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

《針灸聚英》~ 卷四上 (8)

回本書目錄

卷四上 (8)

1. 薛真人天星十二穴歌

(馬丹陽歌)

三里內庭穴。曲池合谷截。委中配承山。太衝崑崙穴。環跳及陽陵。通里並列缺。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擔截常記取。非人莫浪說。三百六十五。不出十二穴。此法少人知。金鎖都開徹。治病顯奇功。有如湯潑雪。學者細推尋。神功無盡竭。三里在膝下。三寸兩筋間。能通心腹脹。

白話文:

穴位組合:

  • 三里穴和內庭穴
  • 曲池穴和合谷穴
  • 委中穴和承山穴
  • 太衝穴和崑崙穴
  • 環跳穴和陽陵穴
  • 通裏穴和列缺穴

使用方法:

  • 合併使用「擔」法和「截」法。
  • 「擔」法指用拇指和食指夾住穴位。
  • 「截」法指用拇指或食指按壓穴位。

重要事項:

  • 這些穴位組合和使用方法極為重要。
  • 不要隨便對外透露。
  • 所有疾病都可以通過這十二個穴位得到治療。
  • 這個手法鮮為人知,但效力極大。
  • 猶如熱水澆化積雪,效果迅速奇特。
  • 學習者需要深入研究,功力無窮盡。

三里穴位置:

  • 位於膝蓋下方,兩塊肌腱之間,三寸處。
  • 主治心腹脹滿。

善治胃中寒。腸鳴並泄瀉。腿脛膝腫酸。傷寒羸瘦損。氣蠱及諸般。年過三旬後。針灸眼有光。內庭次指外。本屬足陽明。能治四肢厥。喜靜惡聞聲。癮疹咽喉痛。數欠及牙疼。氣虛不能食。針著便惺惺。曲池拱手取。屈肘骨邊求。善治肘中痛。偏風手不收。挽弓開不得。筋緩莫梳頭。

白話文:

擅長治療胃寒、腹痛伴有腹瀉、腿腳膝蓋腫脹痠痛、傷寒導致身體虛弱消瘦、氣蠱(一種虛弱的病症)以及其他各種疾病。

年過三十歲後,針灸足三里穴(位於膝蓋外側,小腿脛骨旁開三寸)可以讓眼睛明亮。

內庭穴(位於足部第二、三腳趾間的縫隙)和次指外穴(位於手部食指外側,靠近掌指關節)同樣屬於足陽明胃經。

能治療四肢發冷、怕冷。

喜歡安靜,不喜歡聽到噪音。

擅長治療喉嚨痛、牙疼、氣虛導致食慾不振。

針灸足三里穴可以讓人神清氣爽。

曲池穴(位於手肘彎曲處,肱骨外側)用手拱起來就可以找到。

屈肘骨邊求穴(位於手肘彎曲處,肱骨內側)彎曲手肘就可以找到。

擅長治療手肘疼痛。

偏癱導致手臂無法活動。

無法拉弓射箭。

筋腱鬆弛,不能梳頭髮。

喉痹從欲死。發熱更無休。遍身風癬癩。針著即時瘳。合谷在虎口。兩指岐骨間。骨痛並面腫。瘧病熱還寒。齒齲鼻衄血。口噤不開言。針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委中曲瞅里。橫紋脈中央。腰痛不能舉。沉沉引脊梁。痠疼筋莫展。風痹發無常。膝頭難伸屈。針入即安康。承山名魚腹。

白話文:

喉嚨發炎嚴重,幾乎要死去。發燒持續不斷。全身長滿了皮膚病和癩痢。針灸後立即痊癒。

合谷穴位於虎口,拇指和食指之間的分叉骨附近。骨頭疼痛和麪部腫脹。瘧疾時發燒時發冷。

牙齒生齲齒,鼻子流血。嘴巴緊閉,無法說話。針刺五分深,立馬讓患者感到舒適。

委中穴位於膝蓋後側,十字形紋路的中央。腰痛無法站立。疼痛深入脊椎。痠痛使筋骨難以伸展。

風濕病經常發作,膝蓋難以伸屈。針灸後立即安康。

承山穴又名魚腹,位於小腿後面。

腨腿分肉間。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難。腳氣並膝腫。展轉戰疼酸。霍亂及轉筋。穴中刺便安。太衝足大指。節後二寸中。動脈知生死。能醫驚癇風。咽喉腹心脹。兩足不能動。七疝偏墜腫。眼目似云蒙。亦能療腰痛。針下有神功。崑崙足外踝。跟骨上邊尋。轉筋腰尻痛。暴喘滿衝心。

