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明廣

《子午流注說難》~ 上卷 (6)

回本書目錄

上卷 (6)

1. 足厥陰肝經五腧穴

一、大敦(井穴)

部位,在足大指之端及三毛之中也。

證治,卒心痛。汗出。腹脹腫滿中熱喜寐。五淋七疝。小便頻數不禁。陰痛引小腹。陰挺出。血崩屍厥如死。

白話文:

證治,突然出現心痛。出汗。腹脹腫滿,腹中感到灼熱,而喜歡睡覺。小便不通,或小便頻繁,或小便失禁。陰部疼痛,且疼痛延伸至小腹。陰莖勃起。血崩,導致昏厥,類似死亡。

針灸,針入一分。灸三壯。

按:先師許公直礽云。大敦在足大指端內側。其肉敦阜。一般認大敦處為隱白。誤矣。凡傷寒病久。熱入厥陰。刺大敦見血立效。考正穴法云。大敦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葉及三毛中。蓋三脈動於足大指。陽明在上。厥陰在中。太陰在下(俗本太陰誤作少陰)。陽明多氣多血。

白話文:

據我的老師許公直礽說,大敦穴位於足部大腳趾內側端。它的肉質豐厚,隆起。一般認為大敦穴就是隱白穴,這是錯的。凡是傷寒病時間長了,熱邪進入厥陰經,針刺大敦穴見血,就會立竿見影。考正穴法中說,大敦穴位於足部大腳趾端,距離趾甲如韭葉及三根汗毛的中央。足部大腳趾上共有三條經脈,分別是陽明經、厥陰經和太陰經(通俗本中,太陰經被誤寫成少陰經)。陽明經氣血旺盛,厥陰經位於中間,太陰經位於下方。

與肝脾同會於足大指。故指上生叢毛。名曰三毛。三毛之間非大敦穴。考足少陽脈交足厥陰。別跗上。入大指。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可證明經稱三毛中。乃由足大指前之發端處達到三毛。經過大指側。肉起如敦狀處是穴。穴在指端及三毛二者之中。名曰大敦。名實相副。

白話文:

足大指與肝、脾經絡相通。因此,足大指上長著叢毛。這個地方叫做三毛穴。三毛穴之間不是大敦穴。考查足少陽經與足厥陰經相交於跗上,然後進入大指,從大拇指的末端出來,再貫穿爪甲,最後到達三毛穴。這可以證明經典所說的「三毛中」,是指從足大指前面的發端處到達三毛穴,經過大拇指側面的肉起如敦狀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大敦穴。大敦穴位於足大指端和三毛穴之間,名稱與實際情況相符。

繼起用針者。刺大敦多在足大指叢毛之間。淺刺之。誤矣。

二、行間(滎穴)

部位,足大指次指間即合罅後五分動脈陷中。

證治,嘔逆咳血。心胸痛。腹脅脹。色蒼蒼如死狀。中風。口喎。嗌乾煩渴。瞑不欲視。目中淚出。太息。癲疾短氣。肝積肥氣。痎瘧。洞泄遺尿。癃閉。崩漏白濁。寒疝。少腹痛。腰痛不可俯仰。小兒驚風。

白話文:

證治:嘔吐、反胃、咳嗽、吐血。胸口疼痛。腹部、肋骨脹痛。面色蒼白,像是要死了一樣。中風。嘴巴歪斜。咽喉乾燥、煩躁、口渴。閉上眼睛不願意看東西。眼睛流淚。頻繁的嘆氣。癲癇、氣短。肝臟肥大、腹脹。瘧疾。腹瀉、遺尿。小便不通、月經不通。崩漏、白帶過多。寒疝。小腹疼痛。腰痛,無法俯仰。小兒驚風。

針灸,針入三分。灸三壯。

按:行間乃足厥陰所溜之滎穴。由大敦轉入足大指與足次指兩指縫間。一彳一亍曰行。兩足指相合。故曰行間。

三、太衝(俞穴)

