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一 (3)

1. 驚癇忤是三候第三

漢東王先生論:驚、癇、忤三候,大抵略相似,皆口面青黑,嘔吐涎沫,頭項強直,手足搖動。但驚即發拳搐;癇即搐搦;忤即掣瘲。驚則喉中涎響;癇則口中涎出,亦涎響;忤則口吐青黃白沫。驚則雙目直視;癇則口眼相引而目睛上搖;忤則眼不上插;不可得而同也。然病初治之,亦可一法。

白話文:

漢東王先生論述:驚恐、癲癇和忤逆症這三種疾病,大致上有些相似,都是口臉青黑,嘔吐涎沫,頭頸強直,手足搖動。但驚恐症發作時會拳打腳踢;癲癇症發作時會抽搐顫動;忤逆症發作時會四肢抽搐。驚恐症會從喉嚨中發出涎響;癲癇症會從口中流出涎液,也會發出涎響;忤逆症會從口中吐出青、黃、白的沫液。驚恐症時雙眼直視;癲癇症時嘴巴和眼睛會互相牽扯,並且眼睛會往上翻動;忤逆症時眼睛不會往上翻。這三種疾病的症狀不同,所以不能用同樣的方法治療。但在疾病的初期,可以用一種方法來治療。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驚、癇、忤,手足瘛瘲,頭項強直,狀似角弓。歸魂散

白話文: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療嬰兒驚嚇、抽搐、反常,手足筋骨拘攣、頭頸強直,狀似角弓反張。歸魂散的配方是:

蠍梢(一錢半,炒),蜈蚣(赤腳者半條,炙),水銀粉,麝腦(各一字),花蛇肉(酒浸,炙黃色,秤一錢),天南星(切碎,用生薑自然汁浸一宿,令為末,秤半錢),川烏頭尖(七個,生)

白話文:

  • 蠍尾(用炒過的,1.5錢)

  • 蜈蚣(用赤腳的,半條,炙)

  • 水銀粉

  • 麝香(各取 0.3公克)

  • 花蛇肉(用酒浸泡,炙烤至黃色,秤重 1錢)

  • 天南星(切碎,用生薑自然汁浸泡一夜,製成粉末,秤重 0.5錢)

  • 川烏頭尖(7個,生)

上為末。每服嬰孩半字或一字,二、三歲一字以上,四、五歲半錢,金銀薄荷湯調下,量兒虛實加減。

白話文:

研磨成粉末。嬰兒每次服用半字或一字,二、三歲服一字以上,四、五歲服半錢,用金銀薄荷湯送服,視兒童的體質虛實加減藥量。

2. 候癇法第四

《巢氏病源》欲發癇候:夫小兒未發癇,欲發之候,或溫壯連滯;或搖頭弄舌;或睡里驚掣,數齧齒。如此,是欲發癇之證也。

白話文:

《巢氏病源》中關於小兒癇候發作前的症狀:小孩子在還未發病之前,將會有以下的徵兆:

  1. 精神狀況不佳,身體虛弱。

  2. 經常搖頭晃腦,吐舌頭。

  3. 睡覺時會突然驚醒,並且咬牙切齒。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就說明小兒即將發病。

《千金》候癇法云:夫癇,小兒之惡病也。或有不及求醫而致困者也。然氣發於內,必先有候,常宜審察其精神而探其候也。

白話文:

《千金》一書中記載的關於癇病的診察方法說:癇病,是小兒常見的嚴重疾病。有的兒童因病因未能及時得到治療而導致死亡。但是,癇病發作是由於體內氣機的變化引起的,在發作之前必然會有一些先兆。所以,應該經常仔細觀察兒童的精神狀態,並探尋其先兆。

手白肉魚際脈黑者,是癇候;魚際脈赤者,熱;脈青大者,寒;脈青細,為平也。鼻口乾燥,大小便不利,是癇候。眼不明上視,喜陽,是癇候。耳後完骨上有青絡盛,臥不靜,是癇候。青脈刺之,令血出也。(《嬰童寶鑑》云:耳後高骨上有叄伍路青脈,如線起者,宜為爪破,令其血出也。

白話文:

  1. 手指的魚際處肌肉色白,脈絡顯黑,是癲癇的前兆;魚際處脈絡發紅,是熱症;脈絡青色且粗大,是寒症;脈絡青色且細小,是正常。

  2. 鼻子和嘴巴乾燥,大小便不順暢,是癲癇的前兆。

  3. 眼睛看不清東西,喜歡曬太陽,是癲癇的前兆。

  4. 耳朵後面的完骨上有青色血管突出,睡覺不踏實,是癲癇的前兆。

  5. 用針刺青色血管,讓血流出來。(《嬰童寶鑑》中說:耳朵後面的高骨上有三五條青色脈絡,像線條一樣凸起,應該用指甲劃破它,讓血流出來。)

