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四卷 (26)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四卷 (26)

1. 迷迭香

(《拾遺》)

【集解】藏器曰:《廣志》云:出西海。《魏略》云:出大秦國。

白話文:

【集解】《藏器》記載:《廣志》說:西海出產。 《魏略》說:大秦國出產。

時珍曰:魏文帝時,自西域移植庭中,同曹植等各有賦。大意其草修干柔莖,細枝弱根。繁花結實,嚴霜弗凋。收採幽殺,摘去枝葉。入袋佩之,芳香甚烈。與今之排香同氣。

白話文:

李時珍說:魏文帝的時候,從西域移植到宮廷中,像曹植等人都各作賦頌揚它。大意是:它的草莖柔嫩,枝細根弱。繁花結實,嚴冬霜雪也不會凋零。採收時,在幽暗中將它斬殺、摘除枝葉。放進袋子裡佩戴在身上,芳香十分濃烈。與現在的排香氣味相同。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惡氣,令人衣香,燒之去鬼(藏器)。

珣曰:性平不溫。合羌活為丸,燒之,闢蚊蚋。

白話文: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驅散惡氣,讓人衣衫留香,燃燒後可以驅鬼(安撫不安的靈魂)。

珣曰:其性質平和,不溫不熱。與「羌活」合製成丸狀,燃燒後可以驅除蚊蟲。

2. 䔾車香

(《拾遺》)

【集解】藏器曰:《廣志》云:䔾車香生徐州,高數尺,黃葉白花。《爾雅》:䔾車,乞輿。郭璞云:香草也。

珣曰:生海南山谷。《齊民要術》云:凡諸樹木蟲蛀者。煎此香冷淋之,即闢也。

時珍曰:《楚詞》:畦留夷與䔾車。則昔人常栽蒔之,與今蘭香、零陵相類也。

【氣味】辛,溫,無毒。珣曰:微寒。

【主治】鬼氣,去臭,及蟲魚蛀蠹(藏器)。治霍亂,辟惡氣,薰衣佳(珣)。

白話文:

【集解】

藏器(一本中藥書)說:《廣志》(一本古籍)記載:䔾車香生長在徐州,高達數尺,葉子是黃色的,花是白色的。《爾雅》(一本古籍)記載:䔾車,又名乞輿。郭璞(晉朝學者)說:這是一種香草。

珣(一位中醫師)說:䔾車香生長在海南的山谷。《齊民要術》(一本農書)記載:凡是樹木遭受蟲蛀。煎煮這種香草,變涼後淋在樹上,就能驅蟲。

李時珍(明朝醫學家)說:《楚辭》記載:畦留夷與䔾車。可見古代人常常種植它們,與現在的蘭花、零陵香類似。

【氣味】

辛辣,溫和,無毒。珣(一位中醫師)說:微寒。

【主治】

驅除鬼氣,消除臭味,以及蟲魚蛀蝕(藏器)。治療霍亂,驅除邪惡之氣,薰香衣物有益(珣)。

3. 艾納香

(宋《開寶》)

白話文:

宋《開寶》

人之身體欲得全而無患,莫若安和。雖遇寒暑風雨,其氣和暢,血脈調適。切不可勞心過度,損耗精神。倘或精神不和,則氣之升降出入不調,血脈不順,疾病四起。故云:「憂則氣結,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喜怒哀樂,皆致病也。

凡人飲食宜潔淨,不淨之物不可食。又不可饑飽失宜,勿暴飲暴食。凡動用筋力,須先伸展肢節,不可徒勞傷身。凡室屋宜燥浄,出入宜避風寒,庶免疾病。

若遇疾病,宜早治之。輕則針藥已可,重則非針藥所能治。凡病之榮衛氣血,皆受臟腑所主,故治病必先究其臟腑。如治風寒,則迎風先固臟腑。如患寒熱,則治之以涼藥。如患濕病,則治之以燥藥。

病之有形者,宜早刺放血,不可遲疑。病之無形者,宜早服藥,不可遲延。凡病之寒熱痛癢,皆有定法。如熱則發赤,寒則發青,痛則紅腫,癢則生疹。

治病之法,宜辨其虛實,不可誤用藥餌。如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如寒者溫之,熱者涼之。如風者汗之,濕者燥之。

凡治病之法,皆有定法。如風寒之病,宜用辛溫發散之藥。如濕熱之病,宜用苦寒清熱之藥。如虛損之病,宜用甘溫補益之藥。如瘀血之病,宜用活血化瘀之藥。

凡病之重輕,皆有徵兆。如病重則脈亂,神昏,汗出,惡寒。如病輕則脈和,神清,汗出,惡熱。

凡人治病,不可諱疾忌醫。若諱疾忌醫,則病癒難治。故云:「小病不治,成大病。」凡人治病,宜早治之,不可遲疑。故云:「早治一病,勝於千金。」

【集解】志曰:《廣志》云:艾納出西國,似細艾。又有松樹皮上綠衣,亦名艾納,可以和合諸香,燒之能聚其煙,青白不散,而與此不同。

白話文:

【註解】張機說:《廣志》記載:艾納產自西域,類似細艾。還有一種松樹皮上的綠色苔蘚,也叫艾納,可以和各種香料混合,燃燒時煙霧濃鬱,青白不散,與此艾納不同。

禹錫曰:案《古樂府》云:行胡從何方?列國持何來?氍毹𣯚𣰆五木香,迷迭艾納及都梁。是也。

白話文:

禹錫說:根據《古樂府》記載:行胡從哪個方向來?列國都攜帶了什麼香料來?氍毹、𣯚𣰆、五木香、迷迭、艾納和都梁。是這樣的。

【氣味】甘,溫、平,無毒。

白話文:

味道:甘甜 性味:溫和平和 毒性:無毒

【主治】去惡氣殺蟲,主腹冷泄痢(志)。傷寒五泄,心腹注氣,止腸鳴,下寸白,燒之闢瘟疫,合蜂窠浴腳氣良(珣)。治癬闢蛇(藏器)。

白話文:

【主治】去除邪惡之氣,殺死蟲子,主治腹冷泄瀉,傷寒五泄,心腹疼痛脹氣,停止腸鳴音,排泄出寸白(一種白色的糞便),焚燒它可以闢除瘟疫。它也可以和蜂巢一起煎煮,用來洗腳,可以治療腳氣(腳癬)。它還可以治癬和預防蛇咬傷。

4. 兜納香

(《海藥》)

【集解】珣曰:案《廣志》云:出西海剽國諸山。《魏略》云:出大秦國。草類也。

【氣味】辛,平,無毒。藏器曰:甘,溫。

白話文:

【集解】珣說:查閱《廣志》記載:產於西海剽國諸山。《魏略》記載:產於大秦國。屬於草類。

【氣味】辛辣,性平,無毒。藏器說:甘甜,性溫。

【主治】溫中,除暴冷(藏器)。惡瘡腫瘻,止痛生肌,併入膏用。燒之,闢遠近惡氣。帶之夜行,壯膽安神。與茅香、柳枝煎湯浴小兒,易長(李珣)。

白話文:

【主治】溫暖中焦、除暴冷(預防疾病)。惡性瘡腫、腫瘤、膿腫,止痛生肌,還可以加入膏藥中使用。焚燒,可以清除遠近的惡氣。攜帶在身上夜行,可以壯膽安神。用茅香、柳枝與艾絨煎湯給小孩子洗澡,可以促進生長(李珣)。

5. 線香

(《綱目》)

白話文:

《本草綱目》

原文:

[枸杞]:味甘、性平。補腎益精、養肝明目、潤肺止咳。

[人蔘]:味甘、微苦,性溫。大補元氣、益智安神、強身健體。

[黨蔘]:味甘、性平。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止渴生津。

[黃芪]:味甘,性溫。補氣固表、利水消腫、託毒生肌。

[當歸]:味甘、辛,性溫。補血和血、活血化瘀、潤腸通便。

[川芎]:味辛,性溫。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祛風止癢。

[白芍]:味酸、甘,性平。養血調經、止痛安胎、斂陰降火。

[生地黃]:味甘、苦,性寒。滋陰清熱、補血涼血、生津止渴。

[麥冬]:味甘,性寒。養陰潤肺、清心安神、除煩止咳。

[甘草]:味甘,性平。補中益氣、和胃止痛、清熱解毒。

【集解】時珍曰:今人合香之法甚多,惟線香可入瘡科用。其料加減不等,大抵多用白芷、芎藭、獨活甘松、三柰、丁香藿香藁本高良薑角茴香、連喬、大黃黃芩、柏木、兜婁香末之類,為末,以榆皮面作糊和劑,以唧筩笮成線香,成條如線也。亦或盤成物象字形,用鐵銅絲懸爇者,名龍掛香。

白話文:

【集解】李時珍說:現在人們配製香料的方法很多,只有線香可以入瘡瘍科,配製方法沒有定法,大致上多用白芷、川芎、獨活、甘松、三奈、丁香、藿香、藁本、高良薑、角茴香、連翹、大黃、黃芩、柏木、兜婁香末等藥物,將它們研成細末,用榆皮粉做糊劑和在一起,用唧筒擠壓成線香,線香成形後如線一般。也有人將線香盤成各種形狀或字形,用鐵絲或銅絲懸掛起來焚燒,這種線香叫做龍掛香。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熏諸瘡癬(時珍)。

【附方】新一。

白話文: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燻治各種瘡癬(李時珍)。

**附方:**一種。

楊梅毒瘡:龍掛香、孩兒茶、皂角子各一錢,銀硃二錢,為末,紙卷作捻,點燈置桶中,以鼻吸菸,一日三次,三日止。內服解毒藥,瘡即干。(《集簡方》)

白話文:

楊梅毒瘡的治療方法:龍掛香、孩兒茶、皁角子各一錢,銀硃二錢,研磨成細末,用紙捲成捻子,點燃後放在桶中,用鼻子吸煙,每天三次,連續三天。同時服用解毒藥物,瘡就會乾燥消退。(《集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