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菜部第二十七卷 (19)

回本書目錄

菜部第二十七卷 (19)

1. 山丹

(《日華》)

白話文:

《日華》

原文: 日:若金而光明,屬金。

華:若火而作光,屬火。

日:像金子一樣明亮,屬於金元素。

華:像火一樣發光,屬於火元素。

【釋名】紅百合(《日華》)、連珠(同)、川強瞿(《通志》)、紅花菜

白話文:

【釋名】紅百合(《日華》)、連珠(同)、川強瞿(《通志》)、紅花菜。

別名有:紅百合(《日華》)、連珠(同)、川強瞿(《通志》)、紅花菜。

白話文:

繁體中文:

紅百合(《日華》)、連珠(同)、川強瞿(《通志》)、紅花菜

紅百合花

【集解】詵曰:百合紅花者,名山丹。其根食之不甚良,不及白花者。

白話文:

【彙解】陶弘景說:有紅花的百合,名字叫做山丹。它的根部可以食用,但不是很好吃,比不上白花的百合。

時珍曰:山丹根似百合,小而瓣少,莖亦短小。其葉狹長而尖,頗似柳葉,與百合迥別。

白話文:

李時珍說:山丹花的根像百合,但更小,而且花瓣更少,莖也更短更小。葉子狹長而尖銳,有點像柳樹的葉子,與百合相差甚遠。

四月開紅花,六瓣不四垂,亦結小子。燕、齊人採其花跗未開者,干而貨之,名紅花菜。卷丹莖葉雖同而稍長大。其花六瓣四垂,大於山丹。四月結子在枝葉間,入秋開花在顛頂,誠一異也。其根有瓣似百合,不堪食,別一種也。

白話文:

四月開紅花,花瓣有六片,花朵不向四方垂落,也會結果實。燕國和齊國的人採摘它的花蕾還沒有開放的,曬乾後拿來當貨物販賣,叫做紅花菜。卷丹的莖和葉子雖然和紅花菜相似,但是稍微長大一些。它的花瓣有六片,花朵向四方垂落,比山丹花更大。四月時在枝葉間結果實,秋天時在花枝頂端開花,實在是與眾不同。花朵的根部有花瓣,形狀類似百合花,但不能食用,是另一種植物。

【氣味】甘,涼,無毒。《正要》云:平。

【主治】瘡腫、驚邪(大明)。女人崩中(時珍)。

【氣味】同根。

【主治】活血。其蕊,敷疔瘡惡腫(時珍)。

白話文:

**氣味:**甘、涼,無毒。古書《正要》說:性平。

**主治:**瘡腫、驚邪(大明)。女人崩中(李時珍)。

**氣味:**同根。

**主治:**活血。其蕊,敷疔瘡惡腫(李時珍)。

2. 草石蠶

(《拾遺》)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白話文: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釋名】地蠶(《日用》)、土蛹(《余冬錄》)、甘露子(《食物》)、滴露(《綱目》)、地瓜兒。

白話文:

【解釋名稱】地蠶(《日用本草》)、土蛹(《餘冬錄》)、甘露子(《食物本草》)、滴露(《綱目》)、地瓜兒。

時珍曰:蠶蛹皆以根形而名,甘露以根味而名。或言葉上滴露則生,珍常蒔之,無此說也。其根長大者,《救荒本草》謂之地瓜兒。

白話文:

李時珍說:蠶蛹都是因為根的形狀而得名,甘露則是因為根的味道而得名。也有人說露水滴在上面就會生長,我常常種植它,並沒有這種說法。它的根長大後,《救荒本草》稱為地瓜。

【集解】藏器曰:陶氏注虫部石蠶云:今俗用草根黑色。按:草石蠶生高山石上,根如簪,上有毛,節如蠶,葉似卷柏。山人取食之。

白話文:

[集解]《藏器》中記載:「陶氏在《虫部》的《石蠶》中註釋說:現在人們常用黑色的一種草根。《神農本草經》中說:草石蠶生長在高山岩石上,根部像簪子,上面有毛,莖節像蠶,葉子像卷柏。山裡的人用它當食物。」

頌曰:草根之似蠶者,亦名石蠶。出福州及信州山石上,四時常有。其苗青,亦有節。三月採根用。

白話文:

頌曰:外型像蠶的草根,又稱石蠶。產於福州和信州的山石上,一年四季都能採到。其幼苗青綠色,也有節。三月採收其根部使用。

機曰:草石蠶,徽州甚多,土人呼為地蠶。肥白而促節,大如三眠蠶。生下濕地及沙磧間。秋時耕犁,遍地皆是。收取以醋淹作菹食。冬月亦掘取之。

白話文:

機(《機務紀要》的作者)說:徽州草石蠶很多,當地人稱之為地蠶。地蠶肥白而身體分節很短,體型像三眠蠶那樣大。生長在濕地和砂石地之間。秋天耕地時,到處都是地蠶。人們收集地蠶,用醋醃製後當作小菜食用。冬季也可以挖取地蠶。

穎曰:地蠶,生郊野麥地中。葉如薄荷,少狹而尖,文微皺,欠光澤。根白色,狀如蠶。四月採根,水瀹和鹽為菜茹之。

白話文:

穎說:地蠶,生長在郊區野外的麥田中。葉子像薄荷,細長而尖,葉脈細微皺縮,欠缺光澤。根部呈白色,形狀像蠶。四月採收根部,用水煮熟後加入鹽,可以當作蔬菜食用。

時珍曰:草石蠶,即今甘露子也。荊湘、江淮以南野中有之,人亦栽蒔。二月生苗,長者近尺,方莖對節,狹葉有齒,並如雞蘇,但葉皺有毛耳。四月開小花成穗,一如紫蘇花穗。

白話文:

李時珍說:草石蠶,就是現在的甘露子。在荊州、湘州、長江、淮河以南的野外有這種植物,人們也會種植。二月長出嫩芽,長得高的接近一尺,莖是方莖,節與節相對,葉片狹窄有齒狀,和雞蘇很像,但葉片皺皺的,有毛。四月開花,花朵很小,成穗狀,就像紫蘇花的穗狀花序。

結子如荊芥子。其根連珠,狀如老蠶。五月掘根蒸煮食之,味如百合。或以蘿蔔滷及鹽菹水收之,則不黑。亦可醬漬、蜜藏。既可為菜,又可充果。陳藏器言石蠶葉似卷柏者,若與此不同也。

白話文:

它結的果實像荊芥子,它的根串成一串,外觀像老蠶。在五月時,挖出根來蒸煮來吃,味道像百合花。或者用蘿蔔汁和鹽水來浸泡它,就不會變黑。也可以用醬漬、蜜藏的方法來保存它。既可以當菜吃,又可以當水果吃。陳藏器說石蠶的葉子像卷柏,但和這個石蠶是不同的。

【氣味】甘,平,無毒。

時珍曰:不宜生食及多食,生寸白蟲。與諸魚同食,令人吐。

白話文:

【氣味】味道甘甜,性平,沒有毒性。

李時珍說:不宜生吃或過量食用,生吃會長出短小的白色蟲子。如果和魚類一起食用,會令人嘔吐。

【主治】浸酒,除風破血。煮食,治溪毒(藏器)。焙乾,主走注風,散血止痛。其節,亦可搗末酒服(蘇頌)。和五臟,下氣清神(《正要》)。

白話文:

【主治】浸泡於酒裡,可祛風活血。煮熟食用,可治療丹毒(藏器)。焙乾後,主治遊走性風濕,活血止痛。它的莖節,也可以搗碎後泡酒服下(蘇頌)。可調和五臟,下嚥之氣,使神清氣爽(《正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