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廷光

《傷科匯纂》~ (10)

回本書目錄

(10)

1. 難潰

《可法良規》雲∶大抵脾胃主肌肉,腐潰生肌,全在脾胃,氣血兩旺。倘治者不識病機於補助,故有死肉不能潰而死者;有死肉已潰,新肉不能生而死者;有死肉潰,新肉生,瘡口久不能斂而死者。此三者,皆失於不預為補益耳。

白話文:

《可法良規》中說:脾胃是主宰肌肉之生長的,腐肉潰爛後形成新肌肉,這完全取決於脾胃氣血是否旺盛。如果醫生不認識治療潰爛的道理,因而不知補益脾胃,那麼就會發生死肉腐爛不掉的這種情況,總是不能癒合而死者;還有的情況是:死肉已經腐爛了,而新肌肉不能生長出來,不能癒合而死的;有的潰爛的死肉已經有了新肉生出,但傷口總是閉合不了,也可能因傷口不能癒合而死。這三種情況,都是由於沒有預先補益脾胃造成的。

2. 不斂

《可法良規》雲∶大抵傷損癥候,內無瘀血,即當補脾。脾氣得補,則肉傷者自愈,肉自潰,新肉易生,瘡口易合,故雲脾健則肉自生。切不可偏用寒涼克伐之劑,復傷元氣,致不能生肌收斂,雖行補益,緩不濟事矣。

白話文:

《可法良規》說:一般來說,如果傷損癥候,內部沒有瘀血,就應該補脾。脾氣得到了補益,那麼肉傷者自然就會痊癒,肉自行潰爛,新肉容易生長,瘡口容易癒合,所以說脾健則肉自生。千萬不能偏用寒涼克伐的藥劑,再次傷及元氣,導致不能生肌收斂,即使行補益之法,也緩不濟事了。

耀山雲∶若誤服行氣之藥,而胸痞氣促,食少體倦,患處色黯膿清者,用六君子湯加桔若誤服下血之藥而瀉,患處色黯者,用十全大補倍加肉桂、麥冬、五味子。若誤服寒涼之藥,反致患處腫痛,胸腹痞悶者,內服六君加木香當歸,外敷回陽膏。若患處瘀血,誤不砭去,深蓄煩熱者,急宜砭出瘀血。

白話文:

耀山雲說:如果誤服行氣的藥物,導致胸悶氣促、食慾不振、身體疲倦,患處顏色黯淡、膿水清稀,可用六君子湯加桔梗。如果誤服瀉下血的藥物而腹瀉,患處顏色黯淡,可用十全大補湯加倍肉桂、麥冬、五味子。如果誤服寒涼的藥物,反而導致患處腫痛、胸腹痞悶,可內服六君子湯加木香、當歸,外敷回陽膏。如果患處有瘀血,誤不切開排出血,導致深藏的煩熱,應立即切開排出瘀血。

若骨斷筋連,急不剪去,侵及好肉者,則不治。若誤感風邪,患處瘙癢者,用祛風消毒之劑。或腐而不痛,黑而不脫者,當大補元氣,庶可保生。此又治傷家腫潰之法也。

白話文:

如果骨折、筋斷連,不趕快剪除,侵及好肉,就不治了。如果不小心感受了風寒,患處瘙癢,就用祛風、消毒的藥來治療。如果膿爛而沒有疼痛、發黑而沒有脫落,就要大力補益元氣,纔有康復的希望。這又是治療外傷潰爛的治療方法。

3. 發痙

《可法良規》雲∶凡傷損皮開肉綻,或瘀腫刺破之後,或有發熱惡寒,口乾作渴,怔忡,寤寐不寧,牙關緊急,目赤頭痛,自汗盜汗,寒戰切牙,氣短喘促,遺尿手撒,身熱脈大,按之如無,身熱不欲近衣,或欲投水,或惡寒而脈浮大,重按細微,衣濃仍寒,此氣血挾虛使然也,皆宜參、 、歸、術之類亟補之;如不應,速加附子,緩則不救。

白話文:

《可法良規》說:凡是身體有傷口,或是有瘀腫刺破之後,可能會出現發熱、惡寒、口乾舌燥、心悸、失眠、牙關緊閉、眼睛發紅、頭痛、自汗或盜汗、畏寒、呼吸短促、尿失禁或手足抽搐、身體發熱但脈搏卻很弱、身體發熱但不願意穿衣服,或想要投水自殺,或畏寒但脈搏浮大、重按後則脈搏細微,穿了厚衣服也還是覺得冷,這些都是氣血虛弱造成的。治療方法是使用人參、黃芪、當歸、白朮等補氣益血的藥物,如果效果不好,則需要及時加入附子,否則病情會拖延難以康復。

