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

《醫門法律》~ 卷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4)

1. 合色脈論(附律一條)

喻昌曰:合色脈之法,聖神所首重,治病之權輿也。色者目之所見,脈者手之所持,而合之於非目非手之間,總以靈心為質。《內經》云:上古使僦貸季,理色脈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時八風六合,不離其常,是則色脈之要,可通神明。直以之下合五行休王,上副四時往來,六合之間,八風良坼,不離常候,咸可推其變化而前知,況人身病機乎?又云:色之變化,以應四時之脈,此上帝之所貴,以合於神明也。

白話文:

喻昌說:結合面容與脈象來診斷疾病的方法,是聖人和神靈最為重視的,也是治療疾病的重要依據。面容是眼睛所能看到的,脈象是手所能觸摸到的,而將它們結合起來,必須依靠靈活的心智作為基礎。《內經》中說:上古的時候,派僦貸季來整理面容和脈象,並將它們與神靈溝通。將它們與金木水火土、四時八風六合相結合,不偏離其常態,這就是面容和脈象的要點,可以與神靈溝通。直接以這些來與五行休王相結合,與四時的往來相配合,在天地之間,八風良坼,不偏離常態,都能推測其變化並預先知道,更何況人體的病機呢?《內經》中又說:面容的變化,是以四時的脈象來應合的,這是上帝所珍視的,目的是與神靈溝通。

所以遠死而近生,是色之變化於精明之間者,合之四時之脈,辨其臧否?早已得生死之徵兆,故能常遠於死而近於生也。常遠於死而近於生,寧不足貴乎?其謂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審清濁而知部分,視喘息聽音聲而知所苦,觀權衡規矩,按尺寸,觀浮沉滑澀,而知病所生。是出色脈以參合於視息聽聲,相時而求病所在之高下中外矣。

白話文:

因此遠離死亡、親近生命的緣故,是顏色的變化於明朗與晦暗之間,結合四季的脈搏,來辨別身體的健康與否,就能且早知道生死的徵兆,因此能夠常遠離死亡、親近生命。能夠常遠離死亡、親近生命,難道不足以珍貴嗎?所謂的善於診斷的人,觀察臉色按脈搏,首先辨別陰陽,審查清濁而知道病情的部位,觀察呼吸聽聲音而知道病情的苦楚,觀察衡量的準則,按尺寸,觀察表淺、深沉、緩慢、急促、光滑、粗糙,而知道疾病的成因。是診斷顏色的變化與脈搏來與觀察呼吸聽聲音互相參合,依據時間來尋求疾病所在的高下中外。

精矣!微矣!要未可為中人以下者道也,是以有取於上工、中工、下工三等。上工十全九,中工十全七,下工十全六。故云:善調尺者不待於寸,善調脈者不待於色,又根本枝葉之分矣。然必能參合三者而兼行之,更為本末皆得之上工也。合之維何?五臟之色,在王時見者:春蒼、夏赤、長夏黃、秋白、冬黑。

白話文:

精妙啊!細微啊!這不是可以對中人以下的人講的道理,所以有取於上工、中工、下工三等。上工十全九,中工十全七,下工十全六。所以說:善於調理尺脈的人用不著寸脈,善於調理脈象的人用不著看面色,這又是根本與枝葉的區別。然而一定要能夠參合這三者而同時加以運用,才能成為本末皆得的上工。合又是什麼呢?五臟的顏色,在它們旺盛的時候呈現出來的是:春天是青色、夏天是紅色、長夏是黃色、秋天是白色、冬天是黑色。

五臟所主外榮之常,白當肺當皮;赤當心當脈;黃當脾當肉;青當肝當筋;黑當腎當骨。五臟之脈,春弦、夏鉤、秋毛、冬石,強則為太過,弱則為不及。四時有胃曰平,胃少曰病,無胃曰死。有胃而反見所勝之脈,甚者今病,微者至其所勝之時而病。合其色脈而互推之,此非顯明易遵者乎?仲景亦出方便法門,謂寸口脈動者,因其王時而動。假令肝色青而返白,非其時色脈見,皆當病。

