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鱗部第四十三卷 (2)

回本書目錄

鱗部第四十三卷 (2)

1. 鱗之一

(龍類九種)

白話文:

龍之九種

應龍 身似蛇,角似鹿,項似牛,腹似蛇,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

螭龍 身似蛇,頭似牛,角似鹿,眼似蝦,須似魚,爪似鷹。

蛟龍 身似蛇,頭似蛟,角似鹿,眼似龜,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

翼龍 身似蛇,兩耳有翼,頭似牛,角似鹿,眼似蝦,須似魚,爪似鷹。

角龍 身似蛇,頭上有角,角似鹿,眼似龜,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

蟠龍 身似蛇,常盤繞於海中,頭似牛,角似鹿,眼似蝦,須似魚,爪似鷹。

火龍 身似蛇,口能噴火,頭似牛,角似鹿,眼似蝦,須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

水龍 身似蛇,口能噴水,頭似牛,角似鹿,眼似蝦,須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

金龍 身似蛇,頭似牛,角似鹿,眼似蝦,須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全身金黃。

2.

(《本經》上品)

【釋名】

時珍曰:按:許慎《說文》:龍字篆文象形。《生肖論》云:龍耳虧聰,故謂之龍。《梵書》名那伽。

【集解】

白話文:

【釋名】

李時珍說:根據許慎的《說文解字》,龍字的篆書象形文字描繪了龍的形狀。《生肖論》說:龍的耳朵有缺陷,聽力不好,所以叫做「龍」。《梵書》中稱龍為那伽。

【集解】

時珍曰:按:羅願《爾雅翼》云: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其聲如戛銅盤。口旁有鬚髯,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頭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昇天。

白話文:

李時珍說:查閱羅願的《爾雅翼》,記載龍是鱗蟲的種類。王符說龍的形象有九種相似之處:頭像駱駝,角像鹿,眼睛像兔子,耳朵像牛,脖子像蛇,肚子像蚌,鱗片像鯉魚,爪子像鷹,手掌像老虎,就是龍的樣子。龍的背上有八十一片鱗片,具備九九之數,象徵陽性。龍的聲音像敲銅盤。嘴巴旁邊有鬍鬚,下巴下面有明珠,喉嚨下面有逆鱗。頭上有博山,又叫尺木,龍沒有尺木就不能昇天。

呵氣成云,既能變水,又能變火。陸佃《埤雅》云:龍火得濕則焰,得水則燔,以人火逐之即息。故人之相火似之。龍,卵生思抱,雄鳴上風,雌鳴下風,因風而化。《釋典》云:龍交則變為二小蛇。又小說載龍性粗猛,而愛美玉、空青,喜嗜燕肉,畏鐵及菵草、蜈蚣楝葉、五色絲。

白話文:

龍呼出的氣息能化成雲,既能變水,又能變火。陸佃在《埤雅》中說:龍火遇到濕氣就會燃燒,遇到水就會熄滅,用凡間的火追趕它就會熄滅。因此人類的相火類似它。龍是從卵中孵化出來的,雄性龍在和風中鳴叫,雌性龍在下風中鳴叫,因風而化生。《釋典》中說:龍交配後會變成兩條小蛇。另有小說記載,龍性情粗猛,但愛美玉、空青,喜歡吃燕子肉,害怕鐵、菵草、蜈蚣、楝葉和五色絲。

故食燕者忌渡水,祈雨者用燕,鎮水患者用鐵,激龍者用菵草,祭屈原者用楝葉、色絲裹粽投江。醫家用龍骨者,亦當知其性之愛惡如此。

白話文:

因此食用燕窩的人忌諱渡水,祈求下雨的人使用燕子,鎮住水患的患者使用鐵,激勵龍的人使用菵草,祭祀屈原的人使用楝樹葉、五彩絲線包糉子投入江中。醫生使用龍骨的,也應該瞭解它的性情及喜惡如此。

龍骨,

《別錄》曰:生晉地川穀,及太山岩水岸土穴中死龍處。採無時。

白話文:

