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次

《黃帝內經-素問》~ 後序

回本書目錄

後序

1. 後序

家大人未供奉內藥院時,見從德少喜醫方術,為語曰:世無長桑君指授,不得飲上池水,盡見人五臟,必從黃帝之脈書、五色診候,始知逆順陰陽,按奇絡活人;不然者,雖聖儒無所從精也。今世所傳內經素問,即黃帝之脈書,廣衍於秦越人、陽慶、淳于意諸長老,其文遂似漢人語,而旨意所從來遠矣。客歲以試事北上,問視之暇,遂以宋刻善本見授曰:廣其傳非細事也,汝圖之。

白話文:

在我父親還沒有擔任內藥院官職時,看到我從小就對醫術感興趣,就對我說:「世界上沒有長桑君的指點,就無法飲用上池的水,也無法看清人的五臟。必須從黃帝的脈書和五色診脈的方法開始,才能理解陰陽的順逆變化,運用奇經脈絡來救人。否則,即使是聖人儒者也無法精通此道。現在流傳的《內經素問》,就是黃帝的脈書,後來經過秦越人、陽慶、淳于意等先輩的廣泛傳播。它的文字雖然類似於漢代的語言,但其思想淵源卻源遠流長。去年我去北方辦事,利用空閒時間去看望了您,並送給了我這本宋刻的珍貴版本。傳播這本書的影響深遠,你要好好研讀它。」

從德竊惟吳儒者王光庵賓,嘗學內經素問於戴原禮,可一年所,即治病輒驗,晚歲以其學授盛啟東、韓叔陽,後被薦文黃帝,召對稱旨,俱留御藥院供御,一日入見便殿,上語次偶及白溝之勝,為識長蛇陣耳。啟東以天命對,是不但慷慨敢言,抑學術之正見於天人之際亦微矣。

白話文:

據我所知,吳地的儒者王光庵曾經向戴原禮學習《內經素問》。才過一年,他治病就屢屢見效。晚年,他把自己的醫學知識傳授給盛啟東、韓叔陽。後來,他們被推薦給文黃帝,在召見時對答合旨,都被留在御藥院供事。一天,他們เข้าเฝ้าในห้องโถงของพระราชวัง องค์จักรพรรดิซึ่งกำลังสนทนาอยู่ ได้เอ่ยเรื่องภูมิประเทศอันงดงามของ白溝 แต่ทรงมีความกังวลว่าจะมีงูใหญ่ปรากฏตัว 盛啟東จึงทูลตอบโดยใช้คำว่า "天命" ซึ่งไม่เพียงแต่แสดงถึงความกล้าหาญในการพูดแต่ยังแสดงให้เห็นถึงมุมมองทางวิชาการที่ถูกต้องเกี่ยวกับความสัมพันธ์ระหว่างสวรรค์และมนุษย์ด้วย

秦太醫令所謂上醫醫國,殆如此耶。故吳中多上醫,實出原禮,為上古自來之正派,以從授是書也。家大人仰副今上仁壽天下之意甚切,亟欲廣其佳本,公暇校讎,至忘寢食,予小子敢遂翻刻以見承訓之私云。

白話文:

古代中醫名醫秦越人所說的「上醫醫國」的境界,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所以,吳地有許多名醫,實際上是源自於扁鵲,那是從上古時代流傳下來的正統派別,因為他們得到扁鵲的真傳。家父仰承黃帝的仁慈,希望天下一片豐收安樂,因此非常迫切地想要廣傳名醫的醫術。他利用公餘時間校對先賢的著作,甚至廢寢忘食。我作為晚輩,僥倖能夠延續父親的事業,印行這些書籍,以發揚先哲的教導。

嘉靖庚戌秋八月既望武陵顧從德謹識

白話文:

這段文字是古代文獻中常見的一種題跋形式,用於標明著作、書畫或者其他藝術品完成的時間、地點及作者或整理者的姓名,展現作品的歷史背景和來源。具體解讀如下:

  • 嘉靖庚戌:指的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庚戌年。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號,其在位時間為公元1522年至1566年。根據干支紀年法,庚戌對應的是嘉靖十九年,即公元1540年。
  • 秋八月既望:「既望」指農曆每月的十六日,相對於「望」(農曆十五滿月之日)而言。因此,這裡指的是嘉靖十九年八月十六日。
  • 武陵:武陵是一個古地名,歷史上多有此稱,最有名的出處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記》中的“武陵人”。這裡可能是指作者或謹識者的籍貫、居住地或是作品創作的地點,但具體到個人或時代,需要進一步的文獻資料來確認。
  • 顧從德謹識:「謹識」是指謹慎地記錄或題寫,顯示出對此事的重視和恭敬態度。顧從德則是題跋者的名字,表明這段文字是由顧從德所題寫或整理的。顧從德為明代著名的藏書家和刻書家,他編輯的《顧氏文房小說四十種》等書籍在當時頗有影響。

綜上所述,這段文字的大意是:在明朝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的八月十六日,武陵人顧從德謹慎地題寫或整理了某件作品,以此作為對該作品完成的標誌及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