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八卷 (1)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八卷 (1)

1. 草之七

蔓草類七十三種,附一十九種

白話文:

蔓草類 七十三種 附十九種

蔓草類共有七十三種,另附有十九種:

2. 菟絲子

(《本經》上品)

白話文:

《本經》上品

石脂: 性涼、味鹹、入腎經。

功效:止血,止痛,止崩漏,散瘀血。

主治:便血,崩漏,血淋,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硫磺: 性溫、味辛,入肝經、腎經。

功效:通利關節,殺蟲,止癢,溫肺散寒。

主治:皮膚濕疹,牙痛,風寒咳嗽,關節疼痛。

丹砂: 性寒、味辛,入心經、腎經。

功效:鎮靜安神,清心火,涼血解毒,殺蟲。

主治:心悸,失眠,心煩,口舌生瘡,咽喉腫痛。

雄黃: 性溫、味辛,入肝經、膽經。

功效:殺蟲,解毒,消炎止痛,散瘀血。

主治:皮膚瘡瘍,蛇蟲咬傷,腳氣,皮膚濕疹。

磁石: 性平、味微甘,入脾經、肝經。

功效:養血安神,止血化瘀,通利經絡。

主治:貧血,血崩,腹痛,月經不調。

青黛: 性寒、味苦,入肝經、肺經。

功效:清熱解毒,瀉火明目,散瘀止血。

主治:眼結膜炎,角膜潰瘍,便血,痢疾。

硃砂: 性寒、味甘,入心經、肝經。

功效:安神定驚,清心火,解毒殺蟲。

主治:心悸,失眠,驚厥,皮膚瘡瘍。

銀石: 性平、味甘,入肺經、腎經。

功效:補肺益氣,止咳化痰,清熱利尿。

主治:肺虛咳嗽,痰多,水腫,小便不利。

寒水石: 性寒、味甘淡,入腎經。

功效:清熱利尿,消腫止渴,固攝精氣。

主治:水腫,小便不利,遺精,泄瀉。

慈石: 性溫、味甘,入腎經、膀胱經。

功效:補腎益氣,固精縮尿,散瘀止血。

主治:腎虛陽痿,小便頻數,遺精,血尿。

【釋名】菟縷(《別錄》)、菟累(《別錄》)、菟蘆(《本經》)、菟丘(《廣雅》)、赤網(《別錄》)、玉女(《爾雅》)、唐蒙(《爾雅》)、火焰草(《綱目》)、野狐絲(《綱目》)、金線草

白話文:

菟絲子別名:菟縷(《別錄》)、菟累(《別錄》)、菟蘆(《本經》)、菟丘(《廣雅》)、赤網(《別錄》)、玉女(《爾雅》)、唐蒙(《爾雅》)、火焰草(《綱目》)、野狐絲(《綱目》)、金線草。

禹錫曰:按《呂氏春秋》云:或謂菟絲無根也。其根不屬地,茯苓是也。《抱朴子》云:菟絲之草,下有伏菟之根。無此菟,則絲不得生於上,然實不屬也。伏菟抽則菟絲死。又云:菟絲初生之根,其形似兔。掘取割其血以和丹服,立能變化。則菟絲之名因此也。

白話文:

禹錫說:根據《呂氏春秋》的記載,有人說菟絲沒有根。它之所以沒有在地上生根,是因為它的根是茯苓。《抱朴子》中說:菟絲草的下面有伏菟根。沒有這種伏菟,菟絲草就不能在地面生長,它的根雖然不屬於地面,但是菟絲草依賴伏菟根才能存活。伏菟根乾枯了,菟絲草就會死亡。書中還說:菟絲草剛生出來的根,形狀像兔子。把菟絲草的根挖出來,割開它,把血和丹藥混合在一起服用,就能立竿見影地產生變化。所以菟絲草的名字由此而來。

弘景曰:舊言下有茯苓,上有菟絲,不必爾也。

白話文:

弘景說:過去的人說茯苓長在地下,菟絲長在地面之上,不一定這樣。

頌曰:《抱朴》所說今未見,豈別一類乎?孫炎釋《爾雅》云:唐也,蒙也,女蘿也,菟絲也,一物四名,而本草唐蒙為一名。《詩》云:蔦與女蘿。毛萇云:女蘿,菟絲也。而本草菟絲無女蘿之名,惟松蘿一名女蘿。豈二物皆是寄生同名,而本草脫漏乎?

