池等穴位灸一灸,一共十二個穴位。氣就開始流動了,吐出大約一碗的痰。接著又大便了十幾次。

伏枕半月餘遂平。爾後方覺意思少異於常。心中憒亂。即便灸百會風池等穴立效。本事方云、十二穴者、謂聽會、頰車、地倉、百會、肩隅、曲池、風市、足三里、絕骨、髮際、大椎、風池也。依而用之。立效。

白話文:

伏枕一個多月,始漸乎平復。從此以後方纔覺得心思意念稍異於平常,心中很紛亂。便於頭頂正中的百會穴、後頸的風池穴等部位針灸治療,立竿見效。《本事方》中說,十二個穴位分別是:聽會穴、頰車穴、地倉穴、百會穴、肩隅穴、曲池穴、風市穴、足三里穴、絕骨穴、髮際穴、大椎穴和風池穴。按照《本事方》的說法,選用十二穴治療,立竿見效。

氣塞涎上不能語。心中風候也。巢氏病源常論之。古方雖謂但得偃臥。悶絕汗出者。心中風之候。恐未盡也。范公灸得氣通。蓋灸百會之力。其吐幾一碗下十行者。豈服金虎丹加膩粉所致耶。(必用方戒人服金虎等丹。)

白話文:

氣息阻塞,黏液積聚在咽喉,無法說話。這是心中風的徵象。巢元方的《病源常論》中也有記載。古方中認為,只要患者能夠平躺下來,悶絕並出汗,就是心中風的徵兆。但我認為這種說法並不全面。范仲淹通過灸法使氣息通暢。這是因為灸百會穴的作用。患者吐出了幾乎一碗的痰液,這難道是服用金虎丹加上膩粉的結果嗎?(一定要用藥方,告誡人們不要服用金虎等丹藥。)

風池、療大患風者。先補後瀉。少可患、以經取之。(明)肝俞、療中風支滿。短氣不食。食不消。吐血。目不明。閉塞。陰蹺、療偏枯不能行。大風暴不知人。臥驚視如見星。臨泣、治卒中風不識人。(銅)解谿、治風面浮腫顏黑。厥氣上衝。腹脹。大便下重。瘈驚。膝股䯒腫轉筋。

白話文:

風池穴:可以治療嚴重的風病。先服用補藥以補充元氣,再用瀉藥以祛除邪氣。輕微的病患,可以用經絡取穴的方法治療。

肝俞穴:可以治療中風引起的身體疼痛、氣短、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吐血、視力模糊、閉塞等症狀。

陰蹺穴:可以治療偏枯導致的不能行走、大風暴不知人、臥驚視如見星等症狀。

臨泣穴:可以治療突然中風不識人的疾病。

解谿穴:可以治療風病引起的臉部浮腫、臉色發黑、厥氣上衝、腹脹、大便下重、癲癇驚厥、膝蓋和大腿腫脹疼痛以及抽筋等症狀。

目眩頭痛。勞宮、治中風善怒。悲笑不休。手痹。內關、治中風肘攣,實則心暴痛。虛則心煩惕惕。風頭耳後痛。煩心。足不收失履。口喎僻。頭項瘈痛。牙車急。完骨主之。(甲)心俞、治心中風。語悲泣。(銅見狂走。)百會、治風癇中風。角弓反張。或多哭。言語不擇。

白話文:

目眩頭痛。勞宮穴、治中風,易怒。悲傷,笑不停。手麻痺。內關穴、治中風,手肘攣縮,實證則是突發性心臟劇痛。虛證則是心煩,恐慌不安。風眩,耳後疼痛。煩躁不安。腳步不穩,走著走著,腳步踢離鞋子。嘴歪,或嘴皮一邊凸一邊凹陷。頭頸疼痛不已。牙關緊閉,牙槽骨疼痛。完骨穴主治。(甲)心俞穴,治心臟中風。悲傷時哭泣。(銅見:指紅銅,狂走:奔跑亂動。)百會穴,治風癇和中風。抽搐。有時會哭個不停。言論沒有邏輯。

