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明廣

《子午流注說難》~ 上卷 (5)

回本書目錄

上卷 (5)

1. 手少陽三焦六腧穴

一、關衝(井穴)

部位,在無名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證治,口乾。頭痛。舌卷喉痹。霍亂。胸中氣噎不食。肘臂痛不能舉。目生翳膜。視物不明。

針灸,針入一分。留三呼。灸三壯。

按:關衝乃三焦手少陽所出之井穴。外關內關。別絡橫通。心包絡井穴曰中衝。心本藏之井曰少衝。此穴居少衝中衝之間。故曰關衝。

白話文:

關衝穴是三焦經手少陽之脈的第一個井穴。手少陽經的兩個主要穴位,外關穴和內關穴,都是橫向連接的。心包經的井穴是中衝穴,心經的井穴是少衝穴,關衝穴位於少衝穴和中衝穴的正中間,因此它叫做關衝穴。

二、液門(滎穴)

部位,在小指次指之間合縫處陷中。

證治,驚悸妄言。寒厥臂痛。不能自上下。痎瘧寒熱。頭痛。目眩赤澀。淚出。耳暴聾。咽外腫。牙齦痛。

針灸,針入二分。灸三壯。握拳取之。

按:液門乃三焦之滎穴。陽滎為水。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水之精謂之液。陽受氣於四末。故名其水穴曰液門。

白話文:

譯文:

液門穴,是三焦經的榮穴。陽滎為水。三焦是人體的排水官,水路由此排出。水的精華稱為液,陽氣從四肢末梢匯聚到這裡,因此把這個穴位稱為液門。

三、中渚(俞穴)

部位,在無名指小指本節後間陷中。液門後一寸。

證治,熱病汗不出。臂指痛不得屈伸。頭痛。目眩生翳。目不明。耳聾咽腫。久瘧。手臂紅腫。

針灸,針入三分。灸三壯。握拳取之。

按:中渚乃三焦所注之俞穴。若江之有渚。而居其中。故曰中渚。

四、陽池(原穴)

部位,在手腕上橫紋陷中。

證治,消渴口乾。煩悶。寒熱瘧。或因折傷手腕捉物不得。臂不能舉。

針灸,針入三分。不宜灸。

按:陽池乃手少陽三焦所過之原穴。手表腕上陷中。從無名指本節直摸至腕中心陷凹處。如池狀。故名陽池。下針時不可搖手。仰其指掌。則穴位明顯。

白話文:

陽池穴是手少陽三焦經的原穴,位於手背腕上,靠近手腕處的凹陷處,像是池子的形狀,故稱陽池。下針時,不要搖動手部,仰起手指和手掌,穴位就會很明顯。

五、支溝(經穴)

部位,在腕後三寸骨間陷中。

證治,熱病汗不出。肩臂酸重。脅腋痛。四肢不舉。霍亂嘔吐。口噤。暴喑。產後血暈。不省人事。

針灸,針入三分。灸七壯。

按:支溝乃三焦所行之經穴。穴前一寸有外關別絡。入手厥陰經。三焦水道流行至此。別有一分支之溝渠也。

六、天井(合穴)

部位,在肘外大骨之上陷中。

證治,咳嗽上氣。胸滿不得語。唾膿不嗜食。寒熱悽悽不得臥。驚悸悲傷。瘛瘲癲疾五癇。風痹頭頸肩背痛。耳聾目銳眥頰肘痛腫。臂腕不得捉物。及瀉一切瘰癧瘡腫疹。

白話文:

徵兆和治療,咳嗽胸悶,胸部脹滿、講不出話來。吐出膿痰,不愛吃東西。又怕冷又發熱,心悸恐懼,無法入睡。恐慌、傷心。癲癇、狂躁和其他痙攣。風濕痹痛、頭痛、頸痛、肩痛、背痛。耳聾、眼睛銳利、眼淚腫脹和麪頰腫脹。胳膊和手腕不能拿東西。並能緩解任何腫瘤、瘡、皮疹和瘡。