白話文:

《抱朴子》中所說的我不曾見過,難道是另外一種嗎?孫炎在解釋《爾雅》時說:唐、蒙、女蘿、菟絲,是一種東西,卻有四個不同的名字,而《本草綱目》中,唐蒙卻是一個名稱。《詩經》說:蔦蘿交錯生長。毛萇說:女蘿,就是菟絲。但是,《本草綱目》中,菟絲沒有女蘿這個名稱,只有松蘿一個名稱是女蘿。難道是兩種東西都是寄生植物,所以有相同的名字,而《本草綱目》中遺漏了?

震亨曰:菟絲未嘗與茯苓共類,女蘿附松而生,不相關涉,皆承訛而言也。

白話文:

震亨說:菟絲從未與茯苓同類,女蘿依附松樹而生,並無相關關聯,都是因訛傳訛而產生的說法。

時珍曰:《毛詩》注女蘿即菟絲。《吳普本草》菟絲一名松蘿。陸佃言:在木為女蘿,在草為菟絲,二物殊別,皆由《爾雅》釋《詩》誤以為一物故也。張揖《廣雅》云:菟丘,菟絲也。女蘿,松蘿也。陸璣《詩疏》言:菟絲蔓草上,黃赤如金;松蘿蔓松上,生枝正青,無雜蔓者,皆得之。詳見木部松蘿下。又菟絲茯苓說,見茯苓下。

白話文:

李時珍說:《毛詩》注女蘿就是菟絲。《吳普本草》菟絲又名松蘿。陸佃說:在木頭上生長的叫女蘿,在草地上生長的叫菟絲,這兩種東西是不同的,都是因為《爾雅》解釋《詩經》錯誤地將它們當成一種東西。張揖在《廣雅》中說:菟丘,就是菟絲。女蘿,就是松蘿。陸璣在《詩疏》中說:菟絲是生長在草地上的蔓藤,是黃色和紅色的,像金子一樣;松蘿是生長在松樹上的蔓藤,枝條是綠色的,沒有其他蔓藤。關於這兩種不同的東西,在木部松蘿的條目中有詳細的說明。另外,關於菟絲和茯苓的區別,請參看茯苓的條目。

【集解】《別錄》曰:菟絲子生朝鮮川澤田野,蔓延草木之上。九月採實,曝乾。色黃而細者為赤網,色淺而大者為菟累。功用並同。

白話文:

【集解】《別錄》說:菟絲子生長在朝鮮的川澤田野,纏繞於草木之上。九月採摘果實,曬乾。顏色黃而細小的叫做赤網,顏色淺而大的叫做菟累。功效作用都相同。

弘景曰:田野墟落中甚多,皆浮生藍、紵、麻、蒿上。其實,仙經俗方並以為補藥,須酒浸一宿用,宜丸不宜煮。

白話文:

弘景說:田野荒蕪處有很多,都長生在藍草、麻草、蒿草上。其實,仙經和民間偏方都將其作為補藥,需要用酒浸泡一宿服用,適合做成丸劑,不適合煎煮。

大明曰:苗莖似黃絲,無根株,多附田中,草被纏死,或生一叢如席闊。開花結子不分明,子如碎黍米粒,八月、九月以前採之。

白話文:

大明草的莖很像黃色的絲線,沒有根和莖,大多附著在田地裡,草被它纏繞而死,或者生長成一叢,像席子一樣寬。它的花和果實不分明,果實就像碎小米粒,在八月和九月之前採摘。