發即無時。盛即吐沫。心驚煩健忘。(銅)崑崙、主狂易大風。(千)陰蹺、主風暴不知人。偏枯不能行。照海、主大風默默不知所痛。視如見星。天井、主大風默默不知所痛。悲傷不樂。百會、療青風心風。(見風癇。)肩髃、治偏風熱風。(見中風不語。)岐伯曰、中風大法有四。

白話文:

一有中風,就會不合時宜地出現眩暈、噁心、口吐白沫。心臟驚恐煩悶,記憶力減退。(銅)崑崙穴,主治狂亂輕狂、狂風引起的疾病。(千)陰蹺穴,主治風暴引起疾病,以至於患者不知人為何物。半邊身體麻木不仁,不能行動。(照)海穴,主治大風引起的疾病,患者瘖啞不知疼痛。看到東西好像星星一樣。(天)井穴,主治大風引起的疾病,患者瘖啞不知疼痛。悲傷不快樂。(百)會穴,治療青風心風。(見風癇。)肩髃穴,治療偏風熱風。岐伯說,中風的治療大法有四種。

一曰偏枯。二曰風痱。三曰風懿。四曰風痹。夫諸急卒病多是風。初得輕微。人所不悟。宜速與續命湯。依俞穴灸之。夫風者、百病之長。岐伯所言四者。說其最重也。凡風多從背五臟俞入。諸臟受病。肺病最急。肺主氣息。又冒諸臟故也。肺中風者、其人偃臥而胸滿短氣冒悶汗出者。

白話文:

第一種是偏枯,第二種是風痱,第三種是風懿,第四種是風痹。各種突然發生的急症疾病大多是風引起的。剛開始生病時症狀很輕微,常被人們所忽視。應該趕快給予續命湯治療,並在俞穴上穴灸,風是各種疾病的元兇。岐伯所說的四種病,是說明風引起的疾病中最嚴重的幾種。風病大多從背部的五臟俞穴侵入,各臟器受到風邪的侵襲而發病,其中,肺部最容易受傷,肺主氣息,而且又不受其他臟器的約束,所以最容易受風邪的侵襲。肺部有風病的人,會出現偃臥而胸滿、呼吸短促、冒悶、盜汗等症狀。

肺風之證。視目下鼻上兩邊下行至口色白者尚可治。急灸肺俞百壯。服續命湯。小兒減之。若急黃者、此為肺已傷。化為血。不可復治。若為急風邪所中。便迷漠恍惚。妄言狂語。或少氣惙惙不能復言。若不求師即治。宿昔而死。即覺、便灸肺俞及膈俞肝俞數十壯。急服續命湯可救。

白話文:

肺風的證狀,如果是視力下降,鼻子的上兩邊往下延伸到嘴巴,面部顏色發白的,還能夠醫治。應該速用艾灸灸肺俞穴,灸一百壯。服用續命湯,如果患者是小孩,則減量服用。

如果是肺臟已經受傷,變成了血結塊,就沒法治了。

如果是急性的風邪引起的,病人會很快變得糊塗,恍恍惚惚的,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或者喘不上來氣,越來越虛弱,說不出話來。如果不及時求醫,一天一夜就會死亡。

如果病人意識清楚,應該立即灸肺俞、膈俞和肝俞穴,灸幾十壯,緊急服用續命湯,還有可能救活。

若涎唾出不收者。既灸當立與湯也。諸陽受風。亦恍惚妄語。與肺病相似。然著緩可經久而死。肝中風者、其人但踞坐不得低頭。繞兩目連額上色微有青者。肝風之證。若唇色青面黃、尚可治。急灸肝俞百壯。服續命湯。心中風者、其人但得偃臥。不得傾側。悶亂冒絕汗出者。

白話文:

如果涎液和唾液不自主地不斷流出。既灸治之後,宜隨即與服湯藥。諸陽受風,也出現恍惚妄語,和肺病的證候相似。但它的來勢緩和,可以延續很長時間後而死亡。肝中風的患者,只能端坐著,不能低頭。環繞著兩眼連額頭上的部位,顏色稍微發青的,是肝風的徵候。如果脣色發青,臉色發黃,尚可治療。趕快灸肝俞穴一百壯,服用續命湯。心中風的患者,只能平躺著,不能傾側。煩悶混亂,胸悶頭昏,汗出。