**繁體中文:**龍骨

《別錄》記載:龍骨產於晉地的河谷和山川中,以及太山岩洞水邊或土穴中有死龍的地方。採收沒有特定的時節。

弘景曰:今多出梁、益、巴中。骨欲得脊腦,作白地錦紋,舐之著舌者良。齒小強,猶有齒形。角強而實。皆是龍蛻,非實死也。

白話文:

弘景說:如今多生長在梁州、益州和巴中地區。骨骼上的脊椎骨最好,有白色底色帶錦紋,舔起來能粘住舌頭的是上品。牙齒小而堅硬,仍然保持著牙齒的形狀。角堅硬而結實。這些都是龍蛻下的皮,不是真的死亡。

斆曰:剡州、滄州、太原者為上。其骨細紋廣者是雌,骨粗紋狹者是雄。五色具者上;白色、黃色者中,黑色者下。凡經落不淨,及婦人採者,不用。普曰:色青白者良。恭曰:今並出晉地。生硬者不好,五色具者良。其青、黃、赤、白、黑,亦應隨色與臟腑相合,如五芝、五石英、五石脂,而《本經》不論及。頌曰:今河東州郡多有之。

白話文:

斆說:剡州、滄州、太原出產的靈芝品質最好。靈芝骨骼細膩、紋理寬廣的是雌性,骨骼粗糙、紋理狹窄的是雄性。五色俱全的靈芝品質最好,白色、黃色的中等,黑色最差。凡是經期不乾淨的女人採摘的靈芝,都不宜使用。普說:顏色青白者品質好。恭說:現在靈芝都出產在晉地。生長質地堅硬的靈芝不好,五色俱全的靈芝品質好。靈芝的青、黃、赤、白、黑等顏色,應該與臟腑相合,比如五芝、五石英、五石脂,但《本經》並沒有提到這些。頌說:現在河東州郡有很多靈芝。

李肇《國史補》云:春水時至,魚登龍門,蛻骨甚多。人採為藥,有五色者。龍門是晉地,與《本經》合,豈龍骨即此魚之骨乎?又孫光憲《北夢瑣言》云:五代時鎮州鬥殺一龍,鄉豪曹寬取其雙角。角前一物如藍色,紋如亂錦,人莫之識。則龍亦有死者矣。

白話文:

李肇在《國史補》中說:春天水位上升的時候,魚兒就會躍上龍門,蛻掉的魚骨頭很多。人們採集這些魚骨頭作為藥物,有五種顏色的。龍門位於晉地,與《本經》的記載相符,那麼龍骨不就是這種魚的骨頭嗎?另外孫光憲在《北夢瑣言》中說:五代時,鎮州有一條龍被殺死了,鄉豪曹寬取走了它的雙角。角的前面有一件藍色的東西,紋路像亂七八糟的錦緞,人們都不認識它。由此可見,龍也是會死的。

宗奭曰:諸說不一,終是臆度。曾有崖中崩出一副,肢體頭角皆備,不知蛻耶?斃耶?謂之蛻斃,則有形之物,不得生見,死方可見。謂之化,則其形獨不可化歟?機曰:《經》文言死龍之骨,若以為蛻,終是臆說。時珍曰:龍骨,《本經》以為死龍,陶氏以為蛻骨,蘇、寇諸說皆兩疑之。

白話文:

宗奭說:各種說法不一致,最終都是臆測。曾經有一座山崖崩塌,崩出一副龍骨,肢體頭角俱全,不知道是蛻皮還是死亡。認為是蛻皮,那麼有形之物就不可能在活著的時候被看到,死後纔可以看到。認為是變異,那麼它的形體獨獨不能變異嗎?機說:《本經》文中的死龍之骨,如果認為是蛻皮,最終還是臆測。時珍說:龍骨,《本經》認為是死龍,陶氏認為是蛻皮之骨,蘇、寇等人的說法都對兩種說法提出質疑。

竊謂龍,神物也,似無自死之理。然觀蘇氏所引鬥死之龍,及《左傳》云,豢龍氏醢龍以食;《述異記》云:漢和帝時大雨,龍墮宮中,帝命作羹賜群臣;《博物志》云:張華得龍肉鮓,言得醋則生五色光等說,是龍固有自死者矣,當以《本經》為正。

白話文:

我自己認為,龍是神物,似乎沒有自然死亡的道理。然而查看蘇氏所引用的龍鬥死的情況,以及《左傳》中所說的豢龍氏將龍做成肉醬來吃;《述異記》中所說的:漢和帝時下大雨,龍掉落在宮中,皇帝命令把龍做成羹湯賜給羣臣;《博物志》中所說的:張華得到龍肉醃製品,他說只要加上醋就會發出五顏六色的光等等這些說法,這就證實了龍的確會有自然死亡的情況,應當以《本經》的記載為正確。

【修治】

白話文:

古代文字: 修治

整頓、修繕

斆曰:凡用龍骨,先煎香草湯浴兩度,搗粉,絹袋盛之。用燕子一隻,去腸肚,安袋於內,懸井面上,一宿取出,研粉。入補腎藥中,其效如神。

白話文:

大醫斆說:凡是用龍骨,先用香草湯煮兩次,搗成粉末,用絹袋盛裝著。

再用一隻燕子,取出腸子和肚子,把裝有龍骨粉的袋子放在燕子肚子裡,懸掛在井口上,過一夜後把袋子取出,把燕子研成粉末。

把燕子粉加入補腎藥物中,效果如神。

時珍曰:近世方法,但煅赤為粉。亦有生用者。《事林廣記》云:用酒浸一宿,焙乾研粉,水飛三度用。如急用,以酒煮焙乾。或云:凡入藥,須水飛過曬乾。每斤用黑豆一斗,蒸一伏時,曬乾用。否則著人腸胃,晚年作熱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現在的方法,只將赤石脂煅燒成粉。也有生用的。《事林廣記》中說:用酒浸泡一夜,焙乾研成粉末,用水飛三遍後使用。如果急用,可以用酒煮沸後焙乾。有人說:凡是入藥,必須用水飛過曬乾。每斤赤石脂用黑豆一斗,蒸一伏天時間,曬乾後使用。否則會損害人的腸胃,晚年會患熱病。

【氣味】甘,平,無毒。

《別錄》曰:微寒。

權曰:有小毒。忌魚及鐵器。

白話文:

【氣味】甘味,性質平和,沒有毒性。

《別錄》記載:性質微寒。

權氏記載:有輕微毒性。忌食魚類和接觸鐵器。

之才曰:得人參牛黃良,畏石膏

白話文:

古人云:「人參、牛黃藥性好,但怕石膏相剋。」

時珍曰:許洪云:牛黃惡龍骨,而龍骨得牛黃更良,有以制伏也。其氣收陽中之陰,入手、足少陰、厥陰經。

白話文:

李時珍曰:許洪雲:牛黃惡龍骨,而龍骨得牛黃更良,因牛黃可以制伏龍骨。其藥性收斂陽中之陰,歸入手足少陰、厥陰經。

【主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痢膿血,女子漏下,癥瘕堅結,小兒熱氣驚癇(《本經》)。心腹煩滿,恚怒氣伏在心下,不得喘息,腸癰內疽陰蝕,四肢痿枯,夜臥自驚,汗出止汗,縮小便溺血,養精神,定魂魄,安五臟。白龍骨:主多寐泄精,小便泄精(《別錄》)。

白話文:

【主治】心痛腹痛是由鬼神作祟引起的,老妖精作祟,咳嗽呃逆,泄瀉痢疾排出膿血,婦女月經前漏血,癥瘕塊結,小兒發熱驚厥(《本經》)。心腹煩悶飽滿,怨怒之氣壓在心下,不能呼吸,腸道有毒瘡,內部有膿腫,侵蝕身體,四肢萎縮枯竭,夜間睡覺時突然驚醒,出汗後汗液停止,縮小便和排血便。養精神,定魂魄,安五臟。龍骨:主治多夢遺精,小便時遺精(《別錄》)。

逐邪氣,安心神,止夜夢鬼交,虛而多夢紛紜。止冷痢,下膿血,女子崩中帶下(甄權)。懷孕漏胎,止腸風下血,鼻洪吐血,止瀉痢渴疾,健脾,澀腸胃(《日華》)。益腎鎮驚,止陰瘧,收濕氣脫肛,生肌斂瘡(時珍)。

白話文:

