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八卷 (18)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八卷 (18)

1. 何首烏

(宋《開寶》)

白話文:

宋《開寶》

原文:

開寶頭風狀。風寒甚,髮重頸強,耳後項上如針刺。

開寶年間記錄的偏頭痛症狀。風寒嚴重,頭髮沉重,頸部僵硬,耳後和頸部就像被針刺一樣。

【釋名】交藤(《本傳》)、夜合(《本傳》)、地精(《本傳》)、陳知白(《開寶》)、馬肝石(《綱目》)、桃柳藤(《日華》)、九真藤(《綱目》)、赤葛(《斗門》)、瘡帚(《綱目》)、紅內消。

白話文:

【釋名】交藤(《本傳》):因其藤蔓交錯生長,故得此名。

夜合(《本傳》):因其花朵在夜間閉合,故得此名。

地精(《本傳》):因其生長於陰暗潮濕的地區,且有藥用價值,故得此名。

陳知白(《開寶》):因其根部呈白色,陳年生老枯死後,色澤更為鮮明,且有藥用價值,故得此名。

馬肝石(《綱目》):因其根部呈紅色,形似馬肝,且有藥用價值,故得此名。

桃柳藤(《日華》):因其藤蔓與桃柳相似,故得此名。

九真藤(《綱目》):因其產於九真郡(今廣東北部),故得此名。

赤葛(《鬥門》):因其莖葉呈紅色,且與葛藤相似,故得此名。

瘡帚(《綱目》):因其藤蔓可製成掃帚,可掃去瘡瘍,故得此名。

紅內消:因其根部呈紅色,且有清熱消腫之效,故得此名。

大明曰:其藥本草無名,因何首烏見藤夜交,便即採食有功,因以採人為名爾。

白話文:

它的藥用植物在草藥書上沒有記載,因為何首烏看到藤蔓在夜晚交纏而生,便採食它而因此受益,所以取了這採藥人的名字。

時珍曰:漢武時,有馬肝石能烏人發,故後人隱此名,亦曰馬肝石。赤者能消腫毒,外科呼為瘡帚、紅內消。《斗門方》云:取根若獲九數者,服之乃仙。故名九真藤。

白話文:

李時珍說:漢武帝時,有種馬肝石能使人的頭髮變黑,所以後人隱藏其真實名稱:馬肝石。馬肝石呈赤色時,能消腫解毒,外治方法用作消瘡藥,內服藥則用作消內瘡炎症之用。《鬥門方》中說:採摘馬肝石的根時,若是獲得九個,服食後便能成仙。因此得名九真藤。

【集解】頌曰:何首烏,本出順州南河縣,今在處有之,嶺外、江南諸州皆有,以西洛、嵩山及河南柘城縣者為勝。春生苗,蔓延竹木牆壁間,莖紫色。葉葉相對如薯蕷,而不光澤。夏秋開黃白花,如葛勒花。結子有稜,似蕎麥而細小,才如粟大。秋冬取根,大者如拳,各有五稜瓣,似小甜瓜

白話文:

【集解】頌詞中提到何首烏,原產於順州南河縣,現在各地都有種植,尤其是嶺南、江南等地。以西洛、嵩山和河南柘城縣產的何首烏品質最好。春天發出新芽,在竹木籬笆牆壁間攀爬生長,莖是紫色的。葉子相對生長,像山藥葉,但沒有光澤。夏天和秋天開黃白色的小花,像葛花。結出的果實有稜角,像蕎麥一樣細小,只有粟米那麼大。秋天和冬天採收根部,大的像拳頭,各有五稜瓣,像小甜瓜。

有赤、白二種:赤者雄,白者雌。一云:春採根,秋採花。九蒸九曝,乃可服。此藥本名交藤,因何首烏服而得名也。唐元和七年,僧文象遇茅山老人,遂傳此事。李翱乃著《何首烏傳》云:何首烏者,順州南河縣人。祖名能嗣,父名延秀。能嗣本名田兒,生而閹弱,年五十八,無妻子,常慕道術,隨師在山。

白話文:

