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

《針灸聚英》~ 卷四下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下 (3)

1. 子午流注逐日按時定穴歌

甲日戌時膽竅陰。丙子時中前谷滎。戊寅陷谷陽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庚辰經注陽谿穴。壬午膀胱委中尋。甲申時納三焦水。滎合天干取液門。乙日酉時肝大敦。丁亥時滎少府心。己丑太白太衝穴。辛卯經渠是肺經。癸巳腎宮陰谷合。乙未勞宮水穴滎。丙日申時少澤當。戊戌內庭治脹康。

白話文:

甲日

  • 戌時(晚上7-9點):膽經開始活躍。
  • 丙子時(凌晨11-1點):中焦大腸開始活躍。
  • 戊寅時(凌晨3-5點):胃經開始活躍。

庚辰日

  • 經注陽谿穴:指陽谿穴開始活躍。
  • 壬午時(上午9-11點):膀胱經開始活躍。

甲申日

  • 時納三焦水:指三焦經開始活躍。
  • 滎合天干取液門:指液門穴開始活躍。

乙日

  • 酉時(晚上5-7點):肝經開始活躍。
  • 丁亥時(凌晨1-3點):心經開始活躍。
  • 己丑時(凌晨5-7點):肺經開始活躍。

辛卯日

  • 經渠是肺經:指經渠穴開始活躍。
  • 癸巳時(上午11-1點):腎經開始活躍。

乙未日

  • 勞宮水穴滎:指勞宮穴開始活躍。

丙日

  • 申時(下午3-5點):小腸經開始活躍。
  • 戊戌時(下午7-9點):脾經開始活躍。

庚子時在三間俞。本原腕骨可祛黃。壬寅經水崑崙上。甲辰陽陵泉合長。丙午時受三焦火。中渚之中仔細詳。丁日未時心少衝。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淵神門穴。癸丑復溜腎水通。乙卯肝經曲泉合。丁巳包絡大陵中。戊日午時厲兌先。庚申滎穴二間遷。壬戌膀胱尋束骨。衝陽土穴必還原。

白話文:

庚子時在三間俞。本原腕骨可祛黃。 庚子時,按壓三間穴。從手腕開始尋找穴位,可以祛除黃疸。

壬寅經水崑崙上。甲辰陽陵泉合長。 壬寅時,水經循行到崑崙穴。甲辰時,陽陵泉穴和長強穴交會。

丙午時受三焦火。中渚之中仔細詳。 丙午時,三焦受火。仔細尋找中渚穴,它位於手背。

丁日未時心少衝。己酉大都脾土逢。 丁日未時,心經流到少衝穴。己酉時,脾經流到大都穴。

辛亥太淵神門穴。癸丑復溜腎水通。 辛亥時,太淵穴和神門穴相交。癸丑時,復溜穴疏通腎經。

乙卯肝經曲泉合。丁巳包絡大陵中。 乙卯時,肝經流到曲泉穴。丁巳時,包絡經流到大陵穴。

戊日午時厲兌先。庚申滎穴二間遷。 戊日午時,厲兌穴先行。庚申時,滎穴流到二間穴。

壬戌膀胱尋束骨。衝陽土穴必還原。 壬戌時,尋找束骨穴,疏通膀胱經。衝陽穴五行屬土,必須通過穴位按摩來恢復平衡。

甲子膽經陽輔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氣納三焦脈。經火支溝刺必痊。己日巳時隱白始。辛未時中魚際取。癸酉太谿太白原。乙亥中封內踝比。丁丑時合少海心。己卯間使包絡止。庚日辰時商陽居。壬午膀胱通谷之。甲申臨泣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歸。丙戌小腸陽谷穴。戊子時居三里宜。

白話文:

甲子日:膽經的陽輔穴。 丙寅日:小海穴。 戊辰日:氣流注於三焦經脈。 經火支溝,針刺此穴必能痊癒。 己日巳時:隱白穴開始出現。 辛未日中午:魚際穴。 癸酉日:太谿穴、太白穴。 乙亥日:中封穴、內踝。 丁丑日:時合、少海穴。 己卯日:間使穴、包絡穴。 庚日辰時:商陽穴。 壬午日:膀胱經的通谷穴。 甲申日:臨泣穴是俞木穴。 合谷穴是金穴,歸於本位。 丙戌日:小腸經的陽谷穴。 戊子日時:三里穴。

