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唐·王冰次

《黃帝內經-素問》~ 卷第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 (1)

1. 玉機真臟論篇第十九

黃帝問曰:春脈如弦,何如而弦?岐伯對曰: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氣來,耎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實而強,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春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巔疾;其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脅胠滿。帝曰:善。

白話文:

黃帝問道:「春天脈象像琴絃一樣,為什麼像琴絃呢?」

岐伯回答說:「春天脈象屬於肝臟,肝屬東方之木,是一切生長開始的根本。所以春天脈象來得細弱輕浮,平滑而細長,像琴絃一樣。如果脈象不是這樣,就表示身體出了問題。」

黃帝問:「什麼情況下脈象會出現異常呢?」

岐伯回答:「脈象來得充實有力,這是脈象太過,屬於外感病;脈象來得虛弱無力,這是脈象不及,屬於內傷病。」

黃帝問:「春天脈象太過和不及時,會出現什麼症狀?」

岐伯回答:「脈象太過會導致人善忘,頭暈目眩,容易患上眩暈症;脈象不及會導致人胸痛,疼痛蔓延到背部,下腹兩側腫脹。」

黃帝點頭讚許道:「說得好。」

夏脈如鉤,何如而鉤?岐伯曰:夏脈者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也,故其氣來盛去衰,故曰鉤,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盛去亦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盛去反盛,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夏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身熱而膚痛,為浸淫;其不及則令人煩心,上見咳唾,下為氣泄。帝曰:善。

白話文:

夏天的脈象就像魚鉤,為什麼像魚鉤?岐伯回答說:夏天的脈象是心的表現,南方屬火,萬物因此而繁盛生長,所以脈象來的時候盛,去的時候衰,所以稱作魚鉤,與此相反的就表示生病了。黃帝問:什麼情況下會相反呢?岐伯回答說:脈象來盛,去也盛,這是過盛的表現,病在外;脈象來得不盛,去的時候反而盛,這是不足的表現,病在內。黃帝問:夏天脈象過盛和不足,會產生什麼樣的疾病呢?岐伯回答說:過盛會讓人發熱、皮膚疼痛,稱為浸淫;不足會讓人心煩,上面會咳嗽吐痰,下面會氣泄。黃帝說:很好。

秋脈如浮,何如而浮?岐伯曰:秋脈者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氣來,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毛而中央堅,兩旁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毛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秋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逆氣而背痛,慍慍然;其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聞病音。帝曰:善。

白話文:

秋季的脈象浮起,什麼情況下脈象會浮起呢?岐伯說:秋季的脈象代表肺,肺屬西方金氣,是萬物收斂成熟的時期。因此肺氣運行輕盈空虛,會表現為脈象浮起,來得急促散得快,所以稱為浮脈。與此相反的情況就是病了。

黃帝說:什麼情況下會相反呢?岐伯說:脈氣來得輕飄,中間部位堅實,兩邊虛空,這就是太過,病在外;脈氣來得很輕微,這就是不及,病在內。

黃帝說:秋季的脈象太過與不及,它們的病症會如何?岐伯說:太過會令人逆氣、背部疼痛,煩悶不安;不及則會令人氣喘、呼吸困難咳嗽,上氣中帶著血絲,下氣則發出病態的聲音。

黃帝說:很好。

冬脈如營,何如而營?岐伯曰:冬脈者腎也,北方水也,萬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氣來沉以搏,故曰營,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氣來如彈石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其去如數者,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冬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解㑊,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其不及則令人心懸如病飢,䏚中清,脊中痛,少腹滿,小便變。帝曰:善。

白話文:

冬季的脈象如營脈,什麼是營脈?岐伯回答說:冬季的脈象是由腎臟管理的,北方屬水,是萬物收藏的季節,所以它的脈象沉穩而跳躍,因此稱為營脈。如果與此相反,就是生病了。黃帝問:什麼叫做與此相反?岐伯回答說:脈象來得像彈射石頭一樣,這是太過,病在體表;脈象過去時像數珠一樣,這是不及,病在體內。黃帝問:冬季脈搏太過和不及,它的病狀是怎樣的?岐伯回答說:太過會使人出現骨節鬆動,脊背疼痛,呼吸困難,不願意說話;不及會使人出現心懸空,好像飢餓一樣,氣息清淡,脊背疼痛,小腹脹滿,小便異常。黃帝說:非常好。

帝曰:四時之序,逆從之變異也,然脾脈獨何主?岐伯曰:脾脈者土也,孤臟以灌四旁者也。帝曰:然則脾善惡,可得見之乎?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見,惡者可見。帝曰:惡者何如可見?岐伯曰:其來如水之流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如鳥之喙者,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夫子言脾為孤臟,中央土以灌四旁,其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帝瞿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

