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

《針灸聚英》~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十二經是動所生病補瀉迎隨

經曰。十二經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又曰。迎而奪之。隨而濟之。又曰。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難經曰。經脈行血氣。通陰陽。以榮於身者也。其始(平旦寅時)從中焦注手太陰(肺)陽明。(大腸卯)陽明注足陽明(胃辰)太陰。

白話文:

《難經》上說,十二經脈的疾病,如果病情嚴重,就要採用瀉法的治療;如果病情虛弱,就要採用補法的治療;如果病情熱盛,就要採用發汗法的治療;如果病情寒盛,就要採用溫補法的治療。如果病情既不盛也不虛,就根據經絡的循行部位來治療。

《難經》上還說,當病邪來襲時,就要及時對抗它,把它趕出去;當病邪已經進入了身體,就要趕緊治療,幫助身體恢復健康。

《難經》上又說,如果身體虛弱,就要補益它的母經;如果身體實熱,就要瀉下它的子經。

《難經》上說,經脈運行氣血,溝通陰陽,滋養全身。經脈的運行時間,首先(早上5點到7點)從中焦注入手太陰(肺經)和陽明(大腸經);(早上7點到9點)陽明轉注足陽明(胃經);(早上9點到11點)太陰轉注足太陰(脾經)。

(脾巳)太陰注手少陰(心午)太陽。(小腸未)太陽注足太陽(膀胱申)少陰。(腎酉)少陰注手心主(包絡戌)少陽。(三焦亥)少陽注足少陽(膽子)厥陰。(肝醜)厥陰復注於手太陰。如環無端。轉相灌溉。又曰。迎隨者。知榮衛之流行。經脈之往來。隨其順逆而取之。

白話文:

(脾經巳時)足太陰脾經的氣血注入手少陰心經(心經午時)。(小腸經未時)手太陽小腸經的氣血注入足太陽膀胱經(膀胱經申時)。(腎經酉時)足少陰腎經的氣血注入手心主經(包絡經戌時)。(三焦經亥時)手少陽三焦經的氣血注入足少陽膽經(膽經子時)。(肝經醜時)足厥陰肝經的氣血再注入手太陰肺經。

就像一個環形,沒有起點和終點,氣血相互灌溉。

此外,還提到「迎隨者」。這是指了解氣血運行和經脈往來的規律,根據氣血的順逆變化來取穴治療。

又曰。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又曰。井者東方春也。萬物之始生。故言井。合者北方冬。陽氣入臟。故言合。(舉始終而言。經俞在其中矣。)又曰。諸井者。肌肉淺薄。不足為使也。刺井當刺滎。(滑氏曰。補井當補合。)又曰。原者三焦之尊號。

白話文:

又說:氣血從深處出來的地方叫「井」。氣血流動的地方叫「滎」。氣血匯集的地方叫「俞」。氣血運行的路線叫「經」。氣血進入身體的地方叫「合」。

又說:「井」代表東方和春天,是萬物開始生長的時節,所以稱為「井」;「合」代表北方和冬天,是陽氣進入臟腑的時節,所以稱為「合」。(這句話從開始和結束的角度來說,經和俞就在其中了。)

又說:各種「井」位於肌肉淺薄處,不足以作為治療的依據。刺「井」時應刺「滎」。(滑氏說:補「井」時應補「合」。)

又說:「原」是三焦的尊號。

五臟六腑有病。皆取其原。又曰。瀉南方。補北方。今本素、難發揮於左。圓機之士。必以為贅。姑以私備忘爾。

白話文:

五臟六腑有疾病,都要探究其病因。還有說法是:洩瀉南方(陽熱之氣),補益北方(陰冷之氣)。如今《素問》、《難經》的發揮闡釋在左側的書頁上。善於通權達變的醫者,必定會認為這些論述是多餘的。我姑且將這些論述收藏備用,以防遺忘。

2. 十二經病井滎俞經合補虛瀉實

手太陰肺經屬辛金。起中府。終少商。多氣少血。寅時注此。

是動病(邪在氣。氣為是動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是謂臂厥。

所生病(邪在血。血為所生病。)咳嗽上氣。喘喝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掌中熱。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寒。(疑寒字衍)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卒遺失無度。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白話文:

當邪氣侵犯血時,會產生咳嗽、氣喘、心煩、胸悶、前胸和手臂疼痛、手掌發熱的症狀。

如果邪氣盛大,則會導致肩背疼痛、風寒入侵、出汗、中風、小便頻繁、同時感到口渴。脈象上,寸口脈搏強大,比人迎脈大三倍。

如果邪氣虛弱,則會導致肩背疼痛怕冷、氣息短促、小便顏色改變、小便失禁過度。脈象上,寸口脈搏微弱,比人迎脈弱。

補(虛則補之),用卯時(隨而濟之),太淵(穴在掌後陷中。為經。土。土生金為母。經曰。虛則補其母。),瀉(盛則瀉之),用寅時(迎而奪之),尺澤(為合。水。金生水。實則瀉其子。穴在肘中約紋動脈中。)

白話文:

**補(虛弱時補充):**在卯時(早上5-7點)使用太淵穴(位於手掌後面的凹陷處)來補充虛弱。

瀉(過盛時瀉除): 在寅時(早上3-5點)使用尺澤穴(位於肘部約動脈處)來瀉除過盛。

手陽明大腸經為庚金。起商陽。終迎香。氣血俱多。卯時注此。

是動病,齒痛頰腫。是主津。

所生病,目黃口乾。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不用。氣有餘。則當脈所過者熱腫。人迎大三倍於寸口。虛則寒慄不復。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白話文:

生病的人,有眼睛發黃、口乾、鼻出血、咽喉痹痛、肩部和前胸疼痛、大拇指和小指無法活動等症狀。

如果氣血充盈過盛,脈絡經過的地方就會發熱腫脹。人迎脈搏比寸口脈搏強三倍。

如果氣血虛弱,就會畏寒發抖,無法恢復。人迎脈搏反而比寸口脈搏弱。

補,用辰時,曲池(穴在肘外輔骨。屈肘曲骨之中。拱胸取之。為合。土。土生金。虛則補其母。)

瀉,用卯時,二間(穴在食指本節前內側陷中。為滎。水。金生水。為子實則瀉其子。)

足陽明胃經屬戊土。起承泣。終厲兌。氣血俱多。辰時氣血注此。

是動病,洒洒然振寒。善伸數欠。顏黑。病至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心動欲獨閉戶牖而處。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謂骭厥。主血。

白話文:

這是中邪引起的疾病,會讓人感到身體顫慄,頻頻伸懶腰打哈欠。臉色發黑,害怕見到惡人和火。聽到木頭敲擊的聲音,會感到恐懼和驚醒。心煩意亂,想要一個人獨自關門閉戶。嚴重時,會想要爬到高處唱歌,脫掉衣服亂跑。此外,還會出現胸悶腹脹的情況。這種病稱為「驚厥」,主要是由氣血失調引起的。

所生病,狂瘧溫淫。汗出鼽衄。口喎唇胗。喉痹。大腹水腫。膝臏腫痛。循胸乳氣衝股伏兔䯒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氣盛則身以前皆熱。其有餘於胃。則消穀善飢。溺色黃。人迎大三倍於寸口。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慄。胃中寒則脹滿。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白話文:

相關疾病:發狂、瘧疾、溫熱病、濕邪病。

症狀:盜汗、鼻出血、口歪、口脣生瘡、喉嚨腫痛、大腹水腫、膝蓋骨腫痛、胸乳部位、大腿內側、小腿外側、腳背上部疼痛。中指麻痺。氣血旺盛時,身體前側發熱。如果胃氣過盛,會消化不良、容易飢餓、小便發黃。鼻溝旁的動脈搏動比寸口的脈搏跳動強三倍。氣血不足時,身體前側發冷。如果胃中寒氣過盛,會腹脹、腹滿。鼻溝旁的動脈搏動比寸口的脈搏跳動弱。

補,用巳時,解谿(穴在衝陽後一寸五分。腕上陷中。為經。火。火生土。經曰。虛則補其母。)

瀉,用辰時,厲兌(穴在足大指次指去甲如韭葉。為金。井。土生金。經曰。實則瀉其子。)

足太陰脾經屬己土。起隱白。終周榮。多氣少血。巳時氣血注此。

是動病,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得後出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是主脾。

所生病,舌本痛。體不能動搖。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寒瘧。溏瘕。泄水閉。黃疸。不能臥。強立。膝股內腫厥。足大指不用。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小三倍於人迎也。

白話文:

症狀:

  • 舌根疼痛
  • 身體動彈不得
  • 無法進食
  • 心煩意亂
  • 心臟下方疼痛
  • 寒性瘧疾
  • 腹瀉和便溏
  • 腹水閉塞不通
  • 黃疸
  • 無法平躺,只能勉強站立
  • 膝蓋和大腿內側腫脹
  • 腳拇指無法使用

