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亦鼎

《神灸經綸》~ 卷之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3)

1. 中風症略

經曰風為百病之長,善入數變。其中人也有中腑、中臟、真中、類中之不同。後之論治者,有主痰、主火、主氣虛之各異。要求其所自,無不由中氣之虛,外邪乃得乘其虛而襲之。真中之症,西北方風高,往往有之。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風是百病之首,善於變化,可以引起各種各樣的疾病。其中,人體受到風的侵襲,也會出現不同的症狀,包括中腑、中臟、真中、類中。後世中醫在治療風證時,有的人主張以化痰為法,有的人主張以清熱為法,有的人則主張以益氣為法。但究其原因,都是因為中氣虧虛,外邪纔有機可乘,乘虛襲擊人體。真中之症,多見於西北方風高之地,且發病迅速。

故客於脈者,則為厲風;客於臟腑之俞,則為偏風;風氣循風腑而上,則為腦風;自腦戶而合於太陽,則為目風;飲酒汗出見風,則為漏風;入房汗出當風,則為內風;入於腸胃,則為腸風;外客腠理,則為泄風。其名不同,其治亦異。類中者,狀如中風,但無痛苦、寒熱,而肢節忽廢,神氣言語倏忽失常。

白話文:

如果風邪客於經脈,則會導致厲風;如果風邪客於臟腑之俞穴,則會導致偏風;如果風氣沿著經絡向上侵犯,則會導致腦風;如果風邪從腦戶侵入,並與太陽經相合,則會導致目風;如果飲酒後出汗時被風吹到,則會導致漏風;如果在房中出汗時被風吹到,則會導致內風;如果風邪進入腸胃,則會導致腸風;如果風邪外邪侵襲腠理,則會導致泄風。這些風證的名稱不同,其治療方法也有所差異。類中風,狀如中風,但沒有痛苦、寒熱,而四肢忽然麻痺,精神、言語忽然異常。

此非外風所致,乃肝邪風木所化,戕賊中土。故忽然卒倒,昏不知人,口眼歪僻,痰涎上壅,甚則口開心絕,手撒脾絕,目合肝絕,遺尿腎絕,聲如鼾睡,肺絕。五症全者,死不治。又見有吐沫直視,面色如妝者,肉脫筋痛者,不治。若非預防於平時,而欲圖功於末路,則幸而生全者,良亦苦矣。

白話文:

這些並不是外部風寒襲擊所引起的。這是因為人在生氣的時候,肝臟產生邪氣,這邪氣就像木頭一樣又長又粗,就像粗暴的人傷害別人一樣,傷害了人體的中心部分脾臟。所以,病人會突然暈倒,人事不知,口眼歪斜,痰液壅塞。嚴重的會嘴巴張的合不攏,脾臟機能喪失不運作,眼睛閉合肝臟機能喪失不運作,遺尿腎臟機能喪失不運作,聲音像打鼾肺臟機能喪失不運作。五臟的機能全喪失,就沒救了。又看見有的病人吐沫直視,面色像化妝一樣,肌肉萎縮疼痛,這都是不能治癒的。如果不事先預防,而想在病危的時候才求治療,那麼即使幸運活了下來,也是非常痛苦的。

2. 中風灸穴

氣塞痰湧昏危不省人事

百會、風池、大椎、肩井、間使、曲池、足三里、肩髃、環跳、絕骨

手足攣痹心神昏亂將有中風之候不論是風與氣可依次灸此則愈

合谷、風市、崑崙、手三里、關元、丹田

卒中風

神闕;凡卒中風者此穴最佳羅天益雲中風服藥只可扶持要收全功灸火為良蓋不惟追散風邪宣通血脈其於回陽益氣之功真有莫能盡述者

白話文:

神闕穴:所有突然中風的人,這個穴位是最好的。羅天益說,中風服藥只能緩解病情,但想要完全康復,灸火是最好的治療方法。灸火不僅可以驅散風邪,疏通血脈,而且還能振奮陽氣,增強氣血,其功效之大,真是難以盡述。

風癇

前神聰;去前頂五分自神庭至此穴共四寸灸三壯

後神聰;去百會一寸灸三壯

口禁不開

機關;在耳下八分近前千金翼云凡中風口禁不開灸此二穴五壯即愈一云灸;頰車、承漿合谷

偏風半身不遂左患灸右右患灸左

肩髃、肩井、百會、客主人、承漿、地倉、三里、三間、二間、陽陵泉、陽輔;(口歪)列缺、風市、曲池、環跳、足三里、絕骨、崑崙

白話文:

肩髃:位於肩膀的後上角,是肩胛骨上緣的外側。

肩井:位於肩膀的上部,是肩胛骨上緣的內側。

百會:位於頭頂正中,是督脈和任脈的交匯點。

客主人:位於後頸部,是督脈和膀胱經的交匯點。

承漿:位於下嘴脣中央,是任脈和督脈的交匯點。

地倉:位於下嘴脣兩側,是任脈和胃經的交匯點。

三里:位於膝蓋下三寸,是胃經的穴位。

三間:位於大腿外側,是膽經的穴位。

二間:位於大腿內側,是脾經的穴位。

陽陵泉:位於小腿外側,是膽經的穴位。

陽輔:位於小腿內側,是脾經的穴位。

列缺:位於拇指和食指之間,是肺經的穴位。

風市:位於後頸部,是膀胱經的穴位。

曲池:位於肘關節外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

環跳:位於臀部外側,是膽經的穴位。

足三里:位於小腿外側,是胃經的穴位。

絕骨:位於足跟外側,是膀胱經的穴位。

崑崙:位於足跟外側,是膀胱經的穴位。

手足髓孔;千金雲手髓孔在腕後尖骨頭宛宛中足髓孔在足外踝後一寸俱主治痿追風半身不遂灸百壯

口眼喎斜

頰車、地倉、水溝、承漿、聽會、合谷

凡口喎向右者是左脈中風而緩也宜灸左喎陷中二七壯喎向左者是右脈中風而緩也宜灸右喎陷中二七壯炷如麥粒

喑啞

天突、靈道、陰谷、復溜、豐隆、然谷

戴眼

神庭;脊骨三椎五椎各灸五七壯(齊下火立效)

癱瘓

肩髃、合谷、曲池、環跳、風市、足三里、絕骨、陽陵泉、崑崙、肩井、中渚、陽輔;

角弓反張

百會、神門、間使、僕參、命門

風痹不仁

天井、尺澤、少海、陽輔、中渚、環跳、太衝

預防中風

風池、百會、曲池、合谷、肩髃、風市、足三里、絕骨、環跳

3. 厥逆症略

厥者,四肢厥冷,逆者,氣血逆亂。夫人厥則陽氣並於上,陰氣並於下。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闢積於夏,使人煎厥。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大奇論曰:「脈至如喘,名曰暴厥。」厥逆一症,內經特重而詳言之。如雲「卒厥、暴厥」,皆厥逆之總名也。

白話文:

厥,是指四肢冰涼;逆,是指氣血逆亂。當一個人出現厥逆時,陽氣會聚集在上半身,陰氣則積聚在下半身。《生氣通天論》中提到:「陽氣由於煩勞過度,就會耗散精氣,在夏季積聚,使人感到煩熱而中暑。大怒時,形氣會斷絕,血液淤積在上半身,使人出現暴厥。」《大奇論》中提到:「脈搏跳動得像喘氣一樣,叫做暴厥。」厥逆這一症狀,在《內經》中被特別重視,並有詳細的論述。例如「卒厥、暴厥」等,都是厥逆的總稱。

如雲「寒厥、熱厥」,分厥逆之陰陽也。連經連臟,論厥逆之生死也。再若諸經臟腑之辨,又極明顯。後世又有「氣厥、血厥、酒厥、痰厥、色厥、食厥」,無非本之經義。仲景傷寒論厥逆與內經有異,臟厥、蛔厥,皆傷寒症也。內經之厥重在元氣,故熱厥當補陰,寒厥當補陽。

白話文:

如果出現像雲朵一樣「寒厥、熱厥」,就是區分厥逆的陰陽。而連經連臟,則是論述厥逆的生死。再如諸經臟腑的區分,也都非常明顯。後世又有「氣厥、血厥、酒厥、痰厥、色厥、食厥」等,這些無非都是本於經義。仲景在傷寒論中提到的厥逆與內經有所不同,臟厥、蛔厥都是傷寒的症狀。內經中提到的厥,側重於元氣,所以熱厥應該補陰,寒厥應該補陽。

傷寒之厥辨在邪氣,故寒厥宜溫,熱厥可攻也。二者不可不察。至若屍厥一症,乃外邪卒中之惡候。凡四時不正之氣及山魔土煞、五屍魘魅之屬皆是也。犯之者,忽然手足厥冷,肌膚寒慄,面目青黑,精神不守,或口噤妄言,痰涎壅塞,或頭旋運倒,不省人事,即名飛屍卒厥。宜用針法。

