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

《針灸聚英》~ 卷二 (9)

回本書目錄

卷二 (9)

1. 眼目

東垣曰。五臟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併為系。目者五臟六腑之精。榮衛魂魄之所常營也。神之所主也。子和曰。目之五輪。乃五臟六腑之精華。宗脈之所聚。其白屬肺金。

白話文:

東垣說:五臟的精氣上升到眼睛,形成眼睛的光澤。眼睛的形狀是由骨骼的精氣形成的黑色眼珠,由血液的精氣形成的眼白血管,由氣血的精氣形成的眼白,由肌肉的精氣形成的眼瞼。這些組織包裹著筋骨血氣的精氣,並與脈絡相連,形成眼球。眼睛是五臟六腑的精華,是氣血魂魄經常滋潤的地方,也是神志所主宰的地方。子和說:眼睛的五個區域,代表五臟六腑的精華,是主脈匯聚的地方。其中,眼白屬肺金。

肉屬脾土。赤屬心火。黑水神光屬腎水。兼屬肝木。目不因火則不病。白輪變赤。火乘肺也。肉輪赤腫。火乘脾也。黑水神光被翳。火乘肝與腎也。赤脈貫目。火自甚也。凡目暴赤腫起。羞明隱澀。淚出不止。暴寒目匡匡。大熱之所為也。在針則神庭、上星、囟會、前頂、百會。

白話文:

瞳仁屬於脾臟的土性。紅色屬於心臟的火性。黑色瞳仁中的白點屬於腎臟的水性,兼屬於肝臟的木性。眼睛不會因為火氣而生病。

如果白輪變成紅色,表示火氣侵犯肺部。如果肉輪發紅腫脹,表示火氣侵犯脾臟。如果黑水神光被遮蓋,表示火氣侵犯肝臟和腎臟。如果眼睛中貫穿了紅色血脈,表示火氣自身很強。

凡是眼睛突然發紅腫脹,怕光、看東西模糊,淚水不停地流,或者突然感到寒冷,眼睛匡匡發光,都是因為火熱所致。

在針灸治療方面,可以使用神庭穴、上星穴、囟會穴、前頂穴和百會穴。

翳者可使立退。腫者可使立消。惟小兒不可刺囟會。肉分淺薄。恐傷其骨。目之內眥。太陽膀胱之所過。血多氣少。目之銳眥。少陽膽經。血少氣多。目之上綱。太陽經也。亦血多氣少。目之下綱。陽明胃經也。血氣俱多。然陽明經起於目兩旁。交頞中。與太陽、少陽俱會於目。

白話文:

翳膜:可以讓它立即後退。腫脹:可以讓它立即消退。只有小兒不可以針刺囟會穴。肉分薄,恐怕傷到他們的骨頭。眼睛的內眼角:太陽膀胱經通過的地方。血多氣少。眼睛的外眼角:少陽膽經。血少氣多。眼睛的上眼眶:太陽經。血也多氣也少。眼睛的下眼眶:陽明胃經。血氣都多。但陽明經起於眼睛兩側,交會於額頭中央,和太陽經、少陽經都匯聚在眼睛。

惟足厥陰肝經連於目系而已。故血太過者。太陽、陽明之實也。血不及者。厥陰之虛也。故出血者。宜太陽、陽明。蓋此二經。血多故也。少陽一經。不宜出血。血少故也。刺太陽、陽明出血。則目愈明。刺少陽出血。則目愈昏。要知無使太過不及。以血養目而已。雀目不能夜視。

白話文:

只有足厥陰肝經與眼睛有聯繫。因此,血過多的情況是由於太陽經和陽明經充實導致的;血不足的情況是由於厥陰經虛弱導致的。所以,對於出血的患者,應該施治太陽經和陽明經,因為這兩條經脈血較多。而少陽經則不宜進行出血治療,因為它的血較少。如果針刺太陽經和陽明經出血,會讓眼睛更加明亮;如果針刺少陽經出血,會使眼睛更加昏花。關鍵是不能讓血過多或不足,只要用血來滋養眼睛就可以了。夜盲症就是因為血不足造成的。

及內暴怒大憂所致。皆肝血少。禁出血。止宜補肝養胃。劉氏曰。內障有因於痰熱、氣鬱、血熱、陽陷、陰脫、脫營所致。種種病因。古人皆不議。況外障之翳。有起於內眥、外眥、睛上、睛下、睛中。當視其翳色從何經而來。如東垣治魏邦彥夫人目翳。綠色從下而上。病自陽明來也。

白話文:

