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三卷 (8)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三卷 (8)

1. 獨活

(《本經》上品)

白話文:

《本經》上品

  • 石膏:味辛寒,主骨熱節間 spaces spaces spaces 間 spaces spaces 中 spaces 節 spaces spaces 痛 spaces spaces,去 spaces spaces 大 spaces spaces 熱 spaces spaces, spaces spaces 出 spaces spaces 汗 spaces spaces。
  • 甘草:味甘平,主 spaces spaces 補 spaces spaces 中 spaces spaces,和 spices spices 百 spices spices 藥 spaces spaces, spaces spaces 解 spaces spaces 毒 spaces spaces。
  • 黃芩:味苦寒,主心中 spaces spaces 熱 spaces spaces,心 spaces spaces 煩 spaces spaces,不得 spaces spaces 臥 spaces spaces。
  • 防風:味辛溫,主風寒 spaces spaces spaces 濕 spaces spaces 痹 spaces spaces,四 spaces spaces 支 spaces spaces 不 spaces spaces 利 spaces spaces。
  • 荊芥:味辛溫,主太陽 spaces spices 頭 spaces spaces 風 spaces spices,身 spaces spaces 熱 spaces spices,骨 spaces spices 節 spaces spices 痛 spaces spices,去 spaces spaces 大 spaces spices 汗 spaces spices。
  • 蒼耳子:味辛溫,主 spaces spaces 喉 spaces spaces 痹 spaces spaces,頭 spaces spaces 風 spaces spaces,目 spaces spaces 淚 spaces spaces 出 spaces spaces,取 spaces spaces 耳 spaces spaces 中 spaces spaces 白 spaces spaces 汁 spaces spaces,滴 spaces spaces 入 spaces spaces 耳 spaces spaces 中 spaces spaces。
  • 人參:味甘平,主補 spaces spaces 五 spaces spaces 臟 spaces spaces,安 spaces spaces 神 spaces spaces,定 spaces spaces 魂 spaces spaces魄 spaces spaces。
  • 地黃:味甘寒,主補 spaces spaces 五 spaces spaces 臟 spaces spaces,益 spaces spaces 精 spaces spaces 血 spaces spaces,止 spaces spaces 渴 spaces spaces。
  • 熟地黃:味甘寒,主 spaces spaces 補 spaces spaces 五 spaces spaces 臟 spaces spaces,益 spaces spaces 精 spaces spaces 血 spaces spaces,生 spaces spaces 津 spaces spaces液 spaces spaces,止 spaces spaces 渴 spaces spaces。
  • 白芍藥:味酸寒,主 spaces spaces 和 spaces spaces 營 spaces spaces 衛 spaces spaces,斂 spaces spaces 汗 spaces spaces,生 spaces spaces 津 spaces spaces液 spaces spaces,止 spaces spaces 渴 spaces spaces。
  • 當歸:味甘辛溫,主補 spaces spaces 血 spaces spaces,行 spaces spaces 血 spaces spaces,調 spaces spaces 經 spaces spaces,止 spaces spaces 痛 spaces spaces。

【釋名】羌活(《本經》)、羌青(《本經》)、獨搖草(《別錄》)、護羌使者(《本經》)、胡王使者(《吳普》)、長生草。弘景曰:一莖直上,不為風搖,故曰獨活。《別錄》曰:此草得風不搖,無風自動,故名獨搖草。大明曰:獨活,是羌活母也。

白話文:

【名稱解釋】羌活(《本經》)、羌青(《本經》)、獨搖草(《別錄》)、護羌使者(《本經》)、胡王使者(《吳普》)、長生草。陶弘景說:獨活的莖直直向上生長,風吹不搖動,所以稱它為「獨活」。《別錄》記載:這種草遇到風時不會搖動,沒有風時卻自動搖動,因此得名「獨搖草」。大明說:獨活是羌活的母本。

時珍曰:獨活以羌中來者為良,故有羌活、胡王使者諸名,乃一物二種也。正如川芎、撫芎,白朮蒼朮之義,入用微有不同,後人以為二物者,非矣。

白話文:

李時珍說:獨活以羌地出產的為佳,所以有羌活、胡王使者等別名,其實是一物兩種。就像川芎、撫芎,白朮、蒼朮一樣,在藥用上略有差異,但後人認為是兩種藥物,這是錯誤的。

【集解】《別錄》曰:獨活,生雍州川穀,或隴西南安。二月、八月採根,曝乾。

白話文:

【集解】《別錄》記載:獨活生長在雍州的山谷中,或是在隴西和南安。於二、八月採收根部,曬乾後使用。

弘景曰:此州郡縣並是羌地。羌活形細而多節軟潤,氣息極猛烈。出益州、北都、西川者為獨活,色微白,形虛大,為用亦相似而小不如。至易蛀,宜密器藏之。頌曰:獨活、羌活,今出蜀漢者佳。春生苗,葉如青麻。六月開花作叢,或黃或紫。結實時葉黃者,是夾石上所生;葉青者,是土脈中所生。

白話文:

陶弘景說:益州、北都、西川是羌活的主產區,它是產自羌地的。羌活枝形細長、節多柔軟,氣味極其辛烈。產自益州、北都、西川的羌活叫做獨活,顏色略微發白,枝形空疏粗大,用處與羌活相似,但效果略遜一籌。獨活很容易被蛀蟲蛀蝕,因此應該用嚴密的器皿收藏。頌詞說:獨活、羌活,如今產於蜀漢的品質最好。春天長出幼苗,葉子像青麻。六月開花,花朵叢生,顏色有黃色或紫色。結果時葉子發黃的,是生長在山石夾縫中的;葉子翠綠的,是生長在土脈中的。

《本經》云二物同一類。今人以紫色而節密者,為羌活;黃色而作塊者,為獨活。而陶隱居言獨活色微白,形虛大,用與羌活相似。今蜀中乃有大獨活,類桔梗而大,氣味亦不與羌活相類,用之微寒而少效。今又有獨活,亦自蜀中來,類羌活,微黃而極大,收時寸解干之,氣味亦芳烈,小類羌活,又有槐葉氣者,今京下多用之,極效驗,意此為真者。而市人或擇羌活之大者為獨活,殊未為當。

白話文:

《本經》上說,羌活和獨活屬於同一類。現在,人們把紫色的、節密的就是羌活。黃色的、結塊的叫做獨活。陶隱居說獨活的顏色微白,形狀空虛鬆大,用法與羌活相似。現在蜀中有一種大獨活,很像桔梗而大,氣味也不同於羌活,用它只能微寒而功效很差。現在還有一種獨活,也産於蜀中,很像羌活,微黃而極大,採收時切成一寸一段曬乾,氣味也很芳香強烈,形狀小巧很像羌活,還有帶有槐葉香氣的,現在京師中多用這種,功效非常明顯,想見到這種纔是真的。可是市面上的商人,常常選擇羌活中最大的,當作獨活賣,實在是不妥當。

大抵此物有兩種:西蜀者,黃色,香如蜜;隴西者,紫色,秦隴人呼為山前獨活。古方但用獨活,今方既用獨活,而又用羌活,茲為謬矣。機曰:《本經》獨活一名羌活,本非二物。後人見其形色氣味不同,故為異論。然物多不齊,一種之中自有不同。仲景治少陰所用獨活,必緊實者;東垣治太陽所用羌活,必輕虛者。

白話文:

大致可分為兩種:蜀地產的獨活,黃色,香氣似蜜;隴西產的獨活,紫色,秦隴人稱之為山前獨活。古書藥方中僅使用獨活,而現在藥方卻既用獨活又用羌活,這是錯誤的。仲景說:《本經》中的獨活也稱羌活,本就不是兩種東西。後來的人因其外型、顏色、氣味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見解。然而很多東西都存在差異,同種物中自然也有不同。仲景治療少陰病時所用的獨活,一定是緊實的;東垣治療太陽病時所用的羌活,一定是輕虛的。

正如黃芩,取枯飄者,名片芩,治太陰;條實者,名子芩,治陽明之義同也。況古方但用獨活無羌活,今方俱用,不知病宜兩用耶?抑未之考耶?

白話文:

就如同黃芩,採摘枯枝上飄落的,稱之為「片芩」,用於治療太陰證;枝條上實體的,稱之為「子芩」,用於治療陽明證,道理是一樣的。況且古老的方劑只使用獨活而不用羌活,現在的方劑卻都使用,不知道這種情況到底是病情適合同時使用兩種藥,還是沒有經過考證呢?