心風之證。若唇正赤。尚可治。急灸心俞百壯。服續命湯。脾中風者、其人但踞坐而腹滿。身通黃吐咸汁出者。尚可治。急灸脾俞百壯。服續命湯。腎中風者、其人踞坐而腰痛。視脅左右未有黃色如餅粢大者。尚可治。急灸腎俞百壯。服續命湯。大腸中風者、臥而腸鳴不止。

白話文:

心臟風熱的症候。如果嘴脣正紅,尚可治療。趕快灸心俞穴一百壯。服用續命湯。脾臟風熱的人,這個人只蹲著坐著而腹脹。全身發黃吐出鹹味的汁液的人,尚可治療。趕快灸脾俞穴一百壯。服用續命湯。腎臟風熱的人,這個人蹲著坐著而腰痛。左右脅部的下方沒有黃色的如餅粢大的人,尚可治療。趕快灸腎俞穴一百壯。服用續命湯。大腸風熱的人,躺著而腸鳴不止。

灸大腸俞百壯。可服續命湯。

鄉里有人忽覺心腹中熱甚。急投藥鋪說其狀。鋪家以為此中風之候。與治風藥而風不作。予中心藏之。至夷陵、見一太守中夏忽患熱甚。不免以水灑地。設簟臥其上。令人扇之。次日、忽中風。數日而殂。人皆咎其臥水簟上而用扇也。暨到澧陽。見一老婦人夏中亦患熱。夜出臥廳上。

白話文:

鄉裏有人忽然覺得心裏和腹部發熱的很厲害,趕緊跑到藥鋪去說明自己的情況。藥鋪的人認為這是中風的先兆,便給他治風的藥,但他的中風居然不見好轉。我把這件事記在心裡。到了夷陵,我看到一位太守在夏天突然發熱的很厲害,情急之下用水灑地,並在上面鋪了竹蓆躺下,讓人扇風。到了第二天,他忽然中風,沒幾天就去世了。大家都指責他躺在地面的竹蓆上,又用扇子扇風的做法。等到我到了澧陽,看到一位老婦人在夏天也熱的厲害,晚上把牀搬到廳堂上睡。

次日中風。偶其子預合得小續命湯服。更召醫調理。數日愈。始知人之中風。心腹中多大熱而後作。而小續命湯不可不服也。王令患風。醫以青州白員子排風湯續命湯四物湯黃耆建中湯朮附湯嘉禾散各為一處同和分數服。每服水一碗、棗三枚、生薑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第二天就得了中風症,他的兒子正好預備好小續命湯,給他服用。又請來醫生調理,經過幾天就好多了。這才知道中風的人,由於心腹中火太過,才會發病。而小續命湯是不能不用的。王令患中風病,醫生用青州白員子排風湯、續命湯、四物湯、黃耆建中湯、朮附湯、嘉禾散,每種藥一處,放在一起調和,分成幾份,每次服用一份,用一碗水、三枚棗、五片生薑,一起煎煮到七分熟,去渣取汁,溫服。

(自後與人服皆效。周戶傳三湯四散子。用四君子排風續命湯。嘉禾急風正氣勻氣散。一切風疾無不瘥。)

白話文:

自從那以後使用這個方法給別人服用的,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周先生家流傳下來三種湯劑和四種散劑。使用四君子湯排解風寒、續接命脈。嘉禾急風正氣勻氣散。治療各種風疾,沒有不治好的。

肝風占候。其口不能言。當灸鼻下人中。次灸大椎。次肝俞五十壯。余處隨年壯。眼暗人灸之得明。二三百壯良。凡心風寒。灸心俞各五十壯。扁鵲曰、凡人心風、灸心俞兩邊各一寸二分。各五七壯。對心是肝俞二穴。主心風腹脹滿。食不消化。吐血痠痛。四肢羸露。不欲食飲。

白話文:

肝風的預兆:無法開口說話。應該在鼻下的人中穴灸。然後在督脈的大椎穴灸。接著在肝俞穴灸五十分。其他穴位要根據年齡增減灸量。眼睛昏暗的病人灸後會看得更清楚,灸二三百次效果不錯。凡是患有心風寒的人,灸心俞穴各五十分。扁鵲說:凡是患有心風的人,在心俞穴兩邊各一寸二分的部位各灸五七分。與心俞相對的是肝俞穴。主管心風、腹脹、滿腹、消化不良、吐血、疼痛、四肢瘦弱、不想進食。

