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秉鈞

《瘍科心得集》~ 卷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

1. 辨魚口便毒論

魚口便毒,生於小腹下兩腿合縫之間,左為魚口,右為便毒,屬厥陰肝經。此證得之奔走勞役,濕熱下注者少;惟交感不潔,遭淫毒而患者為最多。每每先起下疳,下疳未已,便毒繼之,此濕熱穢毒之為患也。亦有強力入房,忍精不泄,或欲念不遂,以致敗精搏血,留聚經隧,壅遏而成者,臨證當細為審辨。治法惟宜開鬱散氣、清利濕熱。

白話文:

魚口便毒,是一種生於小腹下,兩腿合縫之間的疾病。左側的稱為魚口,右側的稱為便毒,都屬於厥陰肝經。這種疾病的發生,很少是因奔走勞累、濕熱下注造成的;而多是因交感不潔,染上淫毒而感染的。通常會先出現下疳,下疳沒有治癒,便毒就會接踵而來。這是濕熱穢毒造成的。也有的人是因強行房事,忍精不泄,或因慾望不能滿足,導致敗精搏血,積存在經絡裏,壅塞而成。臨證時,應仔細審辨。治療方法應以疏肝解鬱、宣散氣滯、清利濕熱為主。

而毒邪之證,先宜發汗,次利小便,使毒從膚腠而出,或從小便而泄;發汗利便不應者,乃以破毒活血調氣之劑攻之,俟毒氣宣通,隨以補劑托之,此定法也。凡婦人患此者,多在兩抅腫痛,或腹中結塊,小腹痞悶,上攻兩脅,小便澀滯,憎寒壯熱,多由肝經濕熱下注,或鬱怒傷損肝脾所致。宜用龍膽瀉肝湯加味逍遙散之屬,不可概投散血攻毒之劑。

白話文:

如果染上毒邪,首先要發汗,讓毒素從皮膚表面排出,或者從小便排出;如果發汗利便沒有效果,再用破毒、活血、調氣的藥物治療,等到毒素排出,就可以用補藥治療,這是基本的治療方法。凡是婦女患上這種疾病,多半是兩側乳房腫痛,或腹中結塊,小腹悶脹,胸脅疼痛,小便不利,畏寒同時發熱,大多是由於肝經濕熱下注,或由於鬱怒損傷肝脾造成的。應該使用龍膽瀉肝湯、加味逍遙散等藥物治療,不能隨意使用散血攻毒的藥物。

又小兒亦有此證,總由肝經熱毒,治宜瀉肝,再視血分毒氣,為之斟酌。

2. 辨痘毒總論

夫痘者,系先天之毒所發;而痘毒者,是毒發未盡,而復結為癰也。人之有生,受氣於父,成形於母,當父母媾精之時,惟恃一點真元之火,相為凝結,是胎元之初成,即胎毒之蘊蓄,故名之曰胎毒。此毒潛伏命門,至受生以後,有觸即發,無觸則不發,故其發有遲速,有數月而即發者,有數歲而始發者,更有十餘歲而後發者。

白話文:

痘痘,是由於先天毒素所引發;痘毒是指毒素沒有完全清除,而再次結成的腫瘤。人的出生,是受到父親的精氣和母親的形體所形成,當父母交合時,僅憑一點真正的元氣之火,彼此凝聚,這是胎兒的最初形成,也是胎毒的積蓄,所以稱之為胎毒。這種毒素潛伏在命門,直到出生後,有觸發因素就會發作,沒有觸發因素則不會發作,所以發作的時間有快有慢,有的人幾個月就發作,有的人幾歲才發作,還有的人十幾歲才發作。

當其未發時,形氣俱泯,無可端倪,若未燧之火,何處尋覓?又何可解釋?及其有觸而發,則勃然不可御。蓋其毒氣動於命門,發自五臟,實動五臟真氣,斯時全賴血氣送毒外出,運化之而成漿,收結之而成痂,而後其毒始盡,臟腑可安。若或血氣衰弱,漿水不足,不能盡送毒氣外出,雖痘瘡已愈,而遺毒之未盡者,不免結為癰瘍,而痘毒生焉已。

白話文:

當痘瘡尚未發作時,形與氣都泯滅了,沒法找到它的端倪,就像沒有點燃的火,到哪裡去尋找呢?又怎麼解釋呢?等到痘瘡受到刺激而發作時,則勢不可擋地爆發出來。因為它的毒氣作用於命門,發作於五臟,實際上是啟動了五臟的真氣。在這個時候,完全依靠血氣將毒氣送出體外,運化成膿漿,收斂凝結成痂,之後毒氣才完全排出,臟腑才能安寧。如果血氣衰弱,漿水不足,不能完全將毒氣排出體外,雖然痘瘡已經治癒,但遺留下來的毒氣沒有完全排出,不免會結為癰瘡,而痘毒又會產生。