部位,行間上二寸陷中。

證治,虛勞嘔血。恐懼氣不足。嘔逆發寒。肝瘧。令人腰痛。嗌乾。胸脅支滿。太息。浮腫。小腹滿。腰引少腹痛。足寒或大小便難。陰痛遺溺。溏泄小便淋癃。小腹疝氣。腋下馬刀瘍瘻。胻酸踝痛。女子月水不通。漏血不止。小兒卒疝。

白話文:

  • 治療:虛弱勞累、嘔吐鮮血。恐懼造成氣虛。反覆噁心想吐、感到寒冷。肝部瘧疾。令人腰痛。咽喉乾燥。胸部和肋骨部位脹滿。嘆息。水腫。小腹脹滿。腰部牽引小腹疼痛。腳感到寒冷或大小便困難。陰部疼痛、小便失禁。溏瀉、小便淋漓阻塞。小腹疝氣。腋下膿瘍和瘻管。臀部痠痛、腳踝疼痛。女性月經不調。漏血不止。小兒突然疝氣。

針灸,針入三分。灸三壯。

按:太衝乃足厥陰肝所注之俞穴。肝臟血。女子太衝脈盛。則月事以時下。太衝又為九針十二原之原穴。五臟稟受六腑水穀氣味精華之沖衢。故曰太衝。

白話文:

按摩太衝穴,是疏通足厥陰肝經氣血的腧穴。肝臟藏血,女子太衝穴脈搏旺盛,月經就會按時來潮。太衝穴還是九針十二原穴的原穴。五臟六腑的氣血津液,都匯聚在太衝穴。所以,稱之為太衝。

四、中封(經穴)

部位,在內踝之前一寸半。陷者之中。使逆則宛。使和則通。搖足而得之。

證治,痎瘧色蒼蒼如死狀。善太息振寒。大便難。小便腫痛。五淋。不嗜食。身體不仁。寒疝痿厥。筋攣。失精陰縮入腹。相引痛。或身微熱。

白話文:

症狀和治療:瘧疾患者面色蒼白,像死人一樣。經常嘆息,振寒。大便困難,小便腫痛。五淋,指小便困難、疼痛、頻數、急迫、淋漓。不愛吃飯,身體麻木不仁。寒疝導致四肢痿弱,厥冷。筋攣,指肌肉抽搐。失精,指不自主的遺精。陰縮入腹,指男性生殖器萎縮、回縮到腹部。相引痛,指身體各處疼痛互相牽引。有時身體微微發熱。

針灸,針入四分。灸三壯。

按:中封乃足厥陰所行之經穴。各針灸書中皆雲中封在足內踝前一寸。靈樞本輸篇云在內踝之前一寸半。蓋靈樞依據骨度。凡言踝前後。踝上下。皆自踝骨中心起計算。踝骨長一寸。中心至四旁骨際長半寸。繼起用針尺度。除去踝中心至邊際半寸不算。故云一寸。所言不同。

白話文:

中封穴是足厥陰肝經上的穴位。各個針灸書籍中都說中封穴位於足內踝前一寸。但《靈樞·本輸篇》中說在內踝之前一寸半。這可能是因為《靈樞》是以骨度作為計算基準的。凡是說踝骨的前後、上下,都是從踝骨的中心開始計算的。踝骨長一寸,從中心到四邊骨際長半寸。然後再用針尺測量,除去踝骨中心到邊際的半寸不計算,所以說一寸。因此,各家所說的不同。

其部位仍同。穴在踝前陷中。兩大筋所封閉。故名中封。取穴時。仰其足則逆而宛。伸其足則和而通。搖其足則跗上兩大筋分開。其穴乃見。本輸六十餘穴。詳言穴位字數最多者。惟此一穴。蓋取之不易也。(宛)音郁義亦同。

白話文:

這個穴位的位置還是一樣的。這個穴位在腳踝前方的凹陷處。兩條大筋將其封閉住。因此稱它為中封。在取這個穴位的時候,把腳抬起來,穴位會向上收縮,將腳伸直,穴位就會圓潤、通暢了。搖動腳,腳背上的兩條大筋就會分開,穴位就顯現出來。這個穴位聯繫著六十多個穴位。詳細描述穴位字數最多的,只有這個穴位。這是因為取這個穴位不容易。

