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明廣

《子午流注說難》~ 上卷 (4)

回本書目錄

上卷 (4)

1. 足少陰腎經五腧穴

一、湧泉(井穴)

部位,在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白肉際。跪取之。

證治,腰疼痛。大便難。心中結熱。風疹風癇。心痛不嗜食。婦人無子。咳嗽。身熱。喉痹胸脅滿。目眩。男子如蠱。女子如妊娠。五指端盡痛。足不得踐地。

白話文:

證治:腰部疼痛。大便困難。心中煩熱。風疹、風癇。心臟疼痛、不喜歡吃東西。婦女不孕。咳嗽。身體發熱。喉嚨腫痛、胸脅部滿。頭暈目眩。男人好像患了蠱蟲病。女人好像懷了孕。手指尖端都疼痛。腳不能著地走路。

針灸,針入三分。無令出血。可灸三壯。

按,湧泉乃腎所出之井穴。藏真下於腎。腎者主水。故穴在足心。名曰湧泉。腎為生氣之藏。立命之根。故刺之不可見血。如妄刺之而血出不止則死矣。慎之慎之。

白話文:

湧泉穴是腎經的井穴,藏真位於腎下面,腎主水,所以這個穴位在腳掌心,名稱叫做湧泉,腎是生氣的貯藏之所,是生命之源,所以針刺湧泉穴的時候,不能見血,如果不小心刺了,血流不止的話,那這個人就會死了,要小心啊,小心啊。

二、然谷(滎穴)

部位,在足內踝腕骨前。然骨之下陷中。

證治,咽內腫。心恐懼。如人將捕之。涎出。喘呼。少氣。足跗腫不得履地。寒疝少腹滿。上搶胸脅。咳唾血。喉痹。淋瀝。女子不孕。男子精溢。胻酸不能久立。足一寒一熱。舌縱煩滿消渴。初生小兒臍風。口噤痿厥洞泄。

白話文:

證狀和治療方法

咽部內腫脹,心臟感到恐懼,好像有人要抓住它。唾液流出,呼吸急促,氣短,足跗腫脹,無法走路。小腹內有寒疝,上侵胸脅。咳嗽咳血,喉嚨腫痛,小便淋漓不盡。女性不孕,男性精液溢出。腰痠不能久站,足部一冷一熱。舌頭肥大煩躁,口渴。初生嬰兒臍帶風,口噤閉,肢體痿軟,腹瀉。

針灸,針入三分。不宜見血。可灸三壯。

按:然谷乃腎所溜之滎穴。陰滎為火穴。坎中有一陽無根之少火能生氣。其穴亦名龍淵。潛龍在淵之義也。男女精溢。不孕者皆取之。此火能然於深谷之中不受水克。故名然谷。吾蜀有產鹽區。名自流井。火自地中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此亦然谷少火之明證也。

白話文:

谷穴是腎臟之氣在體錶流動的所在。陰穴是火穴。坎穴內有一種與生俱來、沒有來源的少火能夠產生生命原動力,那個穴位又叫龍淵。所謂潛龍在淵,即是這個道理。男女精子太少。不孕症者都可以取這個穴位治療。這種火能夠在深谷中燃燒而不被水撲滅,因此叫谷穴。四川有一處盛產鹽的地方,名叫自流井。那裡的地底會自然冒出火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也是谷穴少火的一個明顯佐證。

三、太谿(俞穴)

部位,在內踝之後跟骨之上。動脈陷中。

證治,久瘧咳逆。心痛如錐刺。手足寒至節。喘息者死。嘔痰實口中如膠。善噫寒疝。熱病汗不出。默默嗜臥。溺黃消癉。大便難嚥腫。唾血若痃癖。寒熱咳嗽。不嗜食。腹脅痛。瘦瘠。手足厥冷。

白話文:

  • 證治:
  • 長期瘧疾,咳嗽,呼吸困難。
  • 心臟疼痛像被錐子刺一樣。
  • 手腳冰冷到關節。
  • 喘息的人會死亡。
  • 口中身痰結實如膠。
  • 善於嘆氣,患有疝氣。
  • 熱病時,汗不出。
  • 沉默寡言,嗜睡。
  • 小便黃色,消瘦。
  • 大便困難,腫脹。
  • 吐血像痃癖一樣。
  • 寒熱咳嗽。
  • 不想吃東西。
  • 腹痛。
  • 消瘦。
  • 手腳冰冷。

針灸,針入三分。可灸三壯。

按:太谿穴。腎脈所注為俞土。乃九針十二原之要穴。久病重病欲知臟氣之強弱者。必診此脈。金匱中脈法。有寸口趺陽少陰之分。趺陽即胃原衝陽。少陰即太谿也。(仙)曾於途中救治倒地昏迷之急痧證。寸口無脈。太谿有脈。用開十宣法。救之而痊。如太谿脈已絕。不可救也。