頌曰:今近道亦有之,以冤句者為勝。夏生苗,初如細絲,遍地不能自起。得他草梗則纏繞而生,其根漸絕於地而寄空中。或云無根,假氣而生,信然。

白話文:

有人說:如今接近道的方式也有,以冤句式的「寄生」最容易獲勝。夏天植物生長,剛開始像細絲一樣,覆蓋整個地面卻無法自己生長。得到其他草梗就會纏繞著生長,它的根逐漸與地面斷絕,而寄附在空中。有人說它沒有根,依靠氣而生長,果然如此。

時珍曰:按:寧獻王《庚辛玉冊》云:火焰草即菟絲子,陽草也,多生荒園古道。其子入地,初生有根,及長延草物,其根自斷。無葉有花,白色微紅,香亦襲人。結實如秕豆而細,色黃,生於梗上尤佳,惟懷孟林中多有之,入藥更良。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寧獻王的《庚辛玉冊》記載,火焰草就是菟絲子,是一種陽性草藥,多生長在荒廢的田園和古老的道路上。它的種子進入土壤後,剛開始生長時有根,長大後會纏繞在其他植物上,它的根會自行斷裂。沒有葉子,有花,花色為白色略帶紅色,香味也很濃鬱。結出的果實像秕豆一樣細長,顏色為黃色,生長在莖桿上的品質最好,主要在懷孟林中才有,用於藥物更佳。

白話文:

繁體中文:

子者,陽氣不足,陰氣有餘之謂也。

子是指陽氣不足,陰氣過剩的狀態。

【修治】斅曰:凡使,勿用天碧草子,真相似,只是味酸澀並黏也。菟絲採得,去殼了,用苦酒浸二日。漉出,以黃精自然汁相對,浸一宿。至明,用微火煎至干。入臼中,燒熱鐵杵,一去三千餘杵,成粉用之。

白話文:

斅說:所有使用菟絲子的人,不要用天碧草的果實,它們的外觀很相似,但味道很酸澀,而且很粘。採摘菟絲子後,去除外殼,用苦酒浸泡兩天。將菟絲子從酒中濾出,然後用黃精的天然汁液浸泡一夜。第二天早晨,用小火將菟絲子煎至乾燥。將菟絲子放進研缽中,用燒熱的鐵杵研磨,並不斷加入新的菟絲子,直至研磨三千次以上,直到菟絲子成為粉末。

時珍曰:凡用,以溫水淘去沙泥,酒浸一宿,曝乾搗之。不盡者,再浸曝搗,須臾悉細。又法:酒浸四五日,蒸曝四、五次,研作餅,焙乾再研末。或云:曝乾時,入紙條數枚同搗,即刻成粉,且省力也。

白話文:

  1. 李時珍說:凡是使用滑石時,都要用溫水把沙土去掉,用酒浸泡一晚,然後晾乾並搗碎。若沒有研磨得完全細膩,再浸泡和晾曬並搗碎,這樣一會兒就能研磨得很細膩了。

  2. 另外一種方法是:將滑石用酒浸泡四、五天,然後蒸曬四、五次,將其研磨成餅狀,焙乾再研磨成粉末。

  3. 也有說法稱:在晾曬時,加入幾張紙條一起搗碎,滑石就能立刻研磨成粉末,且省時省力。

【氣味】辛、甘,平,無毒。

之才曰:得酒良。薯蕷、松脂為之使。惡雚菌。

白話文:

【藥性】辛辣、甘甜,溫和,沒有毒性。

相配藥物:得酒好。薯蕷、松脂用作配藥。忌諱與雚菌同用。

【主治】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人(《本經》)。養肌強陰,堅筋骨,主莖中寒,精自出,溺有餘瀝,口苦燥渴,寒血為積。久服明目輕身延年(《別錄》)。治男女虛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消渴熱中。久服去面䵟,悅顏色(甄權)。補五勞七傷,治鬼交泄精,尿血,潤心肺(大明)。補肝臟風虛(好古)。

白話文:

【主治】延續並治癒傷口,補益不足,增強氣力,使人身體健壯(《本經》)。滋養肌肉,增強陰氣,強健筋骨,主治莖中寒冷,精液自出,小便餘瀝,口苦乾燥乾渴,寒血積瘀。長期服用可以明目輕身,延年益壽(《別錄》)。治療男女虛寒,增精益髓,消除腰疼、膝冷,消渴熱中。長期服用可以消除面部枯槁,使面色紅潤(甄權)。補益五勞七傷,治療鬼交泄精,尿血,潤澤心肺(大明)。補益肝臟的風虛(好古)。

【發明】斅曰:菟絲子稟中和凝正陽氣,一莖從樹感枝而成,從中春上陽結實,故偏補人衛氣,助人筋脈。

白話文:

【發明】斅曰:菟絲子性味中和,能凝結正陽之氣,一藤蔓自樹上感應枝條而生長,自仲春陽氣上升時結實,故偏能補益人體的衛氣,幫助筋脈強健。

頌曰:《抱朴子》仙方單服法:取實一斗,酒一斗浸,曝乾再浸又曝,令酒盡乃止,搗篩。每酒服二錢,日二服。此藥治腰膝去風,兼能明目。久服令人光澤,老變為少。十日外,飲啖如湯沃雪也。

白話文:

《抱朴子》裡仙方記載的單方服用方法,用一斗實體,加一斗酒浸漬,曝曬後再浸再曬,如此重複直到酒吸收完畢,將藥搗碎過篩,每次用酒服二錢,一天服兩次。這個藥方可以治療腰膝疼痛、風濕,兼能明目。長期服用,可以讓容光煥發,老年人也能返老還童。十天後,就算是飲水都如同潤雪。

【附方】舊六,新七。

消渴不止:菟絲子煎汁,任意飲之,以止為度。(《事林廣記》)

白話文:

【附方】

**【舊方】**第六種方子:

口渴難以止息:使用菟絲子煎煮出汁液,可以任意飲用,根據止渴的程度來判斷用量。

陽氣虛損:《簡便方》:用菟絲子、熟地黃等分,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氣虛,人參湯下;氣逆沉香湯下。《經驗後方》:用菟絲子二兩(酒浸十日,水淘)、杜仲(焙研蜜炙)一兩。以薯蕷末酒煮糊丸梧子大。每空心酒下五十丸。

白話文:

陽氣虛損:《簡便方》:菟絲子、熟地黃各取等量,研磨成粉末,用酒糊丸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陽氣虛弱,用人參湯送服;陽氣上逆,用沉香湯送服。《經驗後方》:菟絲子二兩(用酒浸泡十天,再用清水淘洗乾淨)、杜仲(用火焙烤後研磨成粉,再用蜂蜜炙制)一兩。加入薯蕷末,用酒煮糊丸成梧桐子大小。每次空腹時用酒送服五十丸。

白濁遺精:茯菟丸:治思慮太過,心腎虛損,真陽不固,漸有遺瀝,小便白濁,夢寐頻泄:菟絲子五兩,白茯苓三兩,石蓮肉二兩,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鹽湯下。(《和劑局方》)

白話文:

白濁遺精:茯菟丸:治療思慮過度,心腎虛損,真陽不足,逐漸出現遺精,小便混濁,夢中頻繁泄精:菟絲子五兩,白茯苓三兩,石蓮肉二兩,研磨成末,用酒糊丸,使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至五十丸,於空腹時,以鹽湯送服。(《和劑局方》)

小便淋瀝:菟絲子,煮汁飲。(《範汪方》)

白話文:

小便淋瀝:菟絲子,煮汁服用。(《範汪方》)

小便赤濁,心腎不足,精少血燥,口乾煩熱,頭暈怔仲:菟絲子、麥門冬等分,為末,蜜丸梧子大。鹽湯每下七十丸。

白話文:

小便赤紅渾濁,是心腎虧虛,精子不足,血燥的緣故,因而口乾煩熱,頭暈神智恍惚:菟絲子、麥門冬等分,研成細末,用蜂蜜拌勻,做成梧子般大小的丸劑。用鹽湯送服,每次服七十丸。

腰膝疼痛,或頑麻無力:菟絲子(洗)一兩,牛膝一兩,同入銀器內,酒浸過一寸,五日,曝乾為末,將原酒煮糊丸梧子大。每空心酒服三、二十丸。

白話文:

腰膝疼痛,或麻木無力:菟絲子(清洗過)一兩,牛膝一兩,一起放入銀器內,用酒浸泡過一寸,五日後,曬乾研磨成粉末,用原來的酒煮糊丸成梧子大小。每次空腹用酒送服三、二十丸。

(《經驗後方》)肝傷目暗:菟絲子三兩。酒浸三日,曝乾為末,雞子白和丸梧子大。空心溫酒下二十丸。(《聖惠方》)

白話文:

(《經驗後方》)肝臟受損會導致眼睛昏花:菟絲子三兩。用酒浸泡三天,曬乾後磨成粉末,用雞蛋清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二十丸。(《聖惠方》)

身面卒腫洪大:用菟絲子一升。酒五升,漬二、三宿。每飲一升,日三服。不消再造。(《肘後方》)

婦人橫生:菟絲子末,酒服二錢。一加車前子等分。(《聖惠方》)

眉煉癬瘡:菟絲子炒研,油調敷之。(《山居四要》)

穀道赤痛:菟絲子熬黃黑,為末,雞子白和塗之。(《肘後方》)

痔如蟲咬:方同上。

【氣味】甘,平,無毒。玉冊》云:汁伏三黃、硫、汞,結草砂。

【主治】研汁塗面,去面䵟(《本經》)。挼碎煎湯,浴小兒,療熱痱(弘景)。

【附方】舊二,新一。面瘡粉刺:菟絲子苗,絞汁塗之,不過三上。(《肘後方》)

小兒頭瘡:菟絲苗,煮湯頻洗之。(《子母秘錄》)

目中赤痛:野狐漿草,搗汁點之。(《聖惠方》)

【附錄】難火蘭(《拾遺》)

藏器曰:味酸,溫,無毒。主冷氣風痹,開胃下食,去腹脹。久服明目。生巴西胡國。狀似菟絲子而微長。

白話文:

**身面卒腫洪大:**使用菟絲子一升,與酒五升浸泡兩三天。每次飲用一升,一天三次。如果沒有消腫,可以再製作一次。(《肘後方》)

**婦人橫生:**菟絲子研成細末,用酒送服二錢。可以添加等量的車前子。(《聖惠方》)

**眉煉癬瘡:**菟絲子炒過後研成細末,用油調和敷上。(《山居四要》)

**穀道赤痛:**將菟絲子熬製成黃黑色,研成細末,與雞蛋白混合塗抹。(《肘後方》)

**痔如蟲咬:**方同上。

**氣味:**甘,平,無毒。《玉冊》中記載:菟絲子苗的汁液可以剋制三黃(黃丹、雄黃、雌黃)、硫和汞,還可以固定松香。

**主治:**研磨出汁液塗抹於臉上,去除面部痤瘡。(《本經》)。將菟絲子苗搗碎煎湯,用來洗澡可以治療小兒痱子。(弘景)。

附方:

  • **面瘡粉刺:**用菟絲子苗榨汁塗抹於臉上,用量不多於三次即可。(《肘後方》)
  • **小兒頭瘡:**將菟絲苗煮湯,頻繁用來清洗患處。(《子母祕錄》)
  • **目中赤痛:**將野狐漿草搗碎,取汁液滴入眼中。(《聖惠方》)

附錄:

  • **難火蘭(《拾遺》):**藏器記載:難火蘭味酸,溫,無毒。主治風寒痹症,開胃消食,消除腹脹。長期服用可以明目。產自巴西胡國。形狀和菟絲子相似,但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