逐邪氣,安撫心神,停止夜夢與鬼交,虛弱而多夢紛亂。可治療腹瀉、痢疾,排出膿血,治療女性崩潰、帶下等病症(甄權)。懷孕漏胎,治療腸風下血、鼻洪、吐血,治療瀉痢、口渴等疾病,還能健脾益氣,澀腸胃(《日華》)。益腎鎮驚,治療陰瘧疾,收斂濕氣脫肛,生肌斂瘡(時珍)。

【發明】

斆曰:氣入丈夫腎臟中,故益腎藥宜用之。

時珍曰:澀可去脫。故成氏云:龍骨能收斂浮越之正氣,固大腸而鎮驚。又主帶脈為病。

白話文:

**李時珍說:**氣進入男子的腎臟,因此補腎的藥物適宜使用。

**李時珍說:**收斂的藥物可以去除脫落。因此成氏說:龍骨可以收斂浮動的正氣,固攝大腸,鎮定驚悸。同時也能治療帶脈的疾病。

【附方】舊十一,新七。健忘:久服聰明,益智慧。用白龍骨、虎骨遠志等分,為末。食後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

白話文:

藥方中包含 11 種以前使用的成分和 7 種新添加的成分。用於治療健忘症,長期服用可以增強聰明才智。用等份的白龍骨、虎骨和遠志研磨成粉,在飯後服用一茶匙,每天三次。(《千金方》)

勞心夢泄:龍骨、遠志等分,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三十丸,蓮子湯下。(《心統》)暖精益陽:前方去硃砂。每冷水空心下三十丸。(《經驗》)睡即泄精:白龍骨四分,韭子五合。為散。空心酒服方寸匕。(《梅師方》)遺尿淋瀝:白龍骨、桑螵蛸等分,為末。

白話文:

  1. 勞心夢泄:將龍骨、遠志等藥材等分研成粉末,和煉過的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再用硃砂包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蓮子湯送服。(出自《心統》)

  2. 溫暖精氣、益補陽氣:將上述藥方中的硃砂去掉。每次空腹時用冷水送服三十丸。(出自《經驗》)

  3. 睡覺時遺精:白龍骨四分、韭菜子五合,製成藥粉。空腹時用酒送服方寸匕。(出自《梅師方》)

  4. 遺尿淋漓:白龍骨、桑螵蛸等藥材等分研成粉末。

每鹽湯服二錢。(《梅師方》)老瘧不止:龍骨末方寸匕,先發一時,酒一升半,煮三沸,及熱服盡。溫覆取汗,即效。(《肘後》)泄瀉不止:白龍骨、白石脂等分,為末,水丸梧子大。紫蘇、木瓜湯下,量大人、小兒用。(《心鑑》)傷寒毒痢:傷寒八、九日至十餘日,大煩渴作熱,三焦有瘡䘌,下痢,或張口吐舌,目爛,口鼻生瘡,不識人,用此除熱毒止痢。龍骨半斤,水一斗,煮四升,沉之井底。

白話文:

  • 每服用 2 錢加鹽的湯汁。(《梅師方》)

  • 治療久治不愈的瘧疾:用龍骨末一湯匙,先將藥放在酒一升半中煮沸三次,熱熱的服下,蓋上溫暖的被子以發汗,就會立刻見效。(《肘後》)

  • 治療不止的腹瀉:用等量的白龍骨和白石脂研成粉末,用溫水製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藥,用紫蘇、木瓜湯送服,依據大人小孩不同增減服用量。(《心鑑》)

  • 治療傷寒引起的痢疾:傷寒病程已達八、九日至十餘天,患者非常煩躁口渴、發熱,三焦有瘡口,下痢,或張口吐舌、眼睛潰爛、口鼻長瘡,不認識人,使用此方可清除熱毒、止痢疾。取半斤龍骨,加一斗水,煮至四升,將藥液放入井底。

冷服五合,漸漸進之。(《外臺方》)熱病下痢欲死者:龍骨半斤研,水一斗,煮取五升,候極冷,稍飲,得汗即愈,效。(《肘後方》)久痢休息不止者:龍骨四兩打碎,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五服,冷飲。仍以米飲和丸,每服十丸。(《肘後方》)久痢脫肛:白龍骨粉,撲之。

白話文:

  • 冷服五合,漸漸進之。(《外臺方》)