白話文:

太谿穴是腎經的俞穴,也是九針十二原的重要穴位。患有久病重病的人,想要知道臟氣強弱,一定要診斷這個穴位的脈搏。金匱要略中的脈法,將脈搏分為寸口、趺陽、少陰三種。趺陽就是胃原、衝陽穴,少陰就是太谿穴。(我的老師)曾於途中救治倒地昏迷的急痧病症。病人的寸口脈搏沒有脈搏,但太谿穴有脈搏。他用開十宣穴的方法,救治後痊癒了。如果太谿穴脈搏已經斷絕,那就不可能救治了。

四、復溜(經穴)

部位,在足內踝上二寸。動而不休陷中。

證治,腰脊內引痛。不得俯仰起坐。目䀮䀮。善怒多言。舌乾胃熱。蟲動涎出。足痿不收履。胻寒不自溫。腹中雷鳴。腹脹如鼓。四肢腫。五種水病。溺青赤黃白黑。青取井。赤取滎。黃取俞。白取經。黑取合。血痔泄後腫。五淋小便如散火。骨寒熱。盜汗不止。

白話文:

證狀和治療:腰部和脊椎內部疼痛,無法彎曲、仰起、坐立。眼睛昏花,易怒多言。舌頭乾燥,胃部燥熱。腸胃蠕動,唾液增多。腳麻痺,無法穿鞋。大腿根部寒冷,無法自我溫暖。腹部雷鳴般響動。腹部脹大如鼓。四肢腫脹。五種水病:小便呈青、赤、黃、白、黑色。青色取井穴。紅色取滎穴。黃色取俞穴。白色取經穴。黑色取合穴。血痔在泄瀉後腫脹。五淋:小便如散火的情況。骨頭感到寒冷或燥熱。盜汗不止。

針灸,針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五壯。

按:穴名復溜。以足少陰別入跟中之脈。下歧為二。後繞大鐘交足太陽。前下行水泉照海。為陰蹺奇經之起點。上達交信。亦在內踝上二寸。此別脈也。其太谿正經直上之脈。復從內踝稍後上二寸而溜於此。與出湧泉溜然谷同義。故名其穴曰復溜。復溜在後。交信在前。中隔一小筋。

白話文:

復溜穴名稱的由來:足少陰經的別脈進入足跟的中部,然後分成兩條支脈。後面的支脈繞過跟骨,與足太陽經交會。前面的支脈向下行至水泉穴和照海穴,是陰蹺奇經的起點。向上到達交信穴,位於內踝上2寸處。這條支脈是足少陰經的別脈。足少陰經的正經直上,從內踝稍靠後的2寸處向上,流注於此,與湧泉穴的泉水流出相類似,因此將這個穴位命名為復溜穴。復溜穴在後,交信穴在前,中間隔著一條小筋。

交信乃陰蹺郄。再上腨分中曰築賓穴。又陰維脈之起點。故曰陰蹺陰維者。足少陰之別也。

五、陰谷(合穴)

部位,在膝內。輔骨後大筋下。小筋上。按之應手。屈膝乃得之。

證治,膝痛不得屈伸。舌縱涎下。煩逆溺難。少腹急引陰痛。婦人漏下。不止。腹脹滿不得息。小便黃。男子如蠱。女子如妊娠。

白話文:

證治:膝蓋疼痛不能屈伸。舌頭髮紫且口水往下流。心煩嘔逆,小便困難。小腹急迫抽痛,陰部疼痛。婦女白帶下流,不止。腹脹滿,不能緩解。小便發黃。男性像中蠱一樣,女性像懷孕一樣。

針灸,針入四分。留七呼。可灸三壯。

按:按陰谷乃足少陰腎所入為合之水穴。穴在內輔骨後下。大筋小筋間。互相依倚。取穴者必先令病者微屈其膝。以指審其間應手之脈。再撥開上下大小筋。乃可進針。此乃足陰經最高而深藏不露之穴。故名陰谷。

白話文:

陰谷穴是足少陰腎經的合水穴,位於足部內側,在內踝骨的後面下方,大筋和小筋之間,相互依附。取穴時,必須先讓患者稍微彎曲膝蓋,用手指仔細尋找穴位,再撥開上下大小筋,才能進針。此穴是足陰經位置最高且深藏不露的穴位,故名陰谷。

2. 手厥陰心包絡五腧穴

一、中衝(井穴)

