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二十五 (10)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五 (10)

1. 附陰疽門主論

陳實功曰:附陰疽生在內踝上三寸,初生小泡,漸生赤腫,破流血水,痛亦徹骨,不能步履者是。(《正宗》)

《心法》曰:附陰疽生內踝上三寸,初如紅粟,疼痛日增,堅硬赤腫,漸如雞卵,系三陰交會,濕熱積聚而成,治同癰疽。但三陰交系純陰之穴,收斂遲緩,調理不可不慎。(《金鑑》)

白話文:

《心法》中說:附陰疽發生在內踝上方三寸的位置,初期像紅粟米一樣,疼痛日益加劇、腫硬發紅,逐漸像雞蛋那麼大,它是三條陰經交會的部位,濕熱積聚而成,治療方法與癰疽相同。但是三陰交穴是純陰的穴位,收斂緩慢,調理時不可不謹慎。(《金鑑》)

2. 瓜藤纏門主論

王肯堂曰:瓜藤纏生於足股,生核數枚腫痛,久之潰爛不已,屬足太陽經,由臟腑之濕熱流注下部所致。(《準繩》)

白話文:

王肯堂說:瓜藤纏繞在腳和股部,生出幾個腫痛的硬核,時間長了化膿潰爛不止,這屬於足太陽經的病症,是由臟腑的濕熱流入下部引起的。(《準繩》)

《心法》曰:若濕熱下注,繞脛而髮結核數枚,日久腫痛,腐爛不已,名曰瓜藤纏。(《金鑑》)

3. 接骨發門主論

《鬼遺方》云:兩腳接骨近上膀肚下一處起丹疽,如胡桃大,硬如物打磕之狀,不苦痛,但腫急脹,慮其損筋,亦須早出膿毒,可保平安。

白話文:

《鬼遺方》中說:兩腳接骨處靠近上腹部有一處長了丹毒,像胡桃那麼大,硬得像被什麼東西敲打過一樣,不感到疼痛,但也腫脹得很快,擔心會損傷筋骨,所以必須儘快排出膿毒,才能保平安。

《心法》曰:接骨發生於腿肚之下,脛骨與足後跟骨相接處,故名之。此屬膀胱濕熱凝結而成。初如核桃,其硬如物打磕碰之狀,急脹微疼,色紅漫腫,膿宜速潰,遲則膿毒損筋,筋脈既傷,腿缺踵行,踵行者不能全足踏地,惟恃足指著力而行也。治同癰疽門法。(《金鑑》)

白話文:

《心法》說:接骨生長在小腿肚子以下,脛骨和足跟骨相接處,所以叫做接骨。這是由於膀胱濕熱凝結而成的。剛開始像核桃,很硬就像東西碰撞一樣,又脹又微痛,顏色紅潤浮腫,膿應該趕快潰破,如果太晚膿毒就會損傷筋脈,筋脈一旦受傷,腿就不能屈伸行走,走路的時候不能完全踩到地面,只能靠著腳趾用力行走。治療方法和癰疽一樣。(《金鑑》)

4. 黃鰍癰門主論

《心法》曰:黃鰍癰生於小腿肚裡側,疼痛硬腫,長有數寸,形如泥鰍,其色微紅,由肝脾二經濕熱凝結而成。破出稠膿者吉,潰出汙水者危,治同癰疽門法。

白話文:

《心法》說:黃鰍癰生長在小腿肚裡側,疼痛腫脹變硬,長有數寸,形狀像泥鰍,顏色微紅,是由肝脾兩經濕熱凝結而成的。破出稠膿的吉利,潰出汙水的危險,治療方法同上癰疽門法。

5. 鱔漏門主論

《心法》曰:鱔漏緣濕熱而成。初起頗類濕瘡,生於腿肚,痛癢相乘,破流黃水,綿綿不已,其孔深如鑽眼,復受寒氣侵入瘡口,以致瘡寒肌冷,宜每日用艾葉老蔥熬湯先熏後洗,俟瘡口發熱覺癢時,貼黃蠟膏收斂而愈。(《金鑑》)

白話文:

《心法》中說:鱔漏的產生是濕熱的結果。在初期時很像濕瘡,發生在小腿肚上,又痛又癢,流出黃色的膿水,而且綿綿不絕,孔洞深如鑽孔。之後又被寒氣侵入傷口,以至於傷口又冷又痛。這時應該每天用艾葉和老蔥熬成的湯先燻後洗。等到傷口發熱發癢的時候,再貼上黃蠟膏收斂,最後治癒。(出自《金鑑》)

6. 青蛇便門主論

《鬼遺方》云:青蛇便生足肚之下,結塊長二三寸許,寒熱大作,飲食不進,屬足少陰與足太陽二經,由腎經虛損,濕熱下注所致。頭向上者難治,頭向下者刺出惡血,如老弱之人嘔吐腹脹,神昏脈躁者,必死。

