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 (7)

1. 拭兒口法第九

《千金》論曰:小兒初生,先以綿裹指,拭兒口中及舌上青泥惡血,此謂之玉衡。(一作銜。)若不急拭,啼聲一發,即入腹成百病矣。《千金翼》云:成痞病死。

白話文:

《千金方》中提到:小兒剛出生,要用棉花裹住手指,擦拭嬰兒口中的青泥和舌頭上的惡血,這就是所謂的「玉衡」(也寫作「銜」)。如果沒有及時擦拭,嬰兒一旦哭出聲,這些物質就會進入腹中,形成各種疾病。《千金翼方》中指出,這可能會導致嬰兒患上痞病而死亡。

《聖惠》論:凡兒初飲乳後,以發纏指,沾清水點拭了,看齒根上有黃筋兩條,便以葦刀子割斷,點豬乳便瘥。如兒口難開,但先點豬乳自開。

白話文:

《聖惠》一書中提到:凡是嬰兒剛喝完奶後,用頭髮纏繞在手指上,蘸取清水擦拭,觀察牙齒的根部是否有兩條黃色的筋,如果有,就用葦草做的刀子割斷,點上豬油就痊癒了。如果嬰兒的嘴巴難以張開,可以先點上豬油,自然就會張開。

《小兒集驗方》云:小兒初生,每日以井華水或微溫水,將潔淨舊軟帕子裹乳母手指,蘸水撩拭小兒口中,因而捺舌及兩頰,令稍寬舒,即不生口噤、積熱、風疾等病。京畿與山東人多能之,謂之捺兒口。拭畢,仍用少研細入麝者,干坯子胭脂塗口中,令兒美乳食。

白話文:

《小兒集驗方》中說:小兒出生後,每天用井水或微溫水,將潔淨柔軟的舊帕子裹在乳母的手指上,蘸水輕輕擦拭小兒的口中,然後按摩舌頭和兩頰,使嘴巴微微張開並放鬆,這樣就不會出現口噤、積熱、風疾等疾病。京畿和山東人大多會做這件事,稱之為捺兒口。擦拭完後,再用少許研磨過的麝香和胭脂塗在小兒口中,讓小兒能順利吃奶。

《小兒集驗方》云:東平有一老嫗,善與小兒拭口,使不生煉銀。云:小兒上下唇與齒斷相連處,皆有一筋牽引,若上唇筋緊,即生上煉;下唇筋緊,即生下煉。上煉生瘡滿頭,或生眉間,如有癬狀。瘙癢不已,時複流出黃汁,汁至處又生瘡。若下煉則起腰背,漸至四肢,亦如癬狀,亦瘙癢黃汁不已。

白話文:

《小兒集驗方》中記載,東平有一位老婦人,善於為嬰兒擦拭口腔,使嬰兒不生煉銀。

據她說,嬰兒上下嘴脣與牙齒斷裂的地方,都有筋腱相連,如果上脣筋腱緊繃,就會產生上煉;如果下脣筋腱緊繃,就會產生下煉。

上煉會生出瘡滿頭,或生於眉間,看起來像癬狀。奇癢無比,有時還會流出黃色汁液,汁液流經的地方又生出瘡。

如果患了下煉,就會長在腰背部,逐漸擴散到四肢,也像癬狀,同樣奇癢無比,還有黃色汁液不斷流出。

若疾盛不治,或頭面上下相通,累年不較。又咬折,或成大疾。惟是每日早晨取溫水一盞,令其乳母以故軟潔淨帕子包手第一指,蘸溫水拭兒口,水中渲下。又拭又捺,使兒口中淨,及捺上下筋,令寬舒,即小兒自美乳食,諸疾不生。亦云:永無煉銀,惟使筋寬舒是法。京畿見小兒失捺,變為口噤不吃奶,或不解捺而生煉銀者,不可勝數。

白話文:

如果疾病嚴重不治療,或者頭面上下相通,累積多年沒有比較。又咬折,或者形成大疾病。只有每日早晨取溫水一杯,讓乳母用柔軟乾淨的帕子包住大拇指,蘸溫水擦拭孩子的嘴巴,把水倒在裡面。又擦又壓,讓孩子嘴巴乾淨,以及壓上下筋,使寬舒,那麼小孩就會自然美美地吃奶,各種疾病就不會發生。也有人說:永遠不會有鵝口瘡,只要筋寬舒就好。京畿地區見到的孩子沒有被壓,變成口緊不吃奶,或者不解壓而生鵝口瘡的,不計其數。