白話文:

黃帝說:四季的順序,逆順的變化,那麼脾臟這條經脈特別負責什麼呢?岐伯說:脾臟的經脈屬土,是孤獨的臟器,是灌溉周圍的。黃帝說:那麼脾臟的好壞,可以觀察得到嗎?岐伯說:好的時候看不到,壞的時候可以看得到。黃帝說:壞的時候怎麼才能看得到呢?岐伯說:它的症狀像水一樣流淌,這叫做太過,病在外;像鳥嘴一樣,這叫做不及,病在內。黃帝說:先生說脾臟是孤獨的臟器,中央的土去灌溉周圍,它的太過和不及,它的病症都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太過會讓人四肢不能抬起,不及會讓人五官不通,叫做重強。黃帝驚訝地站起來拜了兩拜說:好。

吾得脈之大要,天下至數,五色脈變,揆度奇恆,道在於一,神轉不回,回則不轉,乃失其機,至數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藏之臟腑,每旦讀之,名曰《玉機》。

白話文:

我習得把脈要領,其中最重要的是觀察脈象的數理變化,五色脈象相變,揣度其中奇特的規律。歸根結底,脈理只有一個,脈氣神妙地變化,並不可逆回。若逆回不變,就會失去把握脈象時機的要領。最要緊的脈理變化,微小而又飄忽,我已將它們刻在玉版之上,珍藏在心間。每天早晨我都誦讀它,此書便名為《玉機》。

五臟受氣於其所生,傳之於其所勝,氣舍於其所生,死於其所不勝。病之且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此言氣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氣於心,傳之於脾,氣舍於腎,至肺而死。心受氣於脾,傳之於肺,氣舍於肝,至腎而死。脾受氣於肺,傳之於腎,氣舍於心,至肝而死。

白話文:

五臟從自己的「生我」之臟腑接收氣,再傳遞給自己「生勝」的臟腑。氣停留於「生我」之臟腑,而死亡是由於不能「生勝」。疾病將至死亡時,必定會先傳行至自己不能「生勝」的臟腑,然後才會死亡。這是因為氣運行逆行,所以導致死亡。肝臟接收氣於心臟,再傳遞給脾臟,氣停留於腎臟,最後到肺臟而死亡。心臟接收氣於脾臟,再傳遞給肺臟,氣停留於肝臟,最後到腎臟而死亡。脾臟接收氣於肺臟,再傳遞給腎臟,氣停留於心臟,最後到肝臟而死亡。

肺受氣於腎,傳之於肝,氣舍於脾,至心而死。腎受氣於肝,傳之於心,氣舍於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黃帝曰:五臟相通,移皆有次,五臟有病,則各傳其所勝。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傳五臟而當死,是順傳所勝之次。

白話文:

肺通過腎臟獲得氣,然後傳遞給肝臟,肝臟將氣寄存在脾臟,最後氣到達心臟就會死亡。腎臟通過肝臟獲得氣,然後傳遞給心臟,心臟將氣寄存在肺臟,最後氣到達脾臟就會死亡。這些都是逆向死亡的表現。一日一夜中有五分之一的時間,這就是推測死亡早晚的原因。黃帝說:五臟互相連通,都有傳遞的順序。如果五臟生病,就會把病傳遞給它剋制的那個臟器。如果不治療,按照三個月或六個月的時間,或者三天或六天的時間,病會傳遞到五臟,就會死亡。這種順序的傳遞是順應五臟相剋制關係的。

故曰:別於陽者,知病從來;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言知至其所困而死。是故風者百病之長也,今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當是之時,可汗而發也;或痹不仁腫痛,當是之時,可湯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弗治,病入舍於肺,名曰肺痹,發咳上氣。弗治,肺即傳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脅痛出食,當是之時,可按若刺耳。

白話文:

因此說:能區分陽證,就知道病症的由來;能區分陰證,就能知道生死的時間。也就是說,知道病人的死因。所以風邪是百病之首,現在寒風侵襲人體,使人的體毛都豎起來,皮膚閉塞發熱,此時可以令病人大量出汗就能排出病邪了;或者導致麻痺、疼痛、腫脹,此時可以熱敷、湯熨、針灸等方法祛除病邪。如果不治療,病邪就會進入肺部,稱為肺痹,出現咳嗽、氣喘的症狀。如果不治療,肺痹就會傳到肝,稱為肝痹,也叫厥證,出現脇痛、嘔吐的食物的症狀,此時可以按壓或針刺治療。