白話文:

五臟所主的外在榮華之常態,白色歸肺,對應皮膚;赤色歸心,對應脈絡;黃色歸脾,對應肌肉;青色歸肝,對應筋;黑色歸腎,對應骨骼。五臟的脈象,春季為弦脈,夏季為鉤脈,秋季為毛脈,冬季為石脈,脈象過強為太過,過弱為不及。四季都有胃氣叫做平和,胃氣稍有不足叫做生病,沒有胃氣叫做死亡。有胃氣卻反過來出現它所勝脈象,嚴重的就當場發病,輕微的則到它所勝之時發病。結合其顏色脈象而互相推敲,難道這些不是顯明易懂的嗎?仲景也提出了方便法門,說寸口脈動的人,因其所屬臟腑當令之時而動。假設肝臟為青色而反見白色,發生不是它當令之時出現的色脈,都應當發病。

蓋兩手太陰經之脈,總稱寸口。因其王時而動者,肝王色青,其脈之動當微弦,設反見赤色,反得毛脈,至其所不勝之時而死矣。惟木王之色脈,青而且弦,為得春令之正。此外不但白色毛脈為鬼賊,即見赤黃黑之色,得鉤代石之脈,皆當主病,特有輕重之分耳。《內經》言法已詳,仲景復以金針度之,學者可不明哉?

白話文:

所謂兩手太陰經的脈搏,統稱為寸口脈。因為脈搏會隨著時令而變動,而肝臟之氣色為青色,所以正常情況下,肝經的脈象應該是細微而有彈性。如果脈象反而呈現出赤紅或出現毛茸茸的脈象,就屬於肝虛弱而無法勝任其職能,患者很可能不久於人世。只有當肝臟之氣色脈象為青色且有彈性時,才能被視為是春季生機旺盛的徵兆。因此除了毛茸茸的脈象被視為是邪氣外,如果脈象呈現出赤色、黃色或黑色,或是出現鉤狀、代替狀、石頭狀的脈象,都應視為是疾病的徵兆,只不過病情輕重有所不同罷了。《內經》中對此已有所闡述,而仲景更以金針來測定脈搏的變化,學者應該要仔細體會。

【律一條】

凡治病,不合色脈,參互考驗,得此失彼,得偏遺全,只名粗工。臨證模糊,未具手眼,醫之罪也。

2. 營衛論(附律二條·附答營衛五問)

喻昌曰:營衛之義,聖神所首重也。《靈樞》謂宗氣積於上焦,營氣出於中焦,衛氣出於下焦,謂其所從出之根柢也。衛氣根於下焦,陰中之微陽,行至中焦,從中焦之有陰有陽者,升於上焦,以獨生陽氣,是衛氣本清陽之氣,以其出於下焦之濁陰,故謂濁者為衛也。人身至平旦,陰盡而陽獨治,目開則其氣上行於頭,出於足太陽膀胱經之睛明穴,故衛氣晝日外行於足手太陽經。所謂陽氣者,一日而主外。

白話文:

喻昌說:營衛的道理,是聖賢首先重視的。《靈樞》說宗氣積聚在上焦,營氣出於中焦,衛氣出於下焦,這是說它們從哪個根源而出。衛氣根源在下焦,是陰中微弱的陽氣,行到中焦時,從中焦有陰有陽的地方,升到上焦,以獨生陽氣,所以衛氣本質是清陽之氣。但它是從下焦濁陰中而出,所以叫它為濁者為衛。人到了天亮,陰氣盡了而陽氣獨治,人睜開眼睛,其氣就向上行於頭,通過足太陽膀胱經的睛明穴而外出,所以衛氣在白天在足手太陽經外行。所謂陽氣,就是一天當值在外。