庚寅氣納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辛日卯時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須忖。乙未太衝原太淵。丁酉心經靈道引。己亥脾合陰陵泉。辛丑曲澤包絡准。壬日寅時起至陰。甲辰膽脈俠谿滎。丙午小腸後谿俞。返求京骨本原尋。三焦寄在陽池穴。反本還原是的親。戊申時註解谿胃。大腸庚戌曲池真。

白話文:

庚寅,氣血運行於三焦,交會於膻中。 辛日卯時,少商穴屬心經起點。 癸巳日,穀道穴屬陽明經。 乙未日,太衝穴屬肝經,與太淵穴相連。 丁酉日,心經循行靈道穴。 己亥日,脾經與陰陵泉穴相合。 辛丑日,曲澤穴屬肺經,與包絡經相通。 壬日寅時,足少陰經起於至陰穴。 甲辰日,膽經循行俠谿穴。 丙午日,小腸經俞穴位於後谿穴。 返求京骨穴,可探知三焦經絡的本源。 三焦經絡寄於陽池穴。 反本還原,纔是真傳。 戊申日,足陽明經註解谿胃穴。 大腸經於庚戌日循行曲池穴。

壬子氣納三焦寄。井穴關衝一片金。關衝屬金壬屬水。子母相生恩義深。癸日亥時井湧泉。乙丑行間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門是。本尋腎水太谿原。包絡大陵原並過。己巳商丘內踝邊。辛未肺經合尺澤。癸酉中衝包絡連。子午截時安定穴。留傳後學莫忘言。

白話文:

壬子日,氣息進入三焦,寄居在井穴關衝的位置。關衝穴屬金,壬日屬水。金水相生,母子情深。癸日亥時,井穴湧泉。乙丑日行間穴必出現。丁卯日俞穴為神門穴。從此尋找到腎水的太谿穴。包絡經大陵穴也經過此處。己巳日找商丘穴,位於內踝邊緣。辛未日肺經合於尺澤穴。癸酉日中衝穴與包絡經相連。子午日截時安定穴。這些要點傳承給後人,不可遺忘。

上流注歌。徐氏所撰。還原化本之理。血氣所納之穴。斯昭昭矣。

2. 孫真人十三鬼穴歌

百邪癲狂所為病。針有十三穴須認。凡針之體先鬼宮。次針鬼信無不應。一一從頭逐一求。男從左起女從右。一針人中鬼宮停。左邊下針右出針。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針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壘入二分。四針掌後大陵穴。入寸五分為鬼心。五針申脈名鬼路。火針三下七鋥鋥。

白話文:

癲癇等精神疾病都是由邪氣所致。針灸治療有十三個穴位需要認清楚。

施針步驟:

  1. 先針刺「鬼宮」穴位(鼻脣溝的中點)。
  2. 再針刺「鬼信」穴位(左手或右手拇指指甲根部),一定會見效。
  3. 從頭開始,依序往下逐一尋找穴位。
  4. 男性從左邊開始針刺,女性從右邊開始。
  5. 第一次針刺「人中」穴位(上脣中央的凹陷處),針留在穴位中。
  6. 左邊「鬼信」穴位進針,右邊「鬼信」穴位出針。
  7. 第二針刺「手大指甲下」穴位,針刺深度三分。
  8. 第三針刺「足大指甲下」穴位,稱為「鬼壘」,針刺深度二分。
  9. 第四針刺「掌後大陵穴」穴位,針刺深度一寸五分,稱為「鬼心」。
  10. 第五針刺「申脈」穴位,稱為「鬼路」,使用火針刺三下,針頭發出七次閃光。

第六卻尋大杼上。入發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床針要溫。八針承漿名鬼市。從左出右君須記。九針間使鬼營上。十針上星名鬼堂。十一陰下縫三壯。女玉門頭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針仍要七鋥鋥。十三舌頭當舌中。此穴須名是鬼封。手足兩邊相對刺。若逢孤穴只單通。

白話文:

第六,在第七節椎骨上尋找大杼穴。刺入一寸,稱為鬼枕。

第七,在耳垂下方刺入五分,稱為鬼牀針,需要用溫和的手法。

第八,在下巴承漿穴刺,稱為鬼市。從左邊刺入,從右邊刺出,請記住。

第九,在兩眉之間刺,稱為鬼營。

第十,在頭頂上刺,稱為鬼堂。

第十一,在陰穴下灸三壯。女性的玉門穴稱為鬼藏。

第十二,在肘窩處刺,稱為鬼臣。仍需火針灸七次,發出金色的光亮。

第十三,在舌頭中間刺,此穴稱為鬼封。手足相對應的穴位相對刺。如果只有一個穴位,只刺通一側。

此是先師真妙訣。狂猖惡鬼走無蹤。

3. 八法手訣歌

春夏先深而後淺。秋冬先淺而後深。隨處按之呼吸輕。迎而吸之尋內關。補虛瀉實公孫是。列缺次當照海深。臨泣外關和上下。後谿申脈用金針。先深後淺行陰數。前三後二卻是陰。先淺後深陽數法。前二後三陽數定。臨泣公孫腸中病。脊頭腰背申脈攻。照海咽喉並小腹。內關行處治心疼。

白話文:

春天和夏天,穴位按壓的深度要由重到輕。秋天和冬天,則由輕到重。按壓時,呼吸要輕柔。迎著脈絡按壓,尋找內關穴。補虛瀉實,就按公孫穴。列缺穴次之,照海穴按壓更深。臨泣穴、外關穴同時按摩,可調解表裡。後谿穴解決經脈不通,可用金針治療。按壓順序先深後淺,共按十次,前三次按壓深度稍深,後兩次按壓深度稍淺。先淺後深,按壓九次,前兩次按壓深度稍淺,後三次按壓深度稍深。臨泣穴和公孫穴治療腸胃疾病。脊頭、腰背按摩可疏通經脈。照海穴治療咽喉和腹部疾病。內關穴治療胸痛。

後谿前上外肩背。列缺針時脈氣通。急按慢提陰氣升。急提慢按陽氣降。取陽取陰皆六數。達人刺處有奇效。

4. 八法飛騰定十干八卦歌

壬甲之日公孫乾。乙癸坤宮申脈連。庚日外關屬震卦。丙從艮位內關便。戊日臨泣坎象卦。後谿辛日巽宮遷。丁日兌宮針照海。己應列缺與離前。

白話文:

壬甲日: 針刺公孫穴。

乙癸日: 針刺坤宮申脈。

庚日: 針刺震卦的外關穴。

丙日: 針刺艮位的內關穴。

戊日: 針刺坎卦的臨泣穴。

辛日: 針刺巽宮的後谿穴。

丁日: 針刺兌宮的照海穴。

己日: 針刺離卦的列缺穴。

5. 三陰三陽歌

丙手太陽壬足陽。庚手陽明戊足鄉。焦手少陽甲足類。辛手太陰己足詳。丁手少陰癸足論。心包厥陰乙足量。

一論甲竅陰。膽足少陽經。乙木是大敦。肝經足厥陰。丙少澤小腸。名為手太陽。丁心少衝穴。少陰手中央。戊厲兌胃穴。足上陽明訣。己隱白脾鄉。太陰足中絕。庚商陽大腸。陽明在手鄉。辛少商為肺。太陰掌上詳。壬至陰膀胱。原是足太陽。湧泉腎經穴。足上少陰鄉。三焦為父手少陽。包絡足上厥陰母。

白話文:

一、膽囊 經脈:足少陽經。乙木穴位:大敦穴。 二、肝 經脈:足厥陰經。丙穴位:少澤穴。又稱手太陽經。 三、心 經脈:手少陰經。丁穴位:心少衝穴。 四、胃 經脈:足上陽明經。戊穴位:厲兌穴。 五、脾 經脈:足太陰經。己穴位:隱白穴。 六、大腸 經脈:手陽明經。庚穴位:商陽穴。 七、肺 經脈:手太陰經。辛穴位:少商穴。 八、膀胱 經脈:足太陽經。壬穴位:至陰穴。 九、腎 經脈:足少陰經。湧泉穴位:湧泉穴。 十、三焦 經脈:手少陽經(被稱為「父」)。 十一、包絡 經脈:足厥陰經(被稱為「母」)。