然痘毒之生也,發於時痘後者輕,發於種痘後者重,何則?時痘感時行之邪,觸動胎元之毒而發,故其為痘證也重,而毒能盡泄,痘後即或生瘍,不過痘、癰、疔、癤而已。至種痘則外無天行時邪,祗借些微痘苗之氣,以引胎元之毒,故其為痘證也輕,痘出之後,餘毒未能盡泄,而發為痘毒,純是先天火邪所結,所以潰膿腐爛,未能速愈也。

白話文:

痘毒的形成,如果是在天花流行的時候感染而發病,症狀會比較輕;如果是在種痘後發病,症狀會比較重。這是因為,在流行的時候感染天花,是受到當時流行的邪氣影響,觸動了體內胎元之毒而發病,痘疹的症狀會比較嚴重,但毒氣可以完全排出,痘疹後即使產生膿瘡,也只是痘瘡、癰瘡、疔瘡、癤瘡而已。至於種痘,是因為人體外在沒有天花流行的邪氣,只是藉由一點點痘苗之氣,來引發體內胎元之毒,所以痘疹的症狀比較輕,痘疹發出之後,餘毒還沒完全排出,而形成痘毒,完全是先天的火邪所造成的,因此潰爛流膿,並不容易快速痊癒。

且餘毒必發於節骱,蓋以痘未結痂,火毒未泄,走入絡中,故或發於肘腕,或生於膝脛,起則漫腫,寒熱潮熱,煩躁口乾成膿。潰後若小兒先天稟足,氣實壯強者,即可數日收功;其或正虧,餘毒攻絡者,即名氣虛毒滯,穿潰後每難收口。總須胃強脾旺,氣血充盈,始可無妨。

白話文:

其它殘餘毒,必發於關節處。因為痘疹尚未結痂,火毒未曾宣泄散出,走入淋巴腺、經絡之中,所以有可能發於肘關節或腕關節,或出現於膝蓋骨或小腿脛骨。它常漫腫紅腫,寒熱交替伴隨,煩躁口渴,膿瘡成形。若是小兒先天稟賦良好,氣血充足強健的人,即可在數日內順利痊癒;如果是氣虛體弱,餘毒侵入淋巴腺或經絡者,就稱為「氣虛毒滯」,穿潰後往往難以收口。總是必須強健脾胃,氣血充盈,纔可以無礙。

如體怯少納,或脾泄便溏,或潮熱不退,即成損怯矣。要知此瘍起時,若焮紅漫腫,寒熱交作者,當從實證治,宜清火解毒。起時如色白漫腫,緩於成功作膿者,當以虛證治,即用補托。如潰後不收斂者,當以虛痰治;若止用清火解毒之劑,使脾胃受戕,乳食不貪,微熱不退,致成損怯而斃者多矣。此不可不辨也。

白話文:

如果身體虛弱,飲食減少,或者脾臟虛弱,大便溏稀,或者潮熱不退,就會導致身體虛弱。要知道,這種瘡瘍在初期,如果出現發紅腫脹,寒熱交加的情況,應該從實證著手治療,宜清火解毒。如果在初期,出現腫脹發白,緩慢化膿的情況,應該從虛證著手治療,即用補益託毒法。如果瘡瘍潰爛後不收斂,應該從虛痰著手治療;如果只用清火解毒的藥物,會使脾胃受損,乳食不甘,微熱不退,最終導致身體虛弱而死亡的例子有很多。所以,這不可不辨別清楚。

3. 辨諸瘡總論

夫惡瘡,諸痛癢瘡,皆屬於心;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心主血,脾主肉,血熱而肉濕,濕熱相合,浸淫不休,潰敗肌膚,而諸瘡生矣。然有辨焉,如疥癬癮疹之屬,怫鬱氣血,在皮膚腠理間者,可以表而散,《內經》有謂汗之則瘡已是矣。若怫鬱氣血在肌肉之分,外達皮膚,作寒熱而生膿者;或七情所招,或膏粱之變,皆宜解內熱,不宜發汗,仲景所謂瘡家不可發汗,汗出則痙者是矣。一瘡而有宜汗不宜汗之戒,蓋熱有淺深表里故也。

白話文:

說到惡瘡、各種疼痛和瘙癢的瘡,都屬於心的問題;各種濕腫和滿脹,都屬於脾的問題。心主血,脾主肉,血熱而肉濕,濕熱相合,浸淫不休,潰敗肌膚,各種瘡就形成了。然而,其中也有區別,像疥癬、癮疹之類的,是因為氣血鬱結,停留在皮膚的腠理之間,可以用表法的發散治療,內經上說:用發汗法,瘡就可以好了。如果氣血鬱結在肌肉之間,外達皮膚,而生膿發燒的;或者是七情所致,或者是膏粱厚味引發的,都應當清解體內熱,不應採用發汗法來治療,仲景所說的瘡家不可發汗,汗出則痙,就是這個道理。同一個瘡有宜發汗和不宜發汗的戒律,原因是熱有淺深表裏之分。

故瘡在皮膚,則當因其輕而揚之,汗之浴之;外以殺蟲潤燥,皆解凝結涎沫之藥敷之。瘡之在肌肉,則當因其重而減之,瀉經絡之熱,清涼氣血;外以化膿生肌膏貼之。瘡在頭巔,則當射而取之,須酒製寒涼劑,更以風藥升而上之;外以殺蟲解熱藥敷之。明此三者,其於治瘡,思過半矣。

白話文:

瘡如果在皮膚上,就要看它的輕重來處理。如果是輕的,可以用汗法和浴法來治療,外部用殺蟲潤燥的藥敷上。瘡如果在肌肉上,就要看它的嚴重程度來治療。如果是重的,可以用瀉經絡之熱、清涼氣血的方法來治療,外部用化膿生肌膏貼上。瘡如果在頭頂上,就要用射法來治療,需要用酒來製備寒涼劑,再用風藥升上去。外部用殺蟲解熱藥敷上。明白這三點,在治療瘡時,就能成功一半了。

4. 辨臁瘡血風瘡論

臁瘡者,生於兩臁,初起發腫,久而腐潰,或浸淫瘙癢,破而膿水淋漓。乃風熱濕毒相聚而成;或因飲食起居,虧損肝腎,陰火下流,外邪相搏而致。外臁屬三陽經濕熱,易治;內臁屬三陰經濕,兼血分虛熱,難治。蔣示吉謂:色紅者多熱,腫者多濕,癢者多風,痛者屬實,早寬而暮腫者,屬氣虛下陷。

白話文:

臁瘡:發生在膝關節兩側的瘡,先腫脹,漸漸地潰爛,或者浸淫瘙癢,破潰後膿水淋漓。是風熱濕毒鬱結形成的。有時由於飲食、起居,肝腎虧虛,陰火下流,外邪乘虛而入造成的。外臁(膝外側)屬三陽經,以濕熱為主,較好治。內臁(膝內側)屬三陰經,以濕為主,兼有血分虛熱,較難治。蔣示吉說:瘡色紅的多屬熱證,腫的多屬濕證,癢的多屬風證,疼痛的多屬實證,早上減輕晚上加重的,屬氣虛下陷。

初起者,風熱濕毒為多;日久者,下陷濕熱為勝。初宜用獨活防己黃柏蒼朮萆薢、牛膝、歸尾、苡仁、丹皮、赤芍、銀花、黑梔、豬苓澤瀉等;又二妙丸、四妙丸之類。若脾虛濕熱下注,則用補中益氣,或八珍湯加萆薢、銀花之屬,外用夾紙膏貼之。

白話文:

疾病初期,多為風熱濕毒所致;日久之後,下陷濕熱較甚。初期宜用獨活、防己、黃柏、蒼朮、萆薢、牛膝、歸尾、苡仁、丹皮、赤芍、銀花、黑梔、豬苓、澤瀉等藥;又可用二妙丸、四妙丸之類的藥物。若脾虛濕熱下注,則用補中益氣湯,或八珍湯加萆薢、銀花之類的藥物,外用夾紙膏貼敷。

血風瘡,多生在兩小腿裡外臁,上至膝,下至踝骨,乃風熱、濕熱、血熱交感而成。初起瘙癢無度,破流滋水,日漸沿開,形同針眼。宜服四物湯加防已、萆薢、丹皮、苡仁、黃柏、銀花等;外搽解毒雄黃散,或如意金黃散俱可。如年久紫黑堅硬,氣血不行者,用磁鋒砭去惡血,以解鬱毒,然後敷藥

白話文:

以下用現代漢語翻譯:

濕氣容易導致腳氣,患了腳氣會發癢,逐漸加劇。若要治療腳氣,可以用如意膏搽抹,若還不行,可以用刀刮除掉患處皮膚,然後再塗抹如意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