)小兒發逆上,啼笑面暗,色不變,是癇候。鼻口青,時小驚,是癇候。目閉青,時小驚,是癇候。身熱,頭常汗出,是癇候。身熱,吐哯而喘,是癇候。身熱,目時直視,是癇候。臥惕惕而驚,手足振搖,是癇候。臥夢笑,手足動搖,是癇候。意氣下而妄怒,是癇候。目瞳子卒大,異於常,是癇候。

白話文:

  1. 小孩子發作逆上,時而哭泣時而笑,面色昏暗,但面色不變,這是癇症的徵兆。

  2. 鼻口青紫,經常有小驚嚇,這是癇症的徵兆。

  3. 眼睛閉著,呈青色,經常有小驚嚇,這是癇症的徵兆。

  4. 身體發熱,頭部經常出汗,這是癇症的徵兆。

  5. 身體發熱,嘔吐、喘氣,這是癇症的徵兆。

  6. 身體發熱,眼睛經常直視,這是癇症的徵兆。

  7. 睡覺時驚醒,手腳顫抖,這是癇症的徵兆。

  8. 睡覺時做夢笑,手腳動搖,這是癇症的徵兆。

  9. 情緒低落,容易發怒,這是癇症的徵兆。

  10. 瞳孔突然變大,與平常不同,這是癇症的徵兆。

喜欠,目上視,是癇候。咽乳不利,是癇候。身熱,小便難,是癇候。身熱,目視不精,是癇候。吐痢不止,厥痛時起,是癇候。弄舌搖頭,是癇候。

白話文:

  1. 感到喜不自禁,目光上視,這是癲癇的徵兆。

  2. 咽喉部有異物感,吞嚥困難,這是癲癇的徵兆。

  3. 身體發熱,小便困難,這是癲癇的徵兆。

  4. 身體發熱,眼睛視物不清,這是癲癇的徵兆。

  5. 嘔吐、腹瀉不止,突然出現劇烈疼痛,這是癲癇的徵兆。

  6. 不斷地伸出舌頭,搖晃頭部,這是癲癇的徵兆。

以上諸候二十條,皆癇之初也。見其候,便爪其陽脈所應灸。爪之皆重手,令兒驟啼乃絕,亦依方與湯。

(《嬰孺》云:並服五石紫丸湯。)

直視,瞳子動;腹滿,轉轉鳴;下血,身熱;口噤不得乳;反張脊強;汗出發熱;為臥不寤;手足掣瘲,喜驚。

凡八條,癇之劇者也。如有此,非復湯爪所能救,便當時灸之。

《千金》又曰:若病家始發,便來詣師。師可診候,所解為法,依次序治之,以其節度首尾取瘥也。病家已經雜治無次序,不得制病,病則變異其本候,後師便不知其前證虛實,直依其後證作治,亦不得瘥也。要應精問察之,為前師所配依,取其前蹤跡以為治,乃無逆耳。前師處湯,本應數劑乃瘥,而病家服一二劑未效,便謂不驗,以後更間他師。

白話文:

《千金方》中又說:如果病人剛開始發病,就來拜訪醫生。醫生可以診斷病情,然後制定治療方法,按照一定的順序治療,這樣纔能夠治癒疾病。如果病人已經經過雜亂無章的治療,就不能夠控制病情,病情就會發生變化,後來的醫生就不知道前面的證虛實,只能根據後面的證狀治療,這樣也無法治癒疾病。所以醫生一定要仔細詢問和觀察,根據前一個醫生的治療方法,追溯病情的源頭來治療,這樣纔不會產生抵觸。前面的醫生開出的湯藥,本來需要服用幾劑才能治癒,但是病人只服用了幾劑就沒有效果,就認為藥方無效,然後再找另一個醫生看病。

師不尋前人為治寒溫次序,而更為治,而不次前師治則弊也。或前以下之,後須平和療以接之,而得瘥也。或前人未下之;或不去者;或前治寒溫失度,後人應調治之。是為治敗病,皆須邀射之,然後免耳。不依次第及不審察,必及重弊也。

白話文:

醫生不遵循前人治療寒、溫疾病的順序來治療,而用自己的方法治療,不依照前人治療的方法,就會產生弊端。或者前人用下法治療,後人必須用平和的方法治療,纔能夠治癒。或者前人沒有用下法治療;或者沒有去除邪氣;或者前人治療寒、溫疾病時失當,後人應當調整治療方法。這是治療已經惡化的疾病,都必須權衡利弊,然後才能免除弊端。不按順序治療或者不仔細觀察病情,一定會產生嚴重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