弗治,肝傳之脾,病名曰脾風,發癉,腹中熱,煩心出黃,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可浴。弗治,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弗治,腎傳之心,病筋脈相引而急,病名曰瘛,當此之時,可灸可藥。弗治,滿十日,法當死。腎因傳之心,心即復反傳而行之肺,發寒熱,法當三歲死,此病之次也。

白話文:

如果不治療,肝氣會傳到脾臟,這種病叫做脾風。症狀包括發熱、腹中發熱、煩躁、大便發黃。此時可以通過按揉、用藥和沐浴來治療。

如果不治療,脾氣會傳到腎臟,這種病叫做疝氣。症狀包括下腹部疼痛、化膿和發白。此時可以通過按揉和用藥來治療。

如果不治療,腎氣會傳到心臟,這種病叫做抽筋。症狀包括肌肉和筋脈緊張和疼痛。此時可以通過針灸和用藥來治療。

如果不治療,超過十天,人就會死亡。腎氣會傳到心臟,心臟氣又會傳到肺部,導致發熱和寒戰。此時病程會持續三年,最後會導致死亡。這是此病的嚴重程度。

然其卒發者,不必治於傳,或其傳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憂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因而喜大虛則腎氣乘矣,怒則肝氣乘矣,悲則肺氣乘矣,恐則脾氣乘矣,憂則心氣乘矣,此其道也。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變,及其傳化。傳,乘之名也。

白話文:

那些急發的疾病,不一定從傳變的順序開始,或者它們的傳變順序被打亂,不按正常的次序進行。當憂慮、恐懼、悲傷、喜悅、憤怒等情緒過度時,導致正常順序被打亂,從而導致重病。因為喜過度會導致腎氣上升,怒過度會導致肝氣上升,悲過度會導致肺氣上升,恐過度會導致脾氣上升,憂過度會導致心氣上升,這就是疾病的機理。因此,疾病有五種(喜、怒、悲、恐、憂),五種情緒結合變化,就有二十五種變化,加上其傳變過程。傳變,就是指情緒過度導致氣血上衝的意思。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其氣動形,期六月死,真臟脈見,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期一月死,真臟見,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身熱脫肉破䐃,真臟見,十月之內死。

白話文:

第一段: 大骨枯瘦,肉體凹陷,胸口有氣鬱結,呼吸困難,氣息推動身體,預測六個月內死亡,真臟脈象可見。

第二段: 大骨枯瘦,肉體凹陷,胸口有氣鬱結,呼吸困難,內部疼痛延伸至肩頸,預測一個月內死亡,真臟脈象可見。

第三段: 大骨枯瘦,肉體凹陷,胸口有氣鬱結,呼吸困難,內部疼痛延伸至肩頸,身體發熱、肌肉萎縮、皮膚破裂,真臟脈象可見,預測十個月內死亡。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髓內消,動作益衰,真臟來見,期一歲死,見其真臟,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腹內痛,心中不便,肩項身熱,破䐃脫肉,目匡陷,真臟見,目不見人,立死,其見人者,至其所不勝之時則死。急虛身中卒至,五臟絕閉,脈道不通,氣不往來,譬於墮溺,不可為期。

白話文:

如果大骨瘦削,皮肉凹陷,肩部骨髓萎縮,動作愈發衰弱,可以見到內臟,預測此人一年內死亡。可以看到內臟,則可確定死亡時間。

如果大骨瘦削,皮肉凹陷,胸中氣息滿脹,腹內疼痛,心裏憋悶,肩頸發熱,皮膚潰爛脫落,眼窩凹陷,能看到內臟,兩眼失明,會很快死亡。如果還能看到人,則在無法承受的時刻死去。

如果突然虛脫,五臟閉塞,脈絡不通,氣血不運行,就像落水溺亡,無法預測死亡時間。

其脈絕不來,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脫,真臟雖不見,猶死也。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澤,毛折,乃死。真心脈至,堅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澤,毛折,乃死。真肺脈至,大而虛,如以毛羽中人膚,色白赤不澤,毛折,乃死。

白話文:

如果脈搏完全消失,就像一個人每分鐘只有5、6次呼吸,身體肌肉仍然完好,雖然看不到內臟,但已經是死亡的狀態。

真肝脈 :跳動時又急又快,就像在刀刃上摩擦的感覺,又或者像按壓琴瑟上的弦線,顏色青白不健康,毛髮脫落,這是死亡的徵兆。

真心脈 :跳動時堅硬又有力,就像在薏苡子上摩擦的感覺,顏色赤黑不健康,毛髮脫落,這是死亡的徵兆。

真肺脈 :跳動時寬大而空虛,就像用羽毛輕觸皮膚的感覺,顏色白赤不健康,毛髮脫落,這是死亡的徵兆。

真腎脈至,搏而絕,如指彈石辟辟然,色黑黃不澤,毛折,乃死。真脾脈至,弱而乍數乍疏,色黃青不澤,毛折,乃死。諸真臟脈見者,皆死不治也。黃帝曰:見真臟曰死,何也?岐伯曰:五臟者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臟之本也,臟氣者,不能自致於手太陰,必因於胃氣,乃至於手太陰也,故五臟各以其時,自為而至於手太陰也。