脈象:

  • 脈搏強盛時,寸口脈會比人迎脈大三倍。
  • 脈搏虛弱時,寸口脈會比人迎脈小三倍。

補,用午時,大都(穴在足大指本節後陷中。為滎。火。火生土。為母。虛則補其母。)

瀉,用巳時,商丘(穴在足內踝下微前陷中。為經。金。土生金。實則瀉其子。)

手少陰心經屬丁火。起極泉。終少衝。多血少氣。午時注此。

是動病,嗌乾心痛。渴而欲飲。是為臂厥。主心。

所生病,目黃脅痛。臑臂內後廉痛厥。掌中熱。盛者。寸口大再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補,用未時,少衝(穴在手小指內廉端。去爪甲如韭葉。為井。木。木生火。為母。經曰。虛則補其母。)

瀉,用午時,靈道(穴在掌後一寸五分。為經。土。土生金。為子。實則瀉其子。)

手太陽小腸經屬丙火。起少澤。終聽宮。多血少氣。未時注此。

是動病,嗌痛頷腫。不可回顧。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

所生病,耳聾目黃。頰腫。頸頷肩臑肘臂外後廉痛。盛者。人迎大再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補,用申時,後谿(穴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為俞。木。木生火。虛則補其母。)

瀉,用未時,小海(穴在肘內大骨外。肘端五分陷中。為合。土。火生土。為子。實則瀉其子。)

足太陽膀胱經屬壬水。起睛明。終至陰。多血少氣。申時注此。

是動病,頭痛。目似脫。項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膕如結。腨似裂。是為踝厥。是主筋。

所生病,痔瘧狂癲。頭囟項痛。目黃淚出。鼽衄。項背腰尻膕腨腳皆痛。小指不用。盛者。人迎大再倍於氣口。虛者。人迎,反小於氣口也。

白話文:

造成的疾病,有痔瘡、瘧疾、發狂、癲癇。頭頂、前額、後腦疼痛。眼睛發黃、流淚。鼻衄。頸部、背部、腰部、臀部、大腿、小腿、腳部都疼痛。小指難以運用。脈象強盛的人,人迎脈比氣口脈大一倍。脈象虛弱的人,人迎脈反而比氣口脈小。

補,用酉時,至陰(穴在足小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為井。金。金生水。為母。虛則補其母。)

瀉,用申時,束骨(穴在足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為俞。水。水生木。為子。實則瀉其子。)

足少陰腎經屬癸水。起湧泉。終俞府。多血少氣。酉時注此。

是動病,飢不欲食。面黑如炭色。咳唾則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䀮䀮然如無所見。心如懸飢狀。氣不足。則善恐。心惕然。如人將捕之。是謂骨厥。是主腎。

白話文:

這是腎氣虛的病,飢餓也不想吃東西,臉色黑如炭。咳嗽並吐出有血。喘氣且聲息微弱。想從坐姿起來。眼睛茫然無光,視力模糊。心臟好像懸空飢餓一樣。氣不足,就會害怕,心慌不安,好像有人要抓他。這叫做骨厥,主要是腎虛引起。

所生病,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煩心心痛。黃疸腸澼。脊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盛者。寸口大再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白話文:

得病的人會有以下症狀:

  • 口腔發熱,舌頭乾燥,咽喉腫脹。
  • 氣息直衝上來,咽喉乾燥疼痛。
  • 心煩意亂,心痛。
  • 黃疸,腸胃腹瀉。
  • 背後脊柱和股骨內側後緣疼痛。
  • 四肢麻痺痠軟,四肢冰冷。
  • 嗜睡。
  • 足部發熱疼痛。
  • 病情嚴重時,寸口脈大於人迎脈的一倍以上。
  • 病情虛弱時,寸口脈反而小於人迎脈。

補,用戌時,復溜(穴在足內踝上二寸動脈陷中。為經。金。金生水。虛則補其母。)

瀉,用酉時,湧泉(穴在足心陷中。為井。木。水生木。木為水之子。實則瀉其子。)

手厥陰心包絡經,配腎。(相火)起天池。終中衝。多血少氣。戌時注此。

是動病,手心熱。臂肘攣痛。腋腫。甚則胸脅肢滿。心中澹澹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是主心包絡。

所生病,煩心心痛。掌中熱。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

補,用亥時,中衝(穴在手中指端。去爪甲如韭葉。為井。木。木生火。為母。虛則補其母。滑氏曰。井者。肌肉淺薄。不足為使也。補井者。當補合。)

