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次

《黃帝內經-素問》~ 卷第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 (1)

1. 熱論篇第三十一

黃帝問曰: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間,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願聞其故。岐伯對曰:巨陽者,諸陽之屬也,其脈連於風府,故為諸陽主氣也。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其兩感於寒而病者,必不免於死。帝曰:願聞其狀。

白話文:

黃帝問道:「現在的熱性病,都是由於受寒所致吧,這些病人有的痊癒,有的死亡,其中死亡的都是在六七天之內,而痊癒的都在十天以上,這是什麼原因呢?我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希望您能告訴我。」

岐伯回答說:「巨陽經脈屬於諸陽經脈,它的經脈與風府穴相連,因此是諸陽經脈中的主氣。人受寒後就會發熱,即使發熱很嚴重也不會死亡;如果既受了寒邪,又同時受了其他邪氣導致發熱,就一定難逃一死。」

黃帝說:「我希望聽聽具體的情況。」

岐伯曰:傷寒一日,巨陽受之,故頭項痛腰脊強。二日陽明受之,陽明主肉,其脈挾鼻絡於目,故身熱目疼而鼻乾,不得臥也。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膽,其脈循脅絡於耳,故胸脅痛而耳聾。三陽經絡皆受其病,而未入於臟者,故可汗而已。

白話文:

岐伯說: 傷寒第一天,太陽經受邪,所以頭部和頸部疼痛,腰部和脊背僵硬。第二天,陽明經受邪,陽明經主肉,它的脈絡與鼻子相連,並通到眼睛,所以身體發熱、眼睛疼痛、鼻子發乾,不能躺下。第三天,少陽經受邪,少陽經主膽,它的脈絡沿著脅部通到耳朵,所以胸部和脅部疼痛、耳朵發聾。三陽經的經絡都受到病邪侵犯,但尚未進入臟腑,所以只要發汗就能治好。

四日太陰受之,太陰脈布胃中絡於嗌,故腹滿而嗌乾。五日少陰受之,少陰脈貫腎絡於肺,系舌本,故口燥舌乾而渴。六日厥陰受之,厥陰脈循陰器而絡於肝,故煩滿而囊縮。三陰三陽,五臟六腑皆受病,榮衛不行,五臟不通,則死矣。

白話文:

到了第四天,太陰經受邪,太陰經的脈絡分佈在胃中,並與咽喉相連,所以肚子脹滿、咽喉發乾。第五天,少陰經受病,少陰脈與腎相通,連接肺部,與舌根相關,因此口乾舌燥、口渴。第六天,厥陰經受病,厥陰脈循行於生殖器,與肝相連,因此煩躁飽脹,睪丸縮小。三陰三陽經絡、五臟六腑都受病,氣血運行不暢,五臟不通,就會死亡。

其不兩感於寒者,七日巨陽病衰,頭痛少愈;八日陽明病衰,身熱少愈;九日少陽病衰,耳聾微聞;十日太陰病衰,腹減如故,則思飲食;十一日少陰病衰,渴止不滿,舌乾已而嚏;十二日厥陰病衰,囊縱少腹微下,大氣皆去,病日已矣。帝曰:治之奈何?

白話文:

對於不同時遭受寒邪的人,七天後太陽病勢衰退,頭痛稍有好轉;八天後陽明病勢衰退,發熱稍有好轉;九天後少陽病勢衰退,耳聾稍有好轉;十天後太陰病勢衰退,腹脹如故,開始想吃東西;十一天後少陰病勢衰退,口渴止住但仍沒有滿足感,舌頭乾燥後開始打噴嚏;十二天後厥陰病勢衰退,小便放鬆,小腹微微下墜,大便皆已排出,病情日漸好轉。黃帝問道:該如何治療?

