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洛

《本草從新》~ 卷二 草部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草部 (5)

1. 破故紙

一名補骨脂。燥補命火。

辛苦大溫。入心包命門。補相火以通君火。暖丹田。壯元陽。縮小便。(亦治遺溺。)治虛寒喘嗽。(能納氣歸腎。)腰膝痠痛。腎冷精流。火虛泄瀉。(命門火衰。不能熏蒸脾胃、脾胃虛寒、遲於運化、致飲食減少、腹脹腸鳴、嘔涎泄瀉、如鼎釜之下無火、物終不熟、故補命門相火以生土、破故紙四兩、五味三兩、肉蔻二兩、吳萸一兩、姜煮棗丸、名四神丸、治五更泄瀉。)婦人血氣。

白話文:

辛苦大溫的食物入心包和命門經絡。它能補腎陽而促進心火通暢。溫暖丹田,增強元陽,減少小便。(也可以治療小便失禁。)治療虛寒喘咳。(它能幫助氣歸腎。)減輕腰膝痠痛。治療腎虛精液外流。治療陽虛導致的腹瀉。(命門之火衰弱,不能溫暖脾胃,導致脾胃虛寒、運化遲緩,造成食量減少、腹脹腸鳴、嘔吐涎液和腹瀉,就像鼎釜下沒有火,食物永遠無法煮熟,所以要補命門腎陽來生土,破故紙四兩、五味子三兩、肉蔻二兩、吳茱萸一兩,用姜煮棗做成丸藥,名為四神丸,主治五更泄瀉。)調養婦女血氣。

(婦人之血脫氣陷、亦猶男子之腎冷精流。)墮胎。陰虛有熱。大便閉結者戒之。出南番者色赤。嶺南者色綠。酒浸蒸用。亦有童便乳浸。鹽水炒者。得胡桃、胡麻良。惡甘草。(唐鄭相國方、破故紙十兩、酒浸蒸、為末、胡桃肉二十兩、去皮爛研、蜜調如飴、每晨酒服一大匙、治虛寒喘嗽、腰腳痠痛、忌羊血蕓薹、加杜仲、名青娥丸、韓飛霞曰:故紙屬火、堅固元陽、胡桃屬木、潤燥養血、有木火相生之妙也。)

白話文:

婦女血崩氣虛,就好像男子腎陽虛弱導致精液外流。墮胎後,產婦常會出現陰虛發熱的情況。如果大便不通暢,則應避免服用。

南方的鮮血呈紅色,嶺南的鮮血呈綠色。可以用酒浸泡蒸煮服用。也有人會用童便或牛乳浸泡。用鹽水炒過的鮮血,搭配胡桃和胡麻食用效果更好。不宜服用甘草。

(唐朝鄭相國的方子:將廢紙十兩用酒浸泡蒸熟後搗碎,再加入去皮磨碎的胡桃肉二十兩,用蜂蜜調成膏狀。每天早上空腹服用一湯匙,可治療虛寒引起的喘咳、腰痠腳痛。忌食羊血和蕓薹,可以加入杜仲,稱為青娥丸。韓飛霞說:廢紙屬火,能溫固元陽;胡桃屬木,能滋潤養血,木火相生,效果極佳。)

2. 益智子

燥脾胃、補心氣命門。

辛熱。本脾藥。兼入心腎。主君相二火。補心氣命門之不足。能澀精固氣。又能開發鬱結。使氣宣通。溫中進食。攝唾涎。(胃冷則涎湧。)縮小便。(腎與膀胱相表裡、益智辛溫固腎、鹽水炒、同烏藥等分、酒煮山藥糊丸、鹽湯下、名縮泉丸。)治客寒犯胃。冷氣腹痛。嘔吐泄瀉。

白話文:

辛熱。以脾為本,也能進入心腎。主治君相兩火不足。補益心氣和命門元氣。能夠固攝精氣,還能疏通氣滯。使氣血運行通暢。溫暖中焦幫助進食。止住流口水。(胃寒則口水湧出。)減少小便。(腎與膀胱表裡相通,益智辛溫固腎)用鹽水炒後,和烏藥等分量一起加入山藥糊中煮成丸子,用鹽湯送服,稱為「縮泉丸」。」治療外感寒邪侵犯胃部,導致胃寒腹痛,嘔吐腹瀉。