甲膽原來屬竅陰。三焦足是少陽經。乙木屬肝名大敦。包絡同歸踝厥陰。丙似少陽少澤鄉。壬屬膀胱足太陽。辛屬肺經少商穴。己隱脾足太陰詳。丁少衝來卻屬心。湧泉腎足少陰精。庚似商陽大腸絡。戊屬厲胃足陽明。

白話文:

甲:膽原本屬於竅陰經。 乙:肝屬木,對應足厥陰肝經上的大敦穴。 丙:足少陽膽經上的少澤穴。 丁:足少衝脈上穴位,卻屬於心經。 戊:足陽明胃經上的厲兌穴。 己:足太陰脾經的隱白穴。 庚:足陽明大腸經上的商陽穴。 辛:足少商穴,屬於肺經。 壬:足太陽膀胱經上的湧泉穴,屬於腎經。

6. 血忌歌

行針須要明血忌。正醜二寅三之未。四申五卯六酉宮。七辰八戌九居巳。十亥十一月午當。臘子更加逢日閉。

7. 逐日人神歌

初一十一二十一起。足拇鼻柱手小指。初二十二二十二日。外踝髮際外踝位。初三十三二十三。股內牙齒足及肝。初四十四二十四右。腰間胃脘陽明手。初五十五二十五並。口內遍身足陽明。初六十六二十六同。手掌胸前又在胸。初七十七二十七。內踝氣衝及在膝。初八十八二十八辰。

白話文:

初一十一二十一:腳大趾、鼻樑、小指 初二十二二十二日:外腳踝、髮際線、外腳踝 初三十三二十三:股內側、牙齒、腳、肝臟 初四十四二十四右:腰部、胃脘、陽明經、右手 初五十五二十五並:口腔內、全身、足陽明經 初六十六二十六同:手掌、胸前、胸部 初七十七二十七:內踝、氣衝穴、膝蓋 初八十八二十八辰:

腕內股內又在陰。初九十九二十九。在尻在膝足脛後。初十二十三十日。腰背內踝足趺覓。

8. 九宮尻神歌

尻神所在足跟由。坤內外踝聖人留。震宮牙腨分明記。巽位還居乳口頭。中宮肩骨連尻骨。面目背從幹上遊。手膊兌宮難砭灸。艮宮腰項也須休。離宮膝肋針難下。坎肘還連肚腳求。為醫精曉尻神法。萬病無干禁忌憂。

白話文:

尻神位於足跟。

膀胱經內、外踝,是賢者留下的穴位。

震卦所屬的牙齦和腳拇指,應當明確記住。

巽卦所屬的乳頭上,還有穴位。

中宮任脈連接著尻骨。

面、背的穴位,從督脈流經。

兌卦所屬的手臂,難以針灸。

艮卦所屬的腰和頸部,也需要休養。

離卦所屬的膝蓋和肋骨,難以用針刺。

坎卦所屬的手肘連接著腹部,可治療腳部疾病。

如果醫生精通尻神法,各種疾病都不用擔心禁忌。

9. 太乙人神歌

立春艮上起天留。戊寅己丑右足求。春分左脅倉門震。乙卯日見定為仇。立夏戊辰己巳巽。陰洛宮中左手愁。夏至上天丙午日。正值應喉離首頭。立秋玄委宮右手。戊申己未坤上游。秋分倉果西方兌。辛酉還從右脅謀。立冬左足加新洛。戊戌己亥乾位收。冬至坎方臨葉蟄。壬子腰尻下竅流。五臟六腑並臍腹。招搖諸戊己中州。潰治癰疽當須避。犯其天忌疾難瘳。

白話文:

立春

  • 右腳求醫:戊寅己丑
  • 左脅疼痛:春分,乙卯日

立夏

  • 左手愁煩:戊辰己巳,巽位
  • 喉嚨疼痛:夏至,丙午日

立秋

  • 右手求醫:戊申己未,坤位

秋分

  • 右脅疼痛:秋分,辛酉日

立冬

  • 左腳疼痛:戊戌己亥,乾位

冬至

  • 腰臀疼痛:冬至,壬子日

臟腑位置

  • 五臟六腑都在肚子裡。
  • 肚臍周圍的戊己穴位非常重要。
  • 在這些穴位針灸或服藥時,要注意不要犯了天忌,否則疾病難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