何首烏有兩種:紅色的植莖是雄性,白色的植莖是雌性。還有一種說法:春天採挖根莖,秋天採摘花朵。經過九次蒸和九次曬乾,纔可以服用。這種藥原本的名字叫交藤,因為何首烏服用而得名。唐元和七年,僧人文象碰到了茅山老人,於是便傳述了這件事。李翱撰寫了《何首烏傳》,說:何首烏,是順州南河縣人。祖父叫田能嗣,父親叫田延秀。田能嗣原來的名字叫田兒,生下來就體弱。五十八歲時,他沒有妻子兒女,經常仰慕修仙方術,跟隨著老師在山林中修煉。

一日醉臥山野,忽見有藤二株,相去三尺余,苗蔓相交,久而方解,解了又交。田兒驚訝其異,至旦遂掘其根歸。問諸人,無識者。後有山老忽來。示之。答曰:子既無嗣,其藤乃異,此恐是神仙之藥,何不服之?遂杵為末,空心酒服一錢。七日而思人道,數月似強健,因此常服,又加至二錢。

白話文:

有一天,我喝醉了睡在野外,突然看到有兩株藤蔓,相隔三尺多,枝葉交錯相連,過很久才分開,分開後又交織在一起。我對此感到驚訝,於是第二天就挖了藤蔓的根部回家。我詢問了很多人,但沒有一個人知道是什麼藥材。後來,有位山中的老人突然來到了我家。我把藤蔓根部給他看,他回答道:“你沒有後代,而這株藤蔓卻很奇特,這恐怕是神仙的藥物,你為什麼不吃它呢?”於是,我把藤蔓根部搗碎成粉末,空腹用酒服用一錢。七天後,我開始想念男女之情,幾個月後身體變得強壯。因此,我經常服用藤蔓根部的藥粉,並逐漸增加到二錢。

經年舊疾皆痊,發烏容少。十年之內,即生數男,乃改名能嗣。又與其子延秀服,皆壽百六十歲。延秀生首烏。首烏服藥,亦生數子,年百三十歲,發猶黑。有李安期者,與首烏鄉里親善,竊得方服,其壽亦長,遂敘其事傳之云。何首烏,味甘性溫無毒,茯苓為使。治五痔腰膝之病,冷氣心痛,積年勞瘦痰癖,風虛敗劣,長筋力,益精髓,壯氣駐顏,黑髮延年,婦人惡血痿黃,產後諸疾,赤白帶下,毒氣入腹,久痢不止,其功不可具述。一名野苗,二名交藤,三名夜合,四名地精,五名何首烏。

白話文:

長年的老毛病都痊癒了,頭髮烏黑,容貌年輕。十年之內,生了幾個兒子,於是改名為能嗣。又把藥方傳授給兒子延秀服用,父、子都活到160歲。延秀生下首烏。首烏服用藥物,也生了幾個兒子,活到130歲,頭髮還是黑的。有個叫李安期的人,和首烏是鄉裏親戚,盜得藥方服用,壽命也很長,於是把這件事記錄下來流傳。何首烏,味甘性溫無毒,茯苓為輔助藥。治療五種痔瘡、腰膝疼痛、冷氣心痛、多年勞累消瘦、痰癖、風虛敗壞、增強筋骨力量、益精髓、壯氣益顏、烏髮延年、婦女惡血痿黃、產後諸疾、赤白帶下、毒氣入腹、久痢不止,其功效無法一一詳細說明。別名:野苗、交藤、夜合、地精。

本出虔州,江南諸道皆有。苗如木藁,葉有光澤,形如桃柳,其背偏,皆單生不相對。有雌雄:雄者苗色黃白,雌者黃赤。根遠不過三尺,夜則苗蔓相交,或隱化不見。春末、夏中、秋初三時,候晴明日兼雌雄採之。乘潤以布帛拭去泥土,勿損皮,烈日曝乾,密器貯之,每月再曝。

白話文:

這種植物產自虔州,江南各道都有。它的莖稈像木草,葉子有光澤,形狀像桃樹或柳樹,葉背偏斜,都是單生而互不相對。它有雌雄之分:雄株的莖稈顏色是黃白色,雌株的則是黃紅色。根部不超過三尺深,到了夜晚,莖稈蔓延交錯,有時會隱蔽起來,讓人看不見。在春末、夏中、秋初這三個季節,挑選晴朗的日子,把雌雄株都採摘下來。趁著莖稈還濕潤的時候,用布或絲綢擦去泥土,不要損傷表皮,然後放到烈日下曬乾,再存放在密閉的容器中,每個月再曬一次。