或手足逆冷,肚腹疼痛,瀉利腸鳴,飲食不入,呃逆嘔吐,此寒氣乘虛而然也,治法同前用藥。如有汗而不惡寒,或無汗而惡寒,口噤足冷,腰背反張,頸項勁強,乃血氣虛而發痙也,治法亦同前用藥,少佐見證之劑。痙症往往誤投風藥,以致不起者多矣。若果是破傷風證,亦系元氣耗損,外邪乘虛而致,皆宜峻補,先固其本為善。

白話文:

  • 如果手腳冰冷,肚子痛,腹瀉,肚子咕嚕咕嚕叫,吃不下東西,打嗝嘔吐,這是寒氣趁虛而入引起的。治療方法和前面一樣,用同樣的藥。

  • 如果出汗但不畏寒,或不出汗而畏寒,嘴巴緊閉,腳冷,腰背反弓,脖子僵硬,這是血氣虛引起的痙攣。治療方法也和前面一樣,用同樣的藥,再加一點見證的藥。痙攣症常常被誤診為風症,以致無法治好的人很多。

  • 如果真的是破傷風,也是元氣耗損,外邪趁虛而入造成的,都應該大力補益,先鞏固根本纔是最好的方法。

倘妄投風藥,禍如反掌,治者不可不察。

耀山雲∶痙者,筋勁強直而不柔和也。 病者,口噤角弓反張是也。 與痙,通稱破傷

《正傳》雲∶破傷風者,初因擊破皮肉,視為尋常,殊不知風邪乘虛而襲,變為惡候。其症寒熱間作,甚則口噤目邪,身體強直,如角弓反張之狀,死在旦夕。《回春》雲∶ 病者,是難治也。有跌磕打傷,瘡口未合貫風者,亦成 ,此名破傷風也。脈浮而無力,太陽也;長而有力,陽明也;浮而弦小,少陽也。

白話文:

《正傳》說:破傷風,一開始是皮膚和肌肉被刺破,看起來很平常,殊不知邪氣趁虛而入,變成了嚴重的病情。症狀是寒熱交替,嚴重的會口不能開、眼歪斜、身體僵直,像木弓倒轉的樣子,隨時有死亡的危險。《回春》說:破傷風,是一種難治的疾病。跌打損傷,瘡口還沒有癒合而受風的,也會得這種病,這就是破傷風。脈搏浮而無力,是得了太陽經破傷風;脈搏長有力,是得了陽明經破傷風;脈搏浮而弦小,是得了少陽經破傷風。

《綱目》雲∶初覺瘡腫起白痂,身寒熱,急用玉真散,薑汁和酒調服,以滓敷瘡口上;若口噤,用童便調服。河間雲∶背後搐者,太陽也;身前搐者,陽明也;兩旁搐者,少陽也。又曰∶太陽宜汗,陽明宜下,少陽宜和,若明此三法而不中病者,未之有也。又曰∶在表則以辛熱發散之,宜防風湯羌活防風湯;在半表半里,以辛涼和解之,宜羌麻湯;在里則以寒藥下之,宜小芎黃湯大芎黃湯。其外敷仍用蔥熨法神效。

白話文:

《本草綱目》中說:如果剛發現皮膚上長了膿瘡並有白色痂皮,出現畏寒發熱的症狀,可以用玉真散緊急治療,用薑汁和酒調勻服用,藥渣塗抹在瘡口上;如果說不出話來了,需要用童便調服玉真散。河間的名醫說:如果背後抽搐,是太陽經出了問題;如果身體前部抽搐,是陽明經出了問題;如果身體兩側抽搐,是少陽經出了問題。又說:如果是太陽經出了問題,要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如果是陽明經出了問題,要用通便的方法治療;如果是少陽經出了問題,要用和解的方法治療。如果掌握了這三種方法還不能治好病,那就沒有什麼辦法治了。又說:如果是表證,用辛溫發散之劑治療,適合用防風湯、羌活防風湯;如果是半表半里證,用辛涼和解之劑治療,適合用羌麻湯;如果是裡證,用寒藥攻下治療,適合用小芎黃湯、大芎黃湯。也可以在患處敷用蔥熨瘡法,療效很好。

此家傳秘授經效之方也。

4. 論攻利

《儒門事親》雲∶病生之因,其有四焉。有不因氣動而病生於外者,謂墜墮斫射,剝割,落馬墮井,打僕閃肭損傷,湯沃火燒,蟲蛇螫毒之類,四因之一也。有獨治內而愈者,兼治內而愈者;有獨治外而愈者,有兼治外而愈者;有先治內後治外而愈者,有先治外後治內而愈者;有須解毒而攻擊者,有須無毒而調引者。方法所施,或重或輕,或緩或急,或收或散,或潤或燥,或軟或堅。

白話文:

《儒門事親》中說:疾病發生的原因,可以總結為四種。第一種是外因引起的疾病,例如墜落、跌倒、砍傷、射傷、剝皮、切割、落馬、掉進井裡、被僕人打傷、閃腰、扭傷,以及被熱湯燙傷、火燒傷、被蟲子叮咬、蛇咬等。第二種是內因引起的疾病,例如飲食不當、情志不暢、勞倦過度等。第三種是內外因共同引起的疾病,例如外感風寒、暑熱、濕邪等,內有臟腑功能失調等。第四種是既有內因又有外因引起的疾病,例如外感風寒,內有肺氣虛弱等。治療方法有不同的,有重有輕,有緩有急,有收有散,有潤有燥,有軟有堅。

