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八卷 (2)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八卷 (2)

1. 五味子

(《本經》上品)

【釋名】荎蕏(《爾雅》,音知除)、玄及(《別錄》)、會及。

白話文:

【釋名】澤蘭(《爾雅》,音 ZhiChu)、玄及(《別錄》)、會及。

恭曰: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味,此則五味具也。《本經》但云味酸,當以木為五行之先也。

白話文:

恭恭敬敬地說:五種味道,皮、肉是甜的、酸的,果核裡面是辛的、苦的,都有鹹味,這就齊全了五味。《本經》只說味道是酸的,這是因為在五行中木排在最前面的緣故。

【集解】《別錄》曰:五味子,生齊山山谷及代郡。八月採實,陰乾。

白話文:

集解《別錄》說:五味子生長在齊山山谷和代郡。八月採收果實,在陰涼處曬乾。

弘景曰:今第一齣高麗,多肉而酸甜;次出青州、冀州,味過酸,其核並似豬腎。又有建平者,少肉,核形不相似,味苦,亦良。此藥多膏潤,烈日曝之,乃可搗篩。

白話文:

弘景說:現在第一種高麗參,肉多而酸甜;其次是青州、冀州出產的參,味道太酸,而且它們的核都像豬腎。還有一種建平參,肉少,核的形狀也不像,味道苦,也還算好。這些藥都富含油脂且濕潤,烈日暴曬後,才能搗碎篩選。

恭曰:蔓生木上。其葉似杏而大。子作房如落葵,大如蘡子。出蒲州及藍田山中,今河中府歲貢之。

白話文:

恭曰:蔓生在樹木上。葉子像杏葉但較大。果實結成果房,像落葵,果實像蘡子那麼大。恭主要產於蒲州和藍田山區,現在由河中府每年進貢。

保升曰:蔓生。莖赤色,花黃、白,子生青熟紫,亦具五色。味甘者佳。

白話文:

蔓生植物,莖部呈現紅色;花朵有黃色和白色,果實生長時為青色,成熟後轉為紫色,且具有五種顏色。以味道甘甜者為上品。

頌曰:今河東、陝西州郡尤多,杭越間亦有之。春初生苗,引赤蔓於高木,其長六、七尺。葉尖圓似杏葉。三、四月開黃白花,類蓮花狀。七月成實,叢生莖端,如豌豆許大,生青熟紅紫,入藥生曝不去子。今有數種,大抵相近。雷斅言:小顆皮皺泡者,有白撲鹽霜一重,其味酸鹹苦辛甘皆全者,為真也。

白話文:

頌曰:在河東、陝西地區的州郡尤為多,在杭越一帶也有。春天剛長出小苗時,會沿著高大的樹木生長出紅色藤蔓,藤蔓長到大約六、七尺長。葉片尖圓,類似杏葉。三、四月時會開出黃白色花朵,形狀像蓮花。七月時結出果實,果實叢生在莖端,像豌豆那麼大,有青色、紅色、紫色等顏色。在入藥時,需要生曬不去掉果核。現在有多種品種,但大體上相似。雷斅說:顆粒小、皮皺起泡、表面覆蓋著一層白色的霜狀物,味道酸、鹹、苦、辛、甘五味俱全的纔是真的。

時珍曰: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產者,色紅;北產者,色黑,入滋補藥必用北產者乃良。亦可取根種之,當年就旺;若二月種子,次年乃旺,須以架引之。

白話文:

李時珍說:五味子,現在有南北之分,南產的,顏色紅;北產的,顏色黑,入滋補藥必須用北產的纔好。也可以取根種植,當年就會生長茂盛;如果在二月種植,第二年才會生長茂盛,需要用架子引導。

【修治】斅曰:凡用以銅刀劈作兩片,用蜜浸蒸,從巳至申,卻以漿浸一宿,焙乾用。

時珍曰:入補藥熟用,入嗽藥生用。

【氣味】酸,溫,無毒。

好古曰:味酸、微苦、咸。味厚氣輕,陰中微陽,入手太陰血分、足少陰氣分。

時珍曰:酸鹹入肝而補腎,辛苦入心而補肺,甘入中宮益脾胃。

之才曰:蓯蓉為之使。惡葳蕤,勝烏頭

【主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本經》)。

白話文:

【修治】

修治《斅》說:凡是使用銅刀劈成兩片,用蜂蜜浸泡再蒸,從巳時到申時。拿出來用漿汁浸泡一宿,烘乾後使用。

時珍說:用於補益藥物時蒸熟使用,用於止咳藥物時生用。

【氣味】

酸,溫,無毒。

好古說:味道酸、微苦、鹹。味道濃鬱,氣味較輕微,陰中帶有微陽,歸屬於手太陰血分、足少陰氣分。

時珍說:酸鹹入肝而補腎,辛苦入心而補肺,甘入中宮益脾胃。

之才說:蓯蓉為它的引導藥。它忌諱葳蕤,勝過烏頭。

【主治】

益氣,治療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虛,強壯陰氣,增益男子精氣(《本經》)。

養五臟,除熱,生陰中肌(《別錄》)。治中下氣,止嘔逆,補虛勞,令人體悅澤(甄權)。明目,暖水臟,壯筋骨,治風消食,反胃霍亂轉筋痃癖奔豚冷氣,消水腫心腹氣脹,止渴,除煩熱,解酒毒(大明)。生津止渴,治瀉痢,補元氣不足,收耗散之氣,瞳子散大(李杲)。治喘咳燥嗽,壯水鎮陽(好古)。

白話文:

《別錄》:

滋養五臟,清熱,生長陰津入肌肉。

甄權: 治療中焦與下焦的氣,止嘔吐呃逆,補益虛勞,使人身體舒適,容貌光澤。

大明: 明目,溫暖水臟,強健筋骨,治療風寒、消食、反胃、霍亂、轉筋、痃癖、奔豚、冷氣,消除水腫、腹脹,止渴,清熱,解酒毒。

李杲: 生津止渴,治療泄瀉、痢疾,補益元氣不足,收斂耗散的氣,瞳孔散大。

好古: 治療喘息、咳嗽、燥咳,壯水降火。

【發明】成無己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補之。芍藥、五味之酸,以收逆氣而安肺。

白話文:

東漢醫學家成無己說:肺氣如果有逸散的情況,應趕快食用酸味食物以斂肺氣,並用酸味藥物來滋補肺氣。而芍藥和五味子都是酸味的藥材,可以收斂逆氣,使肺氣安定。

杲曰:收肺氣,補氣不足,升也。酸以收逆氣,肺寒氣逆,則宜此與乾薑同治之。又五味子收肺氣,乃火熱必用之藥,故治嗽以之為君。但有外邪者不可驟用,恐閉其邪氣,必先發散而後用之乃良。有痰者,以半夏為佐;喘者,阿膠為佐,但分兩少不同耳。

白話文:

張杲說:肺氣收斂,肺氣不足,上升。酸味收斂逆氣,肺寒氣逆,應該用乾薑一起治療。五味子收斂肺氣,是火熱必用的藥物,所以治療咳嗽把它作君藥。但是有外邪的人不可驟用,恐怕閉住其邪氣,一定要先發散然後再用它纔好。有痰的人,用半夏作為佐藥;喘息的人,用阿膠作為佐藥,但用量不同而已。

宗奭曰:今華州以西至秦州多產之。方紅熟時,彼人採得,蒸爛,研濾汁,熬成稀膏,量酸甘入蜜煉勻,待冷收器中。肺虛寒人,作湯時時飲之。作果可以寄遠。《本經》言其性溫,今食之多致虛熱,小兒益甚。《藥性論》謂其除熱氣,《日華子》謂其暖水臟、除煩熱,後學至此多惑。今既用治肺虛寒,則更不取其除熱之說。

白話文:

宗奭說:現在從華州到秦州一帶都有大批產地。當方紅成熟的時候,當地人採摘,蒸煮至爛,研磨成汁,熬成稀膏,加入適量酢、甘草和蜂蜜攪拌均勻,等冷卻後收藏起來。肺虛寒冷體質的人,可長期服用。用本品製成果醬可以寄往遠方。古籍《本經》認為方紅性質溫和,但是現在很多人都吃了方紅之後出現虛熱症狀,特別是小孩子更加明顯。《藥性論》認為方紅可以清除熱氣,《日華子》認為方紅能夠溫暖臟腑,消除煩熱。後來的學者看到這些說法常常迷惑不解。現在既然已經用它來治療肺虛寒冷引起的疾病,那麼就不會再採納它能夠清除熱氣的說法了。

震亨曰:五味大能收肺氣,宜其有補腎之功。收肺氣,非除熱乎?補腎,非暖水臟乎?乃火熱嗽必用之藥。寇氏所謂食之多致虛熱者,蓋收補之驟也,何惑之有?又黃昏嗽乃火氣浮入肺中,不宜用涼藥,宜五味子、五倍子斂而降之。

白話文:

震亨說:五味子有很好的收肺氣功效,所以具有補腎的功效。收肺氣,不就是去除燥熱嗎?補腎,不就是溫暖水臟嗎?因此也是治療火熱咳嗽的必備藥物。寇氏所說的「吃多了會導致虛火」,是因為收補藥物用得過於急迫了,這有什麼好懷疑的?黃昏時咳嗽是因為火氣浮入肺中,不宜使用涼藥,應該服用五味子和五倍子收斂並降低火氣。

思邈曰:五、六月宜常服五味子湯,以益肺金之氣,在上則滋源,在下則補腎。其法:以五味子一大合,木臼搗細,瓷瓶中,以百沸湯投之,入少蜜,封置火邊良久,湯成任飲。

白話文:

思邈說:五、六月宜常服五味子湯,以增益肺金之氣,在上則滋源改善體質,在下則補強腎臟。其方法:以五味子一大合,用木臼搗成細末,瓷瓶中,以剛燒開的沸水沖泡,加少許蜂蜜,用火封口放置良久,湯成後任飲。

元素曰:孫真人《千金月令》言:五月常服五味,以補五臟之氣。遇夏月季夏之間,困乏無力,無氣以動。與黃耆人參麥門冬,少加黃柏,煎湯服之。使人精神頓加,兩足筋力湧出也。蓋五味子之酸,輔人參,能瀉丙火而補庚金,收斂耗散之氣。

白話文:

孫真人所寫的《千金月令》提到,在五月份要經常服用五味,用以補充五臟之氣。若在夏天與仲夏之間感到睏倦乏力、渾身無力,與黃耆、人參、麥門冬一起煎湯服用,並添加少許黃柏。如此一來使人精神頓時增加,雙腳筋力充沛。五味子的酸味,可以輔助人參,能夠瀉火補金,收斂耗散之氣。

好古曰:張仲景八味丸,用此補腎,亦兼述類象形也。

機曰:五味治喘嗽,須分南北。生津止渴,潤肺補腎,勞嗽,宜用北者;風寒在肺,宜用南者。

白話文:

中文翻譯:

**原古曰:**張仲景的【八味丸】,用來補腎,還能說明形體與現象之間的關係。

**機曰:**五味草藥治療喘咳,需要根據南北地區區分使用。如果需要生津止渴、潤肺補腎、治療勞嗽,應當使用北方產的草藥;如果風寒侵犯肺部,應當使用南方產的草藥。

慎微曰:《抱朴子》云:五味者,五行之精,其子有五味。淮南公羨門子服之十六年,面色如玉女,入水不沾,入火不灼。

白話文:

慎微說:《抱朴子》上說:五種味道是五行精之所在,它的果子也有五種味道。淮南公羨門子服了它十六年,面色如玉女,入水不沾,入火不灼。

【附方】新一十一。

久咳肺脹:五味二兩,粟殼(白餳炒過)半兩,為末,白餳丸彈子大。每服一丸,水煎服。(《衛生家寶方》)

白話文:

**【附方】**新十一

**久咳肺脹:**五味子(兩),粟殼(白米飯炒過)(半兩),磨成細粉,搓成白米飯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以水煎服。(出自《衛生家寶方》)

久咳不止:丹溪方:用五味子五錢,甘草一錢半,五倍子、風化硝各二錢,為末,干噙。

白話文:

長期咳嗽不止:丹溪的方子:用五味子五錢,甘草一錢半,五倍子、風化硝各二錢,研磨成粉末,直接含服。

攝生方》:用五味子一兩,真茶四錢。曬研為末。以甘草五錢煎膏,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沸湯下,數日即愈也。

白話文:

《養生方法》:用五味子一兩,真茶四錢。曬乾後研磨成粉末。再用甘草五錢煎成膏,丸成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沸水送服,數日即可痊癒。

痰嗽並喘:五味子、白礬等分,為末。每服三錢,以生豬肺炙熟,蘸末細嚼,白湯下。漢陽庫兵黃六病此,百藥不效。於岳陽遇一道人傳此,兩服,病遂不發。(《普濟方》)

白話文:

痰咳並喘:五味子、白礬等分,搗碎為末。每次服用三錢,將生豬肺炙熟,蘸取藥末細細咀嚼,用白湯送服。漢陽庫兵黃六患有此病,服用百種藥物均無效。在嶽陽遇到一位道人傳授此方,服用兩次,疾病就沒有再發作了。(《普濟方》)

陽事不起:新五味子一斤,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忌豬、魚、蒜、醋。盡一劑,即得力。百日以上,可御十女。四時勿絕,藥功能知。(《千金方》)

白話文:

陽事不起:

新五味子一斤,磨成粉末。用酒服下一方寸匕,每日三次。忌食豬肉、魚、蒜、醋。服用完一劑藥,即能見效。連續服用超過百天,即可伏侍十名女子。一年四季皆可服用,藥效顯著。

腎虛遺精:北五味子一斤洗淨,水浸,挼去核。再以水洗核,取盡餘味。通置砂鍋中,布濾過,入好冬蜜二斤,炭火慢熬成膏,瓶收五日,出火性。每空心服一、二茶匙,百滾湯下。(劉松石《保壽堂方》)

白話文:

腎虛遺精:取北五味子一斤,洗乾淨,浸泡在水中,去除核。再用清水洗核,去除餘味。將核和果肉一起放入砂鍋中,過濾後,加入2斤好的冬蜜,用炭火慢慢熬成膏狀。將膏狀物裝入瓶中,密封保存5天,去除火性。每次空腹服用1-2茶匙,用沸水送服。(劉松石《保壽堂方》)

腎虛白濁,及兩脅並背脊穿痛:五味子一兩,炒赤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醋湯下三十丸。(《經驗良方》)

白話文:

五味子一兩,炒至赤紅研成粉末,用米醋調和捏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用米醋湯送服30丸。(出自《經驗良方》)

**針對症狀:**腎虛遺精,腰脅與背部穿刺疼痛。

五更腎泄:凡人每至五更即溏泄一、二次,經年不止者,名曰腎泄,蓋陰盛而然。脾惡濕,濕則濡而困,困則不能治水。水性下流,則腎水不足。用五味子以強腎水,養五臟;吳茱萸以除脾濕,則泄自止矣:五味(去梗)二兩,茱萸(湯泡七次)五錢。同炒香,為末。每日陳米飲服二錢。(許叔微《本事方》)

白話文:

五更腎泄:一般人每到凌晨三至五點之間,就會腹瀉一、兩次,經年累月都不會停止,這種情況稱為腎泄,這是因為陰氣過盛的緣故。脾臟厭惡濕氣,濕氣會讓脾臟疲睏,疲睏就會導致脾臟不能控制水液。水性往下流,所以腎水就會不足。可以使用五味子來補強腎水,滋養五臟;吳茱萸可以去除脾臟的濕氣,這樣腹瀉自然就會停止:五味子(去除果梗)二兩,吳茱萸(用熱水浸泡七次)五錢。將兩者一起炒香,磨成粉末。每天用陳米湯送服二錢。(許叔微《本事方》)

女人陰冷:五味子四兩為末,以口中玉泉和丸兔矢大。頻納陰中,取效。(《近效方》)

爛弦風眼:五味子、蔓荊子煎湯,頻洗之。(《談野翁種子方》)

赤遊風丹,漸漸腫大:五味子焙研,熱酒頓服一錢,自消,神效。(《保幼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