用時去皮為末,酒下最良。遇有疾,即用茯苓湯下為使。

白話文:

時去皮,研成細粉,用酒服用效果最佳。若遇疾病,即用茯苓湯作為藥引。

凡服用偶日二、四、六、八日,服訖,以衣覆汗出,導引尤良。忌豬肉血、羊血、無鱗魚,觸藥無力。其根形大如拳連珠,其有形如鳥獸山嶽之狀者,珍也。掘得去皮生吃,得味甘甜,可休糧。

白話文:

凡是服用參藥的日子,分別是二、四、六、八日這些偶數日期,服後,用衣服蓋上讓汗水流出來,此時做導引運動尤為有益。忌吃豬肉血、羊血、無鱗魚,吃了這些就會藥力減退。參藥的根部形狀很大,像拳頭一樣連接在一起,在根部形狀中有像鳥獸山嶽形狀的,這就非常珍貴。挖出來後,去皮生吃,能嚐到甘甜的滋味,可以暫時充當糧食。

灒曰:神效助道,著在仙書。雌雄相交,夜合晝疏。服之去谷,日居月諸。返老還少,變安病軀。有緣者遇,最爾自如。明州刺史李遠附錄云:何首烏以出南河縣及嶺南恩州、韶州、潮州、賀州、廣州四會縣、潘州者為上,邕州晉興縣、桂州、康州、春州、高州、勤州、循州出者次之,真仙草也。

白話文:

灒說:它的神效可以輔助修道,記載在仙人的書中。雌雄二種相交,晚上結合,白天疏遠。服用了它,可以不吃五穀,日居月諸。返老還少,改變安逸的病軀。有緣的人遇到它,就可以隨心所欲。明州刺史李遠附錄說:何首烏以出產在南河縣及嶺南恩州、韶州、潮州、賀州、廣州四會縣、潘州的為上等,邕州晉興縣、桂州、康州、春州、高州、勤州、循州出產的次之,是真正的仙草啊。

五十年者如拳大,號山奴,服之一年,發髭青黑;一百年者,如碗大,號山哥,服之一年,顏色紅悅;一百五十年者,如盆大,號山伯,服之一年,齒落更生;二百年者,如斗栲栳大,號山翁,服之一年,顏如童子,行及奔馬;三百年者,如三斗栲栳大,號山精,純陽之體,久服成地仙也。

白話文:

五十年的人參,像拳頭那麼大,叫做「山奴」,服用一年,頭髮和鬍鬚會變黑;一百年的人參,像碗那麼大,叫做「山哥」,服用一年,臉色紅潤愉悅;一百五十年的人參,像臉盆那麼大,叫做「山伯」,服用一年,掉落的牙齒會重新長出來;二百年的人參,像斗笠那麼大,叫做「山翁」,服用一年,容顏像兒童一樣,行走速度和奔馬一樣;三百年的人參,像三個斗笠那麼大,叫做「山精」,是純陽之體,長期服用可以成仙。

時珍曰:凡諸名山、深山產者,即大而佳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凡是生長在有名氣的山上或深山中的,其根就又大又好。

【修治】志曰:春、夏、秋採其根,雌雄共用。乘濕以布拭去土,曝乾。臨時以苦竹刀切,米泔浸經宿,曝乾,木杵臼搗之。忌鐵器。

白話文:

修治:中藥志書上說,宜在春、夏、秋三季採集防風的根部,而且雌根和雄根都可以用。採挖後趁濕用布擦去泥土,曬乾。要使用時,用苦竹刀切片,用米泔水浸泡一夜,曬乾,然後用木杵在木臼中搗碎。忌用鐵器。

慎微曰:方用新採者,去皮,銅刀切薄片,入甑內,以瓷鍋蒸之。旋以熱水從上淋下,勿令滿溢,直候無氣味,乃取出曝乾用。

白話文:

慎微說:方子中使用新採摘的,去皮,用銅刀切成薄片,放入蒸籠,用瓷鍋蒸。然後用熱水從上淋下,不要讓它溢出來,一直等到沒有氣味,再取出曬乾。

時珍曰:近時治法:用何首烏、赤白各一斤,竹刀刮去粗皮,米泔浸一夜,切片。用黑豆三斗,每次用三升三合三勺,以水泡過。砂鍋內鋪豆一層,首烏一層,重重鋪盡,蒸之。豆熟,取出去豆,將何首烏曬乾,再以豆蒸。如此九蒸九曬,乃用。

白話文:

李時珍說:最近治療的方法是:用何首烏和赤白芍藥各一斤,用竹刀颳去粗皮,用米泔水浸泡一夜,切成片。用黑豆三鬥,每次用三升三合三勺,用清水浸泡過。在砂鍋內鋪一層豆子,一層何首烏,依次鋪滿,然後蒸它。等豆子熟了,將豆子取出,把何首烏曬乾,再用豆子蒸。這樣蒸九次曬九次,就可以用了。

【氣味】苦、澀,微溫,無毒。

白話文:

藥性:苦、澀,性微溫,無毒。

時珍曰:茯苓為之使。忌諸血、無鱗魚、蘿蔔、蒜、蔥、鐵器,同於地黃。能伏硃砂

白話文:

李時珍說:茯苓能引藥入腎。忌服諸血、無鱗魚、蘿蔔、蒜、蔥、鐵器等,與地黃忌服的相同。茯苓能減輕硃砂的毒性。

【主治】瘰癧,消癰腫,療頭面風瘡,治五痔,止心痛,益血氣,黑髭發,悅顏色。久服長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亦治婦人產後及帶下諸疾(《開寶》)。久服令人有子,治腹臟一切宿疾,冷氣腸風(大明)。瀉肝風(好古)。

白話文:

【功效】治療瘰癧(淋巴結結核)、消腫止痛、治療頭面部的風瘡、治療痔瘡、止心痛、補益氣血、使鬍鬚和頭髮都變黑、使容顏更加美麗。長期服用能增強筋骨,補益精髓,延年益壽。也用於治療婦女產後及帶下諸疾(《開寶》)。長期服用讓人有生育能力,治療腹中一切宿疾,冷氣腸風(大明)。瀉肝風(好古)。

【發明】時珍曰:何首烏,足厥陰、少陰藥也。白者入氣分,赤者入血分。腎主閉藏,肝主疏泄。此物氣溫,味苦澀。苦補腎,溫補肝,澀能收斂精氣。所以能養血益肝,固精益腎,健筋骨,烏髭發,為滋補良藥。不寒不燥,功在地黃、天門冬諸藥之上。氣血太和,則風虛癰腫瘰癧諸疾可知矣。

白話文:

李時珍說:何首烏是足厥陰經、少陰經的藥物。白色的何首烏作用於氣分,紅色的何首烏作用於血分。腎臟負責閉藏精氣,肝臟負責疏泄氣血。何首烏性質溫和,味道苦澀。苦味可以補腎,溫和可以補肝,澀味可以收斂精氣。因此何首烏可以養血益肝,固精益腎,健壯筋骨,烏黑鬍鬚和頭髮,是滋補的良藥。何首烏不寒不燥,功效在生地黃、天門冬等藥物之上。氣血調和,那麼風虛、癰腫、瘰癧等疾病都可以治療了。

此藥流傳雖久,服者尚寡。嘉靖初,邵應節真人,以七寶美髯丹方上進。世宗肅皇帝服餌有效,連生皇嗣。於是何首烏之方,天下大行矣。宋懷州知州李治,與一武臣同官。怪其年七十餘而輕健,面如渥丹,能飲食。叩其術,則服何首烏丸也。乃傳其方。後治得病,盛暑中半體無汗,已二年,竊自憂之。

白話文:

這種藥流傳已經很久了,服食的人卻還很少。嘉靖初年,邵應節真人,將七寶美髯丹藥方獻給皇上。世宗肅皇帝服食後效果顯著,並且連續生了皇嗣。於是服用何首烏的藥方,在全國流行起來。宋朝懷州知州李治,與一位武將同為官員。他驚訝於武將年紀七十多歲了卻仍然輕捷健壯,臉色紅潤,而且飲食正常。他詢問武將養生之道,得知武將服用的是何首烏丸。於是李治便傳授了這個藥方。後來李治得病,在酷暑中身體一半沒有汗水,已經持續兩年了,他為此感到憂愁。

造丸服至年餘,汗遂浹體。其活血治風之功,大有補益。其方用赤白何首烏各半斤,米泔浸三夜,竹刀刮去皮,切焙,石臼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空心溫酒下五十丸。亦可末服。

白話文:

服用了藥丸一年多,汗水全身流下。它活血治風的效用,有大大的好處。其藥方是用赤白何首烏各半斤,用米湯浸泡三晚,用竹刀颳去皮,切片烘乾,用石臼搗成粉末,用蜂蜜煉成梧子大小的丸劑。每次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五十丸。也可以磨成粉末服用。

【附方】舊四,新十二。七寶美髯丹,烏鬚髮,壯筋骨,固精氣,續嗣延年:用赤白、何首烏各一斤(米泔水浸三、四日,瓷片刮去皮,用淘淨黑豆二升,以砂鍋木甑,鋪豆及首烏,重重鋪蓋蒸之。

白話文:

【配方】舊有四種,新增加十二種。七寶美髯丹,可以烏須髮,壯筋骨,固精氣,續嗣延年:用赤白首烏各一斤(用米泔水浸泡三、四天,用瓷片颳去皮,用淘淨的黑豆二升,用砂鍋木蒸籠,鋪上黑豆及首烏,層層鋪蓋蒸之。

豆熟,取出去豆,曝乾,換豆再蒸,如此九次,曝乾為末),赤白茯苓各一斤(去皮研末,以水淘去筋膜及浮者,取沉者捻塊,以人乳十碗浸勻,曬乾研末),牛膝八兩(去苗,酒浸一日,同何首烏第七次蒸之,至第九次止,曬乾),當歸八兩(酒浸曬),枸杞子八兩(酒浸曬),菟絲子八兩(酒浸生芽,研爛曬),補骨脂四兩(以黑脂麻炒香)。並忌鐵器,石臼為末,煉蜜和丸彈子大,一百五十丸。

白話文:

將綠豆蒸熟、取出、晾乾。然後再把綠豆放回去蒸。如此反覆九次後將其曬乾研磨成粉。赤茯苓、白茯苓各一斤,去皮研磨成粉,用清水沖洗去除筋膜和浮渣,取出沉澱物,並用人乳十碗浸泡均勻,曬乾後研磨成粉。牛膝八兩,去掉根芽,用酒浸泡一天,在何首烏第七次蒸製時一同蒸,直到第九次為止,然後曬乾。當歸八兩,用酒浸泡後曬乾。枸杞子八兩,用酒浸泡後曬乾。菟絲子八兩,用酒浸泡,發芽後研磨成糊狀並曬乾。補骨脂四兩,用黑芝麻炒香。不可使用鐵器,用石臼將所有藥材都研磨成粉末。再加入煉蜜和丸成彈子大小的丸藥,共一百五十丸。

每日三丸,侵晨溫酒下,午時薑湯下,臥時鹽湯下。其餘並丸梧子大,每日空心酒服一百丸,久服極驗。忌見前。(《積善堂方》)

白話文:

每天吃三丸,早晨溫酒送服,中午姜湯送服,晚上鹽湯送服。其餘的丸藥大小均如梧子,每天空腹用酒服下一百丸,長期服用效果很明顯。忌見前。

服食滋補,《和劑局方》:何首烏丸:專壯筋骨,長精髓,補血氣。久服黑鬚發,堅陽道,令人多子,輕身延年。月計不足,歲計有餘:用何首烏三斤(銅刀切片,乾者以米泔水浸軟切之),牛膝(去苗)一斤(切)。以黑豆一斗,淘淨。用木甑鋪豆一層,鋪藥一層,重重鋪盡,瓦鍋蒸至豆熟。

白話文:

服用滋補藥物,根據《和劑局方》記載:何首烏丸:專門壯筋骨,長精髓,補血氣。長期服用可以使鬚髮烏黑,強壯陽道,使人多子,身體輕便,延年益壽。月經不足,一年下來卻有結餘:用何首烏三斤(用銅刀切片,乾的用米泔水浸泡軟後再切),牛膝(去掉禾苗)一斤(切成片)。用黑豆一斗,淘洗乾淨。用木甑鋪一層豆子,再鋪一層藥,重重疊疊鋪滿,用瓦鍋蒸至豆子熟透。

取出去豆曝乾,換豆又蒸,如此三次。為末,蒸棗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溫酒下。忌見前。鄭岩山中丞方:只用赤白何首烏各半斤,去粗皮陰乾,石臼杵末。每旦無灰酒服二錢。《積善堂方》:用赤白何首烏各半(極大者,八月採)。以竹刀削去皮,切片,用米泔水浸一宿,曬乾;以壯婦男兒乳汁拌曬三度,候乾,木臼舂為末;以密雲棗肉和杵,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每十日加十丸,至百丸止,空心溫酒、鹽湯任下。

白話文:

將豌豆取出,放在太陽下曬乾,接著換入新的豌豆,重複蒸、曬的過程,一共三次。將曬乾的豌豆搗成粉末,再加入蒸熟的棗肉攪和,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十丸,在空腹時用溫酒送服。服用此藥期間,應忌食油膩生冷的食物。

鄭巖山中丞的藥方:只選用赤、白兩色的何首烏各半斤,去除粗皮,在陰涼處晾乾,再用石臼杵成粉末。每天早上以無灰酒服用二錢。

《積善堂方》:選用赤、白兩色的何首烏各一半(要選用特別大的何首烏,在八月採收),用竹刀削掉皮,切成片狀,用米泔水浸泡一夜,曬乾後,再用壯婦或男子的乳汁拌曬三次,等到乾透後,再用木臼舂成粉末;加入密雲棗肉杵合,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每服用十天加十丸,最多吃到一百丸為止,在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服。

一方不用人乳。筆峰《雜興方》:用何首烏雌雄各半斤,分作四分:一分用當歸汁浸,一分生地黃汁浸,一分旱蓮汁浸,一分人乳浸。三日取出,各曝乾,瓦焙,石臼為末,蒸棗肉,和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百沸湯下。禁忌見前。

白話文:

有一種方子不使用人乳。《筆峯雜興方》中,使用何首烏雌雄各半斤,分作四份:第一份用當歸汁浸泡,第二份用生地黃汁浸泡,第三份用旱蓮汁浸泡,第四份用人乳浸泡。浸泡三天後取出,各別曬乾,然後用瓦焙,再用石臼研磨成粉末,並與蒸熟的棗肉混合,丸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四十丸,空腹時用滾燙的沸水送服。服用期間的禁忌與前述相同。

骨軟風疾,腰膝疼,行步不得,遍身瘙癢:用何首烏(大而有花紋者),

白話文:

骨軟而易至風疾,腰膝疼痛,不能行走,全身瘙癢。可用何首烏(體型大、有紋路的)。

同牛膝各一斤,以好酒一升,浸七宿,曝乾,木臼杵末,棗肉和丸梧子大。每一服三、五十丸,空心酒下(《經驗方》)

白話文:

牛膝和各一斤,用好酒一升,浸泡七天,曬乾後,用木臼搗成粉末,加上棗肉和丸做成梧桐子那麼大的藥丸。每次服用三、五十粒,空腹時用酒送服。(出自《經驗方》)

寬筋治損:何首烏十斤,生黑豆半斤(同煎熟),皂莢一斤(燒存性),牽牛十兩(炒取頭末),薄荷十兩,木香、牛膝各五兩,川烏頭(炮)二兩,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湯下。(《永類方》)

白話文:

治療筋骨損傷:何首烏十斤、生黑豆半斤(一起煮熟)、皁莢一斤(燒至微焦)、牽牛十兩(炒取頭部和尾部的藥末)、薄荷十兩、木香、牛膝各五兩、川烏頭(炮製過)二兩,將這些藥材研磨成末,用酒糊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茶湯送服。(《永類方》)

