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昌遇

《幼科折衷》~ 上卷 (6)

回本書目錄

上卷 (6)

1. 霍亂吐瀉

總括,病人霍亂事堪驚,吐利交併又轉筋;心腹痛疼時眩暈,宜分乾溼審三因。

脈法,脈來浮洪者可治,微而遲者難生。

《內經》曰:太陰所至為中滿,霍亂吐下有土鬱之發,民病嘔吐霍亂注下(濕土霍亂即仲景五苓散理中湯之類)。有水土不及,風乃大行,民病霍亂飧瀉。體重腹痛筋骨強並(土虛風勝霍亂,即羅謹甫桂苓散白朮散之類)。有熱至則身熱霍亂吐下(熱霍亂即《活人書》香薷飲之類)。

白話文:

《內經》說:太陰之氣所到之處,會導致人體中滿,霍亂會導致嘔吐和腹瀉,並且會出現土鬱的發作,人們會患上嘔吐霍亂和注下(濕土霍亂就是仲景的五苓散、理中湯之類的藥方)。如果有水土不及的情況,風就會大行,人們會患上霍亂和飧瀉。體重而腹痛,筋骨強並(土虛風勝霍亂,就是羅謹甫的桂苓散、白朮散之類的藥方)。如果有熱氣到來,則會導致身體發熱、霍亂、嘔吐和腹瀉(熱霍亂就是《活人書》中的香薷飲之類的藥方)。

仲景曰:邪在上焦則吐,在下焦則瀉,邪在中焦則既吐且瀉。夫小兒霍亂之候,皆因飲食內有所傷,外有所感,陽不升,陰不降,乘膈而成,故卒然吐瀉並作,揮霍撩亂矣。為病之源有三:吐者暍也,心火炎上之疾也;瀉者濕也,濕土注下之疾也;轉筋者風也,木火撓亂之疾也。由夏秋之間,濕熱大作,風涼乘之,入於脾胃。

白話文:

仲景說:「邪氣在胃以上則吐,在胃以下則瀉,邪氣在胃則既吐且瀉。小兒霍亂,都是因為飲食傷了裡頭,外在又有風寒侵襲,陽氣不能升發,陰氣不能下降,停留在膈膜上造成,所以突然吐瀉一起出現,非常痛苦。霍亂的病因有三種:吐逆是火邪,心火炎上的疾病;腹瀉是濕邪,濕氣向下注的疾病;轉筋是風邪,肝火犯胃的疾病。在夏秋之交,濕熱嚴重,風寒乘虛而入,侵犯了脾胃。」

三氣俱作所以上吐下瀉而轉筋也。治法以生薑細切,漬以新汲水,調益元散頓服之可愈,或五苓散、桂苓甘露飲。切勿與穀食米飲,如飲下咽立死。待瀉後飢甚可與稀粥。

白話文:

三種氣候同時起作用,所以會上吐下瀉,並伴有肌肉痙攣。治療方法是將生薑切碎,用新汲的水浸泡,調入益元散,一起服用可以治癒,或者服用五苓散,桂苓甘露飲。一定不要食用穀物食物和米粥,如果喝下去,便會立即死亡。等到腹瀉停止後,感到非常飢餓時,可以喝稀粥。

霍亂亦有病症不同,有心腹卒痛、吐利寒熱、頭痛眩暈,先心痛則先吐,先腹痛則先利,心腹並痛則吐利俱作,甚則轉筋入腹則斃。蓋陰陽反戾,清濁相干,陽氣暴升,陰氣頓墜,陰陽痞膈,上下奔趨。治之惟宜溫暖,更詳其所因而調之。因風則惡風有汗,因寒則惡寒無汗;濕則重著;暑則熱煩,此外因所致。

白話文:

霍亂也有不同的症狀,有心腹劇烈疼痛、嘔吐腹瀉、寒熱交替、頭疼頭暈等。如果先心痛,則先嘔吐;如果先腹痛,則先腹瀉;如果心腹同時疼痛,則嘔吐和腹瀉都發生。嚴重的話,會出現肌肉痙攣,腹痛加劇,最後死亡。這主要是由於陰陽失衡,清濁相混,陽氣突然上升,陰氣突然下降,陰陽阻滯在膈膜,上下奔走。治療時,應注意溫暖,並根據病因進行調整。如果是風寒引起的,患者會怕風、出汗;如果是寒冷引起的,患者會怕冷、不愛出汗;如果是濕邪引起的,患者會感到沉重、疲倦;如果是暑熱引起的,則會感到煩躁不安。除此之外,霍亂還有其他原因引起。