鼻血。目䀮䀮不明。肩頭脅下痛。小便急。灸二三百壯瘥。即止。扁鵲云、治卒中惡風。心悶煩毒欲死。急灸足大指下橫文隨年壯。立愈。若筋急不能行者。內踝筋急。灸內踝上四十壯。外踝筋急。灸外踝上三十壯。立愈。若眼戴精上插。灸目兩眥後二七壯。若不能語。灸第三椎上百壯。

白話文:

鼻血。眼睛昏花看不清楚。肩頭、脅下疼痛。小便急。用艾灸二百至三百壯即可痊癒。扁鵲說,治療突然受到風寒而昏厥的病人,病人感到胸口煩悶、十分痛苦,幾乎就要死掉。馬上用艾灸病人大腳趾下面的橫紋,按照病人的年齡壯數。病人立刻就會康復。如果筋骨緊繃,無法走路的。如果是內踝筋骨緊繃,用艾灸治療內踝上面四十壯。如果是外踝筋骨緊繃,用艾灸治療外踝上面三十壯。病人立刻就會康復。如果眼睛被塵埃等雜物迷住,或者有倒睫等毛病,用艾灸眼睛兩邊的後眥,各灸二至七壯。如果是啞巴,說不出話來的,用艾灸第三個椎骨上面一百壯。

若不識人。灸季肋頭七壯。若眼反口噤。腹中切痛。灸陰囊下第一橫理十四壯。灸卒死亦良。治大風卒風。緩急諸風卒發動。不自覺知。或心腹脹滿。或半身不隨。或口噤不言。涎唾自出。目閉耳聾。或舉身冷直。或煩悶恍惚。喜怒無節。或唇青口白。戴眼。角弓反張。始覺發動。

白話文:

如果神志不清,灸季肋的上方七壯。如果眼睛反視,口不能言,腹中疼痛,則灸陰囊下第一橫紋十四壯,即使是突然死亡的人也很好。治療大風病、中風、急性和緩慢的諸多風病突然發作,神志不清。或者心腹脹滿,或半身不遂,或口不能言,涎水自流,眼睛閉著耳朵聾了。或者全身發冷、僵直,或者煩悶恍惚,喜怒無常。或者嘴脣青紫,口脣發白,戴著眼睛,角弓反張。開始感覺到發作。

即灸神庭七壯。次灸曲差。次上關。次下關。次頰車。次廉泉。次囟會。次百會。次本神。次天柱。次陶道。次風門。次心俞。次肝俞。次腎俞。次膀胱俞。次曲池。次肩髃。次支溝。次合谷。次間使。次陽陵泉。次陽輔。次崑崙。以上各七壯。治風、灸上星二百壯。前頂、二百四十壯。

白話文:

  1. 以毫針灸合谷穴,皮膚起紅點為準,連續灸七壯。

  2. 再灸曲差穴。

  3. 再灸上關穴。

  4. 再灸下關穴。

  5. 再灸頰車穴。

  6. 再灸廉泉穴。

  7. 再灸囟會穴。

  8. 再灸百會穴。

  9. 再灸本神穴。

  10. 再灸天柱穴。

  11. 再灸陶道穴。

  12. 再灸風門穴。

  13. 再灸心俞穴。

  14. 再灸肝俞穴。

  15. 再灸腎俞穴。

  16. 再灸膀胱俞穴。

  17. 再灸曲池穴。

  18. 再灸肩髃穴。

  19. 再灸支溝穴。

  20. 再灸合谷穴。

  21. 再灸間使穴。

  22. 再灸陽陵泉穴。

  23. 再灸陽輔穴。

  24. 再灸崑崙穴。

以上各穴位皆灸七壯。

  1. 治療風疾,灸上星穴二百壯。

  2. 前頂穴,灸二百四十壯。

百會、二百壯。腦戶、風府、各三百壯。治大風、灸百會七百壯。治百種風。灸腦後項大椎平處兩箱量二寸三分。須取病人指寸量兩箱各灸百壯。得瘥。治風耳鳴。從耳後量八分半里許有孔。灸一切風。得瘥。狂者亦瘥。兩耳門前後各百壯。治卒病惡風欲死。不能語。及肉痹不知人。