內障主要是由內心暴怒或大憂愁引起的。這些因素都會導致肝血不足。因此治療內障時需禁止出血,宜採取補肝養胃的治療方法。劉氏說,內障有多種病因,包括痰熱、氣鬱、血熱、陽虛、陰虛、營血不足等。古人對這些病因的討論不多。而外障也會因各種因素而形成,如內眥、外眥、上眼瞼、下眼瞼、角膜等部位。治療時應該根據障翳的顏色來判斷它是從哪條經絡而來。例如,東垣醫派的醫生曾治療魏邦彥的夫人患有內障。障翳呈綠色,從下向上生長,病因來自於陽明經。

綠非五色之正。殆肺腎合而成病也。乃就畫家以墨調膩粉合成色。與翳同矣。如論治之。疾遂不作。眼生倒睫拳毛者。兩目緊急。皮縮之所致也。蓋內復熱。陰氣外行。當去其內熱併火邪。眼皮緩。則毛出。翳膜亦退。用手法攀出內瞼向外。速以三稜針出血。以左手爪甲迎其針鋒立愈。

白話文:

青綠色並不是正常顏色的原色,多半是肺和腎病引起。就好比畫家將墨汁和粉末調和而成的顏色一樣,與白翳(眼疾)很相似。如果對症治療,疾病很快就能痊癒。

眼睛生出倒睫毛和拳毛的人,兩眼通常顯得緊縮。這是因為皮膚縮小所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內部有熱毒,陰氣向外散發。應該清除體內的熱毒和火邪,讓眼皮鬆弛,睫毛才能長出來,白翳也會消失。

使用手法將內眼瞼向外翻出,迅速用三稜針刺出出血。左手用指甲迎接針尖,疾病馬上就能痊癒。

目眶久赤爛。俗呼為赤瞎。當以三稜針刺目眶外。以瀉濕熱而愈。劉氏曰。外治針也。以瀉瘀熱。內治服藥。以杜其原可也。偷針眼。視其背上有細紅點如瘡。以針刺破即瘥。實解太陽之鬱熱也。

白話文:

眼眶長時間充血潰爛。俗稱「赤瞎」。應該用三稜針刺眼眶外,以排出濕熱而治癒。劉氏說,這是外治用針,用來排出瘀積的熱氣,內治則是服用藥物,以杜絕病因。如果是偷針眼,觀察病患背部是否有像瘡一樣細小的紅點,用針刺破後就能痊癒。這是解除太陽經鬱熱的有效方法。

2. 腰痛

東垣曰。經云。腰痛上寒不可顧。取足太陽、陽明。腰痛上熱。取足厥陰。不可俯仰。取足少陽。蓋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入腹。經所過處。皆能為痛。治之者。當審其何經所過分野。循其孔穴而刺之。審其寒熱而藥之。假令足太陽。令人腰痛引項脊尻皆如重狀。

白話文:

東垣說:經書上提到,腰痛伴隨著上半身冰冷,不可顧慮其他因素。應取足太陽經和足陽明經。腰痛伴隨著上半身發熱,應取足厥陰經。腰痛伴隨著不能俯仰,應取足少陽經。概括而言,足部的三條陽經從頭部一直延伸到腳底;足部的三條陰經從腳部進入腹腔。經脈所經過的部位都可能產生疼痛。治療時,應判斷疼痛是由哪條經脈經過的部位引起,沿著經脈的孔穴進行針灸,根據寒熱情況用藥。例如,足太陽經引起的腰痛會延伸到頸部、背脊骨和臀部,感覺這些部位都很沉重。

刺其郄中太陽二經出血。余皆仿此。劉氏曰。王注經中言灸疑誤。灸者宜腎俞、腰俞。寶鑑云。灸曲瞅下兩紋頭。左右腳四處。各三壯。每灸一腳。二火齊下。午時著灸。人定以來。臟腑自動一兩行。或轉動如雷聲。立愈。

白話文:

刺中太陽經的郄穴,使其出血。其他方法都仿照此法。劉氏說:王注的經文中提到「灸」可能是錯誤的。灸穴應該是腎俞穴和腰俞穴。寶鑑中說:灸曲骨下方的兩個紋路起點。左右兩腳共四處,每處各灸三壯。每次灸一隻腳時,兩處同時灸。在正午時灸。人定時分(晚上9-11點),臟腑會自動轉動一兩次,或轉動時發出像雷聲般的聲音。立即可癒。

3. 損傷

內經云。人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腹中。腹滿不得前後。先飲利藥。此上傷厥陰之脈。下傷少陰之絡。刺足內踝下然骨之前出血。刺足跗上動脈。不已。刺三毛。各一痏。見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其脈堅強者生。小弱者死。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中記載:如果有人從高處跌落,導致瘀血積聚在腹部,腹部脹滿,不能屈伸。

