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 (8)

1. 灸臍法第十一

《聖惠》云:小兒生下一宿,抱近明無風處,看臍上有赤脈直上者,當時於脈盡頭灸三壯,赤散無患矣。

白話文:

《聖惠》中說:嬰兒出生一晚後,抱到明亮無風的地方,觀察臍帶上是否有紅色脈絡一直向上延伸,如果發現了,就要立即在脈絡的末端灸三壯,這樣就能使脈絡的紅色褪散,避免出現問題。

湖南檢法王時發傳:吾家雖大族,獨有本房兒女,自來少虛弱、腹痛、下痢之人,往往氣壯無病。蓋數世以來,男女初生方斷臍時,於所留臍帶上常當灸處,灸大艾炷三十餘壯,所以強盛如此。

白話文:

湖南的檢法王時發傳記記載:我家雖然是大家族,但只有本房的兒女,歷代以來很少有體虛乏力、腹痛、腹瀉的人,通常都身體強壯,沒有疾病。這是因為幾代以來,男女嬰兒剛出生時,在剪斷臍帶時,通常都會在留下的臍帶上適當的位置灸艾炷30多壯,所以才會體質強盛。

2. 裹臍法第十二

(封臍法附)

《千金》論:凡裹臍法,椎治白練令柔軟方四寸,新綿厚半寸,與帛等合之,調其緩急,急則令兒吐哯。兒生二十日,乃解視臍。若十許日兒怒啼似衣中有刺者,此臍燥。還刺其腹,當解之,易衣更裹。裹臍時,閉戶下帳燃火,令帳中溫暖,換衣亦然。仍以溫粉粉之,此謂冬時寒也。

白話文:

《千金》書上說:凡是包紮肚臍的方法,先用椎子把白布搗軟,裁成四寸見方的布塊,再取新棉花鋪成半寸厚,與布塊合起來,調整鬆緊度,如果太緊,會讓嬰兒吐奶、嘔吐。嬰兒出生後二十天纔可以解開包紮的肚臍,看看臍帶是否已經脫落。如果嬰兒出生後十幾天就大哭大鬧,好像衣服裡有刺一樣,這可能是肚臍乾燥所致。這時應該重新刺破嬰兒的肚臍,並解開包紮的布料,換上新的布料重新包紮。在包紮肚臍時,要關閉門窗、放下帳子並燃起火,讓帳子裡溫暖起來,更換衣物時也要如此。然後再用溫暖的粉末敷在肚臍上,這是為了防止冬天的寒冷。

若臍不愈,燒絳帛末粉之。若過一月,臍有汁不愈,燒蝦蟆灰粉之,日三、四度。(《千金翼》云:燒蝦蟆灰治末粉臍中。又云:若臍未愈,乳兒太飽,令兒風臍也。)若臍中水及中冷,則令兒腹絞痛,夭糾啼呼,面目青黑,此是中水之過。當灸粉絮以熨之,不時治護。臍至腫者,當隨輕重,重者便灸之,乃可至八、九十壯。

白話文:

如果肚臍不癒合,可以用燒焦的紅色絲綢磨成粉末敷在肚臍上。

如果超過一個月,肚臍有分泌物不癒合,可以用燒焦的蟾蜍灰磨成粉末敷在肚臍上,每天敷三、四次。(《千金翼》中說:燒焦的蟾蜍灰磨成粉末敷在肚臍中可以治癒肚臍不癒合。還說:如果肚臍不癒合,嬰兒吃得太飽,會導致嬰兒患上風臍。)

**如果肚臍中有水並且受了風寒,會導致嬰兒腹痛,哭鬧不止,臉色青黑,這是中水所致。**應該用艾灸過的棉絮熨燙肚臍,並且及時護理。肚臍腫脹時,應該根據腫脹的程度進行治療,如果腫脹嚴重,應該立即艾灸,可達到八、九十壯。

輕者臍不大腫,但出汁時時啼呼者,搗當歸末和胡粉敷之,灸絮日熨之,至百日愈,以啼呼止為候。若兒糞青者,冷也。與臍中水同。(諸方書法皆同,稍不同者見於後。)