時珍曰:獨活、羌活乃一類二種,以他地者,為獨活;西羌者,為羌活,蘇頌所說頗明。按:王貺《全生指迷方》云:羌活,須用紫色有蠶頭鞭節者。獨活,是極大羌活有臼如鬼眼者,尋常皆以老宿前胡為獨活者,非矣。近時江淮山中出一種土當歸,長近尺許,白肉黑皮,氣亦芬香,如白芷氣,人亦謂之水白芷,用充獨活,解散亦或用之,不可不辨。

白話文:

時珍說:獨活和羌活是同一類的兩種藥材,生長在其他地區的叫做獨活,生長在西羌地區的叫做羌活,蘇頌的說法很清楚。王鏜在《全生指迷方》中說:羌活,必須使用呈紫色的,有蠶頭狀鞭節的。獨活是極大的羌活,有像鬼眼睛一樣的臼,通常人們都把老的、陳年的前胡當做獨活,這是錯誤的。最近,江淮山區出產一種土當歸,長約一尺左右,白肉黑皮,氣味也芬芳,像白芷的氣味,人們也把它叫做水白芷,用來代替獨活,偶而也會用在藥方中,不可混淆。

【修治】斅曰:採得細銼,以淫羊藿拌,蒸二日,曝乾,去藿用,免煩人心。

時珍曰:此乃服食家治法,尋常去皮或焙用爾。

【氣味】苦、甘,平,無毒。《別錄》曰:微溫。權曰:苦、辛。

白話文:

修治

採得細小的(淫羊藿),切成碎末,加入淫羊藿拌勻,蒸煮兩日,曬乾,去除淫羊藿,避免妨礙服用。

時珍說:這是服用者的調理方法,平時可以去皮或用火烤製。

氣味

苦、甘,性平,無毒。《別錄》說:微溫。權說:苦、辛。

元素曰:獨活微溫,甘、苦、辛,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足少陰行經氣分之藥。羌活性溫,辛苦,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手足太陽行經風藥,併入足厥陰、少陰經氣分。

白話文:

元素說:獨活微溫,味道甘苦辛,氣味都較清淡,能夠升騰而浮起,屬於陽性,用於行經氣分的足少陰經藥物。羌活微溫,味道辛苦,氣味都較清淡,能夠升騰而浮起,屬於陽性,用於行經風藥的手足太陽經,而且還兼入足厥陰、少陰經氣分。

之才曰:豚實為之使。弘景曰:藥無豚實,恐是蠡實也。

白話文:

內容是:蟲才名為豚實。陶弘景說:藥物中沒有豚實,恐怕是蠡實。

【主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奔豚癇痙,女子疝瘕。久服輕身耐老(《本經》)。療諸賊風,百節痛風,無問久新(《別錄》)。獨活:治諸中風濕冷,奔喘逆氣,皮膚苦癢,手足攣痛勞損,風毒齒痛。羌活:治賊風失音不語,多癢,手足不遂,口面喎斜,遍身𤸷痹、血癩(甄權)。

白話文:

【主治】治療風邪侵襲、金瘡止痛、奔豚癇痙以及婦女疝瘕(睪丸囊腫)。長期服用可使身體輕便,延緩衰老(《本經》)。治療各種怪異的風病,百節風濕疼痛,不論病史長短(《別錄》)。獨活:治療各種中風引起的風濕冷,奔馳喘息、逆氣,皮膚瘙癢,手足攣痛、勞損,風毒引起的牙痛。羌活:治療怪異風病引起的失音不語,皮膚奇癢,手足不遂,口面歪斜,遍身麻木、血癩(麻風病)(甄權)。

羌、獨活:治一切風並氣,筋骨攣拳,骨節痠疼,頭旋目赤疼痛,五勞七傷,利五臟及伏梁水氣(大明)。治風寒濕痹,痠痛不仁,諸風掉眩,頸項難伸(李杲)。去腎間風邪,搜肝風,瀉肝氣,治項強、腰脊痛(好古)。散癰疽敗血(元素)。

白話文:

羌活、獨活:治療一切風寒濕氣引起的疾病,包括筋骨攣縮、骨節痠痛、頭暈目赤疼痛、五勞七傷,以及伏梁水氣和大明水氣。治療風寒濕痹,痠痛不仁,諸多風疾引起的頭暈目眩,以及頸項難以伸展。去除腎間風邪,搜肝風,瀉肝氣,治療項強、腰脊痛。散癰疽敗血。

【發明】恭曰:療風,宜用獨活;兼水,宜用羌活。

白話文:

發明:恭謹地說,治療風症,宜用獨活;兼有水症,宜用羌活。

劉完素曰:獨活不搖風而治風,浮萍不沉水而利水,因其所勝而為制也。張元素曰:風能勝濕,故羌活能治水濕。獨活與細辛同用,治少陰頭痛,頭運目眩,非此不能除;羌活與川芎同用,治太陽、少陰頭痛,透關利節,治督脈為病,脊強而厥。好古曰:羌活乃足太陽、厥陰、少陰藥,與獨活不分二種。

白話文:

劉完素說:只有獨活才能不搖動風而治療風病,浮萍並不生長在水中卻能利水,因為它們是根據自己的特性來發揮作用的。張元素說:風能勝濕,所以羌活能治療水濕病。獨活與細辛一起使用,治療少陰頭痛,頭暈目眩,除了這兩味藥,其他藥物都無法治癒;羌活與川芎一起使用,治療太陽、少陰頭痛,疏通關節,治療督脈病症,背部僵硬而四肢厥冷。好古說:羌活屬於足太陽、厥陰、少陰藥物,與獨活不能分為兩種。

後人因羌活氣雄,獨活氣細。故雄者,治足太陽風濕相搏,頭痛、肢節痛、一身盡痛者,非此不能除,乃卻亂反正之主君藥也。細者,治足少陰伏風,頭痛、兩足濕痹、不能動止者,非此不能治,而不治太陽之證。時珍曰:羌活、獨活皆能逐風勝濕,透關利節,但氣有剛、劣不同爾。

白話文:

後人因為羌活的藥性強勁,獨活的藥性較平和。所以強勁的羌活,可以治療足太陽經風濕互搏,引起的頭痛、四肢關節疼痛、全身疼痛的病症,非此藥不能治癒,是治療該病的主藥。平和的獨活,可以治療足少陰經伏風引起的頭痛、雙腳濕痹、不能活動的病症,非此藥不能治癒,但不治太陽經的病症。時珍說:羌活、獨活都能祛風勝濕,通關利節,但藥性有剛烈、平和的不同罷了。

《素問》云:從下上者,引而去之。二味苦辛而溫,味之薄者,陰中之陽,故能引氣上升,通達周身,而散風勝濕。按文系曰:唐劉師貞之兄病風,夢神人曰:但取胡王使者浸酒服,便愈。師貞訪問,皆不曉。復夢其母曰:胡王使者,即羌活也。求而用之,兄疾遂愈。嘉謨曰:羌活,本手足太陽表裡引經之藥,又入足少陰、厥陰。

白話文:

《素問》中說:治療下部病症需要從下往上引經拔毒。中藥中有兩種既苦且辛又溫熱的藥物,味道苦而清淡的藥物能引導陰經之血上升,通達全身,同時散發風寒濕邪。

《文系》中記載:唐朝劉師貞的哥哥患了風病,夢見神仙對他說:「只要喝羌活浸的酒,就可以治好病。」劉師貞詢問了很多人,都沒人知道羌活是什麼。後來他又夢見自己的母親,母親告訴他說:「羌活就是羌族進貢的使者。」劉師貞找到羌活後,哥哥的病果然好了。

嘉謨說:羌活藥理主要為引經拔毒,通達手足太陽表裡,另外也能通達足少陰、足厥陰經。

名列君部之中,非比柔懦之主。小無不入,大無不通。故能散肌表八風之邪,利周身百節之痛。

【附方】舊八,新七。

中風口噤,通身冷,不知人。獨活四兩。好酒一升,煎半升服。(《千金方》)

白話文:

名列君部之中,並非柔弱的君主。小處無所不能入,大處無所不通。因此能驅散肌表遭受八風的邪氣,使周身百節的疼痛舒緩。

【附方】舊八,新七。

中風導致口不能言,全身發冷,失去意識。使用獨活四兩。取好酒一升,煎至半升,服用。(出自《千金方》)