首先要服用瀉藥。這是因為瘀血會損傷上方的厥陰脈,下方的少陰絡。

如果瀉藥無效,可以針刺足內踝下圓骨前面的出血點。再針刺足跗上部的動脈。如果還沒有效果,再針刺三毛穴,每個穴位針刺一寸。看到出血後,症狀就會立馬好轉。

如果左腳受傷,就針刺右腳。如果右腳受傷,就針刺左腳。針刺後,如果脈搏強勁有力,則可以存活。如果脈搏微弱,則會死亡。

4. 婦人

寶鑑曰。一婦病傷寒。遇夜則見鬼。許學士曰。得病之初。曾值月經來否。其家人曰。經水方來而病作而遂止。曰。此熱入血室。小柴胡已遲。刺期門。請善針者治之而愈。乳癰腫痛。針三里穴五分。其痛立止。乳癰、喉痹、䯒腫、足跗不收。灸下廉三壯。

白話文:

《寶鑑》中記載:有一個婦人患了傷寒。到了晚上就會看見鬼魂。許學士問:「在發病之前,她是否正值月經來潮?」婦人家人回答:「月經剛剛來潮,發病後就停了。」許學士說:「這是熱氣進入血室造成的。使用小柴胡湯已經太晚了。應該針灸期門穴。請技術好的針灸師治療,就能痊癒。」

乳房腫痛: 針灸「足三里」穴五分深,疼痛隨即消失。

乳癰、喉嚨腫痛、腫塊、腳背抽筋: 灸「下廉」穴三壯。

女子漏下惡血。月事不調。逆氣腹脹。其脈緩者。灸血海二穴三壯。

女子如妊娠。赤白帶下。婦人漏血不止。腹脹滿不得息。小便黃。如蠱。及治腰痛如錐刺。不得屈伸。舌縱涎下。煩逆溺難。小腹急引陰痛。股內廉痛。灸陰谷二穴。

白話文:

懷孕婦女或婦人:

  • **赤白帶下:**陰道分泌物呈紅色或白色。
  • **漏血不止:**陰道持續出血。
  • **腹脹滿:**腹部膨脹脹滿,呼吸困難。
  • **小便黃:**小便呈現黃色,類似蠱蟲的顏色。
  • **腰痛如錐刺:**腰部疼痛劇烈,如針錐刺入。
  • **舌縱涎下:**舌頭腫大,流口水。
  • **煩逆溺難:**噁心嘔吐,小便困難。
  • **小腹急引陰痛:**下腹部疼痛劇烈,牽引陰部疼痛。
  • **股內廉痛:**大腿內側疼痛。

治療方法:針灸陰谷穴兩穴。

女子不月。灸會陰三壯。婦人月水不利。難產。子上衝心。痛不得息。灸氣衝七壯。婦人月事不利。利即多。心下滿。目䀮䀮不能遠視。腹中痛。灸水泉五壯。婦人月事不調。帶下崩中。因產惡露不止。繞臍㽲痛。灸氣海。婦人不孕。月不調勻。赤白帶下。氣轉連背引痛不可忍。

白話文:

女性月經不調 用艾灸在會陰穴灸三壯。

難產 用艾灸在氣衝穴灸七壯。

月經過多,下腹脹滿,視力模糊,腹痛 用艾灸在水泉穴灸五壯。

月經失調,帶下不止,產後惡露不斷,臍周疼痛 用艾灸在氣海穴。

不孕,月經不調,白帶或血帶,疼痛難忍 用艾灸在帶脈周圍的穴位。

灸帶脈二穴。產後惡露不止。及諸淋注。灸氣海。產後兩脅急痛不可忍。灸石關五十壯。女子月事不調。產後惡露不止。繞臍冷痛。灸陰交百壯。帶下癥瘕。因產惡露不止。斷產絕孕。經冷。灸關元百壯。婦人卒口噤。語音不出。風癇。灸承漿五壯。婦人產後。血氣俱虛。灸血海百壯。

白話文:

灸帶脈穴

  • 用於產後惡露不止和各種淋病。

灸氣海穴

  • 用於產後兩側疼痛劇烈、難以忍受。

灸石關穴 (50 壯)

  • 用於女性月經不調和產後惡露不止。

灸陰交穴 (100 壯)

  • 用於帶下、癥瘕,尤其是因產後惡露不止、斷產、絕孕、經冷等原因引起的。

灸關元穴 (100 壯)