五、曲泉(合穴)

部位,在膝內輔骨之下。大筋之上。屈膝而得之。

證治,㿉疝。陰股痛。小便難。少氣。泄利膿血。腹脅支滿。膝痛筋攣。四肢不舉。不可屈伸。風勞失精。身體極痛。膝脛冷。陰莖痛。實則身熱。目痛。汗不出。目䀮䀮。發狂衄血。喘呼痛引咽喉。女子陰挺出。少腹痛。陰癢血瘕。

白話文:

症狀和治療:

疝痛:陰莖股部疼痛,小便困難,氣短,大便帶膿血,腹脅脹滿,膝蓋疼痛,筋攣,四肢不能舉起,不能屈伸。

風勞失精:身體極度疼痛,膝蓋和小腿冰冷,陰莖疼痛。實證:身體發熱,眼睛疼痛,不出汗,眼睛昏花,發狂,衄血。喘息,疼痛蔓延到咽喉。

女性疾病:陰部突出,小腹疼痛,陰部瘙癢,血瘕。

針灸,針入六分。灸三壯。

按:曲泉乃足厥陰肝所入為合之水穴。水之高而有來源者。謂之泉。穴在內輔骨之下。大筋之上。屈曲其膝乃能取得此穴。故曰曲泉。

白話文:

曲泉穴是足厥陰肝經的入合水穴。水位高又有來源的,叫做泉。此穴位在內輔骨下方,大筋上。屈曲膝蓋才能取到此穴,所以叫作「曲泉」。

2. 十二別絡

一、列缺

部位,去腕側上一寸半。以手交叉。食指末。筋骨罅中。手太陰絡。別走陽明。

證治,療偏風口喎。手腕無力。半身不遂。咳嗽。掌中熱。口噤不開。寒熱瘧。嘔沫。善笑。縱唇口。健忘。

白話文:

治療的原則和方法:

  1. 治療半身不遂,手指無力:採用溫熱藥物,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肌肉機能恢復,調理經絡,改善氣血運行。
  1. 治療咳嗽:採用溫化肺氣、化痰止咳的藥物,溫熱藥物可以改善肺部氣血運行,化痰止咳,緩解呼吸道症狀。

  2. 治療掌中發熱:採用清熱解毒的藥物,清熱化解毒素,緩解發熱症狀。

  3. 治療口噤不開:採用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的藥物,疏散風寒,清熱解毒,緩解口噤現象。

  4. 治療寒熱瘧疾:採用清熱解毒、益氣補腎的藥物,清除體內熱邪,補氣益腎,增強體質,預防瘧疾復發。

  5. 治療嘔吐泡沫:採用清熱化痰、止嘔止瀉的藥物,清除體內熱毒,化痰止嘔,止瀉。

  6. 治療愛笑:採用清熱解毒、疏肝理氣的藥物,清除體內熱毒,疏肝理氣,緩解情緒不安。

  7. 治療口脣抽搐:採用清熱解毒、疏風解表、益氣補血的藥物,清熱解毒,疏散風寒,益氣補血,緩解口脣抽搐現象。

  8. 治療健忘:採用益氣補血、益智健腦的藥物,補益氣血,改善腦部氣血供應,增強記憶力。

針灸,針入二分。留三呼。瀉五吸。可灸七壯。

二、偏歷

部位,在腕後三寸。手陽明絡也。別走太陰。

證治,寒熱瘧。風汗不出。目視䀮䀮。癲疾多言。耳鳴。口喎。齒齲。喉痹。嗌乾。鼻鼽衄血。

針灸,針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壯。

按:列缺偏歷乃手太陰手陽明陰交陽。陽交陰。橫斜而行之兩別絡穴。列缺在兩手指交叉。食指盡處。以爪甲切之。若呈列一缺點在此。故名列缺。特殊人有現反關脈者。其脈不行寸口之中。由尺中斜上列缺。入陽谿穴而上食指。大淵經渠正關脈之位不動。而動列缺之上。故名反關。

白話文:

列缺穴是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的陰交陽、陽交陰相交的穴位。另外它又是橫斜而行的兩條別絡穴。列缺穴位於兩手指交叉處,食指盡頭的位置。如果用指甲掐壓這個穴位,會感覺有一個小缺口,所以這個穴位被稱為列缺。有些特殊的人有反關脈,這種脈不經過寸口的位置,而是從尺脈的部位斜向上走到列缺穴,然後進入陽谿穴,再向上走到食指。大淵穴、經渠穴、正關脈的位置都不變,只是列缺穴以上動了,所以這種脈象被稱為反關脈。

有一手反關。有兩手反關。數百人中有其一。此得於有生之初。非為受病而有此脈也。列缺內通任脈。為靈龜八穴之一。待時而取之。作用最大。須用臥針。斜向內。久留其針。補瀉寒熱升降。各種手法。皆可取用。列缺上一寸半。腕後上三寸。即偏歷穴。乃大腸手陽明經脈行至陽谿上。

白話文:

有一種「手反關」,還有「兩手反關」,幾百人中僅有一人有這種現象。這是天生的,通常不是因為疾病而導致的脈相。列缺穴的內部與任脈相通,是「靈龜八穴」之一,在適當的時機使用,效果非常好。使用針灸時,需要採用臥針法,斜向內刺,並且留針較久。不同的手法,可以起到補瀉寒熱、升降疾病的作用,效果都很顯著。列缺穴與偏歷穴相距一寸半,偏歷穴位於腕部背面,上三寸的位置,在大腸手陽明經脈的陽谿穴上。

偏向臂內。別陽經脈。而歷絡於手太陰之經。故曰偏歷。其十二經所行之次序。肺寅。大卯。胃辰。脾巳。手陽明從手走頭。交足陽明胃。精專營氣。一日一夜一周於身。只走列缺。不走偏歷。只走豐隆。不走公孫。偏歷公孫等別絡。乃二十八脈。男女不同。左升右降。右升左降。

白話文:

偏歷:位於臂內側,屬於手陽明經脈的分支,並與手太陰經的絡脈相連通。因此稱為「偏歷」。十二經脈的運行次序如下:肺經在寅時,大腸經在卯時,胃經在辰時,脾經在巳時。手陽明經從手部開始,經過頭部,交會足陽明胃經,專司營輸氣血,一日一夜在全身巡行一週。手陽明經只經過列缺穴,不經過偏歷穴;只經過豐隆穴,不經過公孫穴。偏歷、公孫等別絡,總共有二十八條脈絡,男女有別。左升右降,右升左降。

陰陽互相交錯。脈度十六丈二尺。乃行於偏歷公孫等交錯之別絡也。

三、豐隆

部位,在外踝上八寸。下廉胻外廉陷中。別走太陰。

證治,厥逆胸痛如刺。腹中切痛。大小便難澀。厥頭痛。面浮腫、風逆。四肢腫。足青。身寒濕。喉痹不能言。

白話文:

症狀與治療方法,突然昏倒,胸痛如同針刺。腹部劇烈疼痛。大小便困難,排洩物乾澀。突然頭痛。臉部浮腫,傷風感冒。四肢腫脹。腳趾發青。身體寒冷潮濕。喉嚨腫痛,不能言語。

針灸,針入三分。可灸三壯。

四、公孫

部位,在足大指本節後一寸。足太陰絡。別走陽明。

證治,寒瘧不嗜食。卒面腫。煩心狂言。腹虛脹如鼓。

針灸,針入四分。可灸三壯。

按:豐隆與公孫兩別絡。乃足陽明。足太陰脈度往還之要道。豐隆穴位。在外踝中心直上八寸。考骨度篇。膝下至外踝。長一尺六寸。膝下三寸。胻骨外為三里。復下三里三寸。為巨虛上廉。復下上廉三寸。為巨虛下廉。此穴在下廉胻骨外。以骨度推計之。豐隆穴較高於下廉一寸。

白話文:

豐隆穴和公孫穴是足陽明經和足太陰經的絡脈,是兩條經脈氣血往來的重要通道。豐隆穴位於外踝中心直上八寸處。根據《考骨度篇》的記載,從膝蓋到外踝的長度為一尺六寸,膝蓋以下三寸是胻骨的外側,也就是三里穴。再往下三寸是巨虛穴的上廉,再往下三寸是巨虛穴的下廉。豐隆穴位於下廉胻骨的外側。根據骨骼的測量,豐隆穴比下廉高一寸。

然穴與上廉非直線。別於陽明之正經之外。其肉豐滿而隆起。與巨虛上下廉。迥然不同。故名豐隆。以骨度推之。內絡太陰。當在漏谷地機之間。公孫別絡。在足大指本節骨後一寸。吾國古史。以火德旺者曰炎帝。以土德旺者曰黃帝。黃帝姓公孫。名軒轅。公孫穴。乃脾土別絡。

白話文:

豐隆穴並非位於陽明經的正線上,而是在陽明經的外側,豐隆穴的肌肉豐滿而隆起,與巨虛穴的上下廉迥然不同,因此取名為豐隆。從骨度推斷,豐隆穴內部與太陰經相絡,應該位於漏谷穴和地機穴之間。公孫穴是脾經的別絡穴,位於足大拇指第一節骨後一寸。我國古代歷史上,以火德興旺的人稱為炎帝,以土德興旺的人稱為黃帝。黃帝姓公孫,名軒轅。公孫穴是脾經的別絡穴。

人體五臟。脾居中央。中央黃色。入通於脾。以土德旺。此別絡穴。別於太陰土位。絡於陽明燥金之位。土以生金。亦猶以土德旺之後裔。故名公孫。由流溯原。賜其姓也。

白話文:

人體共有五臟,脾臟位居中央。中央的顏色是黃色,入通於脾臟。以土的德性旺盛,這是別絡穴。別於太陰土的位置,絡於陽明燥金的位置。土可以生出金,就像以土的德性旺盛之後裔一樣。因此命名為公孫。由流向溯源,賜予其姓氏。

五、通里

部位,去掌後橫紋後一寸。陷中。手少陰絡。別走太陽。

證治,熱病。卒心中懊憹。數欠頻伸。悲恐。目眩。頭痛。面赤而熱。心悸。肘臂臑痛。實則支腫。虛則不能言。苦嘔喉痹。少氣遺溺。

白話文:

證狀和治療:發熱的疾病。突然間心裡感到煩悶。多麼哈欠,頻繁的伸懶腰。傷心害怕。眼睛眩暈。頭痛。臉發紅,發燙。心悸。肘臂小腿疼痛。實證則四肢腫脹。虛證則不能說話。嘔吐疼痛,嗓子疼痛。氣短,小便失禁。

針灸,針入三分。可灸三壯。

六、支正

部位,在腕後五寸。小指動應手。手太陽絡。別走少陰。

證治,寒熱頷腫肘攣。頭痛。目眩。虛風驚恐。狂惕生疣目。

針灸,針入二分。可灸三壯。

按:通里支正乃手少陰手太陽從陰出陽。從陽入陰之兩別絡穴名。通里者。以小腸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若井裡然。心經穴靈道之前五分。陰郄之後五分。腕之後一寸。即通里穴位。一有云去腕一寸半者。蓋通里在手外側腕上摺紋後。手向外側屈而取腕間摺紋。則為一寸。

白話文:

按:通裏穴和正穴是手少陰和手太陽的絡穴,分別從陰出陽和從陽入陰。通裏穴,因為小腸是受盛的器官,食物經過消化後,水液精微物質被吸收,糟粕從肛門排出體外,就像井水一樣源源不絕。通裏穴位於心經穴靈道之前五分,陰郄之後五分,腕後一寸處。也有人說通裏穴距離腕部一寸半,其實通裏穴位於手外側手腕上方摺紋後,將手向外側彎曲,取腕部間摺紋,就是一寸。

如伸而取之。則有一寸半也。支正乃小腸別絡。內注手少陰心。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故曰正。支者離也。離小腸經脈而入絡於心之正主位。故其別絡穴。曰支正。

白話文:

如果用伸展動作想直接碰到(這個穴位),那麼就只有一寸半的距離。支正穴是屬於小腸經絡的別絡穴。它從內往外連通到心臟的少陰經絡。心臟是五臟六腑的大主宰。所以,這個穴位的名稱為正。支的意思是離,是指它離開了小腸經的經脈,進入心臟正主位的絡穴,所以叫做支正穴。

七、飛揚

部位,在外踝上七寸。足太陽絡。別走少陰。

證治,血痔。歷節風。足指不得屈伸。頭目眩。逆氣鼽衄。癲疾寒瘧。

針灸,針入三分。可灸三壯。

八、大鐘

部位,在足跟後踵中。大骨兩筋間。足少陰絡。別走太陽。

證治,實則小便淋閉。洒洒。腰脊強痛。大便秘澀。嗜臥。口中熱。虛則嘔逆多寒。欲閉戶而處。少氣不足。胸張喘息。舌乾咽中食噎不得下。善驚恐不樂。喉中鳴。咳唾血。

白話文:

證治,實則小便淋漓閉塞。受寒則小便淋漓。腰脊強筋疼痛。大便祕結。嗜睡。口中發熱。虛則嘔吐、畏寒。喜歡關起門窗獨處。氣短不足。胸部脹滿喘息。舌頭發乾、咽喉中有食物梗塞下不去。容易受驚恐、不開心。喉嚨中有鳴聲。咳嗽唾出帶血。

針灸,針入二分。留七呼。可灸三壯。

按:飛揚大鐘乃足太陽足少陰經。從陽入陰。從陰出陽之兩別絡。飛揚在外踝上七寸。一名厥陽。厥盡也。陽至此而盡。則絡於陰也。飛揚跋扈有好高之義。十二別絡。如內關外關。光明蠡溝。在手足內外。皆成平線。而飛揚與足跟後踵中之大鐘穴較之上下懸殊矣。大鐘之義有二。

白話文:

飛揚和大鐘穴都是足太陽經和足少陰經的別絡。從陽經進入陰經,從陰經出來陽經的兩條別絡。飛揚穴位於外踝上七寸處,又名「厥陽」。厥字有盡的意思,陽經到此而盡,然後絡於陰經。飛揚穴有跋扈、有高傲之意。十二條別絡,例如內關、外關、光明、蠡溝等穴,都在手足的內外側,排列成一條平線。而飛揚穴和大鐘穴的位置卻特別高出。大鐘穴的意義有二。

一鍾者重也。一鍾者飲器也。腎為立命之根。人之能立。賴有此後踵大骨。其責重大。故曰大鐘。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水之精者曰津曰液。膀胱為州渚之官。津液藏焉。腎之精津。轉註膀胱之脈。不有此一大鐘之飲器。則津液無所藏之處。故名其穴曰大鐘。義至厚也。

白話文:

「一鍾」是重的意思,也是飲酒的器皿。腎臟是生命之根,人之所以能夠站立,仰賴後腳跟的大骨,它的責任重大,所以稱它為「大鐘」。腎臟主水,接收五臟六腑的精華,並儲藏起來。水精華稱之為津液,膀胱是儲藏津液的器官,腎的精津液轉輸到膀胱的脈絡,如果沒有這個大鐘一般的飲器,津液就沒有儲藏的地方,所以把這個穴位命名為「大鐘」。其意義十分深厚。

九、內關

部位,在掌後去腕二寸。手心主之絡。別走少陽。

證治,目赤支滿。中風肘攣。實則心暴痛。虛則心惕惕。

針灸,針入五分。可灸三壯。

十、外關

部位,在陽池後二寸。兩骨間。與內關相對。此手少陽絡。別走心主厥陰脈。

證治,耳聾渾渾無聞。肘臂不得屈伸。五指痛不能握。

針灸,針入三分。灸三壯。

按:內關外關。乃手厥陰心包絡。與手少陽三焦經脈。別陰出陽。別陽入陰之絡穴。掌內腕後二寸曰內關。在兩筋間。掌外腕後二寸。曰外關。在兩骨間。握拳取之。則兩筋明晰。外關伏手取之。則兩骨便於摩按。此外關內關。合於奇經。陰維陽維。乃靈龜八穴之二。待時取之。作用最大也。