白話文:

傷寒的厥症,關鍵在於邪氣。因此,寒厥宜溫而熱厥可攻。這兩者不可不仔細觀察。至於屍厥一症,乃是外邪急速中傷的惡兆。凡四時不正之氣,以及山魔土煞、五屍魘魅之類的都屬於此類。感染這種邪氣的人,會忽然手足厥冷、肌膚寒慄、面目青黑、精神不守。或口噤妄言,痰涎阻塞,或頭旋運倒,不省人事,即稱為飛屍卒厥,應採用針灸方法治療。

若用艾灸,則莫如秦承祖灸鬼法及華陀救陽脫法之妙。

4. 厥逆灸治

厥冷逆

氣海 腎俞 肝俞 陽谿 人中 膻中 百會

一法以繩圍男左女右臂腕將繩從大椎向下度至脊中繩頭盡處是穴灸二十一壯 屍厥灸此亦妙

屍厥卒倒氣脫

百會 人中 合谷 間使 氣海 關元

扁鵲治虢太子疾取三陽五會更熨兩脅下即蘇

腎厥頭痛筋攣不嗜臥

關元(灸百壯)

卒忤

肩井 巨關 水溝(小炷三壯) 神門(小炷三壯) 又灸中惡等症(其穴在乳後三寸男左女右灸之)

陰厥脛直

照海 陽陵泉

鬼魅狐惑

鬼哭穴 取將手兩大指相併縛定用艾炷於兩甲角反甲後肉四處騎縫著火灸之則患者哀告我自去為效

面青腹痛嘔吐瀉利舌卷囊縮手指甲唇青心下結硬脹滿冷汗不止四體如冰厥逆昏沉不省人事脈伏絕者

氣海 穴在臍下一寸五分 丹田 穴在臍下二寸 關元 穴在臍下三寸 用大艾炷灸二七壯得手足溫暖脈至知人事無汗要有汗出即生不暖不省脈不至者死

白話文:

氣海穴位:在肚臍下方一吋五分的位置。

丹田穴位:在肚臍下方二吋的位置。

關元穴位:在肚臍下方三吋的位置。

使用大艾炷灸,灸27壯,待到手腳暖和,脈搏會復甦,如果沒有出汗,則會生還。但如果手腳不溫暖,意識不清,脈搏不到,那就沒救了。

中暑神昏

症見卒倒無知名曰暑風大率有虛實兩途實者痰之實也平素積痰充滿經絡一旦感召盛暑痰阻其氣卒倒流涎此濕暍合病之最劇者也宜先吐其痰後清其暑猶易為也虛者陽之虛也平素陽氣衰微不振陰寒久已用事一旦感召盛暑邪湊其虛此濕暍病得自虛寒者也宜回陽藥中兼清其暑最難為也丹溪謂夏令火盛之時爍石流金何陰寒之有此其見偏主於熱治宜清涼灸法似不可用然亦不盡然也天有非時之氣人即有非時之病如夏行秋令冬行春令寒時得熱症熱時得寒症往往有之況盛暑之氣外陽而內陰中之者卒暴面垢冷汗出手足微冷或吐或瀉或喘或滿甚至不省人事宜灸

白話文:

症狀是突然昏倒,不知道原因的,叫做暑風。大致上有虛、實兩種,實證是痰;平時痰積於經絡,一旦受到酷熱侵襲,潭堵塞了氣道,突然倒地流涎,這是濕熱合病中最嚴重的。應該先讓病人把痰吐出來,再清暑熱,這樣比較容易。虛證是陽虛,平素陽氣衰微不振,陰寒久已作祟,一旦遇到酷暑邪氣乘虛而入,這也是症狀潮濕是因虛寒而來的,應該用回陽藥,兼清暑熱,最難治療。丹溪說:夏季火旺,玉石都被烤化,哪會有陰寒呢!這是因為他偏重於熱證,所以認為應該用清涼灸法治療。但也不盡然,天地間有反常的氣候,人體也會得反常的疾病,比如夏天出現秋天應有的氣候,冬天出現春天應有的氣候,寒時得熱病,熱時得寒病,時有發生。何況酷暑之氣,外部屬陽,而體內屬陰,中暑的人忽然面容垢黑,汗出冷,手足微冷,或嘔吐或腹瀉或喘或腹脹,甚至昏迷不省人事,應該灸。

百會 中脘 三里 脾俞 合谷 人中 陰谷 三陰交

冒暑霍亂

百勞 委中 合谷 曲池 三里 十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