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怡

《金匱翼》~ 卷八 (7)

回本書目錄

卷八 (7)

1. 膏淋

膏淋者,小便肥濁,色若脂膏,故名膏淋,亦曰肉淋。

磁石丸

白話文:

膏淋是一種病症,其特徵為小便混濁,顏色如油脂或豬肉,故稱為膏淋,亦稱肉淋。

磁石(火煅醋淬三七次),肉蓯蓉(酒浸,切焙),澤瀉滑石(各一兩)

白話文:

  1. 磁石:火燒加熱,醋裡淬七次。

  2. 肉蓯蓉:用酒浸泡,切片後烘焙。

  3. 澤瀉、滑石:各一兩。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不拘時。如臍下妨悶,加沉香一錢,以行滯氣。

白話文:

把它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將藥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米酒送服,不限時間。如果臍下悶痛,則增加沉香一錢,以疏通停滯的氣。

秋石丸,此《直指》方也。治濁氣干清,精散而成膏淋,黃白赤黯,有如肥膏蜜油之狀。

白話文:

秋石丸,出自《直指方》,用於治療濁氣侵犯清氣,精氣四散而化成油脂樣的淋漓,顏色黃白赤紅或暗黑色,狀如油脂蜜油。

茯苓(一兩),桑螵蛸(蜜炙),鹿角膠(搗碎,炒黃),秋石(各半兩)

白話文:

白茯苓(60克),桑螵蛸(用蜂蜜炙烤過),鹿角膠(搗碎,炒到黃色),秋石(各30克)

上研末,糕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人參煎湯下。

《三因》鹿角霜丸

鹿角霜,白茯苓,秋石(各等分)

上為細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

白話文:

鹿角霜丸

鹿角霜、白茯苓、秋石(各等分)

研磨成細粉,加入糊狀物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50丸,用人參煎湯送服。

2. 疝症統論

昔人論疝,有專主厥陰經者,有專主任脈者,有兼言五臟者。主厥陰者,謂肝之脈環陰器,抵少腹,是厥陰之分,乃受疝之處也。主任脈者,謂《內經》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故任之脈,為疝之源也。兼五臟者,謂《內經》心脈搏急為心疝,肺脈沉搏為肺疝,又太陰脈滑為脾風疝,太陽脈滑為腎風疝,少陽脈滑為肝風疝之類是也。

白話文:

過去醫學上探討疝氣,有專門主張是由厥陰經導致的,有專門主張是由任脈導致的,也有兼顧五臟的。

主張厥陰經導致疝氣的說法認為,肝經巡行經過陰器,抵達少腹,是厥陰經的分支,是疝氣發生的部位。

主張任脈導致疝氣的說法認為,《內經》中提到,任脈有病,男子會出現內結七疝,所以任脈是疝氣的根源。

兼顧五臟的說法認為,《內經》中提到,心脈搏動急促是心疝,肺脈沉而搏動是肺疝,太陰脈滑是脾風疝,太陽脈滑是腎風疝,少陽脈滑是肝風疝。

以愚觀之,則疝病未有不本於肝者,蓋任為陰脈之海,其脈同足厥陰並行腹裡,而五臟之疝,其脈曰搏急,曰滑。夫搏急是肝脈,滑則為病風,氣通於肝,故任脈諸臟,雖皆有疝,莫不連合肝經。所謂有形如瓜,有聲如蛙,或上於腹,或下於囊者,方可謂之疝病。其不與肝相干者,則不得謂之疝矣。

白話文:

依我看來,疝病沒有不源於肝的,蓋因任脈為陰脈之海,其脈絡與足厥陰同走於腹中,而五臟的疝,其脈絡有的搏動急促,有的滑而無力。那搏動急促的是肝脈,滑則為病風,肝氣與任脈相通,所以任脈諸臟,雖然都有疝,但都與肝經相關。所謂的形狀如瓜,聲音如蛙,或在上腹部,或在下腹部的,纔可以叫做疝病。那與肝無關的,則不能叫做疝了。

至論疝病之因,有主寒者,有主濕熱者,有火從寒化者。要之,疝病不離寒濕熱三者之邪,寒則急,熱則縱,濕則腫,而尤必以寒氣為之主。其有熱者,寒邪鬱熱於內,非熱能病疝,亦非熱能變寒也,故曰熱為寒鬱則可,熱從寒化則不可。又疝者痛也,不特睪丸腫痛為疝,即腹中攻擊作痛,控引上下者,亦得名疝。