2. 斷臍法第十

《千金》論曰:凡斷臍不得以刀子割之,須令人隔單衣物咬斷,兼以暖氣呵七遍,然後纏結所留臍帶,令至兒足趺上,短則中寒,令兒腹中不調常下痢。若先斷臍然後浴者,則臍中水,臍中水則發腹痛。其臍斷訖,連臍帶中多有蟲,宜急剔撥去之,不爾,入兒腹成疾。斷兒臍者,當令長六寸,長則傷肌,短則傷臟。

白話文:

《千金方》中記載:凡是剪斷臍帶時,不能夠用刀子割,必須讓人隔著單衣衣物咬斷,再用溫熱的氣息呵護七次,然後再纏繞打結剩下的臍帶,讓它延伸到嬰兒的腳踝上。如果臍帶太短,會讓嬰兒受寒,導致腹中不適,經常腹瀉。如果在剪斷臍帶之前洗澡,則臍中會進水,臍中進水則會導致腹痛。臍帶斷開後,臍帶中會有許多蟲,應該立即剔除乾淨,否則這些蟲會進入嬰兒的腹中,導致疾病。給嬰兒剪臍帶時,臍帶應該長六寸,太長會傷及肌肉,太短會傷及臟腑。

若不以時斷及挼汁不盡,則令暖氣漸微,即自生寒,令兒臍風。(《千金翼》《聖惠》與古來方斷臍裹臍語皆同。)

白話文:

如果沒有在適當的時間剪斷臍帶、擠壓臍帶至流盡血液,就會導致臍窩的溫暖氣息逐漸減少,從而導致臍窩受寒,由此,患兒就會得臍風病(書中《千金翼》、《聖惠》與前人方劑中斷臍裹臍的說法都相同)。

《嬰童寶鑑》論小兒斷臍云:凡小兒生下可先浴而後斷臍,及可以衣襯而口齧之,不然則刀斷。如刀斷者,則以剪刀先於懷中厭令暖方用。又斷之則臍帶不可令長,只如子足長短,短即中寒而傷臟,長即傷膚。先斷而後洗,即令水入臍中,孩子多天瘹痛苦,啼叫面青黑,為中水患也。

白話文:

《嬰童寶鑑》中關於嬰兒斷臍的論述:

所有嬰兒出生後,可以先洗澡,然後再斷臍帶。如果嬰兒可以穿衣服,並且用嘴咬斷臍帶,那麼就不需要用刀剪斷。如果要使用刀剪,那麼應該先將剪刀放在懷中溫暖一下,再進行剪斷。

斷臍帶時,長度不宜過長,應該與嬰兒的腳掌長度相等。如果臍帶過短,容易引起腹部受寒,損傷臟腑;如果臍帶過長,容易損傷皮膚。

如果先斷臍帶再洗澡,容易使水進入臍帶中,導致嬰兒出現腹瀉、疼痛、啼哭、面青黑色等症狀,這是因為嬰兒患了中水症。

臍若短即腹中不調常下痢,有中寒之患。其臍不可傷動,傷動即令久不幹,如不幹即傷外風,傷外風即口噤,小兒不可救也。

白話文:

如果兒童的肚臍很短,腹部通常狀況不佳、經常腹瀉,可能有感受寒氣的症狀。不要損傷、觸碰寶寶的肚臍,傷害到肚臍導致肚臍很久都無法乾燥。肚臍一旦無法乾燥就容易受到外來風寒的侵擾,容易導致口腔閉鎖無法張開,兒童可能會因此無法挽救。

《秘要指迷》論曰:嬰兒初生剪去臍帶,切令剪刀暖,不可傷冷及外風所侵。

《莊氏家傳》,烙臍丸

豆豉,黃蠟(各一分),麝香(少許)

上同搗,令爛熟捻作餅子,斷臍訖安臍上,灸三壯,艾炷如小麥大。若不啼,灸至五、七壯,灸了以封臍散封之。不得濕著,恐令臍腫。(封臍散方在裹臍門中。)

白話文:

將以上材料搗爛、煮熟後揉成餅狀,在嬰兒臍帶截斷後將餅狀物放於肚臍上,灸三壯,艾炷的大小如同小麥。如果不哭,則灸至五至七壯,灸完後以封臍散封住。不能讓臍部著水,以免引起臍部腫脹。(封臍散的配方在裹臍一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