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臟脈,病日衰已矣。其未滿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滿三日者,可泄而已。帝曰:熱病已愈,時有所遺者何也?岐伯曰:諸遺者,熱甚而強食之,故有所遺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熱有所藏,因其穀氣相薄,兩熱相合,故有所遺也。帝曰:善。治遺奈何?岐伯曰:視其虛實,調其逆從,可使必已矣。

白話文:

岐伯說:治療的原則是,根據臟腑脈絡的通暢與不通暢來下藥,疾病會一天天減輕。發病不到三天的,只要發汗就可以了;發病超過三天的,只要瀉下就可以了。黃帝說:熱病治好後,有時會留下後遺症,為什麼呢?岐伯說:那些留下後遺症的,都是因為熱病嚴重的時候強行進食,所以會留下後遺症。像這種情況,都是因為疾病已經減輕,但是熱氣還有殘留,再加上穀物之氣與殘餘熱氣互相刺激,兩個熱氣結合在一起,所以才會留下後遺症。黃帝說:好。治療後遺症,應該怎麼辦呢?岐伯說:要根據患者的虛實情況,調解逆從的證候,這樣才能讓後遺症一定痊癒。

帝曰:病熱當何禁之?岐伯曰:病熱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此其禁也。帝曰:其病兩感於寒者,其脈應與其病形何如?岐伯曰:兩感於寒者,病一日則巨陽與少陰俱病,則頭痛口乾而煩滿;二日則陽明與太陰俱病,則腹滿身熱,不欲食譫言;三日則少陽與厥陰俱病,則耳聾囊縮而厥,水漿不入,不知人,六日死。

白話文:

黃帝問道:患有熱病時,有哪些飲食上的禁忌呢?岐伯回答說:患熱病的人,在病情稍微好轉的時候,如果食用肉類,可能會使病情再次復發;而食用過多,則可能留下病根,不易完全康復,這些就是熱病患者應該避免的飲食習慣。

黃帝又問:如果一個人同時感受了寒邪,導致兩種病狀同時出現,那他的脈象和病狀會有什麼特徵呢?岐伯回答:如果一個人同時感受了寒邪,第一天時,太陽經(膀胱經)和少陰經(心經和腎經)同時受病,症狀會包括頭痛、口乾以及心中煩悶不適;到了第二天,陽明經(胃經)和太陰經(脾經)同時受病,會出現腹部脹滿、身體發熱、不願進食以及胡言亂語的症狀;到了第三天,少陽經(膽經)和厥陰經(心包經和肝經)同時受病,症狀可能包括耳聾、陰囊縮小、四肢冰冷乃至於無法進飲進食,並且失去意識,這種情況下,如果到了第六天還未見好轉,很可能就會死亡。

帝曰:五臟已傷,六腑不通,榮衛不行,如是之後,三日乃死何也?岐伯曰:陽明者,十二經脈之長也,其血氣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氣乃盡,故死矣。凡病傷寒而成溫者,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後夏至日者為病暑,暑當與汗皆出,勿止。

白話文:

黃帝問:五臟已經受傷,六腑不暢通,氣血運行不暢,這樣下去之後,三天就會死亡。這是為什麼?

岐伯回答:陽明經是十二經脈中主氣血最旺盛的,因此人會神志不清。三天後,陽明經的氣血耗盡,所以就會死亡。

凡是因傷寒而轉化為溫病的,在夏至之前發病的稱為溫病,在夏至之後發病的稱為暑病。暑病時,汗水和暑氣都應該排出,不要阻止。

2. 刺熱篇第三十二

肝熱病者,小便先黃,腹痛多臥身熱,熱爭則狂言及驚,脅滿痛,手足躁,不得安臥,庚辛甚,甲乙大汗,氣逆則庚辛死,刺足厥陰少陽,其逆則頭痛員員,脈引沖頭也。心熱病者,先不樂,數日乃熱,熱爭則卒心痛,煩悶善嘔,頭痛面赤無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氣逆則壬癸死,刺手少陰太陽。

白話文:

肝熱病

得了肝熱病的人,小便先變黃,腹部疼痛,常躺在牀上發熱;熱盛時會胡言亂語、驚嚇,兩脇疼痛,手腳躁動,不能安穩睡覺;庚辛日較重,甲乙日大汗淋漓;氣往上衝的話,庚辛日會死亡;用針刺足厥陰少陽經絡,如果氣逆衝上,就會頭痛發脹,脈搏衝擊頭部。

心熱病

得了心熱病的人,一開始會不開心,過了幾天後才發熱;熱盛時會突然心痛,煩躁不安、愛嘔吐,頭痛、臉紅、不出汗;壬癸日較重,丙丁日大汗淋漓;氣往上衝的話,壬癸日會死亡;用針刺手少陰太陽經絡。

脾熱病者,先頭重頰痛,煩心顏青,欲嘔身熱,熱爭則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滿泄,兩頷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氣逆則甲乙死,刺足太陰陽明。肺熱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惡風寒,舌上黃身熱。熱爭則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頭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氣逆則丙丁死,刺手太陰陽明,出血如大豆,立已。

