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鑾

《幼科類萃》~ 卷之十六·傷食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六·傷食門 (1)

1. 脈法

錢氏曰:小兒脈沉緩為傷食。○右手氣口脈緊盛為傷食。

2. 傷食證治

凡小兒飲食停滯中焦不化而發熱者,必惡食也。或噫氣作酸,或惡聞食臭,或欲吐不吐,或吐之不盡,或噁心,或氣短痞悶,或胃口作疼,或心下痞滿,按之則痛,此皆停食之候,也可辨之矣。

白話文:

凡是嬰幼兒飲食停滯在中焦不消化而發熱的,一定會厭惡飲食。或者打嗝有酸味,或者厭惡聞到食物的臭味,或者想吐又吐不出來,或者吐了也不乾淨,或者噁心,或者氣短、胸悶,或者胃部疼痛,或者心窩痞滿、按壓時感到疼痛,這些都是停食的症狀,可以辨別出來了。

皆因乳哺不節,過餐生冷堅硬之物,脾胃不能克化,積滯中脘,外為風寒所搏,或因夜臥失蓋,致頭疼,面黃身熱,目疱微腫,腹痛膨脹,足冷肚熱,喜睡神昏,不思飲食,或嘔或噦,口噫酸氣,大便酸臭,此為陳積所傷也。若停食或感寒邪者,則左手人迎氣口俱大,外證頭疼惡寒拘急,中脘痞悶,或吐或嘔或痛者,以藿香正氣散,或人參養胃湯木香砂仁之類。

白話文:

上面這段文字說的是:

都是由於哺乳餵養沒有節制,吃了生冷堅硬的食物,脾胃不能消化,積存在中脘,外部受到風寒的侵襲,或者因為晚上睡覺沒有蓋好被子,導致頭痛、面黃身熱、眼睛紅腫、腹痛腹脹、足冷肚熱、喜歡睡覺、精神昏沉、沒有食慾、或者嘔吐或噦氣、口裡有酸氣、大便酸臭,這是由於陳積引起的。如果是停食或感受寒邪的人,那麼左手人迎氣口都很大,外證為頭痛、惡寒、拘急,中脘痞悶,或者嘔吐或者疼痛,用藿香正氣散,或者人參養胃湯加木香砂仁之類的藥。

若肉食不化,必加棠球子末;麵食不化者,加神麯大麥櫱;生冷肉食果子之類不化者,必加草果砂仁枳實青皮主之。如食在胃口上,未入於胃,乃可吐之,不吐則消導之。待食下胃變化糟粕,外證已解,乃可下其食也。宜三物厚朴湯,熱多者大柴胡湯。如無外感,但只傷食者,以紫霜丸下之。

白話文:

如果吃肉消化不良,一定加棠球子末;吃麵食消化不良的,加神麴大麥麴;生冷肉食水果類消化不良的,一定加草果砂仁枳實青皮為主。如果食物在胃口上,未進入胃中,纔可以吐出來,不吐就消導。等到食物進入胃中變化成糟粕,外證已經消除,纔可以瀉下其食物。宜用三物厚朴湯,熱證多者用大柴胡湯。如果沒有外感,只是傷食的,用紫霜丸瀉下。

凡治夾食傷寒,不可先攻其食,且先發散寒邪,次可消導之也。

3. 傷食諸方

藿香正氣散

治小兒內傷生冷外感風寒並宜服之

白話文:

藿香: 具有發汗、解表、祛暑、止瀉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夏季暑溼表證、感冒發熱、頭痛身痛、嘔吐泄瀉等。

厚朴: 具有溫中散寒、燥溼行氣、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胃寒嘔吐、泄瀉腹痛、氣滯腹脹、寒溼痹痛等。

白芷: 具有散寒止痛、宣通鼻竅、解毒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塞頭痛、牙痛、腮腺炎等。

大腹皮: 具有理氣寬中、燥溼化痰、醒脾消食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脘腹脹滿、嘔吐泄瀉等。

紫蘇: 具有發汗解表、理氣寬中、止咳平喘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氣喘、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

陳皮: 具有理氣健脾、燥溼化痰、止咳祛痰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咳嗽氣喘等。

半夏: 具有燥溼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痰多咳嗽、噁心嘔吐、呃逆等。

桔梗: 具有宣肺祛痰、利咽開音、止咳平喘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

甘草: 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清熱解表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短乏力、咳嗽氣喘、感冒發熱等。

白朮: 具有健脾益氣、燥溼利水、止瀉固腸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泄瀉腹痛、水腫等。

白茯苓: 具有健脾補氣、益氣生津、寧心安神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短乏力、心悸失眠、食慾不振等。

銼散水一鍾姜三片煎至六分溫服

人參養胃湯

人參 半夏 陳皮 茯苓 蒼朮 厚朴 藿香 草果

白話文:

  • 人參:具有補氣益血、安神益智、生津止渴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體虛、乏力、氣短、失眠、多夢、口乾舌燥等症狀。

  • 半夏:具有化痰止咳、降逆止嘔、清熱生津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痰多、咳嗽、嘔吐、噁心、口乾舌燥等症狀。

  •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止咳化痰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咳嗽多痰、胸悶氣短等症狀。

  •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水腫、尿少、食慾不振、腹瀉、失眠、多夢等症狀。

  •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化痰止咳、散風除濕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氣重、脾胃虛弱、痰多咳嗽、風濕骨痛等症狀。

  • 厚朴:具有溫中散寒、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寒氣重、胃寒疼痛、痰多咳嗽、胸悶氣短等症狀。

  • 藿香:具有解暑化濕、理氣止嘔、健脾消暑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暑氣重、濕氣重、食慾不振、腹瀉、嘔吐等症狀。

  • 草果:具有理氣健胃、溫中散寒、化濕止瀉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胃寒疼痛等症狀。

上水一鍾生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三黃枳朮丸 治傷肉濕面辛辣味厚之物填塞悶亂不快

枳實(麩炒五錢) 黃連(去須酒浸洗) 大黃(濕紙裹煨) 橘皮 白朮(以上各一兩) 黃芩

白話文:

  • 枳實(炒熟五錢):枳實是一種中藥,具有理氣消積、寬胸下氣的作用。炒熟後可以增強藥效。

  • 黃連(去除鬚根,用酒浸泡清洗):黃連是一種中藥,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去除鬚根並用酒浸泡清洗可以減少藥物的苦味和毒性。

  • 大黃(用濕紙包裹煨):大黃是一種中藥,具有瀉熱通便、活血化瘀的作用。用濕紙包裹煨可以減少藥物的燥烈性。

  • 橘皮(一兩):橘皮是一種中藥,具有理氣健脾、化痰止咳的作用。

  • 白朮(一兩):白朮是一種中藥,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尿的作用。

  • 黃芩(一兩):黃芩是一種中藥,具有清熱燥濕、止瀉痢的作用。

上為極細末湯浸𩚫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臨時量所傷多少加減服之

巴豆三稜(一名木香見哯丸) 治生冷硬物所傷心腹滿悶疼痛

白話文:

巴豆三稜丸(另一個名字是木香見哯丸)治療因吃生冷堅硬的食物所引起的腹中悶痛。

巴豆霜(五分) 木香(二錢) 升麻 柴胡(以上各三錢) 草豆蔻(麵裹煨熟用仁) 香附子(炒以上各五錢) 神麯(炒黃色) 石三稜(去皮煨) 京三稜(煨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巴豆霜(五分)

木香(二錢)

升麻、柴胡(以上各三錢)

草豆蔻(麵裹煨熟用仁)

香附子(炒,以上各五錢)

神麯(炒成黃色)

石三稜(去皮煨)

京三稜(煨,以上各一兩)

上為末湯浸𩚫餅為丸如綠豆一倍大每服一二十丸溫白湯下量所傷多少加減服之

白朮丸 治傷豆粉濕面油膩之物

白礬(枯三分) 黃芩(二錢) 橘皮(三錢) 神麯(炒黃色) 半夏(以上各一兩) 枳實(麩炒黃色一兩一錢) 白朮(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 白礬(搗碎成粉末,取三分)

  • 黃芩(二錢)

  • 橘皮(三錢)

  • 神麴(炒至黃色)

  • 半夏(以上各一兩)

  • 枳實(用麩炒至黃色,一兩一錢)

  • 白朮(以上各一兩)

上為極細末湯浸𩚫餅為丸如綠豆一倍大每服三十五丸白湯下素食多用乾薑黃芩湯以瀉之

白話文:

將極細的藥末拌湯汁,浸漬在芝麻餅中,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 35 粒,用白開水送服。平時飲食宜清淡,若有需要,可用乾薑、黃芩湯來瀉火。

草豆蔻丸 治秋冬傷食之寒冷者胃脘當心而痛上肢兩脅咽膈不通

炒鹽(五分) 乾生薑 青皮 橘皮(以上各二錢) 麥櫱面(炒黃色) 生黃芩(冬月不用)半夏(湯洗七次) 神麯(炒以上各五錢) 草豆蔻(麵裹煨去皮取仁) 白朮(以上各一兩) 枳實(麩炒二兩)

白話文:

炒鹽(五錢) 乾生薑 青皮 橘皮(以上各二錢) 炒黃色麥麩面 冬月不用的生黃芩 湯洗七次的半夏 炒的神曲(以上各五錢) 用麵裹煨去皮取仁的草豆蔻 白朮(以上各一兩) 麩炒的枳實(二兩)

上為極細末湯浸𩚫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