  • 用於女性突然閉口不言,聲音無法發出,類似風癇的症狀。

灸承漿穴 (5 壯)

  • 用於產後女性血氣虛弱。

灸血海穴 (100 壯)

  • 用於產後女性血氣虛弱。

婦人疝氣。臍腹冷疼。相引脅下痛不可忍。先灸中庭三七壯。

5. 小兒

(小兒針毫針。艾炷如小麥。或雀糞大。)

寶鑑曰。急慢驚風。灸前頂。若不愈。灸攢竹、人中各三壯。

武疑急驚屬肝。慢驚屬脾。寶鑑不分。灸前頂、攢竹。二穴俱太陽、督脈。未詳其義。

小兒慢驚風。灸尺澤各七壯。初生小兒。臍風撮口。灸然谷三壯。或針三分不見血。立效。小兒癲癇。癥瘕。脊強互相引。灸長強三十壯。小兒癲癇。驚盡目眩。灸神庭一穴七壯。小兒風癇。先曲手指如數物乃發也。灸鼻柱直髮際宛宛中三壯。小兒驚癇。先驚怖啼叫乃發。灸後頂上旋毛中三壯。

白話文:

小兒慢驚風 用艾灸灸每個尺澤穴七次。

初生小兒臍風導致抽搐 用艾灸灸然谷穴三次,或用針刺入三分,不見出血,立即見效。

小兒癲癇 症狀包括抽搐和強直,互相引發。用艾灸灸長強穴三十次。

小兒癲癇,驚厥後頭暈 用艾灸灸神庭穴一次,七次為一療程。

小兒風癇 發病前手指彎曲,如數物。用艾灸灸鼻樑正中的發際線處三次。

小兒驚癇 發病前驚恐啼叫。用艾灸灸頭頂旋毛中心的凹陷處三次。

及耳後青絡脈。小兒癖氣久不消。灸章門各七壯。臍後脊中灸二七壯。小兒脅下滿。瀉痢體重。四肢不收。痃癖積聚。腹痛不嗜食。痰瘧寒熱。又治腹脹引背。食飲多。漸漸黃瘦。灸十一椎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七壯。小兒黃疸。灸三壯。小兒疳瘦脫肛。體瘦渴飲。形容瘦瘁。

白話文:

耳後青脈: 小兒病氣纏綿不癒。灸章門穴各七壯。 臍後脊中: 灸二七壯。 小兒脅下脹滿: 瀉痢,身體沉重,四肢不靈活。發育不良,積聚。腹痛不思飲食。痰飲瘧疾寒熱。 腹脹牽引背部: 飲食過度,逐漸出現黃瘦。灸十一椎下兩側,相距各一寸五分,各七壯。 小兒黃疸: 灸三壯。 小兒疳瘦脫肛: 身體消瘦,口渴多飲。面容憔悴枯槁。

諸方不瘥。灸尾翠骨上三寸陷中三壯。兼三伏內用楊湯水浴之。正午時灸。自灸之後。用帛子拭。見有疳蟲隨汗出。此法神效。小兒身羸瘦。賁豚腹脹。四肢懈惰。肩背不舉。灸章門。小兒吐乳汁。灸中庭一壯。小兒脫肛瀉血。秋深不效。灸龜尾一壯。脫肛灸臍中三壯。千金云。

白話文:

諸方不瘥。 如果其他方法都無效。

灸尾翠骨上三寸陷中三壯。 在尾骨上面的三寸處的凹陷中,施灸三壯。

兼三伏內用楊湯水浴之。 在三伏天,用楊柳枝煎煮的水進行內服和水浴。

正午時灸。 在正午時分施灸。

自灸之後。用帛子拭。 施灸後,用布條擦拭。

見有疳蟲隨汗出。 會看到有疳蟲隨著汗液排出。

此法神效。 此法非常有效。

小兒身羸瘦。 小兒身體瘦弱。

賁豚腹脹。 像豬一樣肚臍脹。

四肢懈惰。 四肢無力。

肩背不舉。 肩背抬不起來。

灸章門。 可以灸章門穴。

小兒吐乳汁。 小兒吐奶。

灸中庭一壯。 可以灸中庭穴一壯。

小兒脫肛瀉血。 小兒脫肛伴有出血。

秋深不效。 在秋季時,上述方法無效。

灸龜尾一壯。 可以灸龜尾穴一壯。

脫肛灸臍中三壯。 脫肛可以灸臍中穴三壯。

隨年壯。脫肛久不瘥。及風癇中風。角弓反張。多哭。語言不擇。發無時節。盛則吐涎沫。灸百會七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