白話文:

滋補身體的穴位治療,應在晚上 9-11 點的亥時進行。使用中衝穴(位於中指指尖,指尖去甲後像韭葉,為井穴,屬木,木能生火,為母穴。身體虛弱時要補其母穴。滑氏說:井穴肌肉淺薄,不宜使用。要補井穴,應補合穴。)

瀉,用戌時,大陵(穴在掌後兩筋間陷中。為俞。土。火生土。為子。實則瀉其子。)

手少陽三焦經,(屬相火配心包)起關衝。終絲竹空。多氣少血。亥時注此。

是動病,耳聾。渾渾焞焞。咽腫喉痹。是主氣。

所生病,汗出。目銳眥痛。頰痛。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盛者。人迎大一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氣口也。

白話文:

有病症狀如下,多汗。眼睛銳利但有疼痛感。臉頰疼痛。耳後、肩膀、肘部、手臂外側都疼痛。小指和旁邊的手指無法使用。症狀嚴重者,人迎脈比寸口脈大一倍。症狀虛弱者,人迎脈反而比氣口脈小。

補,用子時,中渚(穴在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陷中。為俞。木。木生火。為母。虛則補其母。)

瀉,用亥時,天井(穴在肘外大骨後上一寸。兩筋間陷中。屈肘得之。甄權云。屈肘一寸。叉手按膝頭。取之兩筋骨罅。為合。土。火生土。為子。實則瀉其子。)

白話文:

瀉針應在亥時施行,用天井穴(位於手肘外側大骨後方上一寸,在兩條筋之間的凹陷處。屈肘即可找到。甄權說:屈肘一寸,叉手按在膝蓋上,兩筋骨之間的縫隙處即為天井穴。土生火,火又生土,子午相生相剋)。

足少陽膽經,屬甲木。起瞳子髎。終竅陰。多氣少血。子時注此。

是動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微有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是主骨。

所生病,頭角頷痛。目銳眥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挾癭。汗出振寒。瘧。胸中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盛者。人迎大三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白話文:

患病症狀:

  • 頭痛、角痛、頷痛
  • 眼睛銳利、眼角疼痛
  • 缺盆(鎖骨上窩)腫痛
  • 腋窩腫大
  • 頸部馬刀挾癭(類似於甲狀腺腫大)
  • 自汗或發冷
  • 瘧疾(發燒、寒顫)
  • 胸部、脅肋、髀膝、直到小腿外側的脛骨、外踝以及各個關節都疼痛
  • 小指和無名指無法使用

症狀嚴重時:人迎脈搏比寸口脈搏大三倍。

症狀虛弱時:人迎脈搏反而比寸口脈搏小。

補,用丑時,俠谿(穴在足小指次指岐骨間。本節前陷中。為滎。水。水生木。為母。虛則補其母。),丘墟(穴在足外踝下。去臨泣三寸。為原。皆取之。)

白話文:

進行補益,選在醜時,取「俠谿穴」(位於足小指次指的岐骨間,本節在此穴內側凹陷處,屬滎穴,五行屬水。)和「丘墟穴」(位於足外踝下方,距臨泣穴三寸,屬原穴。以上兩穴均可取用。)

瀉,用子時,陽輔(穴在足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端。去丘墟七寸。為經。火。木生火。為子。實則瀉其子。)

白話文:

瀉法,應在子時進行。因為陽輔穴(位於腳外踝上方四寸,輔骨、絕骨的前端,距離丘墟穴七寸,屬於陽經,火屬性。木生火,子屬木)實證時,應瀉其子穴。

足厥陰肝經,屬乙木。起大敦。終期門。多血少氣。丑時注此。

是動病,腰痛不可俯仰。丈夫㿗疝。婦人小腹腫。甚則嗌乾。面塵脫色。是主肝。

所生病,胸滿嘔逆。洞泄。狐疝。遺溺癃閉。盛者。寸口大一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補,用寅時,曲泉(穴在膝內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得之。在膝橫文頭是。為合。水。水生木。為母。虛則補其母。)

白話文:

補益寅時(凌晨 3-5 點),曲泉穴(位於膝蓋內側的輔骨下方,膝蓋彎曲時出現,為合水穴,水生木,為母穴)。

瀉,用丑時,行間(穴在足大指間。動脈應手。為滎。火。木生火。為子。實則瀉其子。)

上針法。井滎俞經合補瀉。皆本素、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