元氣不足,郁聚痰飲,痞膈滿悶,隨其腸瀉而作,此內因所致。其或飽餐恣飲填脹停凝而發,此非內外因也。

小兒夏日多食生冷,因脾虛不能運化,加以外感風寒,則揮霍撩亂,上吐下瀉也,令人倉卒,躁擾痛悶,似有鬼神,然實非鬼神,乃飲食痞膈,上下不通,將欲吐瀉,故如是也。(批:霍亂死者胸中尚有暖氣,急以鹽填臍內,灸之不計壯數,此法灸之立蘇。)

白話文:

小朋友在夏天吃了很多生冷的食物,脾臟虛弱無法消化吸收,再加上受到外來的風寒侵襲,就會出現胸悶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讓人措手不及、煩躁不安、胸悶腹痛,好像遇到鬼神一樣。但實際上並不是鬼神作祟,而是飲食不當導致的胃氣鬱結、上下不通,想要嘔吐腹瀉卻又無法順利進行,所以才會出現這些症狀。(批註:霍亂死者胸中尚有暖氣,趕快用鹽填滿肚臍,然後艾灸,不計灸壯的數量,用這個方法灸之,立刻就能蘇醒。)

錢仲陽謂吐乳瀉黃是傷熱乳,吐乳瀉青是傷冷乳,皆當下之。詳夫此理,乃迎奪之法也。不若傷熱者用五苓散以導其逆,傷冷者用理中湯以溫其中,自然平復。(批:乾霍亂吐、瀉不通,最為難治,用軟雞翎蘸清油探喉中即吐,或鹽湯白礬湯灌之亦可。)

白話文:

錢仲陽說吐出乳汁並腹瀉發黃的是傷熱乳,吐出乳汁並腹瀉發青的是傷冷乳,都應該往下瀉。詳細分析這個道理,就是迎奪的方法。不如傷熱的人用五苓散來引導其逆氣,傷冷的人用理中湯來溫暖其內臟,自然會平復。(批註:乾霍亂嘔吐、腹瀉不通,最難治療,用柔軟的雞毛沾清油探入喉嚨中即可嘔吐,或用鹽湯、白礬湯灌服也可以。)

《經》云:濕霍亂死者少,乾霍亂死者多。夫乾霍亂者,忽然心腹脹滿,胸脅刺痛,欲吐不吐,欲利不利,是俗謂之絞腸痧,最難治,死在須臾,升降不通故也。治法先疏利,或吐提其氣,最是良法。更宜刺委中並十指出血妙,委中在足膝腕內約紋中動脈便是。

白話文:

《經典》說:濕霍亂死亡的人較少,乾霍亂死亡的人較多。乾霍亂患者,忽然心腹脹滿,胸脅刺痛,想吐又吐不出來,想拉肚子也拉不出來,俗稱絞腸痧,最難治療,一會兒就死了,是升降不通的緣故。治療方法首先是疏通,或吐出氣,這是最好的方法。另外,針刺委中穴和十個手指出血也很妙,委中穴在膝蓋內側的紋路中,動脈就是。

〔附方〕

益元散(即天水散硃砂),滑石(六兩),甘草(一兩),硃砂

白話文:

益元散(就是天水散加上硃砂):

滑石(六兩):平肝潛陽,清熱除煩,利尿通淋,化痰散結。

甘草(一兩):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緩解疼痛,調和諸藥。

硃砂:鎮靜安神,清心除煩,解毒化瘀,明目退翳。

益元散的作用:

益氣補中:補益元氣,增強體力和免疫力。

滋陰清熱: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緩解陰虛火旺引起的失眠、煩躁、口乾舌燥等症狀。

鎮靜安神:硃砂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可以緩解心煩意亂、失眠健忘等症狀。

適用人羣:

常適用於氣陰兩虛、心神不安、失眠健忘、心悸怔忡等症狀的人羣。

桂苓甘露飲,即五苓散加滑石,甘草,寒水石,白湯調服。

桂苓白朮散,即甘露飲加滑石。

玉露散,治口渴身熱大小便不利。

寒水石(二兩),石膏(二兩),甘草(三錢)

為細末飛過,麥冬湯下。

香薷,見諸吐症內。

丹溪方

蒼朮厚朴陳皮乾薑(各一錢半),滑石(三錢),白朮(二錢),木通(一錢),炙甘草,姜

白話文:

蒼朮、厚朴、陳皮、乾薑(各 1.5 公克),滑石(3 公克),白朮(2 公克),木通(1 公克),炙甘草和生薑

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