白話文:

脾熱病

症狀:初起症狀為頭重、臉頰疼痛,心煩、面色青,想嘔吐、身體發熱,熱度上升則腰痛、不能俯仰,腹脹瀉肚、兩腮疼痛,甲乙日情況嚴重,戊己日大汗,氣逆則甲乙日死亡,治療方法為針刺足太陰陽明經絡。

肺熱病

症狀:初起症狀為發冷、汗毛直立,怕冷風,舌苔黃、身體發熱,熱度上升則喘咳,疼痛遊走於胸、背部,無法深呼吸,頭痛難耐,出汗卻發冷,丙丁日情況嚴重,庚辛日大汗,氣逆則丙丁日死亡,治療方法為針刺手太陰陽明經絡,針孔出血如大豆大小,立即見效。

腎熱病者,先腰痛䯒痠,苦渴數飲身熱,熱爭則項痛而強,䯒寒且痠,足下熱,不欲言,其逆則項痛員員淡淡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氣逆則戊己死,刺足少陰太陽,諸汗者,至其所勝日汗出也。肝熱病者左頰先赤,心熱病者顏先赤,脾熱病者鼻先赤,肺熱病者右頰先赤,腎熱病者頤先赤,病雖未發,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熱病從部所起者,至期而已;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重逆則死。

白話文:

患有腎熱病的人,一開始會腰痠背痛,口渴異常,身體發熱,熱氣旺盛時會脖子痛而且僵硬,寒冷時也會痠痛,腳底發熱,不想說話。如果病情加重,脖子會又痛又酸,戊己日會嚴重,壬癸日會大汗淋漓。如果是氣血逆流,戊己日就會死亡。要針刺足少陰和太陽經絡,凡是出汗的,在所勝的日期就會出汗。

患有肝熱病的人,左臉會先變紅,患有心熱病的人,臉部會先變紅,患有脾熱病的人,鼻子會先變紅,患有肺熱病的人,右臉會先變紅,患有腎熱病的人,下巴會先變紅。即使疾病還沒有發作,看到這些部位變紅,也要針刺,稱為「治未病」。從身體某個部位發作的熱病,到了特定日期就會停止。而針刺後病情惡化的,三週後就會停止。如果病情嚴重逆流,會導致死亡。

諸當汗者,至其所勝日,汗大出也。

白話文: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應該出汗的情況下,當到達其所屬的克制日子時,汗水會大量排出。這是根據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論來解釋身體反應的一種方式,指出在特定的日子裡,某些生理現象會因天地氣候的影響而變得更加明顯或劇烈。這句話強調了自然環境與人體狀態之間的密切關聯。

諸治熱病,以飲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處,身寒而止也。熱病先胸脅痛,手足躁,刺足少陽,補足太陰,病甚者為五十九刺。熱病始手臂痛者,刺手陽明太陰而汗出止。熱病始於頭首者,刺項太陽而汗出止。熱病始於足脛者,刺足陽明而汗出止。熱病先身重骨痛,耳聾好瞑,刺足少陰,病甚為五十九刺。

白話文:

治療各種熱病的方法:讓病人飲用冰水,然後用針刺治療。一定要讓病人穿保暖的衣服,住處也要保持寒冷,讓身體感受到寒冷才會停。熱病一開始胸口兩側疼痛,手腳發熱,則刺腳上的少陽經,補足太陰經的氣,病情嚴重時需要刺59針。熱病一開始手臂疼痛,則刺手上的陽明、太陰經,讓病人出汗後就能止住。熱病一開始頭部疼痛,則刺頸部的太陽經,讓病人出汗後就能止住。熱病一開始小腿疼痛,則刺腳上的陽明經,讓病人出汗後就能止住。熱病一開始身體沉重,骨頭疼痛,耳聾嗜睡,則刺腳上的少陰經,病情嚴重時需要刺59針。

熱病先眩冒而熱,胸脅滿,刺足少陰少陽。太陽之脈,色榮顴骨,熱病也,榮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時而已。與厥陰脈爭見者,死期不過三日,其熱病內連腎,少陽之脈色也。少陽之脈,色榮頰前,熱病也,榮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時而已,與少陰脈爭見者,死期不過三日。