白話文:

腨腿穴

  • 位於小腿肚,肌肉之間。
  • 擅長治療腰部疼痛、痔瘡、便祕、腳氣導致的膝蓋腫脹、翻身移動時疼痛和痠痛、霍亂和抽筋。
  • 在此穴位針刺即可緩解。

太衝穴

  • 位於腳大拇指根部,向後約兩寸處。
  • 動脈能反映生死,可以治療驚癇、風、咽喉腫脹、腹脹、心脹、兩腳麻痺不能動、七疝偏墜腫脹、眼睛有霧翳。
  • 也能治療腰痛,針刺後有神奇效果。

崑崙穴

  • 位於腳踝外側,跟骨上方。
  • 治療抽筋、腰尻痛、呼吸困難、胸悶心悸。

舉步行不得。一動即呻吟。若欲求安穩。須於此穴針。環跳在髀樞。側臥屈足取。腰折莫能顧。冷風並濕痹。腿胯連腨痛。轉則重嗟吁。若人針灸後。頃刻痛消除。陽陵歸膝下。外廉一寸中。膝重並麻木。冷痹及偏風。舉足不能起。坐臥似衰翁。針入六分止。醫功妙不窮。通里腕骨後。

白話文:

環跳穴

走起路來寸步難行,稍微一動就呻吟不已。想要尋求舒適,必須在這個穴位上針刺。環跳穴位於大腿轉動的地方,側臥屈足取穴。腰部僵硬,不能回頭看。受了風寒濕邪,大腿、胯骨和小腿連接處疼痛。走動時更加疼痛,轉身時會發出重重的嘆息。如果針灸這個穴位,片刻之後疼痛就會消失。

陽陵泉穴

陽陵泉穴位於膝蓋骨下方、外側一寸處。膝蓋沉重且麻木,受了寒痹和偏風,抬腿困難。坐臥像個衰老的老人。針刺深度為六分。醫術高明,效果神奇。

通裏穴

通裏穴位於手腕骨的後方。

一寸五分中。欲言聲不出。懊憹及怔忡。實則四肢重。頭腮面頰紅。虛則不能食。暴喑面無容。毫針微微刺。方信有神功。列缺腕側上。次指手交叉。善療偏頭患。遍身風痹麻。痰涎頻擁口。口噤不開牙。若能明補瀉。應手速如拿。

白話文:

身體發熱,伴有輕微發冷,但又說不出話來。煩躁不安,心神不寧。體質實證時,四肢沉重,頭面部發紅。體質虛證時,食慾不振,聲音嘶啞,面色難看。

用細小的毫針輕輕刺入穴位,才會相信針灸的妙用。

列缺穴位於手腕側上方,用中指與食指交叉,可以治療偏頭痛。

遍身風濕麻木,痰液頻頻堵塞喉嚨。嘴巴緊閉,牙齒不能張開。

如果能清楚地判斷虛實,施術時就能快如捕拿。

上十二穴。薛氏以為扁鵲所傳。按司馬子長為扁鵲作傳。不言其有針書傳世。蓋薛氏之依託也。十二穴取以治病捷要是矣。必曰上應天十二列宿則鑿矣。天有二十八宿。而曰十二宿。則謬矣。

白話文:

上十二穴。薛氏認為是扁鵲傳授的。根據司馬遷給扁鵲所作的傳記,並沒有提到扁鵲有任何針書流傳於世。因此,薛氏的說法可能是託名於扁鵲。這個十二穴位用於治療疾病,簡便有效。如果一定要說它們與天上的十二個星宿相應,那就太牽強了。天上有二十八個星宿,而不是十二個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