皮里作痛,不問何處:用何首烏末,薑汁調成膏塗之,以帛裹住,火炙鞋底熨之。(《經驗方》)

白話文:

皮膚裡疼痛,不分疼痛處在哪裡:可以用何首烏研成的末,加上薑汁調成膏狀來塗抹,然後用紗布包住患處,用鞋底熨燙。

自汗不止:何首烏末,津調,封臍中。(《集簡方》)

腸風臟毒,下血不止:何首烏二兩,為末。食前米飲服二錢。(《聖惠方》)

小兒龜背:龜尿調紅內消,點背上骨節,久久自安。

破傷血出:何首烏末,敷之,即止,神效。(筆峰《雜興方》)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

何首烏末,津調,封臍中。

何首烏研成細末,加水和勻,敷貼在臍部。

中醫古代文字:

腸風臟毒,下血不止:何首烏二兩,為末。食前米飲服二錢。

因腸道疾患或臟腑毒氣引起下血不止:何首烏二兩,研成細末。於飯前用米水送服二錢。

中醫古代文字:

小兒龜背:龜尿調紅內消,點背上骨節,久久自安。

小兒背部隆起似龜殼(龜背):用龜尿調和紅內消藥末,點在背部的骨節上,時間久了會自然恢復。

中醫古代文字:

破傷血出:何首烏末,敷之,即止,神效。

因外傷導致出血:何首烏研成細末,敷在傷口上,可立即止血,效果神速。

瘰癧結核,或破、或不破,下至胸前者,皆治之:用九真藤,一名赤葛,即何首烏。其葉如杏,其根如雞卵,亦類癧子。取根洗淨,日日生嚼,並取葉搗塗之,數服即止。其藥久服,延年黑髮,用之神效。(《斗門方》)

白話文:

瘰癧結核,無論已經破潰或還沒破潰,位置在胸部位置的,都能治癒:使用九真藤,另一個名稱為赤葛,也就是何首烏。它的葉子形狀像杏葉,根莖像雞蛋,也跟瘰癧結核很相像。取根莖洗淨,每天生嚼,另取葉子搗爛塗抹患處,服用多次即可見效。這藥服用久了,可以延緩衰老,使頭髮烏黑,效果非常好。(《鬥門方》)

癰疽毒瘡:紅內消不限多少,瓶中文武火熬煎,臨熟入好無灰酒相等,再煎數沸,時時飲之。其滓焙研為末,酒煮麵糊丸梧子大。空心溫酒下三十丸,疾退宜常服之。即赤何首烏也,建昌產者,良。(陳自明《外科精要》)

白話文:

治療癰疽毒瘡:可以適量服用內服消腫利膿的藥物,將丹砂放入瓶中,使用文火和武火交替煎熬,直到丹砂快要熟的時候,加入等量的優質無灰酒,再煎幾次,隨時飲用。將丹砂的沉澱物焙乾、研磨成粉末,用酒煮熟麵糊後,將藥粉加入麵糊中丸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三十丸,病情好轉後應繼續服用。丹砂也稱為赤何首烏,產於建昌的赤何首烏品質最好。(出自陳自明的《外科精要》)

大風癘疾:何首烏(大而有花紋者)一斤(米泔浸一七,九蒸九曬),胡麻四兩(九蒸九曬)。為末。每酒服二錢,日二。(《聖惠方》)

白話文:

大風癩疾:何首烏(選擇個頭大、外皮有花紋者)一斤(用米泔水浸過,蒸煮九次,曬乾九次),胡麻四兩(蒸煮九次,曬乾九次)。搗成細末。每次用酒送服二錢,每天二次。(典出《聖惠方》)

疥癬滿身,不可治者:何首烏、艾葉等分。水煎濃湯洗浴。甚能解痛,生肌肉。(王袞《博濟方》)

白話文:

得了嚴重的疥癬,無法醫治的:何首烏、艾葉等分。用清水煎成濃汁,用來洗澡。可以很好地止痛生肌。(王袞《濟博方》)

莖、葉,

【主治】風瘡疥癬作癢,煎湯洗浴,甚效(時珍)。

白話文:

莖、葉

**主治:**風癢瘡疥,煎湯洗浴,極有療效(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