白話文:

熱性疾病症狀:一開始會出現眩暈、頭暈,接著發熱,胸部和兩肋脹滿,刺痛位於腳外側少陰經和腳外側少陽經。

太陽經脈的顏色呈現紅潤佈滿顴骨,這是熱性疾病的徵兆,紅潤尚未遍佈全身,表示現在即將出汗,只要等待時機即可。如果太陽經脈與厥陰經脈同時浮現,預測死亡時間不超過三天,表示熱性疾病已經侵犯到腎臟,屬於少陽經脈的特徵。

少陽經脈的顏色呈現紅潤佈滿臉頰前側,這是熱性疾病的徵兆,紅潤尚未遍佈全身,表示現在即將出汗,只要等待時機即可。如果少陽經脈與少陰經脈同時浮現,預測死亡時間不超過三天。

熱病氣穴:三椎下間主胸中熱,四椎下間主膈中熱,五椎下間主肝熱,六椎下間主脾熱,七椎下間主腎熱,榮在骶也。項上三椎,陷者中也。頰下逆顴為大瘕,下牙車為腹滿,顴後為脅痛,頰上者膈上也。

白話文:

熱病氣穴:

  • 第三椎以下的間隔:主要對應胸中之熱
  • 第四椎以下的間隔:主要對應膈中之熱
  • 第五椎以下的間隔:主要對應肝熱
  • 第六椎以下的間隔:主要對應脾熱
  • 第七椎以下的間隔:主要對應腎熱
  • 骶骨部位:為榮氣所在

項上的氣穴:

  • 第三個椎骨突出點處:對應胸中
  • 顴骨下逆行至突起處:為大瘕
  • 牙齒下方:為腹滿
  • 顴骨後方:為脅痛
  • 顴骨上方:為膈上

3. 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

黃帝問曰:有病溫者,汗出輒復熱,而脈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為何?岐伯對曰:病名陰陽交,交者死也。帝曰:願聞其說。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於穀,穀生於精,今邪氣交爭於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卻而精勝也,精勝則當能食而不復熱。復熱者邪氣也,汗者精氣也,今汗出而輒復熱者,是邪勝也,不能食者,精無俾也,病而留者,其壽可立而傾也。且夫《熱論》曰:汗出而脈尚躁盛者死。

白話文:

黃帝問:有發燒的病人,一出汗就反覆發熱,脈搏跳動得急促沒有因為出汗而變弱,胡言亂語,不能進食,這叫什麼病?

岐伯回答:這叫陰陽交爭的病,交爭就會死亡。

黃帝說:請說說其中的道理。

岐伯說:人之所以出汗,都是由五穀產生的,五穀產生的汗水是由精氣產生的。現在邪氣與正氣在骨肉間交爭後產生了汗水,說明邪氣已經被排出了,精氣戰勝了,精氣戰勝了就應該能進食,不再發熱。反覆發熱是因為邪氣,出汗是因為精氣,現在一出汗就反覆發熱,說明邪氣戰勝了,不能進食是因為精氣不足,病人這樣下去,立馬就會病危。

而且《熱論》中說:出汗後脈搏仍然急促強盛的,會死亡。

今脈不與汗相應,此不勝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見三死,不見一生,雖愈必死也。帝曰:有病身熱汗出煩滿,煩滿不為汗解,此為何病?岐伯曰:汗出而身熱者風也,汗出而煩滿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風厥。帝曰:願卒聞之。岐伯曰:巨陽主氣,故先受邪,少陰與其為表裡也,得熱則上從之,從之則厥也。

白話文:

現在脈象與出汗不相應,這是身體無法戰勝疾病,必定會死亡。胡言亂語的人是失去意志,失去意志的人會死亡。現在遇到三個會導致死亡的症狀,沒有看到一絲生機,即使治好也一定會死。

黃帝說:有病人的身體發熱出汗又煩躁不安,煩躁不安的症狀沒有因出汗而緩解,這是什麼病?