中風不語:獨活一兩。酒二升,煎一升,大豆五合,炒有聲,以藥酒熱投,蓋之良久,溫服三合,未瘥再服。(陳延之《小品方》)熱風癱瘓,常舉發者。羌活二斤,構子一升。為末。每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廣濟方》)產後中風語澀,四肢拘急。羌活三兩。為末。每服五錢,酒、水各一盞,煎減半服。(《小品方》)

白話文:

中風不語:獨活一兩。酒二升,煎一升,大豆五合,炒有聲,以藥酒熱投,蓋之良久,溫服三合,未瘥再服。(陳延之《小品方》)

中風不語:獨活一兩。酒二升,煎一升,大豆五合,炒到有爆裂聲,以藥酒熱投,蓋之良久,溫服三合,未瘥再服。

熱風癱瘓,常舉發者。羌活二斤,構子一升。為末。每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廣濟方》)

熱風癱瘓,常舉發者。羌活二斤,構子一升。為末。每用酒服方寸匕,每日三服。

產後中風語澀,四肢拘急。羌活三兩。為末。每服五錢,酒、水各一盞,煎減半服。(《小品方》)

產後中風語澀,四肢拘急。羌活三兩。為末。每服五錢,酒、水各一盞,煎減半服。

產後風虛:獨活、白蘚皮各三兩,水三升,煮二升,分三服。耐酒者,入酒同煮。(《小品方》)產後腹痛:羌活二兩,煎酒服。(《必效方》)

白話文:

產後風虛:獨活、白蘚皮各三兩,加水三升,熬煮至二升,分三次服下。若是能喝得下酒的人,可以將藥材放入酒裡一起煮。 (出自《小品方》)

產後腹痛:羌活二兩,用酒煎煮之後服用。 (出自《必效方》)

產腸脫出:方同上。(《子母秘錄》)

白話文:

用上方的藥方。(出自《子母祕錄》,治療腸脫出)

妊娠浮腫:羌活、蘿蔔子同炒香,只取羌活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一日一服,二日二服,三日三服。乃嘉興主簿張昌明所傳。(許學士《本事方》)

白話文:

妊娠性水腫:把羌活和蘿蔔籽炒至芳香,只取羌活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酒調和服用,第一天服一劑,第二天服兩劑,第三天服三劑。這是嘉興主簿張昌明傳授的方子。(許學士《本事方》)

風水浮腫:方同上。歷節風痛:獨活、羌活、松節等分。用酒煮過,每日空心飲一杯。(《外臺秘要》)

白話文:

風水浮腫:方同上。歷節風痛:獨活、羌活、松節等分。用酒煮過,每天空腹喝一杯。(《外臺祕要》)

風牙腫痛:《肘後方》:用獨活煮酒,熱漱之。文潞公《藥准》:用獨活、地黃各三兩,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和滓溫服,臥時再服。

白話文:

風牙腫痛:《肘後方》:用獨活煮酒,用溫熱的酒漱口。《文潞公藥準》:用獨活、地黃各三兩,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一杯水煎服,連同藥渣溫服,睡覺前再服一次。

喉閉口噤:羌活三兩,牛蒡子二兩,水煎一鍾,入白礬少許,灌之取效。(《聖濟錄》)

白話文:

喉嚨閉塞,嘴巴緊閉:羌活三兩,牛蒡子二兩,用水煎煮一鍾,加入少許白礬,灌入服用,可以收到效果。(摘自《聖濟錄》)

睛垂至鼻:人睛忽垂至鼻,如黑角色,痛不可忍,或時時大便血出,名曰肝脹。用羌活煎汁,服數盞,自愈。(夏子益《奇疾方》)

白話文:

眼球下垂到鼻子:人的眼珠突然下垂到鼻子,就像黑色的果核,疼痛難忍,或者經常有大便出血,叫做肝臟腫脹。用羌活煎成汁液,喝幾杯,自然會痊癒。(夏子益《奇疾方》)

太陽頭痛:羌活、防風紅豆等分。為末,搐鼻。(《玉機微義》)

白話文:

太陽穴頭痛:羌活、防風、紅豆等量磨成細末,用鼻子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