白話文:

《鬼遺方》中說:青蛇容易出現在肚臍以下,形成塊狀,長約二三寸,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並且飲食不進。這屬於足少陰經與足太陽經的問題,是由於腎經虛損,濕熱之氣下注引起的。如果青蛇的頭向上,很難治癒;如果青蛇的頭向下,可以刺出惡血。如果是老弱的人,出現嘔吐、腹脹、神志不清、脈搏躁動的症狀,則必死無疑。

王肯堂曰:青蛇便生足小膀上下,頭生望上攻走入腹者不可治,頭生向下尾在上即為順,可治也。(《準繩》)

申鬥垣曰:青蛇便即青蛇癰,生小腿上,有一條如蛇,大者為頭,小者為尾,初起宜表汗。(《啟玄》)

《心法》曰:青蛇毒即青蛇便,生於小腿肚之下,形長二三寸,結腫紫塊僵硬,頭大尾小,憎寒壯熱,火痛不食,皆由腎經素虛,膀胱濕熱下注而成。蛇頭向下者毒輕而淺,急刺蛇頭半寸,出紫黑血,隨針孔搽拔疔散,外敷離宮錠,內服仙方活命飲黃柏、牛膝、木瓜,亦有蛇頭向上者,毒深而惡,急刺蛇頭一二寸,出紫黑血,針孔用白降丹細條插入五六分,外貼太乙膏,敷紫金錠,若毒入腹嘔吐,腹脹神昏脈躁,俱為逆證。(《金鑑》)

白話文:

《心法》上說:青蛇毒就是青蛇便,它生長在小腿肚以下,長二三寸,腫塊紫黑而僵硬,頭大尾小,怕冷怕熱,發燒疼痛,不想吃東西,都是因為腎虛,膀胱濕熱下注引起的。蛇頭朝下的毒性較輕且淺,要立刻刺入蛇頭半寸,擠出紫黑色的血,然後將拔毒軟膏塗抹在針孔處,外敷離宮錠,內服仙方活命飲,再加入黃柏、牛膝、木瓜一起服用。也有蛇頭朝上的,這種毒性很深且惡毒,要立刻刺入蛇頭一到兩寸,擠出紫黑色的血,在針孔處塞入白降丹細條五到六分,外敷太乙膏,敷紫金錠。如果毒素進入腹中,會出現嘔吐、腹脹、神誌不清、脈搏跳動快的症狀,這些都是屬於逆證。(《金鑑》)

7. 脛疽門主論

《靈樞》曰:發於脛名曰兔齧,其狀如赤豆,至骨,急治之,不急治害人也。

8. 魚肚癰門主論

申鬥垣曰:魚肚癰生小腿肚上,多因幼小坐臥濕地,引入風邪寒濕,透入骨間遂成此證。半月不治。毒氣攻心則死。(《啟玄》)

白話文:

申鬥垣說:魚肚癰生長在小腿肚上,多是幼小者坐在潮濕的地方,引入風邪寒濕,透入骨間於是形成了這個病症。半個月不治療。毒氣攻入心的話就會死亡。(《啟玄》)

9. 腓腨疽門主論

王肯堂曰:腓腨疽生足小肚,寒熱煩躁,屬足少陰腎經,由腎水不足積熱所致,古云不治,潰出血膿者生,潰出清水者死。(《準繩》)

白話文:

王肯堂說:腓腨疽(腓骨外側足前部)生長在腳小腿肚子上,患者會感到寒熱煩躁,這是因為足少陰腎經虛弱,腎水不足以致積熱所引起的。古書《準繩》上說,不治療就會潰爛,化膿出血的能夠康復,但如果潰爛後流出清水的就沒有辦法康復了。

又曰:風疽生腳腨及曲䐐中癢,搔則黃汁出。(《準繩》)

《心法》曰:腓腨即小腿肚也。由腎虛膀胱積熱凝結而成,古方悉云不治。若焮赤高腫疼痛,潰出正膿而兼血者為順,如漫腫下塌,紫暗臖痛,潰出清水者為凶。初服仙方活命飲,潰後八珍湯,氣血兩虛十全大補湯,下虛者用八味地黃丸補之。(《金鑑》)

白話文:

《心法》中說,腓腨是小腿的肚子,是由腎虛、膀胱有熱,積聚熱氣凝結而成的,古方都說腓腨是無藥可治的。如果腿部灼熱紅腫、疼痛,潰爛出膿而兼有血,這些都是比較順利的發展,但如果腫脹往下擴散,呈現出紫色,黯黑晦暗,壓痛,潰爛並流出清水,這些都是不利的。開始服用仙方活命飲,潰爛後服用八珍湯,氣血兩虛可服用十全大補湯,下虛則使用八味地黃丸來補強。(《金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