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秘書》~ 脫汗亡陽及諸汗論

回本書目錄

脫汗亡陽及諸汗論

1. 脫汗亡陽及諸汗論

產婦分娩,既已亡血,而又多汗,極危症也。蓋汗者,心之液,榮於內為血,發於外為汗。血液屬陰,陰亡陽亦隨之而走,故曰脫汗亡陽。其用藥與他症不同,但血塊作痛,耆、術未可據加;如倦甚,濈濈汗出,形色又脫,速灌加參生化湯,倍參以救危急,毋拘塊痛矣。汗止再去參服之。

白話文:

產婦分娩後,既已失血,又多汗,那是十分危急的症狀。因為汗液是心臟的津液,在體內為血液,在體外則為汗液。血液屬陰,陰液耗盡,陽氣也會隨之而走,所以稱之為脫汗亡陽。治療脫汗亡陽的藥物與其他症狀不同,但如果血塊疼痛,則不能加用耆草、白朮;如果十分疲倦,汗出不止,形色憔悴,應迅速灌入參生化湯,加倍黨參以挽救危急,不要拘泥於血塊疼痛。汗止後再服用黨參。

《經》曰: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多汗不止,必發柔痙,氣血俱虛,當用十全大補湯,不應,加附子。予謂:無塊痛者當用之。此症若服參、耆重劑,而汗多不止,及頭汗出,不至腰足,難治。

白話文:

《經典》中說:陽氣旺盛的人,精氣充足,可以滋養精神,柔軟而柔韌,可以滋養筋腱。若汗多不止,必定會引發肌肉痙攣,氣血俱虛,應當服用十全大補湯,若無效,可加附子。我的看法是:如果沒有疼痛感,就應該使用十全大補湯。這種病症如果服用人參、黃耆等貴重藥物,但汗多不止,或者是頭部出汗,但不流到腰部和腳部,就難以治癒。

自汗不止,皆由勞傷心神,不能鎮守其液,治當健脾胃,散水穀之精以歸肺,益其榮衛而虛血歸源,灌溉四傍,不使妄行於外而為汗也。亦用加參生化湯,或麻黃根湯,並間用黃耆、五味煎湯,送六味丸。《醫通》云:因外感多汗者,黃耆建中湯主之。

白話文:

自汗不止,都是因為勞累損傷了心神,不能鎮守住汗液,治療的方法應該健脾胃,把水穀的精華散佈到肺部,增強榮衛之氣,使虛弱的血液歸於本源,灌溉四肢百骸,不讓它妄行於外而形成汗液。也可以使用參生化湯或者麻黃根湯,並間隔服用黃耆、五味煎湯,送服六味丸。《醫通》說:因為外感而多汗的,用黃耆建中湯治療。

盜汗者,睡中汗出,醒來即止,猶盜賊之瞰人睡而盜之,謂之盜汗,非自汗可比也。此因亡血陰虛,陽氣偏盛。《內經》云:陽加於陰則發汗。治當兼用血分藥品,雜病雖用當歸六黃湯,然寒而膩膈,又不可治產後之盜汗也。宜止汗散主之。

白話文:

盜汗是指睡覺時出汗,醒來後汗水即止,就像盜賊趁人熟睡時偷竊一樣,所以稱為盜汗,不能與自汗混為一談。這是由於血虛陰虛,陽氣偏盛所致。《內經》中說:「陽加於陰則發汗」。治療時應兼用補血藥物,一般雜病可用當歸六黃湯治療,但當歸六黃湯性寒且膩滯,不適合用於產後盜汗。宜採用止汗散治療。

頭汗者,或因濕熱,或因瘀血,當審虛實治之。

半身汗出,昔人用二陳合四物,治多不效。以血藥助陰;閉滯經絡也。此屬氣血不充,而有寒痰留滯,非大補氣血,兼行經豁痰不效,宜十全大補、人參養榮,加星、半、川烏。若肥人,多加豁痰行氣藥;如瘦人,乃氣血本枯,夭之徵也。

白話文:

半身流汗的症狀,以前的人用二陳合四物的方劑來治療,但大多都收效甚微。這是因為用血藥來幫助陰氣,會閉塞經絡。這種情況屬於氣血不足,又有寒痰留滯,如果不兼顧補氣血,同時化痰行氣,就不會有效。應該選用十全大補、人參養榮的方劑,再加入星半、川烏等藥材。如果患者肥胖,還可以多加一些化痰行氣的藥材;如果是瘦弱的人,則說明氣血本就枯竭,是夭折的徵兆。

麻黃根,治產後虛極,自汗不止。

人參(一錢或二錢),當歸(二錢),黃耆(一錢半蜜炙),麻黃根牡蠣(煅),麥冬(去心),浮麥(各一錢),桂枝(五分),炙草(四分)

白話文:

人參(一錢或二錢):補氣健脾,益氣生津。

當歸(二錢):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黃耆(一錢半蜜炙):補氣益脾,利水消腫。

麻黃根: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牡蠣(煅):平肝潛陽,軟堅散結。

麥冬(去心):養陰潤肺,清心除煩。

浮麥(各一錢):清熱利尿,止渴消腫。

桂枝(五分):發汗解表,溫經通脈。

炙草(四分):益氣補脾,清熱解毒。

水煎服。如無塊痛,加土炒白朮一錢、熟地三錢;手足冷,加熟附子一片,炮姜四分;惡風寒,加防風五分。

白話文:

用開水煎煮服用。如果沒有疼痛,可以添加炒過的土白朮一錢、熟地三錢;手腳冰冷,可以添加一片熟附子、四分炮姜;怕風寒,可以添加五分防風。

黃耆建中湯

桂枝(一錢),白芍(二錢),炙草(七分),黃耆(一錢半蜜炙),膠飴(三錢),生薑(三片),棗(二枚)

白話文:

桂枝(6克),白芍(12克),炙甘草(4.2克),黃耆(9克,用蜂蜜炙過),阿膠(18克),生薑(3片),紅棗(2枚)

桂枝者,和營表藥也。倍芍藥,加膠飴,便能建立中氣,故名小建中湯。以芍藥之酸,斂護營血;膠飴之甘,培養中土。能治風木乘脾,寒熱腹痛。再更加炙黃耆,即黃耆建中湯,治虛勞感寒,發汗自汗,以黃耆實衛氣,使營衛臟腑俱和,而受益多矣。

白話文:

桂枝是調和營氣表邪的藥物。再加倍量芍藥、膠飴,就能建立中氣,所以叫做「小建中湯」。利用芍藥的酸味,收斂和保護營血;膠飴的甘味,培補中氣。可以治療風木乘脾,導致的寒熱腹痛。再加入炙黃耆,就是黃耆建中湯,可以治療虛勞感寒,發汗、自汗等症狀。用黃耆來補實衛氣,使營衛臟腑都和諧健運,並且受益很多。

止汗散,治產後盜汗。

人參(二錢),麻黃根(一錢半),當歸(酒洗),熟地(各三錢,如有塊痛不用),黃連(五分,炒),浮麥(一錢)

白話文:

人蔘(二錢),麻黃根(一錢半),當歸(用酒洗淨),熟地(各三錢,如果一塊一塊疼痛腫脹不用),黃連(五分,炒過),浮小麥(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