白話文:

百會穴、二百壯。腦戶穴、風府穴各三百壯。治療大風病,灸百會穴七百壯。治療各種風病。在腦後項大椎穴的平齊處,左右兩側各量出二寸三分。必須用病人的手指寸關尺來量測,兩側各灸百壯。便能痊癒。治療風耳鳴。從耳後量出八分半,有孔穴。灸治療一切風病。便能痊癒。狂疾患者也能痊癒。左右兩側耳門各灸百壯。治療突然發病,畏風怕冷,不省人事。不能說話。以及全身肌肉麻痺,不認識人。

灸第五椎。名曰藏俞。百五十壯、三百壯便愈。大腸俞、治風。腹中雷鳴。腸澼泄利。食不消化。小腹絞痛。腰脊疼強。或大小便難。不能飲食。灸百壯。三日一報。掖門、灸五十壯。主風。絕骨、灸百壯。治風身重心煩。足脛疼。百會、天府、曲池、列缺、主惡風邪氣。泣出。

白話文:

  1. 灸在第五椎骨叫做「藏俞」,施術150壯到300壯就會康復。大腸俞治療風疾、腹鳴、腸鳴漏下、食消化慢、小腹絞痛、腰痛、便祕或大便不利。施術100壯,每隔三天一次。

  2. 掖門灸是治療風氣病症,施術五十壯。絕骨灸是施術100壯,治療風身重、心煩、腳脛痛。

  3. 百會、天府、曲池、列缺治療邪氣、泣出病症。

喜忘。湧泉、主風入腹中。商陽、主耳中風生。

臨泣、主大風目痛。(甲云。目外眥痛。)關衝、主面黑濕風。解谿、主風從頭至足。面目赤。

解益以醫風名。其進沉香半夏湯方云、夫人中風。心腎俱虛。百脈皆亂。氣散血凝。若使便服金銀硃砂腦麝涼藥。則手足不舉。經絡遂死。便服生附子。則益發虛熱。轉不能語。或下鮮血。

白話文:

解益以醫術精湛而著名。他曾提出沉香半夏湯的方子,認為中風之人的心腎皆虛弱,百脈紊亂,氣血凝結。如果服用金銀硃砂、腦麝等寒涼藥物,則手腳無法舉動,經絡會因此而死亡。服用生附子則會加重虛熱,甚至無法言語,或出現便血癥狀。

故成廢疾。善治風者、當先主氣益心。去痰醒脾。然後療風。十愈八九。用炮附子一隻、沉香等分、人參半兩、半夏二錢、南星一錢、各湯洗七次。為粗末。每服二大錢。水二盞。姜十片。煎至一盞。空心稍熱服。神效。其論治風有理。故附於此。

白話文:

因此造成了廢疾。擅長治療風疾的人,應當首先補益心氣,消除痰濕,醒脾益氣,然後再治療風疾,十個病人中有八九個可以痊癒。使用炮附子一個,沉香等量,人參半兩,半夏二錢,南星一錢,各用水清洗七次,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二大錢,加水二盞,姜十片,煎至一盞,空腹稍熱服用。效果顯著。他的治療風疾的理論有道理,因此附錄於此。

掖門主風寒熱。(千)內關、主手中風熱。間使、主頭身風熱。後谿、主風身寒。俠谿、主胸中寒如風狀。肺寒灸肺俞百壯。腎寒灸腎俞百壯。大橫、治大風逆氣多寒。(銅)凡中風用續命湯排風等湯。神精丹茵芋酒。更加灸。必愈。(本事)

白話文:

掖門穴,主治風寒熱。(銅人針灸經千金方)內關穴,主治手中風熱。間使穴,主治頭身風熱。後谿穴,主治風身寒。俠谿穴,主治胸中寒如風狀。肺寒,灸肺俞穴100壯。腎寒,灸腎俞穴100壯。大橫穴,治療大風逆氣多寒。(銅人針灸經)凡是中風,使用續命湯、排風等湯。此外服用神精丹、茵芋酒。再加上灸。一定會治癒。(本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