循太陽之經穴,上出為行次。又謂太陽主外也,衛氣剽悍,不隨上焦之宗氣同行經隧,而自行各經皮膚分肉之間。故衛行脈外,溫分肉而充皮膚,肥腠理而司開闔也。營氣根於中焦,陽中之陰,行至上焦,隨上焦之宗氣,降於下焦,以生陰氣。是營氣本濁陰之氣,以其出於上焦之清陽,故謂清者為營也。

白話文:

沿著太陽經的穴位,向上外出為行經的次第。又說太陽主外,衛氣剽悍,不跟隨上焦宗氣同行經隧,而自行於各經的皮膚分肉之間。所以衛氣運行於脈絡之外,溫暖分肉而充滿皮膚,潤澤腠理而司掌開闔。營氣根植於中焦,是陽中之陰,運行至上焦,隨著上焦宗氣,降於下焦,以生陰氣。因此,營氣本質上是濁陰之氣,但因為它出自上焦清陽,所以稱之為清者為營。

營氣靜專,必隨上焦之宗氣同行經隧,始於手太陰肺經太淵穴,而行手陽明大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胞絡,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而又始於手太陰肺經。故謂太陰主內,營行脈中也。衛氣晝行於陽二十五度,當其王,即自外而入交於營。

白話文:

營氣安靜專一,必隨上焦的宗氣,沿着經絡運行,開始於手太陰肺經太淵穴,然後運行手陽明大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胞絡、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最後又回到手太陰肺經。所以說太陰主內,營行脈中。衛氣在白天運行於陽經的二十五度,當其王,即自外而入交於營。

營氣夜行於陰二十五度,當其王,即自內而出交於衛,其往來貫注,並行不悖,無時或息,營中有衛,衛中有營,設分之為二。安所語同條共貫之妙耶!營衛一有偏勝,其患即不可勝言。衛偏勝則身熱,熱則腠理閉,喘粗為之俯仰,汗不出,齒乾煩冤。營偏勝則身寒,寒則汗出,身常清,數慄而厥。

白話文:

營氣在夜間運行於陰分二十五度,此時營氣最為旺盛,會從內部流出,與衛氣交合。營氣與衛氣互相往來,貫通交接,並行不悖,永不停息。營氣中含有衛氣,衛氣中也含有營氣,但實際上營氣和衛氣是分開的。怎麼說營衛是同條共貫的呢?營衛一旦有一方偏勝,那引起的疾病就難以說盡。衛氣偏勝,則身體發熱,熱則腠理閉塞,喘息粗重,俯仰困難,汗不出,齒乾口燥,煩躁不安。營氣偏勝,則身體發寒,寒則汗出,身體常清冷,經常戰慄,甚至厥脫。

衛偏衰則身寒,營偏衰則身熱,雖亦如之,然必有間矣。若夫營衛之氣不行,則水漿不入,形體不仁。營衛之氣泣除,則精氣弛壞,神去而不可復收。是以聖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如是則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立如故。可見調營衛之義,為人身之先務矣,深維其機,覺衛氣尤在所先焉。

白話文:

衛氣偏衰,人體就會發冷;營氣偏衰,人體就會發熱,雖然也會出現類似的症狀,但兩者之間還是有區別的。如果營衛之氣運行不良,水和食物就無法進入體內,身體就會出現麻木不仁的症狀。如果營衛之氣停滯阻塞,精氣就會渙散崩壞,精神就會離體而無法挽回。因此,聖人注重陰陽調和,使經脈通暢,骨髓堅固,氣血充盈。這樣一來,人的內外就會協調一致,邪氣就不會侵擾,耳目聰明,元氣充沛。由此可見,調和營衛之氣是養生保健的首要任務。如果深究其中的機制,則衛氣尤為重要。