久痢腹瀉,喝少量的參湯,漸漸增加分量。

  • 熱病下痢欲死者:龍骨半斤研,水一斗,煮取五升,候極冷,稍飲,得汗即愈,效。(《肘後方》)

熱病下痢快要死的人:龍骨半斤研成粉,加水一斗煮,煮到剩下五升,等到極度冰涼時,少量喝,出汗就好,有效。

  • 久痢休息不止者:龍骨四兩打碎,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五服,冷飲。仍以米飲和丸,每服十丸。(《肘後方》)

久痢休息不止的人:龍骨四兩打碎,加水五升煮,煮到剩下二升半,分成五次喝,冰涼著喝。另用米湯和丸藥,每次吃十丸。

  • 久痢脫肛:白龍骨粉,撲之。(《肘後方》)

久痢脫肛的人:用白龍骨粉撲在患處。

(姚和眾方)鼻衄眩冒欲死者:龍骨末吹之。(《梅師方》)吐血衄血、九竅出血:並用龍骨末,吹入鼻中。昔有人衄血一斛,眾方不止,用此即斷。(《三因方》)耳中出血:龍骨末吹入之。(《三因方》)男婦溺血:龍骨末,水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小兒臍瘡:龍骨煅研,敷之。

白話文:

(姚和眾方)鼻子出血、頭昏眼花,幾乎要死的人:用龍骨末吹入鼻中。(《梅師方》)吐血、鼻子出血、九個洞口出血:都用龍骨末,吹入鼻中。以前有個人鼻子出血一斗,用很多方法都無法止血,用這個方法之後就止住了。(《三因方》)耳朵出血:用龍骨末吹入耳中。(《三因方》)男女溺血:用龍骨末,用冷開水送服方寸匙,一天三次。(《千金方》)小孩子的臍瘡:用龍骨燒成灰研末,敷上。

(《聖惠方》)陰囊汗癢:龍骨、牡蠣粉,撲之。(《醫宗三法》)

龍齒

【修治】同龍骨。或云以酥炙。

【氣味】澀,涼,無毒。

當之曰:大寒。

之才曰:平。得人參、牛黃良。畏石膏、鐵器。

白話文:

《聖惠方》

陰囊流汗發癢:使用龍骨、牡蠣粉撲灑在患處。

《醫宗三法》

龍齒

**【製備方法】**與龍骨相同。有人認為可以先用酥來炙烤。

**【氣味】**酸澀,涼,無毒。

**【藥性】**大寒。

**【功用】**平息熱性。配合人參、牛黃效果更佳。忌諱與石膏、鐵器一同使用。

【主治】殺精物。大人驚癇諸痙,癲疾狂走,心下結氣,不能喘息。小兒五驚、十二癇(《本經》)。小兒身熱不可近,大人骨間寒熱,殺蠱毒(《別錄》)。鎮心,安魂魄(甄權)。治煩悶、熱狂、鬼魅(《日華》)。

白話文:

【主治】殺死蟲子和細菌。大人驚嚇抽搐、痙攣、癲癇發作、奔跑發狂、心裏鬱結、不能呼吸。小孩五驚(恐懼、驚恐、驚嚇、害怕、驚愕)、十二癇(癲癇、癇症、抽搐、痙攣、驚厥、驚風、發作、狂走、瘋狂、癲狂)。小孩發高燒不能靠近,大人骨頭間冷熱交替,殺死蠱毒(一種毒蟲)。安撫心神,安定魂魄。治療煩悶、發狂、鬼魅作祟。

【發明】

白話文:

繁體中文全文:

изобретаю

發明

時珍曰:龍者東方之神,故其骨與角、齒皆主肝病。許叔微云:肝藏魂,能變化,故魂遊不定者,治之以龍齒。即此義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龍是東方之神,所以它的骨頭、角和牙齒都主治肝病。許叔微說:肝臟藏著魂,具有變化能力,所以魂魄遊歷不定的人,可以用龍齒來治療。這就說明它具有這一種功效。

龍角

【修治】同骨。

【氣味】甘,平,無毒。

之才曰:畏乾漆、蜀椒、理石

白話文:

【修治】

與動物骨骼相同。

【氣味】

甘甜,性平,無毒。

【其他知識】

之才說:龍角忌諱接觸乾漆、蜀椒和理石。

【主治】驚癇瘛瘲,身熱如火,腹中堅及熱泄。久服輕身,通神明,延年(《別錄》)。小兒大熱(甄權)。心熱風癇,以爛角磨濃汁二合,食上服,日二次(蘇頌。出韋丹方)。

白話文:

【主治】癲癇抽搐、驚風,全身發熱如火,肚子裡發硬還有腹瀉。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通達神明,延年益壽(《別錄》)。小孩子身上發熱(甄權)。心火旺盛引起的癲癇,用鹿角熬煮成濃汁,兩小杯,飯後服用,每天兩次(蘇頌,《韋丹方》)。

【發明】

白話文:

古代中醫文字:

發明

發明

發現和創造

頌曰:骨、齒醫家常用,角則稀使,惟《深師》五邪丸用之,云無角用齒,而《千金》治心病有角、齒同用者。

白話文:

歌頌說:骨、齒(骨碎補、續斷、延胡索、獨活、牛膝、木瓜)是骨科醫師常使用的,角(鹿角)則很少使用,只有《深師》中的「五邪丸」會用到角,據說沒有角就用齒,而《千金》中治療心臟疾病的藥方中,則有角、齒同時使用的。

龍腦,

【主治】其形肥軟,能斷痢(陶弘景)。

龍胎,

【主治】產後余疾,女人經閉。

弘景曰:比來巴中數得龍胞,形體具存。云治產後余疾,正當末服。

白話文:

龍腦

【功效】性質溫和,能止痢疾(陶弘景)。

龍胎

【功效】治療產後疾病,女子經閉。

陶弘景說:近年來在巴中多次得到龍胎,形狀完整。據說能治療產後疾病,現正用作藥引。

頌曰:許孝宗《篋中方》言:龍胎出蜀中山澗,大類乾魚鱗,煎時甚腥臊。治女經積年不通。同瓦松景天各少許,以水兩盞,煎一盞,去滓。分溫二服。少頃,腹中轉動便下。按:此物方家罕知,而昔人曾用,世當有識者。

白話文:

頌曰:許孝宗的《篋中方》提到:龍胎出產於蜀中山澗,外形很像乾魚鱗,煎煮時腥臊味很濃。可以用來治療女性經年累月不通的疾病。與瓦松、景天各取少許,加入兩杯水,煎煮至一杯,去除渣滓。分兩次溫服。片刻之後,腹中會轉動,然後就會通下。按:這種藥物方劑家鮮為人知,但古人曾用過,世上當有識之士。

時珍曰:胞胎俱出巴蜀,皆主血疾,蓋一物也。

龍涎,

機曰:龍吐涎沫,可制香。

白話文:

李時珍說:龍涎和胎盤都是出自巴蜀地區,都有治療血疾的功效,它們本質上是同一樣東西。

龍涎:

機智的人說:龍吐出的涎沫可以製成香料。

時珍曰:龍涎,方藥鮮用,惟入諸香,云能收腦、麝數十年不散。又言焚之則翠煙浮空。出西南海洋中。云是春間群龍所吐涎沫浮出。番人採得貨之,每兩千錢。亦有大魚腹中剖得者。其狀初若脂膠,黃白色;干則成塊,黃黑色,如百藥煎而膩理;久則紫黑,如五靈脂而光澤。其體輕飄,似浮石而腥臊。

白話文:

李時珍說:龍涎香在藥方中很少用到,主要是配製香料,據說能讓腦砂和麝香數十年不散失。還有人說點燃龍涎香後,青煙會飄浮在空中。龍涎香產自西南海域。據說,在春天,龍羣會吐出涎沫,這些涎沫浮出水面,變成龍涎香。外國人採集到龍涎香後,就用來做交易,每兩價值千錢。也有漁民從剖開的大魚肚子裡找到龍涎香。剛採集到的龍涎香看起來像脂膠,黃白色;乾了之後變成塊狀,黃黑色,就像煎煮過的多種藥材混合而成的膏體;時間長了,龍涎香會變成紫黑色,和五靈脂一樣有光澤。龍涎香很輕,像浮石一樣,但有腥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