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四卷 (33)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四卷 (33)

1. 益奶草

(《拾遺》)

白話文:

《拾遺》

醫者用藥,必於開頭時,明服餌之多少,或日日服,或間日服,或隔日服,或一時服。

此皆有定法,不可苟簡也。若初時服少,後多服,則藥氣先衰。

先衰則後勁不繼,是謂先發後折也。

若初時服多,後少服,則藥力先強,後弱。

先強則後力不繼,是謂先強後弱也。

故服藥之法,不可不審。

凡服餌,皆從微而漸加,不可驟至耳。

若驟至,則未能服慣,亦恐藥毒傷人。

故服餌之法,宜先從微少,然後漸加。

加必有數,不可多加。

不可多加,多加則傷也。

若服餌之際,先覺身中發熱,然後出汗,是謂藥力發也。

若先覺身中發寒,然後出汗,是謂藥力極也。

蓋藥力發則身中熱,藥力極則身中寒也。

故凡服餌,皆須審量,不可不審。

藏器曰:味苦,平,無毒。主五痔脫肛,止血。炙令香,浸酒服。生永嘉山谷,葉如澤蘭,莖赤,高二、三尺也。

白話文:

藏器說:芝麻是苦味,性平,無毒。主治五種痔瘡脫肛,止血。烤香後,浸泡在酒中服用。芝麻生長在永嘉的山谷中,葉子像澤蘭,莖是紅色的,高二、三尺。

2. 香薷

(音柔。《別錄》中品),

【校正】自菜部移入此。

【釋名】香柔(《食療》)、香茸(同上)、

香菜(《千金》)、蜜蜂草(《綱目》)。

白話文:

【校正】由蔬菜部移入此處。

【釋名】香柔(《食療本草》)、香茸(同上)、

香菜(《千金要方》)、蜜蜂草(《綱目》)。

時珍曰:薷,本作葇。《玉篇》云:葇菜蘇之類,是也。其氣香,其葉柔,故以名之。草初生曰茸,孟詵《食療》作香戎者,非是。俗呼蜜蜂草,象其花房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蔞蒿這個名字最早寫作「葇」。《玉篇》記載:「葇,是蒭菜、蘇菜一類的蔬菜。」蔞蒿這種植物,氣味芬芳,葉子柔軟,因此得名。草類剛開始生長,就稱為「茸」。孟詵在《食療》中把蔞蒿寫成「香戎」,這是不正確的。民間把蔞蒿稱為「蜜蜂草」,是因為它的花很像蜜蜂的巢房。

【集解】弘景曰:家家有此,作菜生食。十月中取干之。

白話文:

【集解】陶弘景說:家家戶戶都有這植物,可以拿來當菜食用。每年的十月中旬採集並晾乾它們。

頌曰:所在皆種,但北土差少,似白蘇而葉更細,壽春及新安皆有之。彼間又有一種石香葇,生石上,莖葉更細,色黃而辛香彌甚,用之尤佳。吳人以為茵陳用之。

白話文:

頌詞說:茵陳到處都能種植,不過在北方較少,它看起來像白蘇,但葉子更細,壽春和新安都有。它們當地還有一種石香茵陳,生長在石頭上,莖葉更細,呈黃色,辛香味更濃,效果更好。吳地人把它當作茵陳來用。

宗奭曰:香薷生山野間,荊湖南北、二川皆有之,汴、洛作圃種之,暑月亦作蔬菜。葉如茵陳,花茸紫,連邊成穗,凡四、五十房為一穗,如荊芥穗,別是一種香氣。

白話文:

宗奭說:香薷生長在山野之間,荊湖的南方和北方、四川都有,開封和洛陽的人們把它種植在菜園裡,夏天也把它當作蔬菜來吃。它的葉子像茵陳,花蕊是紫色的,沿著花邊長成穗狀,穗上有四五十個香囊,像荊芥的穗,有一種特殊的香味。

時珍曰:香薷有野生,有家蒔。中州人三月種之,呼為香菜,以充蔬品。丹溪朱氏惟取大葉者為良,而細葉者香烈更甚,今人多用之。方莖,尖葉有刻缺,頗似黃荊葉而小,九月開紫花成穗。有細子細葉者,僅高數寸,葉如落帚葉,即石香薷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香薷有野生和家種的。中原人在三月種植,稱之為香菜,用來充當蔬菜。丹溪朱氏只取大葉的為上,而細葉的更香更烈,現在的人多用。莖四方,葉子尖,葉緣有缺口,像黃荊的葉子,但較小。九月開紫色的花,形成穗狀花序。有細小葉子的,只有幾寸高,葉子像落帚的葉子,就是石香薷。

【修治】斅曰:凡採得去根留葉,銼曝乾,勿令犯火。服至十兩,一生不得食白山桃也。

白話文:

修治方法:斅說:凡是採集到的桃仁,只要去根留葉,然後切碎曬乾,過程中不要被火烤到。服用至十兩,之後一輩子都不能再吃白桃。

時珍曰:八、九月開花著穗時,採之陰乾,入用。

【氣味】辛,微溫,無毒。

【主治】霍亂腹痛吐下,散水腫(《別錄》)。去熱風,猝轉筋者。煮汁頓服半升,即止。為末水服,止鼻衄(孟詵)。下氣,除煩熱,療嘔逆冷氣(大明)。春月煮飲代茶,可無熱病,調中溫胃。含汁漱口,去臭氣(汪穎)。主腳氣寒熱(時珍)。

【發明】弘景曰:霍亂煮飲無不瘥者,作煎除水腫尤良。

頌曰:霍亂轉筋者,單煮服之。若四肢煩冷,汗出而渴者,加蓼子同煮服。

白話文:

時珍曰:每年的八、九月,當植株開花著穗時,採收植株進行陰乾,然後入藥使用。

藥性:辛味,溫和,無毒。

主治

  • 霍亂引發的腹痛、嘔吐、腹瀉(《別錄》)。
  • 消除水腫(《別錄》)。
  • 去除身體熱氣,緩解筋疲力竭(猝轉筋)。煎成湯汁,一次服用半升,即可止痛。
  • 研磨成粉末,用溫水服用,可止鼻血(孟詵)。
  • 消除氣滯,緩解煩躁、發熱,治療嘔逆和冷氣(大明)。
  • 春季將植株煮成茶湯飲用,可以預防熱病,調理脾胃溫暖胃部。
  • 含著植株汁液漱口,可以消除口臭(汪穎)。
  • 治療腳氣引起的寒熱(時珍)。

發明

  • 弘景說:將植株煮成湯汁服用,可以治療霍亂,效果顯著。用植株煎湯還可以消除水腫,效果非常好。

頌曰

  • 治療霍亂和筋疲力竭,單獨煎煮植株服用即可。
  • 如果四肢感到寒冷虛弱,有汗液分泌並且口渴,可以添加蓼子與植株一同煎煮服用。

震亨曰:香薷屬金與水,有徹上徹下之功。解暑利小便,又治水甚捷,以大葉者濃煎丸服。肺得之,清化行而熱自降也。

白話文:

震亨說:香薷屬於金與水,具有上下貫通的作用。既清暑利小便,又快速治療水氣,可用它的葉子加濃煎熬,做成丸劑服用。肺氣得到它以後,清化得以行使,熱氣自然得以減退。

時珍曰:世醫治暑病,以香薷飲為首藥。然暑有乘涼飲冷,致陽氣為陰邪所遏,遂病頭痛,發熱惡寒,煩躁口渴,或吐或瀉,或霍亂者。宜用此藥,以發越陽氣,散水和脾。若飲食不節,勞役作喪之人,傷暑大熱大渴,汗泄如雨,煩躁喘促,或瀉或吐者。乃勞倦內傷之證,必用東垣清暑益氣湯人參白虎湯之類,以瀉火益元可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世間的醫生在治療暑病時,都把香薷飲當作首要藥物。但是,暑病有因貪涼而飲用生冷食物,導致陽氣被陰邪遏制,於是出現頭痛、發熱、怕冷、煩躁、口渴,或嘔吐或腹瀉,或霍亂等症狀。此時應使用香薷飲,以發散陽氣,祛濕健脾。如果飲食不節制,勞累過度、悲傷過度的人,傷暑會導致高燒、口渴、汗流浹背,煩躁、氣促,或腹瀉或嘔吐。這是勞倦內傷的證明,必須使用東垣清暑益氣湯、人參白虎湯之類的藥物,以瀉火益元。

若用香薷之藥,是重虛其表,而又濟之以熱矣。蓋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藥,如冬月之用麻黃,氣虛者尤不可多服。而今人不知暑傷元氣,不拘有病無病,概用代茶,謂能闢暑,真癡前說夢也。且其性溫,不可熱飲,反致吐逆。飲者惟宜冷服,則無拒格之患。其治水之功果有奇效。

白話文:

如果使用香薷這種藥物,是重用發汗藥,而且還會導致人體熱度過高。香薷是夏天用來發汗的藥物,就像冬天用麻黃一樣,體質虛弱的人尤其不能服用太多。然而現在的人不知道夏天會傷元氣,無論有沒有生病,都普遍將香薷當成茶來喝,認為能消暑,真是荒謬至極。而且香薷性溫,不能熱飲,反而會導致嘔吐、噁心。飲用香薷只能冷飲,這樣纔不會造成不適。它的利尿功效確實很顯著。

一士妻自腰以下胕腫,面目亦腫,喘急欲死,不能伏枕,大便溏泄,小便短少,服藥罔效。時珍診其脈沉而大,沉主水,大主虛,乃病後冒風所致,是名風水也。用《千金》神秘湯加麻黃,一服喘定十之五。再以胃苓湯吞深師薷術丸,二日小便長,腫消十之七,調理數日全安。

白話文:

一位婦人的腰部以下腫脹,臉也腫了,喘得很急,好像快死了,無法伏在枕頭上,大便稀溏,小便短少,服了藥也不見效。李時珍診斷她的脈象沉重而大,沉脈主水,大脈主虛,這是病後受到風邪引起的,叫做和風水。李時珍使用《千金翼方》中的神祕湯,加上麻黃,第一服藥後喘氣就減輕了五分之二。再用胃苓湯送服深師薷術丸,兩天后小便增多,腫脹消退了五分之七,調理數天後就完全康復了。

益見古人方皆有至理,但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而已。

【附方】舊四,新六。

白話文:

內容顯示古代人的方劑都蘊含著道理,但領悟並靈活應用的關鍵在於個人。

【附註方劑】古方四個,新方六個。

一切傷暑:《和劑局方》香薷飲:治暑月臥濕當風,或生冷不節,真邪相干,便致吐利,或發熱頭痛體痛,或心腹痛,或轉筋,或乾嘔,或四肢逆冷,或煩悶欲死,並主之。用香薷一斤,厚朴(薑汁炙)、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銼散。每服五錢,水二盞,酒半盞,煎一盞,水中沉冷,連進二服立效。《活人書》:去扁豆,入黃連四兩,薑汁同炒黃色用。

白話文:

一切傷暑:《和劑局方》香薷飲:治療暑月臥在潮濕通風處,或飲食生冷不節制,正邪相互作用,因而導致嘔吐、腹瀉或發熱、頭痛、全身疼痛、或心腹疼痛、或肌肉痙攣、或乾嘔、或四肢冰冷、或煩悶欲死等症狀,該方均可治療。使用香薷一斤,厚朴(用薑汁烤過)、白扁豆(略微炒過)各半斤,切碎。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二碗,酒半碗,煎至一碗,加入水中冷卻後,連續服用兩次會有明顯效果。《活人書》:去除扁豆,加入四兩黃連,與薑汁一起炒至黃色服用。

水病洪腫:胡洽居士香薷煎:用干香薷五十斤(銼)。入釜中,以水淹過三寸,煮使氣力都盡,去滓澄之,微火煎至可丸,丸如梧子大。一服五丸,日三服,日漸增之,以小便利則愈。(蘇頌《圖經本草》)

白話文:

水腫病症:胡洽居士的香薷煎:使用五十斤乾香薷(切碎),放置鍋中,倒入超過三寸高的水煮至香薷氣味消失,將渣滓去除並澄清,用小火煎煮至可以製成藥丸,每個藥丸的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丸,每日服用三次,逐日逐漸增加藥量,直至小便通暢即可痊癒。(出自蘇頌《圖經本草》)

通身水腫:深師薷術丸:治暴水風水氣水,通身皆腫,服至小便利為效。用香薷葉一斤,水一斗,熬極爛去滓,再熬成膏,加白朮末七兩,和丸梧子大。每服十丸,米飲下,日五、夜一服。(《外臺秘要》)四時傷寒,不正之氣。用水香薷為末,熱酒調服一、二錢,取汗。(《衛生易簡方》)心煩脅痛,連胸欲死者。香薷搗汁一二升服。(《肘後》)

白話文:

全身水腫:

深師薷術丸:用於治療疾速開始的水腫、風水濕氣水腫、全身皆腫的症狀。服用至小便通暢為有效。

做法:

  1. 取香薷葉一斤,加上一斗水,熬煮至極爛,去掉雜質。

  2. 再熬煮成膏狀,加入白朮粉末七兩,混合攪拌,丸成梧桐子的大小。

  3. 每次服用十丸,用米湯送服,每天五次服藥,晚上一次。

四時感冒,非正氣:

  1. 將水香薷研磨成粉末。

  2. 用熱酒調和一至二錢,服用後發汗。

心煩脅痛,連胸欲死者:

  1. 將香薷搗碎,取汁一二升服用。

鼻衄不止:香薷研末,水服一錢。(《聖濟總錄》)舌上出血如鑽孔者。香薷煎汁服一升,日三服(《肘後方》)。

白話文:

鼻血不斷:香薷研磨成粉末,用開水送服一錢。(《聖濟總錄》)

舌頭出血好像鑽洞一樣。用香薷煮出的汁服一升,一天三次。(《肘後方》)

口中臭氣:香薷一把,煎汁含之。(《千金方》)

小兒發遲:陳香薷二兩,水一盞,煎汁三分,入豬脂半兩,和勻,日日塗之。(《永類鈐方》)

白禿慘痛:即上方入胡粉,和塗之。(《子母秘錄》)

白話文:

口臭:香薷一把,煎成汁液,含在口中。(《千金方》)

小兒生長發育遲緩:陳香薷二兩,水一盞,煎成汁液的三分之一,加入豬脂半兩,均勻攪拌,每日塗抹。(《永類鈐方》)

白禿瘡痛:使用上述方劑加入胡粉,攪拌均勻塗抹。(《子母祕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