《經》謂陽氣破散,陰氣乃消亡。是衛氣者,保護營氣之金湯也。謂審察衛氣,為百病母。是衛氣者,出納病邪之喉舌也。《易》云:一陰一陽之謂道。乃其扶陽抑陰,無所不至,仙道亦然。噫嘻!鼻氣通於天者也,口氣通於地者也。人但知以口之氣養營,惟知道者,以鼻之氣養衛。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陽氣破散,陰氣就會消失。衛氣是保護營氣的「金湯」。所以,審察衛氣,是所有疾病的根源。衛氣是出納病邪的「喉舌」。《易經》說:一陰一陽叫做「道」。於是扶助陽氣、抑制陰氣,沒有做不到的事,修仙之道也是如此。唉!鼻息通於天,口息通於地。人們只知道用口中的氣來滋養營氣,只有懂得道的人,才以鼻中的氣來滋養衛氣。

養營者,不免縱口傷生。養衛者,服天氣而通神明。兩者之月異而歲不同也,豈顧問哉?

附答營衛五問

問衛氣晝行陽二十五度,豈至夜而伏耶?營氣夜行陰二十五度,豈至晝而伏耶?曰:人身晝夜循環不息,只一氣耳。從陰陽而分言二氣,晝為陽則衛氣主之;夜為陰則營氣主之。衛氣夜行於陰,營氣晝行於陽,不當其王,則不得而主之耳。譬如日月之行,原無分於晝夜,而其經天之度,則各有分矣。

白話文:

有人問,衛氣白天運行在陽氣的二十五度,難道到了晚上就停止了嗎?營氣晚上運行在陰氣的二十五度,難道到了白天就停止了嗎?

回答說,人體晝夜循環不息,其實只有一個氣。從陰陽的角度來分,才說成是兩個氣。白天屬陽,則由衛氣主導;晚上屬陰,則由營氣主導。衛氣晚上在陰中運行,營氣白天在陽中運行。不屬它們管轄,就不會由它們主導。

好比日月的運行,本來沒有白天和晚上的區分,但是它們在天空中運行的度數,卻各有不同。

問營行脈中。衛行脈外。果孰為之分限耶?曰:此義前論中已明之矣。更推其說,天包地,陽包陰,氣包血,自然之理也。營衛同行經脈中,陰自在內為陽之守,陽自在外為陰之護,所謂並行不悖也。兵家安營,將帥自然居中,士卒自然衛外。男女居室,男自正位乎外,女自正位乎內,聖神亦只道其常耳。

白話文:

問:經脈中運行的血液和經脈外運行的衛氣,它們之間的界限在哪裡呢?

回答:這個問題前面已經討論清楚了。進一步推論這個道理,天包著地,陽包著陰,氣包著血,這是自然的法則。血液和衛氣都運行在經脈中,陰在內守護著陽,陽在外保護著陰,這就叫做「並行不悖」。行軍安營,將帥自然在中央,士卒自然在外面守護。男女住在一起,男的自然在外面,女的自然在裡面,聖人神人也只是順應了這個常理罷了。

問二十二難,謂《經》言脈有是動、有所生病,一脈變為二病,其義至今未解。曰:此正論營衛主病先後也,一脈變為二病者,同一經脈,病則變為二,淺深不同也。邪入之淺,氣留而不行,所以衛先病也。及邪入漸深,而血壅不濡,其營乃病,則營病在衛病後矣。使衛不先為是動,而營何自後所生耶?至仲景《傷寒論》,太陽經一日而主外,分風傷衛、寒傷營、風寒兩傷營衛,而出脈證。及治百種之變,精義入神,功在軒岐之上。

白話文:

《難經》中提到,脈搏出現異常的跳動,身體就會生病。有時候,一條脈搏的變化會導致兩種疾病。這個意思直到現在還沒有人能理解。我說:這是《難經》中對營衛主病先後關係的正確論述。一條脈搏的變化會導致兩種疾病,是指同一條經絡,在疾病的不同階段,病症會有所不同。邪氣侵襲的淺,氣血運行不暢,所以衛氣先發病。隨著邪氣漸漸深入,血流阻滯,營氣受損,所以營氣發病在衛氣發病之後。如果衛氣不先發生變化,那麼營氣又怎麼會隨後發病呢?到了仲景的《傷寒論》,太陽經一天之內就會發病,分為風傷衛分、寒傷營分、風寒合傷營衛,並且列出了脈搏證候。在治療各種變化的時候,精義入神,功績超過了軒轅黃帝和岐伯。