針灸,針入三分。灸三壯。

按:天井乃手少陽三焦經脈所入為合之土穴。穴在肘外大骨後上一寸兩筋骨罅間陷中。肘前五寸有穴。曰四瀆。溝瀆歸於下流。而天井獨居其上。蓋有用之水天一所生。蓄之井裡。以備生生化化之用。故曰天井。取穴時。先曲其肘。在大骨後一寸。穴位取定。令病人叉手按膝頭。乃進針。

白話文:

天井是手少陽三焦經脈進入的合土穴位。這個穴位在肘外的尺骨後方、一寸遠,位於兩條筋骨之間的凹陷處。四瀆穴在肘部前面五寸處,它像溝渠入海,只有天井穴獨自處在上面。這也因為四瀆穴所流的水來自上天,儲蓄於井中,用於萬物生育、生生不息。所以稱為天井穴。取穴時,先彎曲肘部,在尺骨後方一寸處找到穴位後,讓病人叉手按住膝蓋,然後進針。

2. 足少陽膽經六腧穴

一、竅陰(井穴)

部位,在第四指外側爪甲角。

證治,脅痛咳逆不得息。手足煩熱。汗不出。癰疽。口乾口痛。喉痹。舌強。耳聾。轉筋。肘不可舉。

針灸,針入一分。灸三壯。

按:竅陰乃足少陽膽所出之井穴。在足太陽之後。為手少陽三焦下俞之起點。少陽者一陽也。陽根於陰。故曰竅陰。頭完骨上亦有竅陰穴。乃手足少陽與足太陽之會。故同名竅陰。

白話文:

竅陰穴是足少陽膽經的原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之後。是手少陽三焦經的下俞穴的起點。少陽是指一陽,陽的根本在陰。所以叫竅陰。頭頂完骨上面也有竅陰穴。是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的交會穴。所以同名為竅陰。

二、俠谿(滎穴)

部位,在足小指次指歧骨間本節前陷中。

證治,胸脅支滿。傷寒熱病汗不出。目赤。頷腫。胸痛耳聾。

針灸,針入二分。灸三壯。

按:俠谿乃足少陽膽所溜之滎水穴。三焦下俞在此與足太陽足少陽交會。其穴位狹窄。故名俠谿。

三、臨泣(俞穴)

部位,在足小指次指本節後陷中去俠谿一寸五分。

證治,胸滿氣喘。目眩。心痛。缺盆中及腋下馬刀瘍瘻。周痹痛無常處。厥逆氣喘不能行。痎瘧日西發者胻酸灑淅振寒。婦人月經不調。季脅支滿。乳癰。

白話文:

症狀與治療:胸悶氣喘。頭暈目眩。心痛。肩胛骨之間和腋下長了毒瘡。全身關節疼痛,沒有固定部位。氣逆喘息,不能行走。瘧疾在日落時發作,身體痠痛,畏寒戰慄。婦女月經不調。肋骨下部位脹滿。乳腺炎。

針灸,針入二分。灸三壯。

按:臨泣乃足少陽所注之俞穴。足少陽頭部。有一臨泣穴。在目上入髮際五分。乃足少陽太陽陽維之會。取之可治目眩淚生翳諸證。居高臨下。曰臨泣。足下有此臨泣穴。亦足太陽與足少陽交會處。故同名臨泣。此穴上通帶脈靈龜八穴中。有此一開穴。待時取之。功用最大。

白話文:

臨泣穴是足少陽膽經的俞穴,在眉毛與髮際中間的五分處,是足少陽膽經、太陽膀胱經和陽維脈的交匯處。治療目眩,流淚,眼睛有翳膜等症。這個穴位高高在上,俯瞰一切,因此取名為臨泣。足部也有個臨泣穴,是足太陽膀胱經和足少陽膽經的交匯處,因此也叫臨泣。這個穴位上通帶脈靈龜八穴中,是唯一的一個開穴,選對時機後,治療效果非常明顯。