白話文:

談到疝病的病因,有人認為是由寒冷引起的,有人認為是由濕熱引起的,也有人認為是由火從寒中轉化而引起的。總之,疝病離不開寒、濕、熱三種病邪,寒冷時疼痛加劇,發熱時疼痛減輕,濕熱時腫脹,但寒氣總是主要的病因。有些患者有發熱的症狀,這時寒邪鬱積於體內,並不是熱能引起疝病,也不是熱能轉化為寒,所以說熱為寒鬱是可以的,熱從寒化則是不行的。另外,疝病就是疼痛,不只是睪丸腫痛才叫做疝病,腹部疼痛發作,疼痛向上向下蔓延的,也被稱為疝病。

所以昔賢有腹中之疝與睪丸之疝之說。戴人且謂婦人亦有疝。凡血涸不月,少腹有塊等症皆是,要不離乎肝經為病,蓋肝者藏血主筋而其氣暴,且善攻衝也。

白話文:

因此,過去的前輩有「腹部疝氣」和「睪丸疝氣」的說法。戴人認為女性也有疝氣。凡是月經血量少、不按時來潮,小腹部有塊狀物等症狀都是,但都不脫離肝經的病症,因為肝臟是藏血、主筋之臟,而且肝氣容易發作衝動。

諸疝名狀,巢氏、戴人言之最詳。巢氏辨列七疝,曰厥,曰癥,曰寒,曰氣,曰盤,曰胕,曰狼。其厥熱心痛,吐食不下者,名曰厥疝。腹中氣乍滿,心下盡痛,氣積如臂者,曰癥疝。寒飲食,即脅下腹中盡痛,曰寒疝。腹中乍滿乍減而痛,曰氣疝。腹中痛在臍旁,曰盤疝。

白話文:

各種疝氣的症狀特徵,巢元方和戴人講得最詳細。巢元方將疝氣分為七種:厥疝、癥疝、寒疝、氣疝、盤疝、胕疝、瘕疝。其中,厥疝表現為心痛發熱,嘔吐飲食、不能下嚥;癥疝表現為腹中氣體時而充盈,心下劇痛,氣積如臂;寒疝表現為寒涼飲食後,脅下、腹中劇痛;氣疝表現為腹中時而脹滿,時而縮減,伴隨疼痛;盤疝表現為腹中疼痛位於臍旁。

腹中臍下有積聚,曰胕疝。小腹與陰相引而痛,大便難,曰狼疝。此皆痛在心腹之疝也。戴人亦分七疝,曰寒,曰水,曰筋,曰血,曰氣,曰狐,曰㿗。寒疝,其狀囊氣冷,結硬如石,陰莖不舉,連控睪丸而痛,得之坐臥濕地及磚石,或冬月涉水,或風冷處使內過勞,宜以溫劑下之,久而無子。

白話文:

腹部臍部以下積聚,叫做「胕疝」。小腹部與陰部同時疼痛,大便困難,叫做「狼疝」。這些都是疼痛在心腹的疝氣。戴人分七種疝氣,分別是:寒疝、水疝、筋疝、血疝、氣疝、狐疝、㿗疝。寒疝症狀,如囊包之氣冷卻,結塊堅硬像石頭,陰莖不能舉起,連睪丸一起疼痛,得此病是由於坐臥潮濕的地面或磚石上,或冬天的水中涉水,或在風冷的地方使內臟過度勞累,治療應以溫和的藥劑來緩解,時間太長了會導致沒有子嗣。

水疝,其狀腎囊腫痛,陰汗時出,或囊腫狀如水晶,或囊癢搔出黃水,或小腹按之作水聲,得之飲水,或醉酒使內過勞,汗出而遇風寒濕之氣聚於囊中,故水多令人為卒疝,宜以逐水之劑下之。筋疝,其狀陰莖腫痛,或潰或膿,或裡急筋縮,或莖中痛,痛極則癢,或挺縱不收,或白物如精,隨溲而下,得之房室勞傷及邪術所使,宜以降心火之藥下之。

白話文:

血疝,長得像黃瓜,位於小腹的兩側,橫骨的兩端約中部,俗稱便癰。在炎熱的春夏季節,夏季因過於勞累,氣血流動不止,滲入膀胱,長時間滯留不去,形成硬塊膿腫,膿液少血塊多,宜用和血藥物治療。氣疝,其症狀與腎區上連,下到陰囊,或因大聲哭泣或生氣,則氣體積聚久了而脹大,哭泣生氣停止後,氣體散開就消除了,宜用散氣藥物治療。

血疝,其狀如黃瓜,在小腹兩旁,橫骨兩端約中,俗云便癰,得之春夏重感大燠,勞於使內,氣血流溢,滲入脬囊,留而不去,結成癰腫,膿少血多,宜以和血之劑下之。氣疝,其狀上連腎區,下及陰囊,或因號哭忿怒,則鬱久而脹,號哭怒罷,則氣散者是也,宜以散氣之劑下之。

狐疝,其狀如瓦,臥則入小腹,行立則出腹入囊中,狐晝出穴而溺,夜入穴而不溺,此疝出入上下往來,正與狐相類,亦與氣疝大同小異也。宜以逐氣流經之藥下之。㿗疝,其狀陰囊腫縋,如升如斗,不癢不痛,得之地氣卑濕所生,故江淮之間,湫溏之處,多感此疾,宜以去濕之藥下之,此皆痛在睪丸之疝也。

白話文:

狐疝,它的形狀像瓦片,躺下來時就進入小腹,站著或走路時就從小腹出來進入陰囊中。狐狸白天出洞而小便,晚上進洞就不小便。這種疝氣上下往來出入,正與狐狸的習性相似,也與氣疝大同小異。應該用讓氣血流動的藥物來治療。㿗疝,它的形狀是陰囊腫脹下垂,像一個升斗,不癢不痛。這種疝氣是由於地氣低濕而產生的,所以江淮地區,那些低窪潮濕的地方,很多人都患有這種疾病。應該用去濕的藥物來治療。這兩種疝氣都痛在睪丸。

3. 溫劑之劑

溫法有二,外入之寒,溫必兼散。內生之寒,溫必以補。子和論疝多從勞內得之,然並不立補法。愚謂寒從外入者,其病多實。寒從內生者,其病多虛。設不能辨而概與散法,難免虛虛之咎矣。余採當歸、萸肉等方,以補子和之未備。且遵仲景之舊法也。

白話文:

溫法分為兩種,外來的寒氣,溫法一定要兼具發散的作用。內生之寒,溫法一定要補益。和子論疝氣多因勞累而得,但並沒有提出補益的療法。我認為寒氣從外侵入者,其病多屬實。寒氣從內部產生的,其病多屬虛。如果不能辨別而一味地使用發散之法,就難免會有虛虛耗傷的過錯。我採用當歸、萸肉等藥方,以補足子和的不足。這也是遵循仲景的舊法。

《和劑》胡盧巴丸,治疝氣偏墜,痛不可忍,甚則嘔吐悶亂。

白話文:

和劑

胡廬巴丸,治療疝氣偏墜、疼痛劇烈,嚴重時出現嘔吐、悶亂。

胡盧巴(炒,一斤),川楝子(去核,炒,一斤二兩),川烏(炮去皮),巴戟(去心,炒、各六兩),茴香(鹽水炒,十二兩),吳茱萸(洗,炒,十兩)

白話文:

胡盧巴:炒熟,一斤。

川楝子:去除果核,炒熟,一斤二兩。

川烏:炮製後去除外皮。

巴戟:去除果核,炒熟,各六兩。

茴香:用鹽水炒熟,十二兩。

吳茱萸:清洗乾淨,炒熟,十兩。

上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溫酒下,食前。一方有黑牽牛

白話文:

將上方藥製成末後,以酒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 15~20 丸,空腹時,以溫酒送服,在飯前服用。另有一種配方中含有黑牽牛。

烏頭桂枝湯(仲景),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

烏頭

白話文:

烏頭桂枝湯(張仲景方),治療寒疝,伴隨腹痛,惡寒,手腳麻痺。

上一味,以蜜二斤,煎減半,去滓,以桂枝五合解之,得一升,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分,又不知,復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桂枝湯和營衛,散寒邪,止痛。烏頭直入厥陰,逐寒氣,用蜜煎者,緩其毒也。一方只用烏頭,水煮去滓,內蜜煎,令水氣盡服之,名烏頭煎

白話文:

上一味可用蜜二斤,煮到減半,去除渣滓,以桂枝五合化解,取一升的量,初次服用二合,不知症候則服三分,還不知就繼續加到五合。服用後出現如醉狀,若吐出來則為中了症狀。桂枝湯調和營衛,散寒邪,止疼痛。烏頭直入厥陰,驅逐寒氣,用蜜煎煮,是為了緩和其毒性。一方只用烏頭,水煮去除渣滓,放入蜜煎煮,讓水氣盡服,稱為烏頭煎。

當歸生薑羊肉湯

當歸(三兩),生薑(五兩),羊肉(一斤,精者)

白話文:

當歸(120克),薑(200克),羊肉(500克,精肉部分)

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薑十片;痛多而嘔者,加陳皮二兩,白朮一兩。

白話文:

將八升水煮沸,取三升,溫熱服用七合,一天三次。如果寒氣多,加入十片生薑;疼痛多而嘔吐,加入二兩陳皮,一兩白朮。

《金匱》治寒疝,腹中痛,及脅痛裡急者,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

白話文:

金匱所記載的治療寒疝,腹中疼痛,及脅部疼痛、大便急迫的情況,可用當歸、生薑及羊肉湯作為主治方。

《衍義》云,服之無不應驗。有一婦人產當寒月,寒氣入產門,臍以下脹滿,手不欲犯,此寒疝也。師將與抵當湯,謂有瘀血,非其治也,與仲景羊肉湯,二服而愈。

白話文:

《衍義》說,服用這種湯藥沒有不應驗的。有一位婦女生產時正值寒月,寒氣進入產道,臍以下脹滿,手都不想碰,這是寒疝。大夫將要給她服抵當湯,認為有瘀血,不是用這種湯藥來治療的,就給她服仲景的羊肉湯,兩劑就治好了。

白話文:

海藏·附子建中湯

【組成】 附子一枚(炮),乾薑三兩,人參三兩,甘草二兩,白朮一兩,茯苓一兩,半夏半夏,陳皮半兩,炙甘草半兩。

【主治】 心下,臍下,四肢厥冷,飲食不進,腹痛吐瀉,身目浮腫,面色青黑,陽氣欲脫。

【用法與用量】 先將附子炮製後,切碎,與乾薑、人參、甘草、白朮、茯苓、半夏、陳皮、炙甘草放入新瓦罐內,加水三升,武火煮沸,文火煎至一升,去渣,分兩次服下。

【注意事項】 此方峻補陽氣,應嚴格掌握附子的用量,不宜過服。若患者陽氣已脫,不可服用。

桂,白芍甘草飴糖附子(制),白蜜,生薑

白話文:

  • 桂皮:它是一種辛辣的藥物,可以溫暖身體、驅散寒氣、緩解疼痛並促進血液循環。

  • 白芍:它是一種苦澀的藥物,可以滋陰養血、緩解疼痛並改善月經不調。

  • 甘草:它是一種甜味的藥物,可以緩解疼痛、滋陰潤肺並改善脾胃功能。

  • 飴糖:它是一種甜味的藥物,可以滋陰潤肺並改善脾胃功能。

  • 附子(制):它是一種辛辣的藥物,可以溫暖身體、驅散寒氣並緩解疼痛。

  • 白蜜:它是一種甜味的藥物,可以滋陰潤肺並改善脾胃功能。

  • 生薑:它是一種辛辣的藥物,可以溫暖身體、驅散寒氣並緩解疼痛。

此溫養營血之劑,亦有虛在氣分者。丹溪云:疝有挾虛而發者,其脈不甚沉緊,而豁大無力者是也。然其痛亦輕,唯覺重墜牽引耳。當以參朮為君,疏導藥佐之,如桃仁、川楝、茱萸、木香橘核之類是也。

白話文:

此溫養營血之劑,亦有虛在氣分者。丹溪雲:疝有挾虛而發者,其脈不甚沉緊,而豁大無力者是也。然其痛亦輕,唯覺重墜牽引耳。當以參朮為君,疏導藥佐之,如桃仁、川楝、茱萸、木香、橘核之類是也。

翻譯成

這個溫養營血的方劑,也有虛弱在氣分的。丹溪說過:疝氣有挾虛而發生的,這種情況下,脈象不十分沉緊,而豁大無力。不過,他們的疼痛也比較輕微,只覺得沉重墜脹,牽引而已。應該以參朮為君藥,加入疏導藥物作為輔佐,如桃仁、川楝、茱萸、木香、橘核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