白話文:

病情較輕的,肚臍不大腫,只是流膿時而啼哭的,用當歸末和胡粉搗碎後敷在患處,用灸過的棉花日日熨燙患處,直到一百天痊癒,以啼哭停止為徵候。如果嬰兒的大便呈青色,那是因為受涼引起的。治療方法與臍中水相同。(各方書寫方法都相同,稍有不同的見於後面。)

《嬰孺》裹臍法:當捶白布令軟,方四寸,新綿厚半寸,與布等合之,穿中央臍貫孔中於表闢之,復以絮裹在上帶之。余說皆同。

白話文:

嬰兒裹臍方法:應將白色布料捶軟,邊長四寸,新棉花厚半寸,與布一樣厚,將它們合在一起,在中間穿一個孔,將臍帶穿過孔洞並且繫在布的外面,再用棉花裹起來後再繫上。其餘的說法都一樣。

張渙:嬰兒初生斷臍之後,宜著熟艾厚裹愛護。若乳母不慎,或因洗浴水入臍中;或兒尿在䙀袍之內,濕氣傷於臍中,或解脫,風冷邪氣所乘,令兒臍腫多啼,不能哺乳,即成臍風。先宜急用裹臍法。封臍散

白話文:

張渙認為,嬰兒在斷臍以後,要用熟艾草厚厚地包裹好,以便保持臍帶清潔衛生。如果母親不注意,讓浴水或尿液浸入臍中,或者讓嬰兒穿著潮濕的衣服,濕氣就會傷及臍部,使得臍部產生解脫,被風寒所侵,令嬰兒臍部腫脹,啼哭不止,不能入睡,這樣就會形成臍風。這時應急用裹臍法,先用封臍散方包裹臍帶。

方中,熟艾草溫經散寒,殺菌消炎;樟腦活血化瘀,止痛消腫;大黃破血通絡,清熱解毒;冰片辛香散寒,止痛消腫;麝香活血散寒,溫經止痛;硃砂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輕粉散寒止痛,收斂止血;雄黃殺菌消炎,清熱解毒。各藥合用,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清熱解毒,殺菌消炎,使臍風儘快消除。

好川當歸(半兩,洗、焙乾),天漿子(三個,微炒),亂髮(一錢,燒灰存性)

白話文:

好川當歸(半兩,洗淨、焙乾),天漿子(三個,微炒),亂髮(一錢,燒成灰後保存其藥性)

上件同搗,羅為細末,入麝香一字拌勻。用藥一字至半錢,敷臍中時時用。

《外臺》:劉氏療小兒初生至七日者,臍欲落封藥方。

雄鼠屎(七顆),乾薑(棗許大),胡粉(三分,熬),麝香(少許),緋帛灰(一錢匕)

白話文:

  • 雄鼠屎(七顆):取七顆雄鼠的糞便。

  • 乾薑(棗許大):取一份與棗子相等的乾薑。

  • 胡粉(三分,熬):取三份胡粉,並將其熬製。

  • 麝香(少許):取少量的麝香。

  • 緋帛灰(一錢匕):取一錢匕的首服灰。

上五味搗、研為粉,看臍欲落不落即取藥以敷之,是以不令風入故也。用乾薑恐痛,不用亦得。

《莊氏家傳》,封臍散

雄鼠屎(七枚,兩頭尖者是),乾薑(棗許大),甑帶(雞子大。以上並燒作灰),緋帛灰(半分),胡粉(三錢,令黃),麝香(少許)

白話文:

雄鼠屎(七粒,兩頭尖的),乾薑(像棗子大小),甑帶(像雞蛋大小。以上都燒成灰),緋帛灰(半克),胡粉(三錢,令其呈現黃色),麝香(少量)

上和,研令細,看臍欲落不落,取藥半錢至一錢封臍便瘥,永不患臍腫濕。燒藥時。勿令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