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四卷 (27)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四卷 (27)

1. 藿香

(宋《嘉祐》)

【校正】承曰:宜入草部。

【釋名】兜婁婆香。

白話文:

【校正】承(指編輯者)說:應編入草部。

【釋名】兜婁婆香。

時珍曰:豆葉曰藿,其葉似之,故名。《楞嚴經》云:壇前以兜婁婆香煎水洗浴。即此。《法華經》謂之多摩羅跋香,《金光明經》謂之缽怛羅香,皆兜婁二字梵言也。涅槃又謂之迦算香。

白話文:

李時珍說:豆葉叫做藿,它的葉子相似於藿,所以取名為藿。在《楞嚴經》中記載:把壇前以兜婁婆香煎水洗浴。就是這個藿(香)。在《法華經》中稱呼它為多摩羅跋香,《金光明經》中稱呼它為缽怛羅香,都是兜婁這個梵文的音譯。在《涅槃經》中又稱之為迦算香。

【集解】禹錫曰:按《南州異物志》云:藿香出海邊國,形如都梁,葉似水蘇,可著衣服中。嵇含《南方草木狀》云:出交阯、九真、武平、興古諸地,吏民自種之,榛生,五、六月採,曬乾乃芬香。

白話文:

【註解】禹錫說:根據《南州異物志》的記載:藿香產自海邊國家,外形像都梁(一種草藥),葉子像水蘇(一種水生植物),可以放在衣服中。嵇含在《南方草木狀》中說:藿香產自交趾、九真、武平、興古等地,當地官員和百姓都會種植它。藿香是一種野生植物,在五、六月份採摘,曬乾後就會散發出香味。

頌曰:藿香嶺南多有之,人家亦多種。二月生苗,莖梗甚密,作叢,葉似桑而小薄,六月、七月採之,須黃色乃可收。《金樓子》及《俞益期箋》皆云:扶南國人言五香共是一木。其根是旃檀,節是沈香,花是雞舌,葉是藿香,膠是熏陸。故本草以五香共條,義亦出此。今南中藿香乃是草類,與嵇含所說正相符合。

白話文:

頌詞中說:藿香在嶺南多有,家家戶戶都種植。二月生苗,莖稈很密,長成叢狀,葉子像桑葉但更小更薄。在六、七月採收,等到葉子變黃色就可以收穫了。《金樓子》及《俞益期箋》都說:扶南國的人說,五種香氣其實來自同一棵樹。它的根是旃檀木,根節處是沉香,花是雞舌香,葉是藿香,樹脂是燻陸香。所以本草把五種香氣放在一起論述,其意義也出於此。現在南方種植的藿香是一種類草本植物,與嵇含所說的正相吻合。

范曄《合香方》云:零藿虛燥。古人乃以合薰香,即此扶南之說,似涉欺罔也。

白話文:

零陵香和藿香能治療虛勞和乾燥。古人因此用它們合成薰香,這就是扶南國的說法。這似乎有點欺騙的意味。

時珍曰:藿香方莖有節中虛,葉微似茄葉。潔古、東垣惟用其葉,不用枝梗。今人並枝梗用之,因葉多偽故耳。《唐史》云:頓遜國出藿香,插枝便生,葉如都梁者,是也。劉欣期《交州記》,言藿香似蘇合香者,謂其氣相似,非謂形狀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藿香枝莖有節,中間是空的,葉子略微像茄子的葉子。劉潔古、張元素只用藿香的葉子,不用它的枝梗。現在的人們連枝梗都用,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市面上的藿香味葉子有太多假貨了。《唐史》記載:頓遜國出產藿香,扦插就很容易活,葉子像都梁,是說這個品種的藿香。劉欣期的《交州記》說藿香像蘇合香,是指氣味相似,而不是形狀相似。

枝葉

【氣味】辛,微溫,無毒。

元素曰:辛、甘。又曰:甘、苦,氣厚味薄,浮而升,陽也。

杲曰:可升可降,陽也。入手、足太陰經。

白話文:

氣味: 辛辣,微溫,沒有毒性。

元素: 元素論說它有辛辣、甘甜的味道。另一種說法是:甘甜、苦澀的味道,氣味強勁、味道淡薄,浮揚而上升,屬陽。

杲氏論: 可以升發,也可以下降,屬陽。歸入手太陰肺經和足太陰脾經。

【主治】風水毒腫,去惡氣,止霍亂心腹痛(《別錄》)。脾胃吐逆為要藥(蘇頌)。助胃氣,開胃口,進飲食(元素)。溫中快氣,肺虛有寒,上焦壅熱,飲酒口臭,煎湯漱口(好古)。

白話文:

【主治】風水毒腫,去除體內的邪氣,止霍亂、腹痛(《別錄》)。脾胃吐逆的有效藥物(蘇頌)。幫助胃氣,增進食慾,促進消化(元素)。溫暖中焦,治療因肺虛引起的寒症,上焦壅熱,飲酒口臭,可用煎汁漱口(好古)。

【發明】杲曰:芳香之氣助脾胃,故藿香能止嘔逆,進飲食。好古曰:手、足太陰之藥。故入順氣烏藥散,則補肺;入黃耆四君子湯,則補脾也。

白話文:

【解釋】杲說:芳香的氣味可以幫助脾胃,所以藿香能夠止嘔逆,讓人想進食。好古說:手、足太陰經的藥物。所以入順氣烏藥散,就能補肺;入黃芪、四君子湯,就能補脾。

【附方】新六。升降諸氣:藿香一兩,香附(炒)五兩,為末,每以白湯點服一錢。(《經效濟世方》)霍亂吐瀉垂死者,服之回生。用藿香葉陳皮各半兩,水二盞,煎一盞,溫服。(《百一選方》)暑月吐瀉:滑石(炒)二兩,藿香二錢半,丁香五分為末。每服一二錢,淅米泔調服。

白話文:

【附方】新六種藥方。升降各種氣:藿香一兩,香附(炒過)五兩,研磨成細末,每次用白開水送服一錢。(出自《經效濟世方》)霍亂吐瀉垂危的人,服用後可起死回生。用藿香葉、陳皮各半兩,水二盞,煎至一盞,溫服。(出自《百一選方》)暑月吐瀉:滑石(炒過)二兩,藿香二錢半,丁香五分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二錢,用米漿調服。

(禹講師《經驗方》)胎氣不安,氣不升降,嘔吐酸水。香附、藿香、甘草二錢。為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沸湯調服之。(《聖惠》)香口去臭:藿香洗淨,煎湯,時時噙漱。(《摘玄方》)

白話文:

(禹講師《經驗方》)懷孕期間胎動不安,氣息上不去下不來,嘔吐酸水。用香附、藿香、甘草各二錢。磨成粉末。每次服二錢,加少許鹽,用沸水調和服用。(《聖惠方》)除去口臭:將藿香洗淨,煎湯,隨時含漱。(《摘玄方》)

冷露瘡爛:藿香葉、細茶等分,燒灰,油調塗葉上,貼之。(《應驗方》)

白話文:

長出爛瘡的冷露瘡:藿香葉、細茶各取一半,燒成灰,用油調和塗抹在葉子上,貼在患處。(《應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