泄精崩帶。血燥有熱。因熱而崩帶遺濁者。不可誤人也。出嶺南。形如棗核。取仁。鹽水炒。(腹脹忽瀉不止、諸藥不效、濃煎益智飲之。)

白話文:

泄精崩漏。血熱有火。

如果因為血熱而導致崩漏、白帶過多,千萬不要誤診。

有來自嶺南的一種藥材,外形像棗核。取其種子,用鹽水炒熟。

(如果腹脹,突然腹瀉不止,其他藥物都不管用,可以濃煎益智仁飲用。)

3. 蛇床子

補腎命、去風濕。

辛苦而溫。強陽補腎。散寒祛風。燥濕殺蟲。治陰痿囊濕。女子陰痛陰癢。(濕生蟲、同礬煎湯洗。)子藏虛寒。產門不閉。(炒熱熨之。)腎命之病。腰痠體痹。帶下脫肛。及頑癬惡瘡。(擦之多效。)風濕諸病。煎湯浴。止風癢。(時珍曰:腎命三焦氣分之藥、不獨補助男子、而且有益婦人、世人舍此而求補藥於遠域、豈非貴耳賤目乎。)腎火易動者勿食。

白話文:

具有辛辣溫暖性質。能強健陽氣,補腎。能散寒祛風。能化濕殺蟲。治療男性陽痿、陰囊潮濕。女性陰部疼痛、瘙癢。(治療濕氣生蟲,可用明礬煎湯清洗。)治療腎臟虛寒。產後子宮閉合不良。(將此藥炒熱,敷在患處。)治療腎臟疾病。腰痠背痛、身體麻木。帶下、脫肛。還可以治療頑癬、惡瘡。(外敷此藥,效果顯著。)治療各種風濕病。煎湯沐浴,可止風癢。(李時珍評價:此藥對腎臟和三焦氣分都有益處,不僅能幫助男性,對女性也有益處。世間之人卻舍近求遠,去尋找遠方的補藥,豈不是捨本逐末嗎?)但腎火旺盛的人不要食用。

似小茴而細。微炒殺毒則不辣。(以地黃汁拌蒸三遍、佳。)惡丹皮、貝母、巴豆。(聖惠方、冬月喉痹腫痛、不可下藥者、蛇床燒煙於瓶中、口對瓶口吸菸、其痰自出。)

白話文:

形狀很像小茴香,但更細小。經過微炒消毒後,就不會辣(用地黃汁拌勻蒸透三次,效果更好)。忌用丹皮、貝母、巴豆。(根據聖惠方記載,冬天喉嚨腫痛,無法下藥,可以用蛇牀子點燃後放在瓶子裡,口對瓶口吸入煙,痰液就能自行排出。)

4. 蓽茇

一作撥。燥除胃冷、散浮熱。

辛熱。除胃冷。祛痰消食下氣。治水瀉氣痢,虛冷腸鳴。(亦入大腸經、嘔吐酸水。)冷痰噁心。痃癖陰疝。辛散陽明之浮熱。治頭痛。(偏頭風者、口含溫水、隨左右、以末吹一字入鼻、效。)牙痛。(寒痛宜乾薑蓽茇細辛、熱痛宜石膏、牙硝、風痛宜皂角、殭蠶、蜂房、二烏、蟲痛宜石灰雄黃。)鼻淵。

白話文:

性質辛熱。能溫暖胃部,消除胃寒。化痰,幫助消化,促進排氣。治療水瀉、氣痢、虛寒引起的腸鳴。(也可以用於大腸經治療嘔吐酸水。)治療寒痰噁心、胃痛、陰囊疝氣。散發陽明經的熱氣,治療頭痛。(偏頭痛患者先含溫水,左右轉動,然後把細末吹入鼻中,有效果。)治療牙痛。(寒痛可用乾薑、草烏、細辛;熱痛可用石膏、牙硝;風痛可用皁角、僵蠶、蜂房、烏藥、川烏;蟲痛可用石灰、雄黃。)治療鼻淵。

古方用此甚少。以其耗散真氣。動脾肺之火。且損目耳。出南番嶺南。亦有類椹子而長。青色去挺。醋浸一宿。焙乾。刮去皮粟子淨。免傷人肺。(衛生易簡方、鼻流清涕、用蓽茇末吹之、效。)