部位,在手中指之端。

證治,熱病煩悶。汗不出。掌中熱。身如火。心痛煩滿。舌強。

針灸,針入一分。灸一壯。

按:中衝乃心包絡所出之井穴。膻中為臣使之官。其脈出手三陰之正中。手諸井穴皆在指側。此穴獨居中指端之正中。故名中衝。

白話文:

中衝穴是心包絡經的井穴。膻中穴是心包絡的臣使之官。中衝穴的經脈從手三陰經的正中流出。手部的井穴都在手指的側邊。只有中衝穴位於中指端部的正中,因此得名中衝穴。

二、勞宮(滎穴)

部位,在掌中中指本節之內間。

證治,中風善怒。悲笑不休。手痹熱病。三日汗不出。怵惕。胸脅痛不可轉側。大小便血。衄血不止。氣逆嘔噦。煩渴。食飲不下。口腥殠。胸脅支滿。黃疸目黃。

白話文:

  • 證治:中風、善於發怒,悲傷和微笑不止。手麻木,發熱,三天下來汗水都不出。心懷恐懼,胸脅疼痛,無法轉身側臥。大小便出血,鼻子出血不止。氣逆,嘔吐,煩渴。飲食不下,口中有腥味,胸脅脹滿。黃疸,眼睛發黃。

針灸,針入二分。留六呼。可灸三壯。

按:勞宮乃心包絡之滎穴。陰滎火穴。勞勤也。臣使之官。代心主之官行政。故曰勞宮。

三、大陵(俞穴)

部位,在掌後兩骨之間方下。兩筋間之始陷中。

證治,熱病汗不出。臂攣腋腫。善笑不休。心懸若飢。喜悲泣驚恐。目赤。小便如血。嘔逆狂言不樂。喉痹口乾。身熱。頭痛。短氣。胸脅痛。

白話文:

症狀和治療:

熱病,無法流汗。手臂攣縮,腋下腫脹。喜歡笑個不停。心裡懸著,好像餓了一樣。開心悲傷、哭泣、驚恐。眼睛發紅。小便像血一樣。嘔吐、胡言亂語、不開心。喉嚨腫痛、口乾。身體發熱。頭痛。呼吸急促。胸脅疼痛。

針灸,針入五分。可灸三壯。

按:大陵乃心包絡所注之俞穴。在掌後兩骨結點之下。兩大筋間之始。近大指前有大淵。小指後有陰郄神門。成一橫線。穴位寬大。故名大陵。

白話文:

大陵穴是心包經氣血所匯聚的腧穴。它位於手掌背後,兩塊骨頭交接的下面,兩條大筋相交的起點處。在大陵穴附近,大拇指前方有「大淵穴」,小拇指後方有「陰郄穴」和「神門穴」,它們連成一條橫線。此穴的部位寬大,因此得名為「大陵」。

四、間使(經穴)

部位,在掌後三寸兩筋間陷中。

證治,心懸如飢。卒狂。胸中澹澹。惡風寒。嘔吐。怵惕。寒中少氣。掌中熱。腋腫肘攣。卒心痛。多驚。喑不得語。咽中如鯁。

白話文:

症狀和治療:

  • 心臟懸著,好像飢餓一樣。
  • 突然發狂。
  • 胸中鬱悶。
  • 厭惡風寒。
  • 嘔吐。
  • 驚恐不安。
  • 在寒冷中感到呼吸困難。
  • 手掌發熱。
  • 腋窩腫脹,肘關節攣縮。
  • 突然心痛。
  • 經常受到驚嚇。
  • 聲音嘶啞,無法言語。
  • 咽喉中有異物感,像魚刺卡住一樣。

針灸,針入三分。可灸五壯。

按:間使二字皆作去聲讀。在內關之後與外關別絡相通。三焦孤府之營衛氣有餘而過於此則脈至。無餘而不過於此則脈止。臣使之官。或至或止。故曰間使。

白話文:

說明:內關和外關這兩個穴位之間有一條別絡,連結了三焦孤府的營氣和衛氣。如果三焦孤府的營氣和衛氣過多,就會流經內關穴,脈搏就會出現。如果三焦孤府的營氣和衛氣不足,就不會流經內關穴,脈搏就會消失。內關穴是臣使的官穴,營氣和衛氣在內關穴出現或消失都是正常的,所以稱為間使。

五、曲澤(合穴)

部位,在肘內廉下陷中屈肘取之。

證治,心痛善驚。身熱煩渴。口乾逆氣嘔血。風胗。臂肘手腕善動搖。

針灸,針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壯。

按:曲澤乃心包絡所入之合穴。在肘內廉大筋之下陷者之中。微屈其肘乃得之。其穴位深。故曰曲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