方士之用,見解不同,各擅己心,好丹非素,故復問之。

凡落馬墜井,因而打僕,便生心恙,是痰涎散於上也,宜三聖散空心吐之;如本人虛弱瘦瘁,可用獨聖散吐之;後服安魄之藥,如定志丸之類,牛黃人參硃砂之屬。

白話文:

  • 跌落馬或墜入井中,因此受到驚嚇,就會產生心緒不寧的疾病,這是痰液散佈在上面引起的,應該服用三聖散,在空腹時吐出來;如果體質虛弱、瘦弱,可以使用獨聖散來吐;之後再服用安神的藥物,如定志丸之類,含有牛黃、人參、硃砂等成分。

凡跌打損傷,車碾杖瘡,腫發 痛,可用禹功散通經散、神佑丸、導水丸等藥,峻瀉二十行,則痛止當癢。痛屬夏,癢屬秋,秋出則夏衰矣。蓋此痛得之於外,非其先元虛弱。

白話文:

凡是跌打損傷、車子輾過的傷口、傷口腫脹疼痛的,可以用禹功散、通經散、神佑丸、導水丸等藥物,猛烈地瀉二十次大便,那麼疼痛就會停止,癢就會出現。疼痛屬於夏天,癢屬於秋天,秋天來了,夏天就結束了。這是因為這種疼痛是外傷引起的,不是先天的體虛引起的。

古人雲∶痛隨利減,病去如歸。此法得之唯陽高碩明、侯德和,使外傷者不致癃殘跛 之患凡一切刀器所傷,有刀箭藥,用風化鍛石一斤,龍骨四兩,二味為細末,先於端四日,刺薊菜,於端午日五更,合杵臼內搗和為團,作餅子若酒曲,中心穿眼,懸於背陰處陰干,搗羅為末,於瘡口上摻貼大效。《內經》雲∶先治外而後治內是也。

白話文:

古人說過∶疼痛隨著治療而減輕,疾病去除就好像回家一樣。 這個方法是從陽高碩明、侯德和那裡得到的,可以使外傷者免於殘疾。凡是被刀器所傷,都可以使用刀箭藥。用風化鍛石一斤,龍骨四兩,將這兩種藥材磨成細粉。在端午節的前四天,把薊菜搗碎。在端午節的凌晨五更時分,把藥粉和薊菜汁一起搗成團,做成像酒麴一樣的餅子,中間穿一個孔,掛在陰涼處晾乾,然後搗碎成粉,在傷口上敷貼,效果顯著。《內經》說∶先治外傷,然後再治內傷。

凡一切蟲獸所傷,及杖瘡 發,或透入里者,可服木香檳榔丸七八十丸或百餘丸,生薑,五七行,量虛實加減用之。又犬咬蛇傷,不可便貼膏藥及生肌散之類,先當用導水丸、禹功散之類,可瀉毒瓦斯,或瀉十餘行,實時痛減腫消,然後可用膏藥及生肌散之類敷之。《內經》雲∶先治內而後治外是也。

白話文:

無論什麼樣的蟲獸咬傷,或是因棍杖而引起的傷發,如果傷勢已深透入體內,可服用木香檳榔丸的七、八十丸或一百多丸,配以生薑,劑量可依個人的體質虛實調整。另外,如果被狗咬或被蛇咬傷,不可立即貼上膏藥或生肌散類的藥品,應當優先使用導水丸或禹功散類的藥物,以利排毒,或可瀉下十餘次,此時疼痛便會緩解腫脹消退,然後再使用膏藥或生肌散類的藥品敷貼。《內經》說:「先治內而後治外」,正是這個道理。

耀山雲∶按張氏專門大攻大利,薛氏專用大溫大補,何二公用藥相反如此?有言南方宜北方宜攻。李士材又引《內經》徵四失論言富貴人宜補,貧賤人宜攻。故二公之收效若一耶。然而讀張氏之論,亦有調引之法;而薛氏之方,未嘗無攻利之劑也。是以僅錄張氏之法,而原方繁多不錄。

白話文:

耀山雲說:根據張仲景的理論,主要使用攻、利的方法來治療疾病,而薛己的理論則主要使用溫、補的方法。為什麼兩位名醫的用藥方法如此相反呢?有人說南方宜用攻利,北方宜用溫補。李士材還引用了《內經》中的四失理論,說富貴人宜補,貧賤人宜攻。因此,兩位名醫的療效是不是一樣呢?然而,讀張仲景的理論,也有調和引導的方法;而薛己的方劑,也並不缺乏攻利之劑。因此,我只錄取了張仲景的方法,而原來的方劑繁多,就不錄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