白話文:

中醫很少使用這種藥材,因為它會消耗真氣,引動脾肺之火,還會損傷眼睛和耳朵。這種藥材生長在嶺南一帶,也有一種類似於桑椹但較長的品種,呈青色且帶有尖刺。將它用醋浸泡一夜,然後焙乾,颳去表皮的粟粒,這樣纔不會損傷肺部。(《衛生易簡方》中記載,用蓽茇的粉末吹入鼻中,可以治療流清涕,效果很好。)

5. 良薑

宣、燥、暖胃散寒。

辛熱。暖胃散寒。消食醒酒。治胃脘冷痛。(凡心口一點痛、俗言心痛、非也、乃胃脘有滯、或有蟲、及因怒因寒而起、以良薑酒洗七次、香附醋洗七次、焙研、因寒者、姜二錢、附一錢、因怒者、附二錢、姜一錢、寒怒兼者、每一錢五分、米飲加薑汁一匙、鹽少許服。古方治心脾疼、多用良薑、寒者用之至二錢、熱者亦用四五分、於清火劑中、取其辛溫下氣、止痛有神耳。)嵐瘴瘧疾。

白話文:

良薑

性味: 辛、熱。

功效:

  • 溫暖胃部,散寒。
  • 消化食物,醒酒。
  • 治療胃脘部寒冷疼痛。(凡是心口部位一點疼痛,俗稱心痛,但實際上並不是,而是胃脘部位有停滯、或有寄生蟲,以及因發怒或受寒引起的疼痛,可以用良薑用酒洗七次,香附用醋洗七次,烘烤後研磨成粉末。如果是因受寒導致的疼痛,良薑用量為二錢,香附用量為一錢。如果是因發怒導致的疼痛,香附用量為二錢,良薑用量為一錢。寒怒兼有的,兩種藥材各用一錢五分,用米湯加入薑汁一匙、適量的鹽服用。古方治療心脾疼痛,多用良薑,因寒引起的疼痛,良薑用量最多可達二錢,因熱引起的疼痛,用量也在四五分左右,加入清火藥劑中,取其辛溫下氣、止痛的功效。)

其他用途:

  • 治療瘧疾。

霍亂瀉痢。吐惡。噎膈冷癖。虛人須與參朮同行。若單用多用。恐犯沖和之氣。出嶺南高州。東壁土拌炒用。

紅豆蔻(即良薑子、宣、燥、溫肺醒脾。)溫肺散寒。醒脾燥濕。消食。解酒。禁忌制用。同上。

白話文:

紅豆蔻(又稱良薑子、宣、燥)

功效:

  • 溫暖肺部,驅散寒氣
  • 醒脾胃,去除濕氣
  • 消化食物,解酒

禁忌: 與上述相同

6. 藿香

宣、去惡氣。

辛甘微溫。入手足太陰。(肺、脾。)快氣和中。開胃止嘔。去惡氣。進飲食。治霍亂吐瀉。心腹絞痛。上中二焦邪滯。(稟清和芳烈之氣、為脾肺達氣要藥、局方有藿香正氣散、正氣通暢、則邪逆自除。)陰虛火旺。及胃熱胃虛作嘔者。戒用。出交廣。方莖有節。葉微似茄葉。

白話文:

這種藥草性辛甘,微溫,歸入肺經和脾經。它可以疏通氣滯,調和中氣,開胃止嘔,去除邪氣,促進食慾。用於治療霍亂吐瀉,心腹絞痛,上中焦氣滯。

由於它具有清和芳香之氣,所以是脾肺理氣的重要藥物。在方劑中,常用於「藿香正氣散」中。當正氣暢通時,邪氣就會自行消除。

對於陰虛火旺,或胃熱胃虛導致嘔吐的人,應慎用。

這種藥草產於廣東,莖方直有節,葉子類似茄子葉。

古唯用葉。今枝梗亦用。因葉多偽也。(冷露瘡爛、藿香葉、細茶等分、燒灰、油調塗之、良。)

白話文:

以前只用藿香葉(製作藥物)。現在枝和莖也都可以用。因為現在很多偽造的藿香葉。(冷露瘡潰爛,用藿香葉、細茶葉等分量燒成灰,用油調和後塗抹,效果很好。)