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精要》~ 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

1. 尿血

娠婦勞傷經絡,熱乘於血,血得熱則滲入於脬,故令尿血。胎漏自人門下血,尿血自尿門下血。妊娠尿血屬胞熱者,多四物加山梔、發灰,或阿膠熟地、麥冬、五味子之類。

白話文:

孕婦因為操勞而損傷經絡,血絡受到熱邪乘虛侵襲,熱血滲入膀胱,所以導致尿血。胎漏是指從陰道流出血液;尿血則是從尿道流出血液。妊娠期間尿血,屬於胞熱所致者,常以四物湯加山梔子、發灰(白芍的炮製品),或阿膠、熟地、麥冬、五味子等藥物來治療。

2. 子淋

孕婦小便澀少淋漓,名曰子淋。由氣血聚養胎元,不及敷榮滲道,遂使膀胱鬱熱,宜歸、芍調血;人參補氣;麥冬清肺以滋腎水之源;滑石通導利小便以清鬱滯,名安榮散。古方內有滑石,石乃鎮重之劑,恐致墮胎,若臨月極妙。如在七八月前,宜去此味,加石斛、山梔尤穩。

白話文:

孕婦小便澀少,淋漓不斷,這種情況稱為子淋。這是由於氣血都聚集在胎兒身上,不能滋養到膀胱,導致膀胱鬱熱造成的。治療這種情況,應該用歸芍來調血;人參來補氣;麥冬來清肺,滋補腎水的來源;滑石來通導利小便,清除積滯。這個方子叫做安榮散。

古方裡面含有滑石,滑石是一種鎮重藥物,擔心會導致流產。因此,要是孕婦臨近生產了的話,用這個方子就很好。但是,如果是孕婦在七八個月之前,最好把滑石去掉,加上石斛、山梔更穩妥。

若日久倦怠,右脈微弱者,此氣虛下陷,而時墜下,然氣弱腸虛而難流通,惟大服人參運之,其便自易。

3. 轉胞病

胞轉證候臍下急痛,小便不通。凡強忍小便,或風急疾走,或飽食忍尿,或忍尿入房,使水氣上逆,氣逼於胞,故屈戾不得舒張所致,非小腸、膀胱受病而用藥所能利也。法當落其氣則愈,若胞落即殂。凡病人稟受弱者,憂悶多郁、性躁急者,食味厚者,多有之。古方用滑利藥鮮效。

白話文:

胞轉證候:臍下急痛,小便不通。

凡是強忍小便,或風急疾走,或飽食忍尿,或忍尿入房,都會使水氣上逆,氣逼於胞,因此屈曲不舒張所致,不是小腸、膀胱受病而用藥所能利尿的。

方法應當是讓其氣下降則會痊癒,但若胞落則會死亡。凡是病人稟賦弱者,憂悶多鬱、性躁急者,食味厚者,多有這種病症。古方用滑利藥鮮有療效。

因思胞水自轉,為胎所壓,胎若舉起,胞系自疏,水道自通矣,宜補中益氣湯。服後探吐,以提其氣自通。通後即用參、耆大補,恐胎墮也。

白話文:

因為是覺得胎盤的水自行轉動,被胎兒壓迫,如果把胎兒舉起,胎盤的連結自然會疏鬆,水路就會暢通了,宜補中益氣湯。服用後用力探吐,使氣自己通暢。氣通之後就用參、耆大力滋補,恐怕胎兒會墮落。

丹溪曰:有婦妊孕九月轉胞,小便不出,下急腳腫不堪步,診脈右澀左稍和,此飽食氣傷,胎系弱不能自舉,下墜著膀胱,偏在一邊,氣急為其所閉,故水竅不能出,方用參、朮、陳皮、炙草、歸、芍、半夏生薑,補血養氣,氣血既旺,胎系自舉,頓飲之,探喉令吐,如是四服,小便通下皆黑水,復重調補而愈。

白話文:

丹溪說:有一個婦女懷孕九月,胎位轉動,小便不出,下身疼痛,腳腫得不能走路。診斷脈搏,右邊的脈搏澀滯,左邊的脈搏稍微和緩。這是因為飽食傷氣,胎系虛弱不能自己向上,下墜壓迫膀胱,偏在一邊,氣急被壓迫,所以小便不能排出。方劑:人蔘、白朮、陳皮、炙草、當歸、芍藥、半夏、生薑。補血養氣,氣血旺盛,胎系自然向上。頓服此藥,探喉嚨讓她吐出來。這樣服用四次,小便通暢,排出的是黑色尿液。再多次調補身體而痊癒。

又妊娠七八月,小便不通,診之脈細弱,此由中氣虛怯,不能舉胎,胎壓其膀胱下口,因不得溺,用補中湯,加升舉之藥。因藥力未至,脹痛難忍,遂令老婦用香油塗手,自產戶托起其胎,溺出如注,脹急頓解,隨以大劑參耆補之。至三日後,胎漸起,小便如故。《證治》曰:轉胞之說,胞為所逼而側,名胞者,即膀胱也。

白話文:

另外,如果懷孕已經七、八個月,導致小便不通,診脈的時候脈象細弱,這是因為中氣虛弱,無法支撐胎兒,胎兒壓迫膀胱的底端,導致小便不通,此時可以使用補中湯,並加入升舉藥物。因為藥效還沒完全發揮,脹痛難忍,因此讓老婦用香油塗手,從產婦產道托起胎兒,小便如注般排出,脹痛感頓時解除,隨即給予大量的人參、黃耆來補氣。到第三天後,胎兒逐漸上升,小便也恢復正常。《證治》一書說:轉胞的說法,是膀胱受到擠壓而側位,所謂的「胞」,就是膀胱。

然子淋與轉胞相類,但小便頻數,點滴而痛地得,為子淋,膀胱小腸虛熱也。虛則不能制水,熱則不能通利,故淋若頻數,出少不痛者,為轉胞,間有微痛,終與子淋不同。

白話文:

然而,子淋和轉胞相似,但子淋的小便頻率較高,而且小便點滴而疼痛,這是因為膀胱和小腸虛熱所致。虛弱則不能控制水液,熱則不能通利,因此子淋的症狀是頻尿,但是小便量少而不痛。轉胞的症狀是偶爾有輕微的疼痛,但與子淋不同。

《經》曰:婦子胞氣。又曰:胞移熱於膀胱。又曰:衝脈任脈皆起於胞中。凡此胞字皆音包,以子宮為言也。《靈樞》曰:膀胱之胞薄以懦,音拋,以當溲脬而為言也。胞物有三,而字則相同,奈何後人不解其意,或忍膀胱與尿胞為二物,又因《類纂》曰:膀胱者,胞之室,反以子胞與膀胱為一物,其誤甚矣。夫膀胱即脬,脬即膀胱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中說:婦女的子宮是胞(包)的氣化,又說:胞的熱氣移到膀胱,又說:衝脈和任脈都起源於胞(包)中。這些地方的胞(包)字,讀音都是「包」,都是指子宮而言。《靈樞》中說:膀胱的胞壁薄而柔軟,讀音是「拋」,用來指代尿囊。胞這個字,有三個事物,但字的讀音相同。可惜後人不理解其含義,有人把膀胱和尿胞當成兩個事物,又因為《類纂》中說:膀胱是胞的房子,反而把子胞和膀胱當成一個事物,這種錯誤實在是太大了。膀胱就是尿囊,尿囊就是膀胱。

為得復有一物,居膀胱之內,者乎?其以子胞與膀胱為一物者,試不思轉胞下壓膀胱,以致小便不通者,則胞在上,更膀胱在下,則其部位各別,而非一物更明矣。

白話文:

你怎麼能說子宮和膀胱是同一件事呢?想想看,當子宮往下壓迫膀胱,導致小便不通時,子宮在上,膀胱在下,很明顯它們是不同的部位,而不是同一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