白話文:

內關穴和外關穴,屬於手厥陰心包絡經和手少陽三焦經脈絡穴,一陰一陽相通,位置跟走向相反,陰經部位的穴位出於陽經的位置,陽經部位的穴位入於陰經的位置。

內關穴位置在腕後橫紋上2寸,掌側兩筋之間。

外關穴位置在腕後橫紋上2寸,掌側兩骨之間。

握拳取穴,兩筋的走向清楚可見;反掌取穴,兩骨容易摸到。

此外,內關穴和外關穴屬於奇經八脈,陰維陽維,是靈龜八穴中的兩個穴位,在特定的時辰取穴,作用最為明顯。

十一、光明

部位,外踝上五寸。足少陽絡別走厥陰。

證治,熱病汗不出。卒狂。嚼頰淫濼。脛酸胻痛。不能久立。虛則痿痹。偏細。坐不能起。實則足胻熱膝痛。身體不仁。

白話文:

症狀和治療:熱病期間汗不出,突然發狂,咬嚼兩頰並分泌大量唾液,小腿痠痛,屁股疼痛,不能長時間站立。如果虛證,則會痿痺,四肢消瘦,坐著不能起來。如果實證,則腳後跟和小腿發熱和膝蓋疼痛,身體麻木。

針灸,針入六分。留七呼。灸五壯。

十二、蠡溝

部位,在內踝前上五寸。足厥陰絡。別走少陽。

證治,疝痛。小腹滿痛。癃閉。臍下積氣如杯。數噫。恐悸。少氣。足脛寒酸。屈伸難。腰背拘急。不可俯仰。月經不調。帶下赤白。

白話文:

證治:疝痛。腹部的小腹處疼痛、飽脹。小便不通。臍下積氣如杯狀。經常打嗝。恐懼不安、心悸。呼吸短促。小腿寒冷痠痛。彎曲伸展腿部困難。腰部和背部僵硬疼痛。不能俯仰。月經不調。白帶下有紅色或白色。

針灸,針入二分。留三呼。灸三壯。

按,光明蠡溝。乃足少陽膽。足厥陰肝。陽入陰。陰出陽之兩別絡穴。外踝上五寸曰光明。內踝上五寸曰蠡溝。蠡齧木之小蟲也。肝為木臟。膽為木府。經脈十二。始於肺而終於肝。肝臟之血。不能盡返於肺。男子生髭鬚。女子下月事。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

白話文:

根據《素問‧奇穴論》的記載,光明和蠡溝這兩個穴位,分別屬於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它們是一陽一陰的兩個經絡的交會穴,位於外踝和內踝上方五寸的地方。蠡是一種啃食木材的小蟲,而肝臟是人體的木臟,膽則是木的藏器。人體經脈總共有十二條,起於肺臟,終於肝臟。肝臟的血不能全部返回肺臟,因為肝臟要滋養髭鬚、月經等。所以稱肝經為將軍之官,負責謀慮思維;膽經則被稱為中正之官,負責調節人體氣血,維護人體平衡。

決斷出焉。思慮此迴環十二經己周之營血。必有小數不潔者。不特無益於肝之經脈。而轉有損於肝之經脈。如蠡溝之蝕木。因置此一蠡溝穴與光明穴。內外相應。膽有決斷。大放光明。通於蠡溝。是者存之。轉於上腹屬肝絡膽。非者去之。有如日月光明。則蠡溝之害木者自去也。

白話文:

決定判斷便由此開始。思慮這些週而復始的十二經脈中已遍佈的血。必定有一些是髒污不潔的。不僅無益於肝臟的經脈,反而轉而對肝臟的經脈有所損害。就像水溝中的水會腐蝕木頭一樣。所以設置了蠡溝穴和光明穴,內外相應。膽有決斷,奮發光明,通於蠡溝。對的留存,轉向肝膽的絡脈,錯的則去除。像日月的光明,那樣蠡溝腐蝕木頭的情形就會自然去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