白話文:

如果能觸摸到真正的腎脈,跳動著突然停止,就像手指彈擊石頭發出的清脆聲音,脈色黑黃不亮,毛髮脫落,那麼(病人)就會死亡。如果能觸摸到真正的脾脈,虛弱而且時而頻繁時而稀疏,脈色黃青不亮,毛髮脫落,那麼(病人)就會死亡。所有能觸摸到真正的臟腑脈象的,都是沒救了無法治療的。黃帝問:「能觸摸到真正的臟腑脈象就意味著會死亡,這是為什麼呢?」岐伯答道:「五臟都接收胃的氣血,胃是五臟的根本。臟腑之氣不能自己到達手太陰經,必須依靠胃氣,才能到達手太陰經。所以,五臟在各自特定的時間,通過胃氣到達手太陰經。」

故邪氣勝者,精氣衰也,故病甚者,胃氣不能與之俱至於手太陰,故真臟之氣獨見,獨見者病勝臟也,故曰死。帝曰:善。

白話文:

如果邪氣太盛,精氣就會衰弱。所以病情嚴重者,胃氣無法傳達到手太陰經脈,所以只有真臟之氣會顯現出來。只有真臟之氣出現,表示疾病勝過臟腑,因此會死亡。帝說:很好。

黃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氣色澤,脈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無後其時。形氣相得,謂之可治;色澤以浮,謂之易已;脈從四時,謂之可治;脈弱以滑,是有胃氣,命曰易治,取之以時。形氣相失,謂之難治;色夭不澤,謂之難已;脈實以堅,謂之益甚;脈逆四時,為不可治。

白話文:

黃帝說:要治療疾病,必須仔細觀察病人的外貌、精神、氣色、脈象的強弱、病情的輕重和新舊。這樣才能在恰當的時間進行治療。外貌和精神協調,說明病情可以治癒;氣色浮現,說明病情容易痊癒;脈象順應四時,說明病情可以治癒;脈象微弱而滑利,說明有胃氣,稱為易治,適時治療可痊癒。外貌和精神不相協調,說明病情難以治癒;氣色暗淡無光澤,說明病情難以痊癒;脈象堅實而有力,說明病情將加重;脈象逆反四時,說明病情無法治癒。

必察四難,而明告之。所謂逆四時者,春得肺脈,夏得腎脈,秋得心脈,冬得脾脈,其至皆懸絕沉澀者,命曰逆四時。未有臟形,於春夏而脈沉澀,秋冬而脈浮大,名曰逆四時也。病熱脈靜,泄而脈大,脫血而脈實,病在中脈實堅,病在外脈不實堅者,皆難治。黃帝曰:余聞虛實以決死生,願聞其情。

白話文:

必須觀察四種難症,並明確地告知患者。所謂「逆四時」是指:春天出現肺脈問題,夏天出現腎脈問題,秋天出現心脈問題,冬天出現脾脈問題。這些脈象都表現為脈絡懸斷、沉澀。沒有實質臟器病變,但在春天或夏天出現脈沉澀的症狀,而在秋天或冬天出現脈浮大的症狀,也稱為「逆四時」。發燒時脈搏卻很平靜,腹瀉時脈搏卻又大,失血時脈搏反而實而有力,內臟疾病時脈搏實且硬,外感疾病時脈搏卻不實也不硬,這些都是難治的症狀。黃帝說:「我聽說『虛實』可以決定生死,請詳細說明其中的道理。」

岐伯曰:五實死,五虛死。帝曰:願聞五實五虛。岐伯曰: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此謂五實。脈細,皮寒,氣少,泄利前後,飲食不入,此謂五虛。帝曰:其時有生者何也?岐伯曰: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身汗得後利,則實者活。此其候也。

白話文:

岐伯說:五實會致死,五虛也會致死。黃帝說:我想聽聽什麼叫五實、五虛。岐伯說:脈搏強盛,皮膚發熱,腹部脹滿,大小便不通,頭暈眼花,這就是五實。脈搏細弱,皮膚發冷,氣息微弱,腹瀉不止,飲食不能進入口中,這就是五虛。黃帝說:這兩種情況下還有活命的嗎?岐伯說:如果喝粥能夠進入胃部,腹瀉停止,說明虛證者可以活命;如果出汗後腹瀉得到緩解,說明實證者可以活命。這些就是相應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