兩臨泣穴。繼起針灸家。在頭者曰目臨泣。在足者曰足臨泣。因足太陽少陽之起穴。皆在目內外眥。泣自目出。故曰臨泣。

白話文:

兩個臨泣穴。繼承的上古針灸學家。在頭上的稱為目臨泣穴。在腳上的稱為足臨泣穴。由於足太陽少陽經的起始穴,都在眼睛內外眼角。眼淚從眼睛流出來,所以稱為臨泣穴。

四、丘墟(原穴)

部位,在外踝之前下陷中。去俠谿五寸。

證治,胸脅滿。痛不得息。寒熱。目生翳膜。頭腫。久瘧振寒。痿厥。腰痠痛。髀樞中痛。轉筋。足脛偏細小腹堅。卒疝。

白話文:

證狀和治療

  1. 胸脇滿痛,疼痛不止,合併發燒、畏寒。

  2. 眼睛長翳膜。

  3. 頭部腫脹。

  4. 瘧疾久治不癒,伴隨畏寒。

  5. 手腳痿弱、厥冷。

  6. 腰痛。

  7. 大腿根部疼痛。

  8. 手腳抽筋。

  9. 小腿細小,腹部堅硬。

  10. 疝氣突然發作。

針灸,針入五分。灸三壯。

按:丘墟乃足少陽膽經原穴。丘之大者曰墟。詩邶風。升彼墟也。讀上聲。有升高之義。膽六腧穴至此。轉而高升。故名丘墟。

白話文:

按:丘墟是足少陽膽經的原穴。高大的山丘叫做墟。詩經《邶風》有「升彼丘墟」的句子,墟在詩經中讀上聲,有上升、升高的含義。膽經的六個腧穴到此後,轉而往上走,所以取穴名為丘墟。

五、陽輔(經穴)

部位,在外踝上輔骨之前及絕骨之端。即外踝上四寸光明懸鐘二穴之中。

證治,腰溶溶如坐水中。膝下膚腫。筋攣。百節痠疼。痿痹。馬刀。頸項痛。喉痹。汗不出。振寒。痎瘧。腰胻痠痛。不能行立。

白話文:

症狀類型:

  1. 腰部鬆軟,就像坐在水中一樣

  2. 膝蓋以下皮膚腫脹

  3. 筋脈攣縮

  4. 全身痠痛

  5. 四肢無力,痺而不仁

  6. 胯部疼痛

  7. 頸項疼痛

  8. 咽喉腫痹

  9. 汗不出

  10. 畏寒怕冷

  11. 間歇性發熱,寒熱交替

  12. 腰背痠痛,不能行走

針灸,針入五分。灸三壯。

按:陽輔乃足少陽所行之經穴。陽經為火。膽為陽木。木能生火。火曰炎上。輔助其陽經之上升。穴在外踝上輔骨前絕骨端。故名陽輔。

白話文:

解釋:陽輔是足少陽經上的穴位。陽經屬於火,膽屬於木,木能生火,火像火焰一樣向上燃燒,輔助陽經向上運行。這個穴位位於外踝上方,輔骨前絕骨端,所以叫做陽輔。

六、陽陵泉(合穴)

部位,在膝外陷中。即膝下一寸外尖骨前之陷凹處。蹲坐取之。

證治,膝伸不得屈。冷痹腳不仁。偏風半身不遂。腳冷無血色。

針灸,針入六分。灸七壯。

按:陽陵泉乃足少陽膽經所入之合穴。此穴在膝外突出。陵高於丘。此穴下有外丘。有丘墟。與膝內陰之陵泉斜對。故名其穴曰陽陵泉。凡疾高而外者。皆可取此穴。

白話文:

陽陵泉穴是足少陽膽經的合穴。這個穴道位於膝蓋外側突出的地方。陵高於丘,在這個穴道的下方有外丘穴,有丘墟。與膝蓋內側的陰陵泉穴斜相對。所以取名為陽陵泉穴。凡是疾病在高處和外側的,都可以取這個穴道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