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鱗部第四十三卷 (13)

回本書目錄

鱗部第四十三卷 (13)

1. 金蛇

(宋《開寶》附。附銀蛇)

【釋名】金星地鱔(《圖經》)、銀蛇(亦名錫蛇)。

時珍曰:金、銀、錫,以色與功命名也。金星地鱔,以形命名也。

【集解】

白話文:

釋名

金星地鱔(根據《圖經》所載)、銀蛇(又稱為錫蛇)。

集解

李時珍說:金、銀、錫這些名稱,分別取自此物的顏色和功效。金星地鱔這個名稱,則取自它的形狀。

頌曰:金蛇生賓州、澄州。大如中指,長尺許,常登木飲露,體作金色,照日有光。白者名銀蛇,近皆少捕。信州上饒縣靈山鄉,出一種金星地鱔,酷似此蛇。冬月收捕,亦能解毒。

白話文:

頌曰:金蛇產於賓州、澄州。牠的大小像中指,長約一尺,常爬到樹上飲露,身體呈金色,照著陽光會發出光芒。白色的金蛇則被稱為銀蛇,現在都很少捕捉。信州上饒縣靈山鄉,產出一種金星地鱔,非常像金蛇。在冬季捕捉後,也可以解毒。

時珍曰:按:劉恂《嶺表錄異》云:金蛇一名地鱔,白者名錫蛇,出黔州。出桂州者次之。大如拇指,長尺許,鱗甲上分金銀,解毒之功,不下吉利也。據此,則地鱔即金蛇,非二種矣。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劉恂的《嶺表錄異》記載:金蛇又名地鱔,白色的叫做錫蛇,產自黔州。產自桂州的次之。像大拇指一樣大,長一尺左右,鱗甲上分佈著金銀,解毒功效不比吉利差。根據這段記載,地鱔就是金蛇,並不是兩種不同的動物。

肉,

【氣味】咸,平,無毒。

白話文:

**氣味:**鹹,性質平和,無毒。

【主治】解中金藥毒,令人肉作雞腳裂,夜含銀,至曉變為金色者,是也。取蛇四寸炙黃,煮汁頻飲,以瘥為度。銀蛇解銀藥毒(《開寶》)。解眾毒,止泄瀉,除邪熱(蘇頌)。療久痢(時珍)。

白話文:

**主治:**解除服用金屬藥物引起的毒性,這種毒性會導致人體皮膚出現像雞腳一樣的裂紋,而且在夜間含著銀子,到天亮後銀子會變成金黃色。治療方法是:取一條四寸長的蛇,烤至焦黃,煮汁後頻頻飲用,直到痊癒為止。銀蛇可以解銀藥毒(《開寶本草》)。銀蛇可以解各種毒藥,止瀉、除邪熱(蘇頌)。銀蛇可以治療久痢(李時珍)。

【發明】

藏器曰:嶺南多毒,足解毒之藥,金蛇、白藥是矣。

白話文:

《藏器》中記載:嶺南盛產毒藥,解毒的良藥就是金蛇、砒霜。

時珍曰:《聖濟總錄》治久痢不止,有金星地鱔散:用金星地鱔(醋炙)、鉛丹白礬(燒)各五錢,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日二。

白話文:

李時珍說:《聖濟總錄》中記載治療長久不癒的痢疾,有一種藥方叫金星地鱔散:使用金星地鱔(用醋炙過的)、鉛丹、白礬(炒過的)各五錢,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米湯送服,每天服用兩次。

2. 水蛇

(《綱目》)

【釋名】公蠣蛇。

【集解】

白話文:

【釋名】公蠣蛇。

【集解】 公蠣蛇,又名雄雞冠蛇、小青蛇。

時珍曰:水蛇所在有之,生水中。大如鱔,黃黑色,有纈紋,齧人不甚毒。陶弘景言公蠣蛇能化鱧者,即此也。水中又有一種泥蛇,黑色,穴居成群。齧人有毒,與水蛇不同。張文仲《備急方》言山中一種蛇,與公蠣相似,亦不齧人也。

白話文:

時珍說:水蛇到處都有,生活在水中。牠它身體像鱔魚一樣大,呈黃黑色,有花紋,咬人不那麼毒。陶弘景所說的公蠣蛇能變成鱧魚的,就是水蛇。水中還有一種泥蛇,牠身體是黑色的,喜歡穴居,成羣生活。牠們咬人是有毒的,和水蛇不一樣。張文仲在《備急方》中說山中有一種蛇,牠和公蠣蛇很相似,也不會咬人。

肉,

【氣味】甘、咸,寒,無毒。

【主治】消渴,煩熱,毒痢(時珍)。

【附方】新一。

白話文:

【氣味】味道甘甜、鹹,性質寒涼,無毒。

【主治】治療口渴、發燒煩躁、帶有毒性的痢疾(李時珍所記)。

【附方】新一(方劑名)。

《聖惠》水蛇丸:治消渴,四肢煩熱,口乾心躁。水蛇一條(活者,剝皮炙黃為末),蝸牛五十個(水浸五日取涎),入天花粉末煎稠,入麝香一分,粟飯和,丸綠豆大。每服十丸,薑湯下。

白話文:

《聖惠方》藥方:水蛇丸。

治癒消渴症。症狀為四肢煩熱,口乾,心煩躁亂。

藥材:水蛇一條(活著的,剝皮後烤黃,研磨成末)、蝸牛五十隻(先浸泡在水中五天,取出蝸牛涎液)、天花粉末(煎至濃稠)、麝香一分(研磨成末)、粟米飯適當。

用法:將上述藥材混合,捏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丸,用薑湯送服。

皮,

【主治】燒灰油調,敷小兒骨疽膿血不止。又治手指天蛇毒瘡(時珍)。

【附方】新二。

白話文:

**主治:**將燒灰與油調勻,敷在小兒骨疽上,可治療膿血不止。還能治療手指上得了天蛇毒瘡(李時珍記載)。

**附方:**尚有其他兩種方劑。

小兒骨瘡:《海上方》詩云:小兒骨痛不堪言,出血流膿實可憐。尋取水蛇皮一個,燒灰油抹敷疼邊。天蛇毒:《劉松篁經驗方》云:會水灣陳玉田妻,病天蛇毒瘡。一老翁用水蛇一條,去頭尾,取中截如手指長,剖去骨肉。勿令病者見,以蛇皮包手指,自然束緊,以紙外裹之。

白話文:

小兒骨瘡:《海上方》記載:小兒骨痛不堪言,出血流膿實在可憐。可以尋找一條水蛇皮,將其燒成灰後,用油調成藥膏敷在疼痛處。

天蛇毒:《劉松篁經驗方》記載:會水灣陳玉田的妻子,得了天蛇毒瘡。有一位老翁用水蛇一條,去掉蛇頭和蛇尾,取中間一段像手指長,剖去骨肉。不要讓病人看到,用蛇皮包住手指,自然會收緊,再用紙包在外。

頓覺遍身皆涼,其病即愈。數日後解視,手指有一溝如小繩,蛇皮內宛然有一小蛇,頭目俱全也。

白話文:

身體忽然感到遍佈冰涼,病也就好了。過了好幾天,解開繃帶查看,手指上有一條小溝痕跡,好像一條細繩,蛇皮內竟然有一條小蛇,頭、眼、身體都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