岐伯說:出汗而身體發熱的是風邪,出汗而煩躁不安沒有緩解的是厥證,這種病稱為「風厥」。

黃帝說:希望能徹底瞭解。

岐伯說:巨陽經主氣,所以最先受到邪氣侵襲,少陰經與巨陽經是表裡關係,得了熱邪之後,就會從太少陰經往上傳,這樣就會導致厥證。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表裡刺之,飲之服湯。帝曰:勞風為病何如?岐伯曰:勞風法在肺下,其為病也,使人強上冥視,唾出若涕,惡風而振寒,此為勞風之病。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救俯仰。巨陽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黃涕,其狀如膿,大如彈丸,從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則傷肺,傷肺則死也。

白話文:

黃帝問:該如何治療呢?岐伯回答:治療時應當同時處理表證和裡證,也就是採用針刺及飲服湯藥的方式。黃帝再問:勞風引起的病症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勞風的病理特點是在肺之下部,其造成的病狀是讓人感到頭部沉重、視物昏花,唾液分泌增多像鼻涕一樣流出,並且怕風、發冷打哆嗦,這就是勞風的病症。黃帝又問:該怎麼治療呢?岐伯回答:治療時要幫助病人恢復正常的俯仰活動能力。利用膀胱經的巨陽穴來調理氣機,引導精氣恢復,一般來說,年輕體壯的人三天可見效,中年人可能需要五天,體質較差的人則可能需要七天。治療過程中,會有青黃色的痰液如同膿狀,大小像彈丸一般,從口腔或鼻腔排出,如果痰液不能排出,就會傷害到肺,肺部一旦受傷,就有致命的危險。

帝曰:有病腎風者,面胕龐然,壅害於言,可刺不?岐伯曰:虛不當刺,不當刺而刺,後五日其氣必至。帝曰:其至何如?岐伯曰:至必少氣時熱,時熱從胸背上至頭,汗出,手熱、口乾、苦渴、小便黃、目下腫、腹中嗚、身重難以行,月事不來,煩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則咳,病名曰風水,論在刺法中。帝曰:願聞其說。

白話文:

黃帝問:如果有人得了腎風病,面部浮腫得非常明显,甚至影響到說話,這樣的情況可以進行針刺治療嗎?岐伯回答:如果病人屬於虛弱體質,就不適合進行針刺。如果不應該針刺卻錯誤地進行了針刺,接下來的五天內,病氣必定會有所反應。黃帝追問:那會有什麼反應呢?岐伯說:反應可能會包括氣短、時而發熱,熱感從胸部、背部上升到頭部,伴有出汗、手掌發熱、口乾、口渴、小便色黃、眼睛下方浮腫、腹部鳴響、身體沉重難以行走,女性月經不来,心情煩躁且食欲不振,躺平時會咳嗽。這種病被稱為風水病,在針刺治療的相關理論中有論述。黃帝表示:我希望能夠聽取更詳細的解釋。

岐伯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陰虛者陽必湊之,故少氣時熱而汗出也。小便黃者,少腹中有熱也。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則咳甚,上迫肺也。諸有水氣者,微腫先見於目下也。帝曰:何以言?岐伯曰:水者陰也,目下亦陰也,腹者至陰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腫也。真氣上逆,故口苦舌乾,臥不得正偃,正偃則咳出清水也。

白話文:

岐伯說:邪氣會聚集在哪裡,哪裡的氣一定虛弱,陰氣虛了,陽氣就會聚集過來,因此氣血虛弱時會發熱出汗。小便黃,是少腹裡有熱氣。不能平躺而睡,是胃中不協調。平躺著睡會咳嗽加劇,是因為氣上沖到肺部。身體有水氣的人,眼睛下方會先出現微腫。黃帝問:這是什麼道理?岐伯說:水屬陰,眼睛下方也是陰位,腹部是極陰之處,所以水在腹部,一定會讓眼睛下方腫起來。真氣往上逆,所以口苦舌乾,躺著不能平睡,平睡就會咳出清水。

諸水病者,故不得臥,臥則驚,驚則咳甚也。腹中鳴者,病本於胃也。薄脾則煩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隔也。身重難以行者,胃脈在足也。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帝曰:善。

白話文:

凡是水腫病,所以不能躺臥,一旦躺下就會驚嚇,驚嚇後咳喘尤為劇烈。腹中鳴叫的,病因在胃部。脾氣衰弱,則煩躁不能進食,吞嚥不下,是因為胃脘部出了問題。身體沉重,難以行走,是因為胃脈分佈在足部。月經不來,是因為子宮脈絡閉塞,子宮脈絡屬於心臟,而與子宮相連,現在氣上衝肺部,心氣不能向下流通,因此月經不來。黃帝說: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