問居常調衛之法若何?曰:每至日西,身中陽氣之門乃閉,即當加意謹護,勿反開之。《經》謂暮而收拒,毋擾筋骨,毋見霧露,隱括調衛之義已悉。收者收藏神氣於內也,拒者捍拒邪氣於外也。如晨門者昏閉明啟,尚何暴客之虞哉?即使逢年之虛,遇月之空,身中之氣自固,虛邪亦何能中人耶?

白話文:

問: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調養身體、預防疾病?

答:每天太陽下山後,人體的陽氣之門就會關閉,這時就必須更加小心照顧,不要故意讓它打開。《黃帝內經》說,傍晚時分要收斂神氣,不要擾動筋骨,不要接觸霧露,隱藏收藏並且調養身體的意義就在這裡了。收是將神氣收藏在體內,拒是抵禦外來的邪氣。就像早晨的城門,傍晚關閉、天亮開啟,這樣就不必擔心有外敵入侵了。即使逢年之虛,遇月之空,人體自身的氣血也足以固守,邪氣又怎麼能侵犯人體呢?

問奇經之病,亦關營衛否?曰:奇經所主,雖不同正經之病,其關於營衛則一也。其陰不能維於陰,悵然自失志者,營氣弱也。陽不能維於陽,溶溶不能自收持者,衛氣衰也。陽維為病,苦寒熱者。邪入衛而主氣也。陰維為病,苦心痛者,邪入營而主血也,《經》所謂肺衛心營者是也。

白話文:

詢問奇經的疾病,是否也關乎營衛?回答說:奇經所主宰的,雖然與正經的疾病不同,但是它們與營衛的關係是一樣的。陰精不能保持在陰分,感到茫然失志的,是營氣虛弱。陽氣不能保存於陽分,不能保持自己收斂持守,是衛氣衰退。陽維發生疾病,感到寒熱交加的。邪氣進入衛氣,而衛氣主氣。陰維發生疾病,感到心痛,邪氣進入營氣,而營氣主血。《黃帝內經》上所說的肺衛心營,就是這個道理。

陰蹺為病,陽緩而陰急,陽病而陰不病也。陽蹺為病,陰緩而陽急,陰病而陽不病也。此等病多於正病中兼見之,惟識其為營衛之所受也,則了無疑惑矣。蓋人身一氣周流,無往不貫,十二經脈有營衛,奇經八脈亦有營衛,奇經附屬於正經界中者,得以同時並注也。繇陽維、陰維、陽蹺、陰蹺推之,衝脈之縱行也,帶脈之橫行也,任脈之前行也,督脈之後行也,孰非一氣所流行耶?一氣流行,即得分陰分陽矣,營衛之義,亦何往而不貫哉。

白話文:

陰蹺得病,陽氣和緩而陰氣急迫,陽氣得病而陰氣不病。陽蹺得病,陰氣和緩而陽氣急迫,陰氣得病而陽氣不病。這些疾病大多在正病中同時出現,只要知道它們是由營衛所引起的,那麼就不會有疑惑了。人體一氣周流,無處不通,十二經脈有營衛,奇經八脈也有營衛,奇經附屬於正經的範圍內,可以同時灌注。從陽維、陰維、陽蹺、陰蹺推論,衝脈是縱向運行,帶脈是橫向運行,任脈是向前運行,督脈是向後運行,哪一個不是一氣所運行?一氣運行,就分為陰分陽,營衛的道理,又怎麼會有不能貫通的地方呢?

【律二條】

凡營病治衛,衛病治營,與夫真邪不別。輕病重治,重病輕治,顛倒誤人,醫之罪也。

凡醫不能察識營衛受病,淺深虛實寒熱先後之變,白首有如童稚,不足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